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量总成结构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921257阅读:来源:国知局
质导电片,第二导电件131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件111、接线框121相固定;而在进行接线或者与对应的孔进行接插时,第一导电件111或接线框121会因为外力而改变位置或插入角度,这时候,第一导电件111受力后位移会通过第二导电件131将应力传递给接线框121,接线框121接线后改变位置会通过第二导电件131向第一导电件111施加力;这样,会使得第一导电件111或接线框121与第二导电件131的连接处松动,通电后连接处发热或接触不良,影响电力传输,以及接线框位置变动,影响接线;将中部更换为软质导电片,则可以使得第一导电件111与接线框121互不影响,避免引起后续的连接松动,接线框位置变动等不良后果。
[0139]实施例十三
[0140]如上述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
[0141 ]第一容纳部,用于连接计量装置5;
[0142]第二容纳部,用于连接导电接插模块I。
[0143]所述支架3上还设有第三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用于连接第一固定件。设置第三容纳部可实现容纳更多外部连接件的目的。
[0144]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计量装置之间为滑动连接,采用滑动连接方式可使所述计量装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上较为方便的安装和拆卸;
[0145]所述第三容纳部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间为滑动连接,采用滑动连接方式可使所述第一固定件在所述第三容纳部上较为方便的安装和拆卸,并使所述第一固定件在所述第三容纳部上前后滑动,实现后续功能;
[0146]所述第二容纳部与所述导电接插模块间为滑动连接,采用滑动连接方式可使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在所述第二容纳部上较为方便的安装和拆卸。
[0147]实施例十四
[0148]如上述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所述支架3上设有一上基座31;所述上基座31下部设有一下基座32,所述下基座32与所述上基座31之间能够形成空腔,方便在所述空腔内走线布线;所述上基座31与所述下基座32之间通过第一组支柱33和第二组支柱34相连,所述第一组支柱33和第二组支柱34的长短可决定所述上基座31与所述下基座32之间的所述空腔的空间大小。
[0149]所述第一容纳部设置有第一滑动轨311,所述第一滑动轨311位于所述上基座31顶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容纳部还设置有第一卡位件321,所述第一卡位件321位于所述上基座31顶部;所述计量装置可沿所述第一滑动轨311滑动装入所述支架3,直到所述计量装置的对应位置被所述第一卡位件321卡住,从而使所述计量装置方便安装和拆卸,并对所述计量装置进行限位和固定。
[0150]所述第三容纳部设置有第二滑动轨312,所述第二滑动轨312位于所述第二组支柱34顶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容纳部还设置有第二挡位件322,所述有第二挡位件322位于所述第二组支柱34顶部且与所述第二挡位件322相垂直的面上;所述第一固定件可相对所述第二滑动轨312滑动,并被所述第二挡位件322限位,从而使所述第一固定件方便安装拆卸,并对所述第一固定件进行限位,满足其与其他结构的配合需求。
[0151]所述第二容纳部设置有副滑动副313,所述副滑动副313设置于所述第二组支柱34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第二容纳部还设置有第三挡位件323,所述第三挡位件323位于所述第二组支柱34相对的两侧面且位于所述副滑动副313滑行动作的远端位置处;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外侧设置对应的主滑动副1032,从而可沿所述副滑动副313滑动,并被所述第三挡位件323限位,从而使所述导电接插模块方便的安装和拆卸,并将所述导电接插模块进行限位满足其与其他结构的配合需求。
[0152]计量装置5卡接在所述支架3上时,导电接插模块I的所述第一导电件111插入计量装置5对应的插孔中,已将计量装置5与导电接插模块I连接。
[0153]所述第一滑动轨311上有一斜坡38,将所述第一滑动轨311分成具有高度差的两部分。设置所述斜坡38的目的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轨311的深度与计量装置5中所述插槽到底面的距离相对应,正常情况下,所述计量装置5卡接在第一滑动轨311,导电接插模块I的所述第一导电件111恰好插入所述插槽。但在实际应用中,计量装置5的尺寸并不能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如果计量装置5中所述插槽到底面的距离稍小于第一滑动轨311的深度,可以将其稍稍抬起,将导电接插模块插入,但如果计量装置5中所述插槽到底面的距离稍大于第一滑动轨311的深度,则无法插入;此时设置所述斜坡38,可以在计量装置5中所述插槽到底面的距离稍大于第一滑动轨311的深度时将计量装置5靠近导电接插模块的部分下压(下压范围不超过斜坡两侧的高度差)以将导电接插模块插入。
[0154]实施例十五
[0155]所述下基座32上设置至少一通孔333,穿过所述通孔333的固定件可将所述支架3与外部物体固定,进而使所述支架3牢固的固定于一处;较佳的,所述固定件为螺栓。
[0156]较佳的,所述第一组支柱33内部为空心结构,当所述下基座32上设置的通孔333位于所述第一组支柱33内部时,可将固定工具通入所述第一组支柱33内部对穿过所述通孔333的所述固定件进行紧固操作,所述空心结构不仅满足了结构强度的需求,还可节省材料,节约空间,同时方便对所述支架3进行固定;较佳的,所述固定件为螺栓,所述固定工具为螺丝刀。
[0157]所述第一组支柱33与所述第二组支柱34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凸块331,所述固定凸块331上有贯穿两侧的通孔,所述贯穿两侧的通孔可与外部物体通过固定件固定。
[0158]所述下基座32上设置有导电接插模块固定孔332,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固定孔332可与所述导电接插模块通过螺栓相连接,将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固定于所述下基座32上,使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安装牢固不易从所述支架3上脱落。
[0159]所述下基座32上设置有卡线孔334,所述卡线孔334可将电线通过卡件固定于所述下基座32,使所述电线布局整齐且固定牢固,防止因固定不紧而造成线路问题的情况发生。
[0160]在保证所述支架功能和所述支架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所述支架可设置多个省料孔35,用于节约成本,减轻所述支架重量。
[0161]实施例十六
[0162]如上述所述的支架,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下基座32设有延伸件,所述延伸件上设置有T接模块卡座36,所述T接模块卡座36用于固定T接模块。所述T接模块可较为方便的从主线路中引出一条副线路,并使所述主线路与所述副线路间成垂直状态分布。利用所述T接模块可使线路布线方式为T接树干式(T接树干式布线,是由电源引出干线,同时向若干个用电点或用电负荷进行供电,各用电点在干线上进行T接。树干式配电的特点是电源干线和到各用电点的支线大小不一样,线路简单,投资较低)。
[0163]所述第二组支柱34设置有走线通口37,方便所述第一固定件下部进出线。
[0164]较佳的,结合图11所示,所述下基座32设置有走线口39,可在预留走线位置较少的情况下,方便走线。
[0165]T接树干式布线方式并非为本支架可实现的唯--种布线方式;如不安装T接模块或安装T接模块却未采用时,所述支架仍可实现其他布线方式,如放射式布线方式(放射式布线方式,是由电源处向用电点或用电负荷进行放射,每一电源点可以接两个以上的用电点或用电负荷)。
[0166]实施例十七
[0167]如上述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支架3为单表位支架,其包括一个第一容纳部和一个第二容纳部,对应设置一个计量装置5和一个导电接插模块I。
[0168]所述支架3内有一个空腔,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凸块331,所述固定凸块331上有贯穿两侧的通孔,所述贯穿两侧的通孔可与外部物体通过固定件固定。
[0169]所述空腔内部设有所述T接模块卡座36,所述T接模块卡座36上安装所述T接模块42,所述T接模块42捆绑所述输入电力线,将输入电力线与对应的输入主电力线压紧并固定;这样,外部的输入电力线可以采用T接树干式布线方式从所述支架两侧进入所述空腔内部,并从所述空腔内部连接所述导电接插模块I,进而与计量装置5电连接。这样,可以将输入电力线隐藏在所述支架3的空腔内,从而对输入/输出电力线进行规范。
[0170]所述T接模块卡座36两侧设置有线槽361,用于容纳输入电力线,以对其进行限位、固定和规范。
[0171]在该实施例中,如果采用T接树干式布线方式布置输入电力线,则输入电力线只可以布置在所述空腔内部;此时输出电力线可以布置在所述空腔内部,也可以布置在支架3的延伸部;如果采用其他布线方式,如放射式布线方式,则输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