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其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9042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及其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壳体,并且特别地是有关于一种可轻易拆装的
壳体以及包含该壳体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以及使用者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电子装置被设计来增进人们日常 生活的便利性。这些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可携式电子装置, 大多配备有显示模块,如液晶显示模块,用以显示各种信息给使用者。 于先前技术中,显示模块大多由前后两个壳体挟持固定,其中一个壳体通常具有 开孔,其对应显示模块的显示区,致使显示模块产生的光线可通过显示区以及开孔射出至 使用者的视野内。 以下将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说明先前技术中的用以固定显示模块的壳体。请一并 参见图1以及图2,图1所示为先前技术的笔记本电脑9的示意图,而图2则所示为图1中 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92的组装示意图。如图l所示,笔记本电脑9主要可划分为基座90 以及屏幕92两个部分。 基座90上设置有键盘模块900、触控板902、连接端口 904等功能模块或元件。键 盘模块900以及触控板902可供使用者操作笔记本电脑9。连接端口 904,如通用串行总线 连接端口 、火线连接端口 、D-SUB连接端口 、DVI连接端口 、HDMI连接端口或其它类型连接端 口 ,可用以连接各种辅助设备,以扩充笔记本电脑9的功能。 屏幕92利用转轴94枢接基座90。且屏幕92包含第一壳体920、第二壳体922以 及显示模块924。此外,如图2所示,显示模块924设置于第一壳体920内,第二壳体922则 利用多个卡钩922a,沿方向D,由上往下卡扣于第一壳体920的多个卡槽920a中。此外,第 二壳体922为一开孔设计,孔的面积约略等于显示模块924的显示区域。利用第一壳体920 以及第二壳体922的组装,可固定并保护显示模块924。 然而,当屏幕92的组装出错需拆开重组,或是当屏幕92故障需维修时,第一壳体 920以及第二壳体922之间的卡扣结构通常需要使用工具协助拆卸,且容易因为施力不当 而被破坏。此外,市面上有些屏幕的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是以螺丝锁固,虽然可方便屏幕 的拆装,但是螺丝可能会因潮湿或氧化而生锈,导致难以旋开,此外螺丝外露也会影响屏幕 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壳体及电子装置,可简 化组装和拆卸维修并保持壳体屏幕的美观而不会破坏连接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应用于电子装置,且所述电子装置具有显 示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包含底座,容置所述显示模块,所述底座具有相对的第一边与 第二边,且所述第一边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以及框架,其后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二
4连接部,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其中当所述壳体组装时,所述框架前 端与所述底座契合并以一个角度相对所述底座移动至其抵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边,使所 述第二连接部可下压嵌入所述第一边的所述第一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显示模块;以及壳 体,包含底座,容置所述显示模块,所述底座具有相对的第一边与第二边,且所述第一边上 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以及框架,其后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二连接 部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其中当所述壳体组装时,所述框架前端与所述底座契合并以 一个角度相对所述底座移动至其抵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边,使所述第二连接部可下压嵌 入所述第一边的所述第一连接部。 于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壳体还包含盖体、黏合层以及缓冲构件。盖体可利用
黏合层黏合至框架上相对底座的一面,而缓冲构件则相对框架设置于盖体上。 于实际应用中,底座还包含一第三边和一第四边,所述的第一边、第三边、第二边
与第四边依序相连,且第四边与第一边连接而围出容置空间,用以容置显示模块、触控模块
或其它功能模块。此外,第三边以及第四边分别设置至少一第三连接部,且框架上设置对应
第三连接部的至少一第四连接部。当该壳体组装时,框架的第四连接部以前述的角度滑入
底座的第三连接部,并相互契合。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无需螺丝锁 固,可简化组装或拆卸步骤,并保持壳体的美观。此外,利用壳体边界上的开口 ,使用者可在 施加适当的力量下徒手拆开连接结构,并进一步拆开壳体,且能避免连接结构或壳体于拆 卸过程中被破坏。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利用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 的了解。

图1所示为先前技术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的组装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中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的分解图。 图5所示为图4中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4中的框架的示意图。 图7A以及图7B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底座以及框架的剖面示 意图。 图8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屏幕组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9A所示为图8中的屏幕沿着P-P连线的部分剖面图。 图9B所示为图8中的屏幕沿着Q-Q连线的部分剖面图。 图9C所示为图8中的屏幕沿着R-R连线的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壳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例揭露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指的电子装置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 装置、卫星定位装置、个人数字助理或其它适当的电子装置。以下将以笔记本电脑作为本实 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代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 请一并参见图3以及图4,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笔记本电 脑的示意图,图4则所示为图3中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的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 笔记本电脑1包含基座10以及屏幕12,且基座10与屏幕12通过转轴100枢接。如前述, 基座10上设置键盘模块、触控板、连接端口以及其它笔记本电脑1运作所需的功能模块或 元件,于此不再赘述。 此外,屏幕12进一步包含壳体14以及显示模块16,且壳体14包含底座140、框架 142、黏合层144、盖体146以及缓冲构件148。 请再参见图5,图5所示为图4中的底座14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底座140定义 有容置空间1400,其由相邻的第一边1402、第二边1404、第三边1406以及第四边1408所围 绕。显示模块16设置于容置空间1400中,由容置空间1400边缘的多个支撑部1401支撑。 底座140的第一边1402设置多个第一连接部(于本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 部为卡钩1403),第二边1404则设置多个挡止部1405,且挡止部1405的延伸方向(朝向第 一边1402)与卡钩1403的延伸方向(朝向第二边1404)相异。此外,底座140的第三边 1406以及第四边1408分别设置多个第三连接部(于本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三连接部为卡 槽1407)以及固定孔1409。其中,固定孔1409可用以将显示模块16锁固于容置空间1400 中。于实际应用中,第一边1402上的卡钩1403可由其它类型的连接构件取代。 进一步,请再参见图6,图6所示为图4中的框架142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框架 142包含分别对应底座140的第一边1402、第二边1404、第三边1406以及第四边1408的第 一侧1422、第二侧1424、第三侧1426以及第四侧1428。 框架142的第一侧1422设置分别对应第一连接部(即卡钩1403)的多个第二连 接部(于本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连接部为卡钩1423)。此外,第二侧1424设置分别对应 挡止部1405的多个固定部1425,且框架142的第三侧1426以及第四侧1428设置分别对 应第三连接部(即卡槽1407)的多个第四连接部(于本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四连接部为 卡钩1427)。如图所示,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卡钩1423U427以及固定部1425皆向框架142 的外部延伸。此外,于实际应用中,第一侧1422上的卡钩1423可由其它类型的连接构件取 代。 请再参见图7A以及图7B,图7A以及图7B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 的底座140以及框架142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7A所示,于壳体14组装时,可先固定底座140,接着将框架142前端自底座 140上以一角度相对底座140移动至其抵于底座140的第二边1404。同时,第三侧以及 第四侧1428的卡钩1427a、1427b、1427c分别滑入第三边以及第四边1408的卡槽1407a、 1407b、1407c中。接着,较后端的卡钩1427d可被下压以卡入卡槽1407d中。如图所示,卡 钩1427d的端部比卡钩1427a、1427b、1427c短,因此可直接下压卡入卡槽1407d,而不是如 卡钩1427a、1427b、1427c —样滑入卡槽1407a、 1407b、 1407c。 最后,向框架142的第一侧施压,使前述的卡钩1423下压嵌入底座140的第一边
61402上的卡钩1403,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4的组装。 请参见图8以及图9A至9C,图8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屏幕12组装完成的示 意图;图9A所示为图8中的屏幕12沿着P-P连线的部分剖面图;图9B所示为图8中的屏 幕12沿着Q-Q连线的部分剖面图;图9C则所示为图8中的屏幕12沿着R-R连线的部分剖 面图。 如图所示,当底座140与框架142组装完成时,挡止部1405与固定部1425所构成 的连接结构143与壳体14的边界145相距预设距离F。 此外,于本具体实施例中,边界145上具有开口 147对应于连接结构143。由此,使 用者可通过开口 147施力于连接结构143,以将挡止部1405与固定部1425分离,并进一步 将底座140与框架142分开。 请注意,于实际应用中,显示模块16先固定于底座140的容置空间1400,而盖体 146可利用黏合层144先黏合至框架142。接着,再将底座140与框架142依前述方式组 合,以完成屏幕12的组装。或者,显示模块16可先固定于底座140的容置空间1400,再将 框架142与底座140组合,最后将盖体146通过黏合层144黏合至框架142,以完成屏幕12 的组装。 如图9A所示,底座140的挡止部1405与框架142的固定部1425相互契合,让组 装者知道框架142与底座140已经就定位,可进行第二阶段将第三侧以及第四侧的卡钩滑 入第三边以及第四边的卡槽中。 如图9B所示,底座140的卡钩1403与框架142的卡钩1423相互卡合成为连接结 构143,使卡钩1423位于壳体内侧,且连接结构143与壳体的边界145相距预设距离F。此 外,利用卡钩1423与卡钩1403以及挡止部1405与固定部1425的反向卡扣,可防止框架 142与底座140的因为单一方向的外力而分离,使组装更牢固。 如图9C所示,框架142的卡钩1427与底座140的卡槽1407相互契合。并且,卡 钩1427与卡槽1407可协助框架142与底座140之间的滑动不偏移,让壳体的拆装更顺利。 请注意,为了清楚辨认框架142以及底座140的各部位,图9A至图9C经过简化, 并且卡钩1423与卡钩1403、挡止部1405与固定部1425以及卡钩1427与卡槽1407之间 有间隙存在。而在实际应用中,卡钩1423与卡钩1403、挡止部1405与固定部1425以及卡 钩1427与卡槽1407之间不一定会有间隙存在。此外,前述各固定/连接构件的尺寸可视 情况进行调整,以因应成本、重量、结构强度等的考虑。另外,于实际应用中,前述的挡止部、 固定部、卡钩、卡槽等固定/连接构件可视情况选用其它样态的固定/连接构件,达到相同 的目的。 于实际应用中,黏合层144可以是背胶或树脂。此外,盖体146可以是丙烯酸树脂、 塑料、玻璃等材料所构成的透明构件,其可保护显示模块16不受外力撞击或摩擦而损坏, 也可经适当处理而具有抗静电效果。于实际应用中,盖体146的表面可进行如激光巻标印 刷等处理,以产生所需的图样,增加屏幕12的美观。进一步,缓冲构件148,如橡胶,设置于 盖体146上,当使用者将屏幕12往基座10方向合上时,缓冲构件148可防止基座10刮伤 或撞坏盖体146。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具有拆装容易、结构牢固的优点,并且无需螺丝 锁固,可保持壳体的美观。此外,利用壳体边界上的开口,使用者可在施加适当的力量下徒手拆开连接结构,并进一步拆开壳体,且能避免连接结构或壳体于拆卸过程中被破坏。 利用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 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 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畴 内。因此,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 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权利要求一种壳体,应用于电子装置,且所述电子装置具有显示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包含底座,容置所述显示模块,所述底座具有相对的第一边与第二边,且所述第一边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以及框架,其后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其中当所述壳体组装时,所述框架前端与所述底座契合并以一个角度相对所述底座移动至其抵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边,使所述第二连接部可下压嵌入所述第一边的所述第一连接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底座还包含一第三边和一第四边,所述 第一边、第三边、第二边与第四边依序相连,且所述第四边与所述第一边连接而围出容置空 间,用以容置所述显示模块。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第四边分别 设置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部,所述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第四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三连接部而设 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三连接部为卡槽,而所述第四连接部 为卡钩,当所述壳体组装时,所述框架的所述第四连接部以所述角度滑入所述底座的所述 第三连接部,并相互契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边上具有挡止部,且所 述挡止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异。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进一步包含 盖体,相对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框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进一步包含 缓冲构件,相对所述框架设置于所述盖体上。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进一步包含 黏合层,黏合所述盖体与所述框架。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接部嵌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后,所 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壳体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边上具有开口对应所 述第一连接部。
11. 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包含 显示模块;以及壳体,包含底座,容置所述显示模块,所述底座具有相对的第一边与第二边,且所述第一边上设置 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以及框架,其后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其中当所述壳体组装时,所述框架前端与所述底座契合并以一个角度相对所述底座移 动至其抵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边,使所述第二连接部可下压嵌入所述第一边的所述第一连接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还包含一第三边和一第四 边,所述第一边、第三边、第二边与第四边依序相连,且所述第四边与所述第一边连接而围 出容置空间,用以容置所述显示模块。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第四 边分别设置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部,所述框架具有至少一个第四连接部对应所述第三连接部 而设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连接部为卡槽,而所述第四 连接部为卡钩,当所述壳体组装时,所述框架的所述第四连接部以所述角度滑入所述底座 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并相互契合。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边上具有挡止 部,且所述挡止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异。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壳体进一步包含 盖体,相对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框架。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进一步包含 缓冲构件,相对所述框架设置于所述盖体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进一步包含 黏合层,黏合所述盖体与所述框架。
19.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接部嵌入所述第一连接 部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壳体内。
20.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边上具有开口对应所述第 一连接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壳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包含底座以及框架。底座可容置电子装置的显示模块,且底座具有相对的第一边以及第二边,第一边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此外,框架后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且第二连接部对应第一连接部设置。当壳体组装时,框架前端与底座契合并以一个角度相对底座移动至其抵于底座的第二边,使第二连接部可下压嵌入第一边的第一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壳体无需螺丝锁固,可简化组装或拆卸步骤,并保持壳体的美观并能避免连接结构或壳体于拆卸过程中被破坏。
文档编号G06F1/18GK201523495SQ20092017907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1日
发明者陈键承 申请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