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2261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剂盒,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试剂盒,属于医药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免疫学检测主要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的一种手段,由于其可以利用同位素、酶、化学发光物质等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和显示,因此常被用于检测蛋白质、激素等微量物质。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免疫分析就广泛应用于科研及临床领域。从最开始的放射免疫法逐步发展到酶联免疫法、直到目前广泛应用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将化学发光或生物发光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一种新型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可以自动完成从加样、反应、检测等一系列化学发光免疫反应流程,提高检测通量的同时还避免了人为操作给检测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试剂盒是承载检测试剂的载体,传统的试剂盒一般为几个独立的试剂管,每支装载有一定数量的检测试剂,这种试剂盒只具有承载试剂的功能,但却缺少与仪器的匹配性。现在的试剂盒在结构形状上不利于与试剂仓的固定,在仪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震荡,影响实验效果,而且外形上不便于操作人员的取用,增加了工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试剂盒,该试剂盒通过与试剂仓外形相匹配的凹槽,将试剂盒牢牢固定在试剂仓上,同时该凹槽横截面为圆弧形结构,方便操作人员用手指夹持,加快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试剂盒,包括设置有通孔的试剂盒本体,所述试剂盒本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试剂盒本体的侧面上,且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试剂盒本体的上下端面上。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凹槽设置在通孔之间,且凹槽与通孔的朝向一致。所述通孔是数量为三个以上,且尺寸相同。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试剂盒通过与试剂仓外形相匹配的凹槽, 将试剂盒牢牢固定在试剂仓上,同时该凹槽横截面为圆弧形结构,方便操作人员用手指夹持,加快了工作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2]图2是图1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一试剂盒本体;2—凹槽;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试剂盒,包括设置有通孔3的试剂盒本体1,所述试剂盒本体1上设置有凹槽2。通过凹槽2与试剂仓进行配合固定。所述凹槽2设置在试剂盒本体1的侧面上,且所述凹槽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试剂盒本体1的上下端面上。试剂盒本体1的外壁设置两对称的凹槽2,既利于手持,也与试剂仓配合固定。所述凹槽2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结构。圆弧形结构与试剂仓的外形配合,更加便于试剂盒本体1的固定,同时圆弧形结构也方便操作人员用手指夹持,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凹槽2设置在通孔3之间,且凹槽2与通孔3的朝向一致。试剂盒本体1安装在如图4所示的试剂仓中,凹槽2的圆弧形结构与试剂仓的圆弧形突出部分相互匹配,实现试剂盒本体1的固定,试剂盒本体1能够与特定的试剂仓相配合固定。所述通孔3是数量为三个以上,且尺寸相同。将通孔3中安装试剂杯后,再将试剂盒本体1安放在试剂仓上,通过凹槽2与试剂仓固定,进而进行下一步的操作。采取上述方式,就能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通孔(3)的试剂盒本体(1),所述试剂盒本体(1)上设置有凹槽(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设置在试剂盒本体(1)的侧面上,且所述凹槽(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试剂盒本体 (1)的上下端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设置在通孔(3)之间,且凹槽(2)与通孔(3)的朝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是数量为三个以上,且尺寸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试剂盒,包括设置有通孔的试剂盒本体,所述试剂盒本体上设置有凹槽。该试剂盒通过与试剂仓外形相匹配的凹槽,将试剂盒牢牢固定在试剂仓上,同时该凹槽横截面为圆弧形结构,方便操作人员用手指夹持,加快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G01N33/53GK202171592SQ20112030960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4日
发明者刘春艳, 吴永杰, 唐勇, 宋小波, 张雷, 张颖, 徐辉, 杨卫平, 王宪华 申请人: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