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igf-ⅰ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酸性处理剂、样本预处理方法、试剂盒及检测方法_4

文档序号:8379123阅读:来源:国知局
荧光素在室温条件下与抗体振摇10-24小时后可自动连接,经过 G-25凝胶层析过柱得到纯化物。
[0143] 采用本实施例的检测试剂盒进行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方法,同实施例1中 的检测方法。
[0144] 实施例17
[0145] -种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与实施例1中的检测试剂盒基本相同,不 同之处在于:
[0146] 2)磁性微球体系:包被链霉亲和素(SA)的磁性微球溶液,其中:链霉亲和素的浓 度为50 y g/L,磁性微球的质量体积百分浓度为1. 2%。
[0147] 标记生物素(Biotin)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2溶液,其中:抗IGF- I抗体 2的浓度为50 y g/L,生物素的浓度为0. 5mg/L。
[0148] 本实施例的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的制备方法中,除以下试剂外,其余 均按照常规方法制备。
[0149] 上述包被链霉亲和素的磁性微球通过以下方法制备:使用CMC等作为搭桥物质连 接链霉亲和素与经处理后已吸附羧基基团的磁性微球,30-40°C温育1-2小时,再经过3-5 次磁球悬浮液的洗涤去除杂质即可使用。
[0150] 上述标记生物素(Biotin)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2通过以下方法制备:使 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等作为搭桥物质连接生物素与抗体后,经过G-25凝胶层析过 柱得到纯化物。
[0151] 采用本实施例的检测试剂盒进行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方法,同实施例1中 的检测方法。
[0152] 实施例18
[0153] -种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与实施例1中的检测试剂盒基本相同,不 同之处在于:
[0154] 3)标记物体系:标记生物素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2的溶液,其中:标记生 物素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2的浓度为50 y g/L,生物素的浓度为0. 5mg/L。
[0155] 标记链霉亲和素的ABEI溶液,其中:链霉亲和素浓度:50 y g/L,ABEI的浓度为 0. 5mg/L〇
[0156] 本实施例的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的制备方法中,除以下试剂外,其余 均按照常规方法制备。
[0157] 上述标记生物素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2通过以下方法制备:使用N-羟基 琥珀酰亚胺(NHS)等作为搭桥物质连接生物素与抗体后,经过G-25凝胶层析过柱得到纯化 物。
[0158] 上述标记链霉亲和素的ABEI通过以下方法制备:使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 等作为搭桥物质连接链霉亲和素与ABEI后,经过G-25凝胶层析过柱得到纯化物。
[0159] 采用本实施例的检测试剂盒进行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方法,同实施例1中 的检测方法。
[0160] 实施例19
[0161] -种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与实施例1中的检测试剂盒基本相同,不 同之处在于:
[0162] 4)中和缓冲液:为浓度为0. 5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该中和缓冲液的pH值为 8. 5 ;
[0163] 采用本实施例的检测试剂盒进行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方法,同实施例1中 的检测方法。
[0164] 实施例20
[0165] -种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与实施例1中的检测试剂盒基本相同,不 同之处在于:
[0166] 该试剂盒的各组分均含有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防腐剂,BSA浓度为0.05g/ml,防 腐剂主要成分为ProClinK 300,浓度为0. lg/100ml。
[0167] 采用本实施例的检测试剂盒进行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方法,同实施例1中 的检测方法。
[0168] 对比例1
[0169] -种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与实施例1的检测试剂盒基本相同,不同 之处在于:
[0170] 1)酸性处理剂:浓度为0.lmol/L的盐酸溶液,该酸性处理剂的pH值为1. 0。
[0171] -种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检测方法基本相同,不同 之处在于:采用本实施例的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0172] 对比例2
[0173] -种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与实施例1的检测试剂盒基本相同,不同 之处在于:
[0174] 1)酸性处理剂:浓度为0. lmol/L的乙酸溶液,该酸性处理剂的pH值为4. 0。
[0175] -种IGF- 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检测方法基本相同,不同 之处在于:采用本实施例的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0176] 实验例
[0177] 采用上述实施例、对比例中的检测试剂盒和检测方法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中 测定一系列临床血清样本,并以Liasion的检测试剂盒作为对照,按照其操作方法检测相 同的临床血清样本(对照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如下:
[0178] 表1不同预处理方法测定结果(单位:ng/mL)
[0179]
【主权项】
1. 一种酸性处理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浓度为0.l-o. 5mol/L的有机酸溶液和浓度为 0. 01-0.lmol/L的无机酸溶液混合而成,或为浓度为0. 3-2mol/L的有机酸溶液,该酸性处 理剂的pH值为1. 5-3. 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和一元无机酸的摩尔 比为5-20:1 ;或所述有机酸和二元无机酸的摩尔比为2. 5-10:1 ;或所述有机酸和三元无机 酸的摩尔比为1. 6-6. 6: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和一元无机酸的摩尔 比为7-13:1 ;或所述有机酸和二元无机酸的摩尔比为3. 5-6. 5:1 ;或所述有机酸和三元无 机酸的摩尔比为2. 3-4. 3: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为甲酸、乙酸、苯甲酸、 乙二酸、丁二酸、苹果酸、柠檬酸、水杨酸中的至少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酸为硫酸、盐酸、硝酸、氢 氟酸、氯酸、亚硫酸、亚硝酸中的至少一种。
6. -种待测样本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酸性处 理剂,将样本与所述酸性处理剂按照〇. 2-2: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待测溶液,该待测溶液的 pH值为 2. 0-4. 0。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样本与所述酸性处理剂混合后, 还将待测溶液在30-40°C下温育3-7分钟。
8. -种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 1) 酸性处理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酸性处理剂; 2) 磁性微球体系:包括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1的磁性微 球; 3) 标记物体系:包括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标记示踪物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 2 ; 所述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1和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2的抗体位点互不相 同。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示 踪物为发光标记物,选自:金刚烷,鲁米诺及其衍生物,异鲁米诺及其衍生物,叮啶酯。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示 踪物为化学发光催化剂,选自: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2)磁性微球体系中,所述间接连接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1的磁性微球由包 被抗异硫氰酸荧光素抗体的磁性微球,和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 体1组成;或所述间接连接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1的磁性微球由包被链霉亲和素的 磁性微球,和标记生物素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1组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3)标记物体系中,所述间接连接标记示踪物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2由标 记生物素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2,和标记链霉亲和素的标记示踪物组成;或所述 间接连接标记示踪物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抗体2由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的抗胰岛素 样生长因子I抗体2,和标记抗异硫氰酸荧光素抗体的标记示踪物组成。
13. -种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权利要求8-12任一项 所述的检测试剂盒,包括以下步骤: 1) 预处理:按照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预处理方法进行样本预处理; 2) 反应:在上述待测溶液中加入pH值为8. 0-10.O的中和缓冲液,将待测溶液pH值调 至6. 0-8. 0 ;再将待测溶液或含标准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校准品与磁性微球体系和 标记物体系反应,形成发光免疫复合物; 3) 检测:外加磁场将上述发光免疫复合物沉淀,去除上清液,清洗后,加入发光底物, 检测发出的相对光强度,计算得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含量。
14. 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IGF-I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在化学发光分析仪 上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IGF-Ⅰ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酸性处理剂、样本预处理方法、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属于体外诊断检测技术领域。该酸性处理剂主要由浓度为0.1-0.5mol/L的有机酸溶液和浓度为0.01-0.1mol/L的无机酸溶液混合而成,或为浓度为0.3-2mol/L的有机酸溶液,该酸性处理剂的pH值为1.5-3.5。该酸性处理剂与样本混合后可以很好的分离样本中的IGF-Ⅰ与IGFBP,达到检测要求。从而能够准确、可靠的检测低浓度范围的样本。采用上述酸性处理剂的IGF-Ⅰ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及样本预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可靠的检测低浓度范围的样本。
【IPC分类】G01N21-76, G01N33-68, G01N33-553, G01N1-34, G01N1-28
【公开号】CN104697829
【申请号】CN201510069489
【发明人】饶微, 孙普, 付金秋, 李海容, 刘望, 李婷华, 袁锦云
【申请人】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