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甲卡西酮含量的方法_2

文档序号:9430142阅读:来源:国知局
酮标准品与其它物质混合后制备的,甲卡西酮含量为51. 32wt% ),用瓶口移液器加入20mL 流动相提取,振荡10分钟,离心5分钟,离心后用ImL移液器吸取上清液lmL,用瓶口移液器 加入IOmL流动相,振荡均匀后取I. 5mL装自动进样瓶,即得到样品溶液;
[0050] (3)检测条件的设置:采用Agilent Zorbax? SB-Phenyl色谱柱,规格为 250mmX4. 6mm, 5 μπι,色谱条件:A-pH = 5. 0的4mM乙酸铵缓冲液:B-乙腈=20:80,流速 I. 2mL/min,柱温 35°C,检测波长 254nm ;
[0051] (4)样品中甲卡西酮含量的测定,取样品溶液5yL进样检测;
[0052] (5)实验结果计算,利用外标法定量计算,即利用标准工作曲线,最终得到的待测 甲卡西酮样品中甲卡西酮的质量含量为:51. Olwt%。
[0053] 其中,流动相使用前经0. 45 μπι微孔过滤膜过滤后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10~ 15miη,充分脱出流动相中的气体。
[0054] 实施例3
[005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样品及样品前处理过程不同:所用样品为甲卡西 酮含量为51. 32wt%的血液45mg,即取空白血液,添加甲卡西酮标准品;向样品中加入苯甲 醚、二氯甲烷和乙醚的混合溶液17mL,萃取样品中的甲卡西酮,苯甲醚、二氯甲烷和乙醚的 体积比为5:2:1. 5,向分离出的有机相中加入HCl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IOmL,除去有机 相后将剩余物置于35°C快速浓缩仪上浓缩至干,用瓶口移液器加入20mL流动相提取,振荡 10分钟,离心5分钟,离心后用ImL移液器吸取上清液lmL,加入约0.1 mg内标物质2-苯乙 胺,并用瓶口移液器加入IOmL流动相,振荡均匀后取I. 5mL装自动进样瓶,即得到样品溶 液。本实施例最终得到样品中甲卡西酮的质量含量为:50. 96wt%。
[0056] 实施例4
[005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样品及样品前处理过程不同:所用样品为甲卡西 酮含量为51. 32wt%的血液,即取空白血液,添加甲卡西酮标准品。向样品中加入苯甲醚、二 氯甲烷和乙醚的混合溶液17mL,萃取样品中的甲卡西酮,苯甲醚、二氯甲烷和乙醚的体积比 为5:2:1. 5,向分离出的有机相中加入HCl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IOmL,除去有机相后将 剩余物置于35°C快速浓缩仪上浓缩至干,用瓶口移液器加入20mL流动相提取,振荡10分 钟,离心5分钟,离心后用ImL移液器吸取上清液lmL,用瓶口移液器加入IOmL流动相,振荡 均匀后取1.5mL装自动进样瓶,即得到样品溶液。本实施例最终得到样品中甲卡西酮的质 量含量为:50. 44wt%。
[0058] 验证例1
[0059] (1)选择2-苯乙胺作为内标物质的过程。
[0060] 配制浓度分别为0. lmg/mL的甲卡西酮和0. lmg/mL的内标溶液,采用实施例中的 色谱条件,获得的液相色谱图如图2所示,可见两者有较好的分离度。
[0061] (2)内标工作曲线的建立
[0062] 实验方法:取甲卡西酮标准储备溶液,用质量浓度为0. lmg/mL的内标溶液依次稀 释成质量浓度分别为〇. 5、0. 1、0. 05、0. 01、0. 005、0. 001、0. 0005mg/mL的系列标准溶液,并 保持内标溶液的浓度均为〇. 01mg/mL。分别取不同浓度的标准液5 μ L进样,记录响应的峰 面积。每个浓度进样3次,并对3次峰面积比值的平均值A及质量浓度比值c (mg/mL)进行 线性回归。
[0063] 实验结果表明,甲卡西酮的线性范围为0. 005-0. 5mg/mL,线性方程为A = 0. 6664c-0. 0172, R2 = 1,图3为甲卡西酮的内标工作曲线。
[0064] 验证例2
[0065] 外标工作曲线的建立
[0066] 取甲卡西酮标准储备溶液,依次稀释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 5、0. 1、0. 05、0. 01、 0. 005、0. 001、0. 0005mg/mL的系列标准溶液。分别取不同浓度的标准液5 μ L进样,记录响 应的峰面积。每个浓度进样3次,并对3次峰面积的平均值A及质量浓度c (mg/mL)进行线 性回归。
[0067] 实验结果表明,甲卡西酮的线性范围为0. 005-0. 5mg/mL,线性方程为A = 6X106c+11143, R2= 0· 9999,检出限为 0· 2 yg/mL(S/N 彡 3)。
[0068] 比较例
[0069] 考察现有技术中酸性改性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070] (1)考察磷酸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071] 流动相:Α-0· 5 %磷酸水溶液;B-乙腈。
[0072] 结论:用磷酸做流动相,随着有机相比例降低,拖尾严重,和麻黄碱分得不好。
[0073] (2)考察乙酸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074] 流动相:Α-0· 5 %乙酸水溶液;B-乙腈。
[0075] 结论:甲卡西酮的峰形较好,但和麻黄碱不能分开。
[0076] (3)考察三氟乙酸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077] 流动相:Α-三氟乙酸(pH = 3. 5)的水溶液;B-乙腈。
[0078] 结论:用三氟乙酸(pH = 3. 5)的水溶液做流动相,低流速时得到较好的峰形,但理 论塔板数较低;高流速时变成双峰。
[0079] 可见,现有的酸性改性剂无法满足高流速、高理论塔板数、峰形好的检测要求。
[0080] 检测条件的优化选择实验
[0081] 1. 1甲卡西酮的紫外吸收光谱
[0082] 从图4中可见,甲卡西酮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4nm,因此选择254nm做为主定量波 长。由于其只有一个吸收峰,因此不存在辅定量波长。
[0083] 1. 2液相条件的选择
[0084] 仪器:岛津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仪,包括LC-20AD型栗、SIL-20AC型进样器、 SPD-M20A型检测器、CTD-20AC型柱温箱、数据处理软件LC solution。
[0085] 1. 2. 1考察醇、水系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086] 色谱条件:XR-〇DS 色谱柱(75mmX2. 0mm,2. 2 μπι);柱温:35°C ;检测波长 254nm ; 流动相:水-甲醇(90:10),流速0· 2mL/min ;进样量:10 μ L。
[0087] 结论:从图5中可见,醇、水系统不适合甲卡西酮的分析,峰形呈巨大的馒头峰。
[0088] 1. 2. 2考察不同种类的酸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089] 色谱条件:XR-〇DS 色谱柱(75mmX 2. 0mm,2. 2 μ m);柱温:35°C ;检测波长 254nm〇
[0090] 考察酸的种类包括甲酸和三氟乙酸。
[0091] 1. 2. 2. 1考察不同甲酸比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092] 流动相:A-0. 1 %甲酸水溶液;B-乙腈
[0093] 表1.不同流动相比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094] CN 105181823 A 说明书 6/22 页
[0096] 结论:变换几种流动相比例,实验结果均不理想,峰形不好,且保留时间过短。
[0097] 1. 2. 2. 2考察不同pH值甲酸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098] (I)pH = 3的甲酸溶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099] 流动相:A-pH = 3的甲酸水溶液;B-乙腈。
[0100] 表2.不同流动相比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102] 结论:峰形不好,保留时间太短。
[0103] (2)pH = 3. 5的甲酸溶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104] 流动相:A-pH = 3. 5的甲酸水溶液,B-乙腈,A:B = 95:5。
[0105] 结论:如图6所示,色谱峰拖尾,出峰时间太快,在溶剂峰前出峰。
[0106] (3)pH = 4的甲酸溶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107] 流动相:A-pH = 4的甲酸水溶液,B-乙腈,A:B = 95:5。
[0108] 结论:如图7所示,色谱峰拖尾,出峰时间太快,在溶剂峰前出峰。
[0109] (4)pH = 4. 5的甲酸溶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110] 流动相:Α_ρΗ = 4. 5的甲酸水溶液,B-乙腈。
[0111] 表3.不同流动相比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N 105181823 A 说明书 7/22 页
[0114] 结论:流动相的酸性越弱,甲卡西酮的保留时间越短,峰形均有拖尾。
[0115] 1. 2. 2. 2考察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