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智能定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370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接触网智能定位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产品涉及一种新的智能定位测量办法及机械结构,使测量检测及安装铁路、电力、土木工程、钢结构等工程结构高效快捷准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程建设领域如铁路、电力行、土木工程、钢结构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结构安装及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中测距、测角、测水平及水平倾角经常需要同时组合使用,尤其是铁路的接触网建设中,野外作业要求便携、精度高、并且需要同时组合使用,例如测量接触网的两根交叉线的高度,需要在水平的时候测量垂直的高度,还有很多需要既要测夹角又要测距离等等,本发明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新的机械结构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接触网智能定位仪,它是由激光测距传感器(1)、主体尺(2)、水平倾角传感器(3)、显示器(4)、角度传感器(5)、锁紧装置(6)、旋转尺(7)、电池(8)、电池仓(9)、单片机(10)、按键(11)、旋转轴(12)、视孔(13)、刻度a(14)、刻度b(15)、刻度c(16)、组成, 主体尺(2)和旋转尺(7)同时安装在角度传感器(5)上,可围绕旋转轴(12)旋转,通过旋转锁紧装置(6)可锁紧产生的角度位置,角度传感器(5)通过数据线连接到单片机(10)上,激光测距传感器(1)安装在主体尺(2)内左侧并通过数据线连接到单片机(10)上,激光测距方向垂直于主体尺(2)下基座外表面并以下基座外表面为O位置基准面,主要用于测量距离,水平倾角传感器(3)安装在主体尺(2)内部并通过数据线连接到单片机(10)上主要用于测量水平及相对于水平的倾角,单片机(10)安装自主体尺(2)的内部主要处理来自激光测距传感器(1)、水平倾角传感器(3)、角度传感器(5)传输过来的数字变量,并且通过一定的数学函数及控制软件把各个数值显示到显示器(4)上,通过按键(11)实现不同的功能及模式控制,电池(8)主要负责给本仪器各个传感器及单片机(10)、显示器(4)电子元件及设备供电,并安装在电池仓(9)内,在主体尺(2)的上表面印有刻度a(14),旋转尺(7)的内表面印有刻度b(15),刻度a(14)和刻度b(15)为连续刻度并以激光测距传感器(1)的光束位置为基准0基准位置,用于展开时测量物体的长度,旋转尺(7)的上表面印有刻度c(16)在旋转尺(7)闭合时处于仪器的上表面并以激光测距传感器(1)的光束位置为0基准位置,用于闭合时直观测量长度,在旋转尺(7)的700mm和1050mm处开有视孔(13)用于直观观测接触线的位置,本仪器集成了激光测距、测夹角、测水平倾角、普通直尺测距功能,并可折叠,在任意点通过锁紧装置(6)锁紧,激光测距功能由激光测距传感器(1)探测实现,测夹角功能由角度传感器(5)探测实现,测水平倾角功能由水平倾角传感器(3)探测实现,通过单片机(10)的处理把测得数值显示在显示器(4)上,根据不同测量要求使用不同的测量组合,以上编号见说明书附图。

附图说明:

附图图1为接触网智能定位仪180°展开图主视图,附图图2为接触网智能定位仪180°展开图俯视图,附图图3为接触网智能定位仪0°闭合图主视图,附图图4为接触网智能定位仪0°闭合图俯视图,附图5为具体实施示意图主视图,附图6为具体实施示意图俯视图,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使用接触网智能定位仪测量接触网交叉线的高度时,铁路一般要求测量两根导线的水平距离是500mm、800mm、1050mm的位置的交叉线的垂直高度,现在以常用长度800mm为例,首先把接触网智能定位仪展开180°如图5、图6所示,然后把要测量的两根接触网导线的上面一根放在800mm的位置,通过视孔(13)可观察接触线位置并减小误差,然后通过按键(11)打开激光测距传感器(1)对准下面的接触网导线,通过水平倾角传感器(3)及单片机(10)的处理,在显示器(4)上实时显示的水平倾角,控制仪器处于水平状态,然后按键(11)进行激光测距,测得数值显示在显示器(4)上,所显示的数值即为两根接触网导线在水平相距800mm位置的垂直高度,如图1所示在测量倾角时(即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如图3所示,把仪器放在要测量的物体的表面即可,通过水平倾角传感器(3)测得变量传输给单片机(10)通过计算并把数值实时显示在显示器(4),在测量夹角时,如图1所示,让主体尺(2)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处于要测量角一条边的位置,旋转旋转尺(7)使其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对准要测量角度的另外一条边,并带动角度传感器(5)产生角度位移变量,通过单片机(10)处理把角度显示在显示器(4)上,当作为一把直尺用时如图2或者图4所示,直接通过印刷在上的刻度a(14)刻度b(15)刻度c(16)直观读取数值,使用完毕后可松开锁紧装置(6)把仪器折叠成如图3所示最小收纳体积,便于携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