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口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1138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以太网口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包括:包括底壁、彼此相对且与底壁垂直布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共同形成用于容纳RJ45型网络接头的容纳区域,以及两个压杆,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上端相对地设置有第一向内延伸部和第二向内延伸部,所述第一向内延伸部外侧还设有向内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向内延伸部外侧设有向外的第一突起,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一突起的中心线距离底壁等高且形状可啮合匹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可以根据需要同时对多种布局的多个RJ45型网络接口进行测试连接,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专利说明】以太网口测试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工装,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属于网络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通信设备,尤其是交换设备的集成程度越来越高,通信设备上的以太网口数量也随之增多,通常,通信设备制造厂商需要对生产出来的每一台通信设备进行出厂测试,而设备在进行测试过程中,一般地都需要使用网线或者自环头将所有端口进行连接,以方便预定测试项的进行。但是,在测试过程中,如果以太网口数量较多时,插拔网线或者自环头的时候就需要耗费较多时间,有时候插拔网线或者自环头所耗费的工时占设备测试工时一半以上,因此,如何能够快速地实现插拔网线或者自环头是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其能够实现通信设备测试过程中快速地插拔多个网线或者自环头,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种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包括:包括底壁、彼此相对且与底壁垂直布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共同形成用于容纳RJ45型网络接头的容纳区域,以及两个压杆,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上端相对地设置有第一向内延伸部和第二向内延伸部,所述第一向内延伸部外侧还设有向内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向内延伸部外侧设有向外的第一突起,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一突起的中心线距离底壁等高且形状可啮合匹配。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突起的长度相等,并且,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所述第一突起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向内延伸部和第二向内延伸部的下侧面与底壁平行。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壁上还设置有与外接RJ45型网络接头外壳所设置限位配合的台阶。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壁的外侧面设置有并列排布的第二凹槽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二突起沿所述底壁的中心线对称,且形状可啮合匹配。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两个平行夹持壁,所述夹持臂的高度等于外接RJ45型网络接头在防脱尾销压下处的水平高度,
[0011]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与夹持壁的长度之和不大于外接RJ45型网络接头非接插段的长度;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工装还包括两个端板,其中,所述端板设置有允许所述压杆通过的三个通孔,所述通孔中相邻两个垂直方向可间隔夹持壁高度而垂直分布;[0013]其中,所述三个通孔分布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0014]其中,所述任一端位置的通孔为长条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可以根据需要同时对多种布局的多个RJ45型网络接口进行测试连接,避免了测试过程中需要对单个RJ45型网络接口逐一插拔的过程,缩短测试时间;并且测试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提高测试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太网口测试工装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将多个以太网测试工装进行水平方向组合后形成以太网测试工装组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将多个以太网测试工装进行垂直方向组合后形成以太网测试工装组,并与测试设备连接后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板和压杆组合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以太网测试工装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首先说明一点:在本文的描述中,RJ45型网络接头接插段为RJ45型网络接头插入待测试设备RJ45型网络接口中形成可靠电连接的部分,该接插段后面的部分通常用于对于RJ45型网络接头的支撑以及插拔等操作,在本文中通称为:RJ45型网络接头非接插段。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3]参考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太网口测试工装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测试工装包括底壁101、彼此相对且与底壁101垂直布置的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以及两个压杆(图1中未示出),所述底壁101、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共同形成用于容纳RJ45型网络接头的容纳区域100,该容纳区域100允许外接RJ45型网络接头通过并且在其非接插端对其至少部分形成承载,但不影响RJ45型网络接头接插段与待测试设备RJ45型网络接口的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的上端相对地设置有第一向内延伸部1021和第二向内延伸部1031,第一向内延伸部1021和第二向内延伸部1031的下侧面一般地与底壁101平行,便于在RJ45型网络接头插入时形成上侧限位,从而更好地稳固插入;第一向内延伸部1021外侧还设有向内的第一凹槽1022,且第二向内延伸部1031外侧还设有向外的第一突起1032,其中,第一凹槽1022和第一突起1032的形状正好在相同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可啮合匹配,即,第一凹槽1022和第一突起1032的中心线距离底壁101等高且形状可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底壁101上还设置有与RJ45型网络接头外壳所设置限位配合的台阶104,用于RJ45型网络接头向外拔出时提供推力。
[0024]当我们需要对设备进行测试时,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将多个以太网测试工装进行水平方向组合,即,利用相邻两个测试工装上的第一凹槽1022和第一突起1032进行插接,形成啮合匹配,较佳地,两者可形成过盈配合以实现在位安装的稳定性,由此可以形成水平排布的以太网测试工装组,再将RJ45型网络接头分别在容纳区域中插接到位,最后只要将以太网测试工装组整体地与设备上待测试RJ45型网络接口进行插入连接即可;当需要将RJ45型网络插头和RJ45型网络插口进行分离时,将所述两个压杆分别设置在RJ45型网络插头的防脱尾销以及测试工装的底壁外侧的垂直相对位置,在压杆的两端分别施以夹紧力,即可以同时将多个防脱尾销按下,使得包括RJ45型网络插头的以太网测试工装组从测试设备上整体拔除。
[0025]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022和所述第一突起1032的长度可以贯穿整个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的长度方向,但是,更优选的,可以仅将所述第一凹槽1022和所述第一突起1032的长度设置为相等且小于其所在侧壁的长度,以便于多个以太网测试工装水平安装时的定位。
[0026]在此处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所述的以太网测试工装组中各RJ45型网络接头的定位位置(即,以太网测试工装的容纳空间)与对待测试设备的各RJ45型网络接口进行约束的定位位置匹配相关。
[002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以太网测试工装的可扩展性,如图1所示,可以在测试工装的底壁101的外侧面进一步地设置有并列排布的第二凹槽1011和第二突起1012,其中,第二凹槽1011和第二突起1012沿底壁101的中心线对称,且形状正好可啮
合匹配。
[0028]当我们需要对设备进行测试时,如图3所示,我们可以将多个以太网测试工装进行垂直方向组合,即,利用相邻两个测试工装上的第二凹槽1011和第二突起1012进行插接,形成啮合匹配,由此可以形成上下排布的以太网测试工装组,再将RJ45型网络接头分别在容纳区域中插接到位,最后只要将以太网测试工装组整体地与设备上待测试RJ45型网络接口进行插入连接即可;当需要将RJ45型网络插头和RJ45型网络插口进行分离时,将所述两个压杆分别设置在上下两侧的RJ45型网络插头的防脱尾销相对位置上,在压杆的两端分别施以夹紧力,即可以同时将两边的多个防脱尾销按下,使得包括RJ45型网络插头的以太网测试工装组从测试设备上整体拔除。
[0029]当然,利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太网测试工装也可以同时实现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排布有多个太网测试工装的太网测试工装组,以此进一步提高测试效率,其装配及使用的方式均与前述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30]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实施例中,为了使以太网测试工装组的插拔可靠性更高,避免仅仅依靠啮合所形成的作用力形成连接以及压杆可能遇到的不便利操作,可以继续对测试工装进行改进,此时,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的内侧面(即,与测试设备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与底壁正交的两个平行夹持壁105,所述夹持臂105的高度等于外接RJ45型网络接头在防脱尾销压下处的水平高度,且此时,第一侧壁102/第二侧壁103与夹持壁105的长度不影响RJ45型网络接头接插段与待测试设备RJ45型网络接口的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与夹持壁的长度之和不大于外接RJ45型网络接头非接插段的长度。所述RJ45型网络接头的防脱尾销在相对的所述夹持臂105形成的空间中。此时,如图4 (所示仅示除了端板201及压杆202,工装其余部分未示出),对于测试工装增加压杆202配合使用的两个端板201,其中,端板201设置有允许压杆202通过的三个通孔2021,所述通孔2021中相邻两个垂直方向可间隔夹持壁105高度而垂直分布;优选地,分布在同一条垂直线上;此外,端板201的高度优选地不小于两个以太网测试工装垂直组合安装时的高度,以便于组合时夹紧力的分布。
[0031]此时,在实现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排布有多个以太网测试工装的以太网测试工装组在安装后需要拔除时,将两个端板201分别紧贴到最外两侧的两个以太网测试工装的表面,将压杆202分别从上下分布的两个通孔2021中穿过。分别在两个压杆的两侧加夹紧力Fl和F2,整体上将多个防脱尾销按下,如图5所示,由此来实现RJ45型网络插头和RJ45型网络插口的整体分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端板和压杆的组合设置不仅在操作时对于压杆的操作更方便而且在各太网测试工装所施加的夹紧力也将更加均布且有效,从而提高多以太网测试工装的工装组工作时插拔的可靠性和效率。
[0032]此外,为了更迅速地安装,进一步地提高效率,可以将通孔2021中的一个,较佳地,处于任一端位置的通孔通常设置为长条孔。
[0033]综上可见,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以太网测试工装可以根据需要同时对多种布局的多个RJ45型网络接口进行测试连接,避免了测试过程中需要对单个RJ45型网络接口逐一插拔的过程,缩短测试时间;并且测试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提高测试效率。
[0034]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包括:包括底壁、彼此相对且与底壁垂直布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共同形成用于容纳RJ45型网络接头的容纳区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工装还包括两个压杆; 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上端相对地设置有第一向内延伸部和第二向内延伸部,所述第一向内延伸部外侧还设有向内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向内延伸部外侧设有向外的第一突起,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一突起的中心线距离底壁等高且形状可啮合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突起的长度相等,并且,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所述第一突起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向内延伸部和第二向内延伸部的下侧面与底壁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还设置有与外接RJ45型网络接头外壳所设置限位配合的台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外侧面设置有并列排布的第二凹槽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二突起沿所述底壁的中心线对称,且形状可啮合匹配。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两个平行夹持壁,所述夹持臂的高度等于外接RJ45型网络接头在防脱尾销压下处的水平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与夹持壁的长度之和不大于外接RJ45型网络接头非接插段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工装还包括两个端板,其中,所述端板设置有允许所述压杆通过的三个通孔,所述通孔中相邻两个垂直方向可间隔夹持壁高度而垂直分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通孔分布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以太网口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端位置的通孔为长条孔。
【文档编号】G01R31/02GK203734689SQ201320854545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饶一峰, 胡丹, 韩晓斌 申请人: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