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疲劳测试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448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控制对传送带的加载。
[0026]优选地,第一溢流阀7和第二溢流阀71均为先导溢流阀,辅助控制部还包括第一控制阀8和第二控制阀81,第一控制阀8与第一溢流阀7的控制口连接并控制第一溢流阀7的溢流压力,第二控制阀81与第二溢流阀71的控制口连接并控制第二溢流阀71的溢流压力。通过第一控制阀8和第二控制阀81即可实现对第一溢流阀7和第二溢流阀71的溢流压力的调控,由此使得控制简单且方便根据需要调节出油压力。
[0027]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8的压力即可控制第一溢流阀7的溢流压力。具体地,第一控制阀8和第二控制阀81为溢流阀。以第一控制阀8和第一溢流阀7为例:第一控制阀8的进油口与第一溢流阀7 (先导溢流阀)的遥控口连接,出油口和油箱12连接。在第一负载活塞缸9的活塞杆缩回时,其无杆腔中的压力介质被压入第一溢流阀7,其中小部分压力介质经过第一溢流阀7内部的先导通道,流向用于控制第一溢流阀7的溢流压力的第一控制阀8。当该压力介质的压力较低,未达到第一控制阀8的设定压力时,第一控制阀8关闭,第一溢流阀7处于关闭状态,压力介质不能通过第一溢流阀7流向油箱12。当该压力介质的压力较高,达到第一控制阀8的设定压力时,第一控制阀8开启,第一溢流阀7处于导通状态,压力介质可以通过第一溢流阀7流向油箱12。同理,通过控制第二控制阀81的压力即可控制第二溢流阀71的溢流压力。
[0028]更优地,为了提高自动化,方便远程控制,第一控制阀8和第二控制阀81均为比例溢流阀,以使对第一溢流阀7和第二溢流阀71的溢流压力的控制更加方便,进而实现方便快捷地控制对传送带的加载。同时,将第一控制阀8和第二控制阀81设置为比例溢流阀,可以远程控制其设定压力,进而实现对传送带加载的远程控制,以提高对传送带疲劳性能的测试效率。
[0029]该第一溢流阀7、第二溢流阀71与第一控制阀8、第二控制阀81相配合的方案,由于第一溢流阀7、第二溢流阀71为先导溢流阀,因而适用于传送带所需载荷较大、第一负载活塞缸9和第二负载活塞缸91压力介质流量较大的传送带疲劳性能测试装置。
[0030]较优地,第一负载活塞缸9的无杆腔与油箱12之间连接有第一补油支路,第二负载活塞缸91的无杆腔与油箱12之间连接有第二补油支路,辅助控制部还包括控制第一补油支路通断的第一补油控制阀6和控制第二补油支路通断的第二补油控制阀61。
[0031 ] 在第一负载活塞缸9的活塞杆伸出时,其无杆腔中形成负压,第一补油控制阀6控制第一补油支路导通,油箱12中的压力介质可以通过第一补油控制阀6流入该无杆腔中,已补充无杆腔中的压力介质。在无杆腔中的压力介质补充完成,或第一负载活塞缸9的活塞杆缩回时,无杆腔中的压力介质被压出,第一补油控制阀6控制第一补油支路关闭,无杆腔中的压力介质不能通过第一补油控制阀6流入油箱12。通过此种方式可以确保该传送带疲劳测试装置可以对传送带进行循环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自动化。第二补油控制阀61控制第二补油支路通断的方式,与第一补油控制阀6的工作方式相似,这里不做赘述。
[0032]第一补油控制阀6与第二补油控制阀61优选为单向阀,以更加方便地控制第一补油支路和第二补油支路的通断,使油箱12中的压力介质可以快速流向第一负载活塞缸9和第二负载活塞缸91的无杆腔,以及防止第一负载活塞缸9和第二负载活塞缸91中的压力介质,通过第一补油控制阀6与第二补油控制阀61流向油箱12,采用单向阀控制简单可靠。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补油控制阀6与第二补油控制阀61也可为开关阀或电磁换向阀等任何能够满足需要的阀。
[0033]更优地,第一补油控制阀6与第二补油控制阀61的数量为多个(图中的第一补油控制阀6与第二补油控制阀61的数量均为两个),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第一负载活塞缸9和第二负载活塞缸91压力介质流量确定。在第一负载活塞缸9和第二负载活塞缸91压力介质流量较大时,油箱12中的压力介质可以通过多个第一补油控制阀6与多个第二补油控制阀61,快速地流向第一负载活塞缸9和第二负载活塞缸91,由此保证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0034]较优地,该传送带疲劳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5、第二压力传感器151和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15连接在第一出油支路上,用于测试第一负载活塞缸9的无杆腔的出油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151连接在第二出油支路上,用于测试第二负载活塞缸91的无杆腔的出油压力。控制单元与第一压力传感器15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51连接,并根据检测压力控制辅助控制部调节第一负载活塞缸9和第二负载活塞缸91的无杆腔的出油压力。
[0035]具体地,控制单元可以与第一控制阀8和第二控制阀81连接,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15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51的检测压力,控制第一溢流阀7和第二溢流阀71的溢流压力,进而控制第一负载活塞缸9和第二负载活塞缸91的无杆腔的出油压力,以实现对传送带加载的自动控制。
[0036]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直接观察出油压力,在第一出油支路和第二出油支路上还可以设置第一压力表14和第二压力表141,分别显示第一出油支路和第二出油支路上的压力介质的压力,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其显示的压力值调节第一溢流阀7和第二溢流阀71的溢流压力,进而控制第一负载活塞缸9和第二负载活塞缸91的无杆腔的出油压力。
[003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显示屏等显示装置,使其与第一压力传感器15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51或控制单元连接,并显示第一压力传感器15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51检测的检测压力。
[0038]较优地,马达驱动部包括液压栗1和换向阀2。液压栗1与液压马达3连接,用于向液压马达3供油。换向阀2设置在液压栗1与液压马达3之间,用于控制压力介质的流向以便控制液压马达3的转向,换向阀2包括截止工位、正转工位和反转工位。
[0039]换向阀2处于截止工位时,液压栗1与液压马达3之间截止,液压马达3不工作。换向阀2处于正转工位时,液压栗1的出油口与液压马达3的第一油口 31连通,液压马达3的第二油口 32与油箱12连通,液压马达3正转并带动传送带正转。换向阀2处于反转工位时,液压栗1的出油口与液压马达3的第二油口 32连通,液压马达3的第一油口 31与油箱12连通,液压马达3反转并带动传送带反转。
[0040]液压马达3还可以通过减速机与传送带连接,用于控制传送带在适合的转速下带载转动。
[0041]具体地,换向阀2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其具有P 口、T 口、A 口和B 口,换向阀2的P 口与液压栗1的出油口连接,T 口与油箱12连接,A 口与液压马达3的第一油口 31连接,B 口与液压马达3的第二油口 32连接。该电磁换向阀处于截止工位时,P 口、T 口、A 口和B 口均截止。处于正转工位时,P 口与A 口连通,T 口与B 口连通;处于反转工位时,P 口与B 口连通,T 口与A 口连通。
[004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换向阀2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阀组或其他阀。
[0043]较优地,马达驱动部还包括第一安全阀4和第二安全阀41,用于控制液压马达3的工作压力,使其在安全的液压压力下进行工作。
[0044]具体地,第一安全阀4的进口与换向阀2的A 口连接,第一安全阀4的出口与油箱12连接。在液压马达3正转时,若液压马达3的工作压力较大,超过第一安全阀4的安全压力时,多余的压力介质可以通过第一安全阀4流回油箱12。
[0045]第二安全阀41的进口与换向阀2的B 口连接,第二安全阀41的出口与油箱12连接。在液压马达3反转时,若液压马达3的工作压力较大,超过第二安全阀41的安全压力时,多余的压力介质可以通过第二安全阀41流向油箱12。
[0046]较优地,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一补油阀5和第二补油阀51,用于控制油箱12与液压马达3之间的补油支路的通断,第一补油阀5和第二补油阀51优选为单向阀。
[0047]具体的,第一补油阀5的进口与油箱12连接,出口与液压马达3的第一油口 31连接。在液压马达3中的工作压力较小时,第一补油阀5处于导通状态,油箱12中的压力介质可以通过第一补油阀5进入液压马达3的第一油口 31,对液压马达3进行补充压力介质;在液压马达3中的工作压力较大时,第一补油阀5处于关闭状态。第二补油阀51的进口与油箱12连接,第二补油阀51的出口与液压马达3的第二油口 32连接,其工作方式与第一补油阀5的工作方式相似,这里不做赘述。
[0048]液压栗1与换向阀2的连接管路上还可以设置有出油控制阀52、第三安全阀42和第三压力表142。出油控制阀52用于在控制液压栗1的压力介质流向换向阀2时,控制液压栗1的出油管路的导通,并禁止换向阀2中的压力介质流向液压栗1。第三安全阀42的进油口与液压栗1的出油口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