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2914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被搭载于车辆的发热体的异常进行判定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提出了一种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该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被搭载于车辆的发热体的温度,并根据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发热体的温度来判定发热体的异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184639号公报
[0004]然而,发热体的温度也会根据使用环境而变动。因此,在发热体被暴露于低温环境的情况下,即使在发热体异常发热的情况下发热体的温度也变低,存在由温度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为正常的温度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管使用环境如何都能够判断发热体的异常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发明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本发明人们发现了虽然发热体的温度根据外界气温(使用环境)而变动,但是发热体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不根据外界气温而变化。其中,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0007]因此,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中,具备:热通量传感器,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绝缘基材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第一、第二通孔,并且在第一、第二通孔中埋有由相互不同的金属构成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交替地串接连接;和控制部,进行被搭载于车辆的发热体的异常判定,并以下述的点为特征。
[0008]S卩,形成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的金属的至少一方是在多个金属原子维持了该金属原子的结晶结构的状态下被烧结的烧结合金,热通量传感器被配备于发热体并输出与发热体和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控制部基于传感器信号,在发热体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从规定的范围内偏离时判定为发热体异常。
[0009]据此,由于基于从热通量传感器输出的传感器信号来进行发热体的异常判定,所以不管使用环境如何都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发热体的异常判定。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中的热通量传感器的俯视图。
[0012]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1-1II线的剖视图。
[0013]图4是沿着图2中的IV — IV线的剖视图。
[0014]图5(a)?图5(h)是表示热通量传感器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
[0015]图6是表示控制部的工作的流程图。
[0016]图7是表示热通量与发热体的状态的关系的图。
[0017]图8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的示意图。
[0018]图9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异常判定装置应用于火灾报警器的第一参考例的示意图。
[0019]图10是表示第一参考例中的控制部的工作的流程图。
[0020]图11A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异常判定装置应用于人体的异常判定装置的第二参考例的示意图。
[0021]图11B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异常判定装置应用于人体的异常判定装置的第三参考例的示意图。
[0022]图12是表示第二以及第三参考例中的控制部的工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相互对相同或者等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0024](第一实施方式)
[002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具备热通量传感器10和控制部20,热通量传感器10被配备在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车辆发动机控制单元(车辆EOJ-Electronic Control Unit)等发热体30来使用。
[0026]热通量传感器10如图2?图4所示,是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被一体化,并在该一体化的部件的内部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交替地串接连接的传感器。以下,对热通量传感器10的构造进行具体说明。其中,图2为了易于理解而省略了表面保护部件110来进行表示。
[0027]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基材100由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液晶聚合物(LCP)为代表的平面矩形状的热塑性树脂膜构成。而且,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第一、第二通孔101、102以相互不同的方式被形成为交错状图案。
[0028]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通孔101、102被设为随着从绝缘基材100的表面100a朝向背面100b直径为恒定的圆筒状,但也可以设为随着从绝缘基材100的表面100a朝向背面100b而直径变小的锥状。另外,也可以设为随着从绝缘基材100的背面100b朝向表面100a而直径变小的锥状、方筒状。
[0029]而且,在第一通孔101配置有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在第二通孔102配置有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S卩,在绝缘基材100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被配置相互不同。
[0030]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由相互不同的金属构成,以便发挥塞贝克效应。例如,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由构成P型的Bi — Sb — Te合金的粉末被固相烧结成维持烧结前的多个金属原子的结晶结构的金属化合物(烧结合金)构成。另外,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由构成N型的B1- Te合金的粉末由被固相烧结成维持烧结前的多个金属原子的结晶结构的金属化合物构成。这样,通过使用被固相烧结成维持规定的结晶结构的金属化合物作为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能够增大弓丨起电压。
[0031]此外,虽然图2不是剖视图,但为了易于理解而对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标注了剖面线。
[0032]在绝缘基材100的表面100a配置有表面保护部件110,该表面保护部件110由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液晶聚合物(LCP)为代表的平面矩形状的热塑性树脂膜构成。该表面保护部件110被设为与绝缘基材10的平面形状大小相同,在与绝缘基材100的对置一面110a侧,铜箔等被图案化而成的多个表面图案111以相互分隔的方式形成。而且,各表面图案111分别与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适当地电连接。
[0033]具体如图3所示,在将相邻的1个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和1个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作为组150时,各组150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与同一表面图案111连接。即,各组150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经由表面图案111电连接。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绝缘基材100的长边方向(图3中纸面左右方向)相邻的1个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和1个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被设为组150。
[0034]在绝缘基材100的背面100b配置有背面保护部件120,该背面保护部件120由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液晶聚合物(LCP)等为代表的平面矩形状的热塑性树脂膜构成。该背面保护部件120以绝缘基材10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比绝缘基材100长,并且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从绝缘基材100突出的方式被配置于绝缘基材100的背面100b。
[0035]而且,在背面保护部件120中,在与绝缘基材100对置的一面120a侧,以彼此分隔的方式形成有铜箔等被图案化而成的多个背面图案121。而且,各背面图案121分别与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适当地电连接。
[0036]具体如图3所示,在绝缘基材100的长边方向相邻的组150中,一个组150的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和另一个组150的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与同一背面图案121连接。即,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跨过组150而经由同一背面图案121电连接。
[0037]另外,如图4所示,在绝缘基材100的外缘,沿着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中是纸面上下方向)相邻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与同一背面图案121连接。具体而言,以在绝缘基材100的长边方向经由表面图案111和背面图案121串接连接的部分被反复的方式,相邻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与同一背面图案121连接。
[0038]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背面图案121中的成为如上述那样串接连接的部分的端部的部分形成为从绝缘基材100露出。而且,背面图案121中的从绝缘基材100露出的部分成为作为与控制部2连接的端子发挥功能的部分。
[0039]以上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本的热通量传感器10的结构。而且,这样的热通量传感器10向控制部2输出与在厚度方向通过热通量传感器10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引起电压)。若热通量发生变化,则在交替地串接连接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产生的引起电压发生变化。其中,热通量传感器10的厚度方向是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的层叠方向。
[0040]这里,参照图5(a)?图5(h)对上述热通量传感器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41]首先,如图5(a)所示,准备绝缘基材100,通过钻孔机、激光等形成多个第一通孔101。
[0042]接下来,如图5(b)所示,向各第一通孔101填充第一导电性膏131。其中,作为向第一通孔101填充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方法(装置),例如可以采用日本特开2011 - 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