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及发动机台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296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及发动机台架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台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及发动机台架。



背景技术:

汽车在出厂前或售后维护维修时,操作人员会对发动机、变速箱及底盘等汽车底部零件进行检测或维护维修,上述操作步骤需要借助台架完成。汽车被吊起或举起后,固定在台架上,台架能够支撑发动机及变速箱悬空,以便操作人员进行相关操作。

台架包括:连接杆和吊杆,吊杆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杆上,吊杆的另一端通过前端支撑杆进行支撑,连接杆通过后端支撑杆进行支撑,以便汽车能够吊装在吊杆上。现有台架的在高度上的可调性较差,通常只针对特定车型,通用性差,很难满足车体的支撑要求,而且台架的后端支撑杆与车体容易发生干涉,使得发动机悬空操作无法进行,影响了台架的适用范围。

因此,需要一种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及发动机台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及发动机台架,能够提供不同的支撑角度和支撑高度,以便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同时避免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与车身发生干涉。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连接杆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关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部在预设转动范围内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板,并调整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支撑角度和支撑高度。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贯穿连接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套筒可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以便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套筒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套筒的筒壁上开设有用于连接紧固螺栓的通孔,紧固螺栓通过所述通孔能够旋入到所述套筒内部,所述紧固螺栓用于将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套筒内。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安装孔之间的间隔范围为10~2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预设转动范围为-18°~18°。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下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上部通过固定螺栓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两者相对转动范围的调节长孔,所述调节螺栓能够在所述调节长孔内移动。

另外,优选地,所述调节长孔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关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台架,所述发动机台架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台架还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后端支撑装置,所述后端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连接杆;

两个吊杆,两个所述吊杆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后端支撑装置之间的所述连接杆上,两个所述吊杆的尾部分别与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

两个前端支撑装置,两个前端支撑装置分别与两个所述吊杆的首部连接,以便支撑所述吊杆;

用于勾起车体的挂钩,所述挂钩可移动连接在所述吊杆上。

另外,优选地,所述前端支撑装置与所述吊杆可升降连接。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及发动机台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后端支撑装置第一支撑板可为连接杆提供不同的支撑高度,第二支撑板能够微调第一支撑板的支撑角度和支撑高度,以便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同时避免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与车身发生干涉。其二,发动机台架能够提供不同的吊装高度和吊装宽度,以便适应不同的车型,增加发动机台架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第一支撑板; 11:安装孔; 12:套筒;

13:紧固螺栓; 14:通孔;

20:第二支撑板; 21:螺栓孔; 22:调节长孔;

23:支撑垫块; 24:固定螺栓; 25:调节螺栓;

100:后端支撑装置; 200:连接杆; 300:紧固件;

400:吊杆; 500:前端支撑装置; 600: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至图3所示,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

第一支撑板10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连接杆200(如图4所示)的安装孔11,安装孔11关于第一支撑板10的中轴线对称分布,以便第一支撑板10为连接杆200提供稳定的支撑;

第二支撑板20与第一支撑板10平行设置,第二支撑板20的上部与第一支撑板10的下部在预设转动范围内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20用于支撑第一支撑板10,并调整第一支撑板10的支撑角度和支撑高度。

多个安装孔11可以为连接杆200提供不同的安装高度,第一支撑板10可为连接杆200提供不同的支撑高度,第二支撑板20能够微调第一支撑板10的支撑角度和支撑高度,以便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同时避免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与车身发生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0可以采用钢板制作,第一支撑板10的厚度为10mm,长度为400~600mm,宽度为80~90mm;第一支撑板10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1,每个安装孔11为正方形孔,安装孔11的长度为60mm。

第二支撑板20可以采用钢板制作,第二支撑板20的底部宽度大于顶部宽度,第二支撑板20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支撑足部,支撑足部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垫块23,支撑垫块23用于增加支撑足部的接触面积,以便增加第二支撑板20的稳定性。在本市实施例中,支撑垫块23的厚度为20mm,长度为38mm,宽度为18mm。

第二支撑板20的厚度为10mm,长度为90~110mm,顶部宽度为80~90mm,底部宽度为110~120mm。

优选地,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100还包括:套筒12,套筒12贯穿连接在安装孔11内,套筒12可套设在连接杆200上,以便连接杆200通过套筒12安装在安装孔11内。套筒12可以增加连接杆200与安装孔11的接触面积,以便将连接杆200对安装孔11的压力分散到套筒12上。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12与安装孔11过盈配合,套筒12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套筒的长度为80mm。宽度为高度为60mm,壁厚为6mm。

优选地,套筒12的筒壁上开设有用于连接紧固螺栓13的通孔14,紧固螺栓13通过通孔14能够旋入到套筒12内部,紧固螺栓13用于将连接杆200固定在套筒12内。当连接杆200的尺寸小于套筒12的尺寸时,连接杆200容易在套筒12内窜动,紧固螺栓13旋入到套筒12内,并抵在连接杆200上,以便将连接杆抵在套筒12内,来避免上述情况。紧固螺栓13在通孔14内旋入或旋出可以改变套筒12相对位置的尺寸,以便套筒12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连接杆200。

相邻安装孔11之间的间隔过小,将影响第一支撑板10的支撑强度,造成安装孔11变形;相邻安装孔11之间的间隔过大,将影响第一支撑板10的使用范围,浪费制作材料。优选地,相邻的安装孔11之间的间隔范围为10~20mm。

第一支撑板10与第二支撑板20的转动角度过大,将影响第二支撑板20对第一支撑板10的支撑强度,第一支撑板10与第二支撑板20的转动角度过小,第二支撑板20将无法为第一支撑板10提供支撑角度。优选地,第一支撑板10与第二支撑板20的预设转动范围为-18°~18°。

优选地,第一支撑板10的下部和第二支撑板20的上部通过固定螺栓24实现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10上设置有调节螺栓25,第二支撑板20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两者相对转动范围的调节长孔22,调节螺栓25能够在调节长孔22内移动。固定螺栓24和调节螺栓25相互配合,以便调整第二支撑板20对第一支撑板10的支撑角度和支撑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0的下部和第二支撑板20的上部分别设置有配合使用的螺栓孔21,两个螺栓孔21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的下部和第二支撑板20的中轴线上,固定螺栓24贯穿两个螺栓孔21,并通过螺母旋紧;第二支撑板20的螺栓孔21下方设置有调节长孔22,调节长孔22呈弧形孔,在第二支撑板20的宽度方向上分布,调节螺栓25贯穿调节长孔22,并通过螺母旋紧。

优选地,调节长孔22在第二支撑板20上关于第二支撑板20的中轴线对称分布。调节长孔22方便调节支撑角度,避免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与车身发生干涉,同时增加第二支撑板20对第一支撑板10的支撑稳定性。

下面进一步介绍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的使用过程。

根据汽车车型,在第一支撑板10上选取适合的安装孔11,将套筒12贯穿连接到安装孔11内;调整调节螺栓25在调节长孔22内的位置,旋紧调节螺栓25和固定螺栓24,固定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的相对位置,以便提供适合的支撑角度和支撑高度,然后将台架的连接杆200安装到套筒内12,旋紧紧固螺栓13,将连接杆200固定到套筒12内。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与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支撑板10上设置有6个安装孔11,每个安装孔11之间的间隔为10mm,每个安装孔11内贯穿连接套筒1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台架,发动机台架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后端支撑装置能够为发动机台架提供不同的支撑高度和支撑角度,以便适用于不同的发动机悬空操作,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与车身发生干涉,影响悬置效果。

优选地,发动机台架还包括:连接杆200、吊杆400、前端支撑装置500和挂钩600;连接杆200上对称设置两个后端支撑装置100,后端支撑装置100用于支撑连接杆200;两个吊杆400对称设置在两个后端支撑装置100之间的连接杆200上,例如通过紧固件300锁紧连接,两个吊杆200的尾部分别与连接杆200可拆卸连接,吊杆400的延伸方向可垂直于连接杆200的延伸方向;两个前端支撑装置500分别与两个吊杆400的首部连接,以便支撑吊杆400;在本实施例中,前端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撑杆,支撑杆从上到下开设多个用于调节支撑高度的通孔;同一侧的前端支撑装置500和后端支撑装置100共同支撑吊杆400;用于勾起车体的挂钩600,挂钩600可移动连接在吊杆400上。挂钩600的数量根据车型用量设计,通常两侧的吊杆400上各设置一个挂钩,连接杆100上也可以设置挂钩600。发动机台架能够提供不同的吊装高度和吊装宽度,以便适应不同的车型,增加发动机台架的适用范围。

另外,优选地,前端支撑装置与吊杆可升降连接。可升降连接可以增加吊杆的支撑高度范围,满足吊杆的不同支撑高度的要求,进一步增加发动机台架的适用范围。

下面进一步介绍发动机台架的使用过程。

根据汽车车型,调整后端支撑装置100对吊杆400尾端的支撑高度,调整吊杆400在连接杆200上的位置,通过紧固件300锁紧连接;然后,调整前端支撑装置500的对吊杆400首端的支撑高度;然后,根据车体调整挂钩600的数量,最后,将车体勾挂在挂钩600上。

从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及发动机台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后端支撑装置第一支撑板可为连接杆提供不同的支撑高度,第二支撑板能够微调第一支撑板的支撑角度和支撑高度,以便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同时避免发动机台架的后端支撑装置与车身发生干涉。其二,发动机台架能够提供不同的吊装高度和吊装宽度,以便适应不同的车型,增加发动机台架的适用范围。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