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控制云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6505发布日期:2018-06-30 05:5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控制云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调节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控制云台。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摄像设备已经随处可见比如监控系统的摄像设备,通过摄像设备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我们的生活,或者当我们想要回顾我们某个瞬间时可以帮助我们呈现,所以摄像系统的智能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有技术中与监控设备连接的云台多采用固定支架的连接方式,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根据需要调整到所需要的角度,也无法进行循环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无法循环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全自动控制云台。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控制云台,用于实现往复循环控制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枢接;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外壳连接;

水平转动组件,所述水平转动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水平转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元件、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连接的水平传动链条、及与所述水平传动链条连接的第一传动组件;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

上下翻转组件,所述上下翻转组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上下翻转组件包括第二驱动元件、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连接的翻转传动链条、与所述翻转传动链条连接的第二传动组件、及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的助力元件;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水平控制组件与翻转控制组件;所述水平控制组件包括水平限位开关及水平限位块;所述水平限位块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水平限位开关设置在所述外壳对应所述水平限位块的位置;所述翻转控制组件包括翻转限位开关及翻转限位块;所述翻转限位块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翻转限位开关设置在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翻转限位块的位置。

上述全自动控制云台通过控制组件分别对第一传动组件及上下翻转组件进行检测,进而控制第一驱动元件及第二驱动元件工作,以实现对摄像元件的循环控制,且通过助力元件的设置可减轻第二驱动元件复位时受到的载荷,延长全自动控制云台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传动链条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抵接;所述翻转传动链条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抵接。通过水平链条将第一驱动元件的动力传递给第一传动组件,通过翻转传动链条将第二驱动元件的动力传递给第二传动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为蜗轮蜗杆;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为蜗轮蜗杆。通过蜗轮蜗杆的结构既可以改变驱动力的传递方向,又可以减少传动组件所占用的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力元件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保证第二传动组件在转动时使助力组件压缩,在传动组件复位的过程中与第二驱动元件一同为第二传动组件提供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力元件为扭转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底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下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插座。保证全自动控制云台与外界装置通过插座电连接,以正常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包括固定部、及在所述固定部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连接部;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呈U型结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保证通过驱动第一传动组件可使装置围绕底座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外壳枢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保证通过驱动第二传动组件可使连接板围绕数值传动组件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全自动控制云台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全自动控制云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圆圈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圆圈B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0-全自动控制云台;

10-底座,15-插座,16-固定板;

20-外壳,21-底板,210-开孔,22-侧板,220-连接孔,23-盖板;

30-连接板,31-固定部,32-连接部;

40-水平转动组件,41-第一驱动元件,42-水平传动链条,43-第一传动组件, 431-第一蜗杆,432-第一蜗轮;

50-上下翻转组件,51-第二驱动元件,52-翻转传动链条,53-第二传动组件, 531-第二蜗杆,532-第二蜗轮,533-连接轴,54-助力元件;

60-控制组件,61-水平控制组件,611-水平限位开关,612-水平限位块,62- 翻转控制组件,621-翻转限位开关,622-翻转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全自动控制云台100,包括底座10、与底座10连接的外壳20、与外壳20连接的连接板30、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20内部的水平转动组件40及上下翻转组件50、以及用于检测控制全自动控制云台100的控制组件60;通过设置控制组件60可以对全自动控制云台100的运转角度状况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水平转动组件40及上下翻转组件50 进行工作。

所述底座10呈圆柱型设置,该底座10的底端与外界装置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壳20与水平转动组件40连接;该底座10与外壳20枢接,使外壳20 可围绕底座10转动,在底座10的一侧设置有插座15,通过插座全自动控制云台100与外部装置电连接。在底座10与外界固定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板16,底座 10通过固定板16与外界连接固定。

所述外壳20呈中空结构设置,该外壳20包括底板21、与底板21连接的若干侧板22,以及与各所述侧板22连接的盖板23;所述底板21与底座10枢接,在底板21对应设置底座10的位置设置有开孔210,底座10穿过该开孔210与水平转动组件40连接;在底板2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板22,在各侧板22远离底板2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220,用于所述上下翻转组件50与连接板30连接;所述盖板23盖设在所述底板21上,盖板23的设置形状与侧板22的形状相对应,并与侧板22及底板21围成相对封闭的空间。

所述连接板30设置在外壳20远离底座10的一端,所述连接板30包括固定部31、及在固定部31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连接部32;所述固定部31呈直板设置,固定部31远离外壳20的一侧与摄像元件连接;各所述连接部32设置在固定部31的两侧,各连接部32沿侧板22方向延伸设置,各连接部32与固定部 31呈U型结构设置,连接板30通过连接部32与侧板22枢接。

所述水平转动组件40与所述外壳20内侧连接,用于驱动外壳20围绕底座 10转动,所述水平转动组件40包括与外壳20连接的第一驱动元件41、与第一驱动元件41连接的水平传动链条42、与水平传动链条42连接的第一传动组件43;所述第一驱动元件41通过水平传动链条42将动力传递给第一传动组件43,所述水平传动链条42一端与第一驱动元件41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3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3与所述底座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41为电机。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3包括第一蜗杆431 及第一蜗轮432;所述第一蜗杆431的一端与水平传动链条42连接,所述第一蜗轮432与所述底座10连接固定,通过第一驱动元件41驱动第一蜗杆431围绕第一蜗轮432转动。

所述上下翻转组件50与外壳20内侧连接,上下翻转组件50包括第二驱动元件51、与第二驱动元件51连接的翻转传动链条52、与翻转传动链条52连接的第二传动组件53、以及与第二传动组件53连接的助力元件54;所述翻转传动链条52一端与第二驱动元件5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传动组件53连接,第二传动组件53穿过所述连接孔220与连接板30连接,该第二传动组件53与外壳 20枢接保证第二传动组件53可相对外壳20转动;所述助力元件54套设在第二传动组件53上,该助力元件54一端与外壳2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传动组件53 连接,助力元件54随第二传动组件53的转动产生弹性形变,在第二传动组件 53复位时对第二传动组件53提供驱动力,以降低第二驱动元件51的负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元件51为电机;所述助力元件54为扭转弹簧,在第二传动组件53转动时使扭转弹簧发生弹性形变,进而在第二传动组件53复位时与第二驱动元件51一同对第二传动组件53提供驱动力。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3包括第二蜗杆531、第二蜗轮532及连接助力组件的连接轴 533;所述第二蜗杆531与翻转传动链条52连接,所述第二蜗轮532套设在连接轴533上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533穿过连接孔220与所述连接板30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60包括水平控制组件61及翻转控制组件62;水平控制组件 61用于检测水平转动组件40,水平控制组件61包括与底板21连接的水平限位开关611及与第一传动组件43连接的水平限位块612;水平限位开关611与所述水平限位块61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水平限位开关611随底板21转动而相对水平限位块612转动,水平限位开关611通过对水平限位块612检测进而检测全自动控制云台100在水平方向的旋转角度;所述翻转控制组件62包括与侧板22连接的翻转限位开关621及与第二传动组件53连接的翻转限位块622;翻转限位开关621与翻转限位块62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所述翻转限位块622随第二传动组件53转动,翻转限位开关621通过对翻转限位块622进行检测,进而控制第二驱动元件51的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限位开关611为限位开关,所述翻转限位开关621为限位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控制云台100的工作原理:将底座10与外部装置固定,摄像设备与连接板30连接,连接完成后将插座15接通;水平旋转的控制,第一驱动元件41驱动水平传动链条42转动,水平传动链条42带动第一蜗杆431 转动,由于第一蜗轮432通过底座10固定,使第一蜗杆431围绕第一蜗轮432 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蜗杆431带动全自动控制云台100围绕底座10转动,此时水平限位开关611随外壳20而转动,当水平限位开关611转动到水平限位块612 的位置时,水平限位开关611发出检测信号,控制第一驱动元件41变换驱动方向,使全自动控制云台100在水平方向上反向转动,直到水平限位开关611反向转到水平限位块612的位置,由水平限位开关611发出检测信号使第一驱动元件41再反向转动,完成水平方向的循环转动;竖直旋转的控制,竖直旋转与水平旋转的控制方法相类似,不同点在于第二蜗轮532通过连接轴533与连接板30连接,第二蜗杆531通过翻转传动链条52传递过来的驱动力驱动第二蜗轮532转动,进而带动连接板30在竖直方向上转动,再通过翻转控制组件62 检测信号,控制第二驱动元件51的驱动方向,实现循环往复转动。

上述全自动控制云台通过控制组件分别对第一传动组件及上下翻转组件进行检测,进而控制第一驱动元件及第二驱动元件工作,以实现对摄像元件的循环控制,且通过助力元件的设置可减轻第二驱动元件复位时受到的载荷,延长全自动控制云台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