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及托盘天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754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支撑装置及托盘天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量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及托盘天平。



背景技术:

托盘天平,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称量工具,测量分度值一般在0.1g-0.2g之间,托盘天平的结构较为简单,称量过程更容易掌握,因此常见于中学的物理实验室中。

现有技术中的托盘天平主要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柱,架设在支柱上的横梁,支柱与横梁之间通过刀口连接,横梁两端设置有托盘,横梁正中设置有指针,支柱上还设置有刻度盘,通过指针与刻度盘配合来确认天平是否平衡,再根据砝码的重量确认待测物体的重量。

然而,本申请发明人发现,托盘天平的测量精度和刀口的锋利程度密切相关,目前现有的托盘天平一般常用于中学生做简易的物理实验中,对于刚接触托盘天平的中学生来说,对天平的结构了解不够深入,在拿取或移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托盘天平的横梁会产生剧烈地晃动,从而加剧刀口的磨损,缩短托盘天平的使用寿命,并且在称量过程中,由于学生无法准确判断天平左右两端是否平衡(即左右摆动幅度相等),天平横梁无法快速平衡,摆动时间长,同样会造成刀口快速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及托盘天平,以缓解现有的托盘天平在拿取或移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者没有固定横梁,导致横梁剧烈晃动,进而加剧刀口磨损,并且托盘天平的横梁无法快速平衡,摆动时间长,从而缩短托盘天平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底座,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柱,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柱左右两侧、且能够同时沿所述支柱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能够固定在所述支柱上。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与所述支柱通过导向槽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还通过连接架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架上还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连接架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且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支柱外侧,所述支柱上与所述第一连杆匹配设置有第一竖槽。

具体地,所述连接架的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把手朝向所述支柱的一侧设置有凸台,且所述第一竖槽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一连杆活动连接。

实际应用时,所述支柱内竖直设置有丝杠,所述丝杠上套设有螺母,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丝杠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丝杠同轴设置的第一锥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垂直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连接有旋钮,且所述旋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第二连杆连接,且所述旋钮设置在所述支柱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为弹性材料。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均设置有形状相同的支撑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设置有橡胶层。

实际应用时,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永磁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中,包括:底座,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柱,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柱左右两侧、且能够同时沿支柱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能够固定在所述支柱上。由此分析可知,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将底座固定在托盘天平的底盘上表面上,并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沿支柱方向同时向上移动,分别抵设在托盘天平的横梁左右两端的底部,拿取或搬运托盘天平时,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共同托住横梁,使横梁无法剧烈晃动,从而保护刀口,当需要称量时,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沿支柱方向同时向下移动,使横梁能够自由移动,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后续的操作;并且在称量中,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固定在支柱中上部位置上,此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顶端距离横梁下端的距离较短,横梁在摆动的过程中碰到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后会迅速改变摆动方向,从而缩短了横梁摆动的时间,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能够缓解现有的托盘天平在拿取或移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者没有固定横梁,导致横梁剧烈晃动,进而加剧刀口磨损,并且托盘天平的横梁无法快速平衡,摆动时间长,从而缩短托盘天平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托盘天平,包括:底盘,竖直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立柱,架设在所述立柱上的横梁,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梁之间通过刀口连接,所述横梁两端设置有托盘,所述横梁正中设置有指针,所述立柱上还设置有刻度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的左右两端、且位于所述横梁的底部。

所述托盘天平与上述支撑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剖视图;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托盘天平的主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托盘天平的另一种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标:10-底座;20-支柱;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23-导向槽;24-连接架;241-把手;2411-凸台;242-第一连杆;25-第一竖槽;251-定位孔;26-弹簧;27-丝杠;28-螺母;29-第一锥齿轮;291-第二锥齿轮;292-旋钮;293-第二连杆;30-支撑件;40-永磁体;50-底盘;60-立柱;70-横梁;80-托盘;90-指针;100-刻度盘;110-游标砝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如图1、图6所示,包括:底座10,竖直设置在底座10上的支柱20,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柱20左右两侧、且能够同时沿支柱20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且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能够固定在支柱20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中,如图1、图6所示,包括:底座10,竖直设置在底座10上的支柱20,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柱20左右两侧、且能够同时沿支柱20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且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能够固定在支柱20上。由此分析可知,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将底座10固定在托盘天平的底盘50上表面上,并将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沿支柱20方向同时向上移动,分别抵设在托盘天平的横梁70左右两端的底部,拿取或搬运托盘天平时,通过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共同托住横梁70,使横梁70无法剧烈晃动,从而保护刀口,当需要称量时,将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沿支柱20方向同时向下移动,使横梁70能够自由移动,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后续的操作;并且在称量中,将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固定在支柱20中上部位置上,此时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顶端距离横梁70下端的距离较短,横梁70在摆动的过程中碰到第一支架21或第二支架22后会迅速改变摆动方向,从而缩短了横梁70摆动的时间,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能够缓解现有的托盘天平在拿取或移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者没有固定横梁70,导致横梁70剧烈晃动,进而加剧刀口磨损,并且托盘天平的横梁70无法快速平衡,摆动时间长,从而缩短托盘天平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实际应用时,为了实现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同时运动,如图1-图2所示,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均与支柱20通过导向槽23连接,且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还通过连接架24连接,通过导向槽23将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运动轨迹限制在竖直方向上,再通过连接架24将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连接,从而保证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同时运动。

其中,为了便于使用者控制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往复运动,如图1-图3所示,连接架24上还设置有把手241,把手241与连接架24通过第一连杆242连接,且把手241设置在支柱20外侧,支柱20上与第一连杆242匹配设置有第一竖槽25,通过第一竖槽25限制第一连杆242的运动轨迹,并且使用者可通过把手241上下移动第一连杆242,进而带动连接架24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从而达到控制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目的。

具体地,为了便于将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固定在支柱20上,如图2-图5所示,连接架24的底部设置有弹簧26,把手241朝向支柱20的一侧设置有凸台2411,且第一竖槽25的中部设置有与凸台2411相匹配的定位孔251,把手241与第一连杆242活动连接(在把手241上设置活动孔,第一连杆242插入活动孔中,在第一连杆242插入活动孔的一端设置一平台,且该平台的面积大于活动孔的面积,从而实现活动连接),弹簧26的初始长度应大于支柱20的高度,从而保证弹簧26能够将连接架24推至最高处,当需要将连接架24固定时,向下移动把手241,使把手241上的凸台2411插入定位孔251中,从而实现固定的目的。

实际应用时,为了能使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固定在支柱20上的任意高度,如图6-图7所示,支柱20内竖直设置有丝杠27,丝杠27上套设有螺母28,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均与螺母28固定连接;丝杠27的底部设置有与丝杠27同轴设置的第一锥齿轮29,以及与第一锥齿轮29垂直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91,第二锥齿轮291同轴连接有旋钮292,且旋钮292与第二锥齿轮291通过第二连杆293连接,且旋钮292设置在支柱20的外侧,当需要上移或降下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旋钮292,通过第二连杆293、第二锥齿轮291和第一锥齿轮29共同配合,带动丝杠27正转或反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此时被导向槽23限制,无法随丝杠27一起旋转,因此螺母28在丝杠27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一起上升或下降,并且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高度可以通过旋钮292调节。

其中,为了降低横梁70撞击第一支架21或第二支架22时的冲击力,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均为弹性材料,将横梁70撞击时的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从而降低了横梁70撞击第一支架21或第二支架22时的冲击力,进一步保护刀口。

具体地,为了保证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能够托住横梁70,如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顶部均设置有形状相同的支撑件30,支撑件30能够拓展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有效支撑面积,从而保证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能够托住横梁70。

进一步地,为了给横梁70撞击第一支架21或第二支架22时提供缓冲,支撑件30的上表面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具有弹性,且较为柔软,能够进一步缓解横梁70撞击第一支架21或第二支架22时的冲击力,延长刀口的使用寿命。

实际应用时,为了使底座10与托盘天平的底盘50固定地更稳定,如图2、图3和图7所示,底座10内设置有永磁体40,托盘天平的底盘50一般采用铸铁等材料,在底座10内设置永磁体40(即磁铁块),能够将底座10吸在底盘50上,从而使底座10固定地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托盘天平,包括:底盘50,竖直设置在底盘50上的立柱60,架设在立柱60上的横梁70,立柱60与横梁70之间通过刀口连接,横梁70两端设置有托盘80,横梁70正中设置有指针90,立柱60上还设置有刻度盘100,底盘50上设置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且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分别设置在横梁70的左右两端、且位于横梁70的底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托盘天平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托盘天平中,如图8、图9所示,包括:底盘50,竖直设置在底盘50上的立柱60,架设在立柱60上的横梁70,立柱60与横梁70之间通过刀口连接,横梁70两端设置有托盘80,横梁70正中设置有指针90,立柱60上还设置有刻度盘100,底盘50上设置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且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分别设置在横梁70的左右两端、且位于横梁70的底部。由此分析可知,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将底座10固定在托盘天平的底盘50上表面上,并将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沿支柱20方向同时向上移动,分别抵设在托盘天平的横梁70左右两端的底部,拿取或搬运托盘天平时,通过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共同托住横梁70,使横梁70无法剧烈晃动,从而保护刀口,当需要称量时,将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沿支柱20方向同时向下移动,使横梁70能够自由移动,从而便于使用者进行后续的操作;并且在称量中,将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固定在支柱20中上部位置上,此时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顶端距离横梁70下端的距离较短,横梁70在摆动的过程中碰到第一支架21或第二支架22后会迅速改变摆动方向,从而缩短了横梁70摆动的时间,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能够缓解现有的托盘天平在拿取或移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者没有固定横梁70,导致横梁70剧烈晃动,进而加剧刀口磨损,并且托盘天平的横梁70无法快速平衡,摆动时间长,从而缩短托盘天平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