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量总成结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21257阅读:来源:国知局
出但不会从孔中掉落;这样第一导电件111与其他导电结合面接触时,钢珠会先与所述导电结合面接触,并在所述导电结合面的压力下向槽内移动,压缩所述弹簧,这样在结合后,多个钢珠都与所述导电结合面之间在弹簧的挤压下接触,不会因为外界压力而轻易晃动,因此接触地比较稳定,增强了接触稳定性。另外,钢珠也可以为钢球,刚柱或其他形状的导电材料制品,只要其上部可以从孔中伸出且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孔的直径即可。
[0102]第二导电件131上开有固定孔132,紧固件106穿过固定孔132将第二导电件131固定在基座103上,这样可以防止第二导电件131松动。紧固件106为可以为螺栓或螺钉。
[0103]第二电连接部12包括至少一接线框121,其设置于所述的接插件座10内部,数量与伸入其中的接线对象数量一致;所述的接线对象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孔102中,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也伸入接线框121中,接线对象与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电连接;接线框121的侧部设置紧固孔105,用以通过设置紧固件106使所述的接线对象与第二导电件131紧密接触并固设于所述的接线框121上。这里,接线对象可以叠在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上方,也可以叠在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的下方,只要两者接触,中间无绝缘层,两者之间的可以进行电的传输,即可达到本发明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第一导电件111以及第二导电件131进行形状、位置等的变化,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化。
[0104]另外,也可以将接线框121设置为导电框,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与接线框121电连接,接线对象与接线框121电连接,这样,接线对象与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是否电连接均可,减少了接线对象与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要求,使得将接线对象接入接线框121时更方便,快速。接线框121对应的紧固件106为螺栓或螺钉,通过旋拧,透过紧固孔105顶住接线对象和/或第二导电件131到接线框121的内壁上并压紧,将其固定。
[0105]所述的第二连接孔102为错层排列,用以减少接线对象之间的位置干扰;对应的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也是错层排列,以与第二连接孔102的位置对应。
[0106]所述的盖体104上与接线框121对应位置设置有安装孔1041,用以使安装工具穿过从而紧固所述接线框121上的紧固件106,所述安装孔1041的数量与接线框121对应的紧固件106数量相同,可能或为接线框121的整倍数(包括一倍),这样每个接线框121上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106进行紧固,使得对接线对象和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的固定更加牢固。
[0107]盖体104上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孔1042,用以与基座103进行固定。
[0108]实施例一
[0109]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件111,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的第一导电件111的数量均与接线对象一致。这样,可以直接通过将第一导电件111插入的方式直接将接线对象连接,快捷方便。
[0110]实施例二
[0111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均包括至少一个接线框121,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的接线框121的数量均与接线对象一致。这样,可以直接通过将接线对象插入接线框121的方式将接线对象连接,快捷方便。
[0112]实施例三
[0113]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件111,第一导电件111的数量与接线对象一致;第一电连接部11包括至少一个接线框121,接线框121的数量与接线对象一致。这样,可以适用于接线对象中接入线高于接出线的情况。
[0114]实施例四
[0115]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盖板104下部为透明PC,这样可以在接线对象的连接过程中随时观察接线对象的安装情况。
[0116]实施例五
[0117]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连接孔102贯通基座103的下部。这是指第二连接孔102贯通基座103的下部的两个相对的表面,采用这样的方式,接入对象既可以从两个相对的表面的一侧进入接线框121,也可以从另一侧进入接线框121。从而使接线的方式更加灵活,有利于规范外部接线对象,使接线对象的排布更加整齐、美观。
[0118]实施例六
[0119]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所述基座103上部设置一固定钩1031,所述固定钩与外界的钩槽对应,对所述导电接插模块进行固定。
[0120]实施例七
[0121]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第二导电件131上开有固定孔132,第一导电件111后端开有对应孔,紧固件106穿过固定孔132将第二导电件131固定在第一导电件111上,这样可以防止第二导电件131松动。紧固件106为可以为螺栓或螺钉。
[0122]实施例八
[0123]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基座103上部设置一主滑动副1032,所述主滑动副与外界的对应滑槽等相结合,滑动对所述导电接插模块进行固定或取下。
[0124]—般情况下,如果通过固定钩与外部(架子等)固定,但是强度不够;通过主滑动副,可以加强主滑动副强度(相比固定钩,主滑动副更结实)以及结合部的强度,防止断裂;且外部有轨道,安装与拆卸也方便。
[0125]实施例九
[0126]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第二导电件131上所述固定孔13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这样,基座103或第一导电件111后端对应的孔也为至少两个。
[0127]—般情况下,所述固定孔为一个,接线框接线后,在第一导电件频繁接插等情况下固定孔上的紧固件106容易松动,(如果固定在第一导电件111上)紧固件松动后结合部结合接触面积迅速变小,进行通电时容易造成结合部发热,接触不良等状况;固定孔(数量对应紧固件)的数量多,可以避免出现松动的情况,且即使其中一个固定孔松动后,因松动后结合部电阻增大等原因,发热现象也不明显,接触不良等对电力传输造成的影响也极小(电力传输可以以其他固定孔为通道)。
[0128]第二导电件131上所述固定孔132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基座103或第一导电件111后端对应的孔也为两个;这样,节省空间且避免出现第二导电件松动的情况。
[0129]优选地,紧固件106上还套有垫片,这样可以将紧固件106与固定孔132结合更牢固,防止频繁接插等引起的松动。
[0130]实施例十
[0131]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盖体104上与基座103上部的紧固孔105对应位置有通孔108,这样在后续检修时,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插头将任意两个第一导电件111短接(通常是将两边的两个第一导电件分别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件短接,即I和2,3和4通过插头短接),所述插头包括是两个互相之间联通的金属头及外部的绝缘层。
[0132]实施例^^一
[0133]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所述接插件座10还包括一接线框固定块107,所述基座103下部中空,所述接线框固定块107固定在所述基座103下部,对接线框进行固定。接线框121固定在接线框固定块107内部,通过接线框固定块107下方对应长度的孔槽与接线对象连接。
[0134]—般情况下,接线框虽然固定在基座103下部,但是要将接线对象接入接线框时,需要将接线框与第二连接孔102对齐,但是这种情况下的接线框容易晃动、错位,使得接线动作复杂,耗时长,增加了导电接插模块的使用难度,添加了接线框固定块之后,对接线框进行固定、定位,这样可以直接将接线对象插入第二连接孔102进行接线,而不需要担心接线框错位,重新进行对齐;另外,对接线框固定后,即使多次进行接线动作,接线框也不会晃动,进而不会因晃动产生错位等其他影响接线动作的不良结果。
[0135]优选地,接线框固定块107—侧有滑槽/滑轨,与基座103内壁上的滑轨/滑槽对应,将接线框固定块107固定在基座103上。
[0136]实施例十二
[0137]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导电件131(或导电部)中部为软质导电片133。
[0138]—般情况下,第二导电件131中部为硬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