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耐磨性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472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油墨耐磨性检测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品墨层耐磨性检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油墨耐磨性检测仪。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采用油墨耐磨性检测仪检测印刷品表面油墨的耐磨性,通过试验有效控制生产工艺,避免因品质不良而导致被退货。油墨耐磨性检测仪通过被测物与白色道林纸之间摩擦前后的色差对比以判定其耐磨性及脱色程度。

申请号为CN201020242309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墨耐磨性检测仪,测试仪包括底座,主转盘、从转盘、研磨带、研磨轴和调节砝码,所述主转盘和从转盘分别设于底座上表面的两相对侧,主转盘和从转盘径向排列且均能绕各自轴心转动;研磨带一端缠绕于主转盘上,另一端缠绕于从转盘上,主转盘和从转盘之间通过研磨带连动;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设有一支撑架,研磨轴设于支撑架中,研磨轴底端向下抵紧于研磨带,且能够在支撑架中上下移动,研磨轴的上端套设有若干调节砝码。若研磨带不平整,表面凹凸不平或有棱角,会直接导致待测样品的磨耗程度变大或变小,从而影响到对样品油墨耐磨性的判断,而该油墨耐磨性检测仪在检测之前缺少对研磨带的平整这一步骤,因此耐磨性检测结果不够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耐磨性检测仪,在研磨带摩擦样品之前先将其进行平整,以减小研磨带的平整度对待测样品磨损量的影响,提高其检测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墨耐磨性检测仪,包括固定座、第二转盘、第一转盘、研磨带、研磨装置,第一转盘、研磨装置和第二转盘呈一直线固定在固定座上,研磨装置设置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第一转盘和研磨装置之间的固定座上设有一对平整辊,且两个平整辊之间设有供研磨带穿过的平整间隙,平整间隙与研磨带的运动方向垂直,且其宽度比研磨带的厚度小,研磨带一端缠绕在第一转盘上,另一端穿过平整间隙,与研磨装置抵触后缠绕在第二转盘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现有的油墨耐磨性检测仪的基础上,在研磨装置和第一转盘之间增设一对平整辊,也就是在研磨带进入研磨装置前增加对研磨带的平整这一步骤,研磨带从第一转盘上牵引出后,再通过两个平整辊之间的平整间隙,在研磨带的速度和平整辊的自重双重作用下,第一个平整辊被带动转动,第一个平整辊又带动第二个平整辊转动,由于平整间隙的宽度比研磨带的厚度更小,因此转动中的平整辊对经过平整间隙的研磨带起到压实作用,使得研磨带表面原本存在的凹凸和棱角等被消除,研磨带在进入研磨装置前变得较为平整光滑,从而减小了那些棱角和凹凸不平对待测样品磨损量造成的误差,由此提高了油墨耐磨性检测仪的检测精度。

优选的,平整辊包括转轴、环形滚筒和连接盘,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座上,环形滚筒套设在转轴外,且环形滚筒与转轴通过转轴两端套设的连接盘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研磨带经过平整辊之间的平整间隙带动环形滚筒转动,连接盘带动转轴在固定座上转动,将平整辊设计成中心镂空的结构,减小了平整辊的质量,有利于研磨带穿过平整间隙时带动平整辊转动;此外,平整辊的质量减轻后转速会加快,相同时间内平整辊与研磨带接触的面积增大,对研磨带的作用次数也就增多,同一段研磨带可以经过平整辊多次的压平作用,因此作用效果就更好,出来的研磨带表面就更为光滑平整。

优选的,连接盘包括环形套和连接柱,环形套套设在转轴上,连接柱沿环形滚筒的径向分布,并分别与环形套和环形滚筒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研磨带带动环形滚筒转动,同时连接柱与环形套转动,环形套又带动转轴在固定座内转动,由此实现平整辊的转动;连接柱的设计进一步减轻了平整辊的整体质量,是的平整辊更容易被研磨带带动转动。

优选的,平整辊包括固定轴、连接柱、环形内筒和环形外筒,固定轴套设在环形内筒中并固定在固定座上,连接柱沿环形内筒的径向设置,并分别连接固定轴和环形内筒,环形外筒套设在环形内筒外,且两者之间沿周向设有若干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轴固定在固定座上不会转动,因此与固定轴连接的连接柱、与连接柱连接的环形内筒都不会转动,它们只是起到对环形外筒的支撑作用,当研磨带穿过平整间隙时,环形外筒在滚珠和研磨带的作用下转动,滚珠也在环形外筒和环形内筒之间滚动,而环形内筒固定不转,由此实现只有环形外筒与滚珠转动的目的,进一步减轻了平整辊转动部分的质量,使其更容易转动,提高压平效率和效果。

优选的,平整辊两侧的固定座上设有使研磨带保持直线输入和输出的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宽度等于研磨带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的距离较大,研磨带在此段距离内很可能会左右移位而不能保持原有的直线路径传送,尤其是平整辊转动时可能发生晃动导致研磨带移位,因此在平整辊两侧的固定座上设置限位槽后,研磨带便可以从限位槽输入,再从限位槽输出,保证这段路程以内研磨带按照设定的路径行进,减少了研磨带由于晃动移位造成的表面弯折、卷曲等,使其表面更为平整。

优选的,平整辊与研磨装置之间并靠近研磨装置的固定座上设有过渡辊,过渡辊高于研磨装置的研磨部位,过渡辊表面设有用于调整研磨带进入研磨装置方向的定位槽,且定位槽的宽度等于研磨带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研磨带经过平整辊出来再到研磨装置之前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因此再设置过渡辊,过渡辊上的定位槽将研磨带限定在某一特定的位置,使其可以以正确的行进方向进入研磨装置与待测样品摩擦,防止出现研磨带偏离研磨位置而导致待测样品不能完全与研磨带接触,最终磨损量不正常减小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试验精度;另一方面,过渡辊为研磨带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防止研磨带过松而堆叠,使其保持一定的张力,能够顺滑地进入研磨装置的研磨部位。

优选的,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的周向分别设有用于缠绕研磨带的缠绕槽,且缠绕槽的宽度等于研磨带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上设置缠绕槽后,研磨带被限定在缠绕槽内,不会发生移位或从第一转盘或第二转盘上滑落的现象;缠绕槽也确定了研磨带从防卷到收卷的路径的起点和终点,限定了一条确定的直线路径,减少了研磨带不必要的左右移位带来的表面弯折或卷曲,提高了平整度。

优选的,平整辊设置在高于第一转盘上的研磨带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的路程较长,研磨带在这之间很可能由于重力作用呈现松弛状态,而松弛的研磨带容易出现堆叠、弯折,最终可能导致断裂;而当平整辊位于高于起点处的研磨带时,平整辊对研磨带具有张紧作用,防止其松弛垂落下来影响研磨带的传输。

优选的,研磨装置包括研磨台、研磨轴、砝码,研磨台固定在固定座上,研磨轴可升降地穿设在研磨台上方的固定座上,且底端抵触在研磨带上,研磨轴上端设有用于支撑砝码的支撑台,砝码套设放置在支撑台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研磨带进入研磨装置时,研磨轴的底端与其抵触摩擦;同时可升降的研磨轴可以根据测试需要灵活地调节研磨轴对研磨带的松紧程度,研磨轴上调则其对研磨带的压力减小,研磨带通过研磨轴的速度也加快,摩擦时间缩短,研磨轴下调则其对研磨带的压力增大,研磨带通过研磨轴的速度减慢,摩擦时间延长;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减砝码来控制研磨轴对研磨带的摩擦力的大小调节。

优选的,研磨轴表面设有螺纹,固定座上穿设有与研磨轴垂直抵触的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研磨轴表面设置螺纹,在设置好研磨轴的高度后,通过螺栓将其固定;此外,螺栓的松紧还可以控制研磨轴与研磨带摩擦时研磨轴是否需要固定不动或者可以自由晃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油墨耐磨性检测仪,在进行摩擦之通过增设的平整辊对研磨带表面进行平整作用,保证研磨带在进入摩擦磨损之前具有较为平整光滑的表面,从而减小在待测样品摩擦时研磨带表面的凹凸和棱角等对磨损损耗量造成的误差,提高油墨耐磨性检测仪的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平整辊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6的示意图;

图6为限位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座;21、第一转盘;22、第二转盘;23、缠绕槽;3、研磨带;4、研磨装置;41、研磨台;42、研磨轴;421、支撑台;422、螺纹;423、螺栓;5、平整辊;5011、转轴;5012、环形滚筒;5013、连接盘;5013a、环形套;5013b、第一连接柱;5021、固定轴;5022、第二连接柱;5023、环形内筒;5024;环形外筒;5025、滚珠;51、平整间隙;6、过渡辊;7、限位座;81、导入辊;82、导出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油墨耐磨性检测仪,包括固定座1,第一转盘21和第二转盘22呈一直线设置在固定底座上,第二转盘22上设有手摇柄。第一转盘21和第二转盘22的周向分别设有用于缠绕研磨带3的缠绕槽23,且缠绕槽23的宽度等于研磨带3的宽带。

如图2所示,第一转盘21与第二转盘22之间的固定座1上设有一对平整辊5,平整辊5设置在高于第一转盘21上的研磨带3的高度,两个平整辊5之间设有供研磨带3穿过的平整间隙51,且平整间隙51垂直于研磨带3的运动方向设置,平整间隙51的宽度小于研磨带3的厚度。平整辊5包括转动连接在固定座1上的转轴5011,连接盘5013设置在转轴5011的两端,连接盘5013包括环形套5013a和第一连接柱5013b,环形套5013a套设在转轴5011上,第一连接柱5013b沿着环形滚筒5012的径向设置,且分别连接环形套5013a和环形滚筒5012,环形滚筒5012套设在转轴5011外。

平整辊5和第二转盘22之间设有研磨装置4。研磨装置4包括设置在固定座1上的研磨台41,研磨台41上方的固定座1上还设有可升降的研磨轴42,待测样品固定在研磨轴42底端,研磨轴42表面设有螺纹422,固定座1上穿设有与研磨轴42垂直抵触的螺栓423,研磨轴42上端设有用于支撑砝码的支撑台421,砝码套设在支撑台421上。

研磨带3的一端缠绕在第一转盘21上,另一端穿过平整辊5之间的平整间隙51,然后穿过研磨轴42的底端并与之抵触,最后缠绕在第二转盘22上。

在对待测样品进行油墨耐磨性检测时,首先用精密天平称取待测样品的质量,然后将待测样品固定在研磨轴42的底端,将研磨带3的一端卷在第一转盘21上,另一端陆续穿过平整辊5之间的平整间隙51、研磨轴42与研磨台41之间,最后缠绕在第二转盘22上。摇动第二转盘22的手摇柄,研磨带3从第一转盘21开始放卷,经过平整辊5之间的平整间隙51时带动两个平整辊5转动被平整辊5压紧,其表面原本存在的凹凸不平的结构或棱角等被平整辊5压平,研磨带3从平整辊5出来时表面较为平整光滑,然后进入研磨台41与研磨轴42底端的待测样品摩擦,同时继续向前行进,摩擦过后的研磨带3被第二转盘22收卷。摩擦结束后,再用精密天平准确称取试验后的待测样品的质量,对比待测样品试验前和试验后的质量差值,由此评估待测样品的油墨耐磨性,根据试验得出的结果适当调整印刷品油墨生产涂布工艺,提高印刷品墨层的耐磨性。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油墨耐磨性检测仪,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平整辊5包括固定在固定座1上的固定轴5021,固定轴5021的两端沿环形内筒5023的径向连接有第二连接柱5022,第二连接柱5022分别与固定轴5021和环形内筒5023连接,环形内筒5023套设在固定轴5021外,环形外筒5024套设在环形内筒5023外,且环形内筒5023和环形外筒5024之间沿其周向设有若干滚珠5025。

当研磨带3进入平整间隙51时,环形外筒5024被带动转动,环形内筒5023与固定轴5021是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上的不会转动,而环形外筒5024在研磨带3与滚珠5025的作用下可转动,减小了平整辊5的转动部分的质量,使其更容易被研磨带3带动转动。

实施例3

一种油墨耐磨性检测仪,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位于平整辊5两侧的固定座1上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宽度等于研磨带3的宽度。

研磨带3在进入平整辊5之前,首先由限位槽导入,然后再从限位槽导出,这样即使研磨带3在第一转盘21和平整辊5之间传送时发生了位置偏移,经过两次限位槽的限位作用,研磨带3又可以重新回到第一转盘21与第二转盘22形成的那条直线路径上,减少由于路径曲折造成研磨带3发生弯折、卷曲等现象,得到表面平整度更好的研磨带3。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一种油墨耐磨性检测仪,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在平整辊5与研磨装置4之间靠近研磨装置4的固定座1上设有过渡辊6,过渡辊6设置在高于研磨装置4的研磨部位的高度,且其表面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宽度等于研磨带3的宽度。

经过平整辊5平整后的研磨带3在与研磨轴42上底端的待测样品摩擦之前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传送距离,在此期间研磨带3先经过过渡辊6,在过渡辊6的张力作用下,研磨带3不容易发生过于松弛而堆叠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磨带3在摩擦样品之前发生弯折或卷曲的可能性。

实施例5

一种油墨耐磨性检测仪,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第二转盘22上转动连接有电机。

通过电机驱动第二转盘22,研磨带3开始被收卷,从而带动第一转盘21转动,调节电机的转动频率即可调整研磨带3的摩擦速度。

实施例6

如图5~6所示,一种油墨耐磨性检测仪,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研磨台41上方还设有限位座7,限位座7上位于研磨轴42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入辊81和导出辊82,研磨带3经导入辊81穿过研磨轴42底端,与待测样品摩擦,然后经过导出辊82,最后被第二转盘22收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