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盖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64530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背盖支撑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一种背盖支撑装置,其包括:一基板体,其设有一基板枢轴;一连结板体,于一端设有一连结板枢轴并与该基板体的一端相枢接;一第一撑板,其设有一第一枢轴,且该第一枢轴与该连结板体的一端相枢接;与一第二撑板,其设有一第二枢轴,该第二枢轴与该第一撑板的一端相枢接,且该第二撑板的一端与该基板枢轴相枢接。本实用新型不仅能于使用时呈现支撑效果,也可以在未使用时收纳于背盖中,减低使用者携带负担。【专利说明】背盖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背盖支撑装置;特别关于一种适用于平板计算机(tablet)或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的背盖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对于当前应用于平板装置的支撑结构,大多利用背盖结合有支撑结构以形成支撑,就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来说,这些支撑结构均属于外部独立的结构,对使用者来说,无论是携带或使用上均会造成不便。[0003]再者,另有产品是将背盖结合于前、后板体形成的保护套结构,透过前、后板体覆盖平板装置正反面达到保护的功效,再利用于前板体设有折线,以供使用者翻折前板至平板装置后方形成支撑,或利用于后板体与背盖连结处设有折线,让使用者翻折后板使平板装置站立于前板形成支撑;然而,无论是何种模式的保护套,仍透过外部独立构成的支撑装置来支撑平板装置如平板计算机(tablet)、个人数字助理(PDA)或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等,因此,不仅外部组件较多,增添平板装置整体的重量与厚度,增加使用者携带与使用上的负担,且利用板体翻折后形成的支撑结构,均需要较充分的平面空间来置放支撑的平板装置,使用的环境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
发明内容】[0004]已知的平板装置支撑结构大多利用背盖外部的组件来达到支撑的功效,难以满足使用者对于手持数字装置(平板装置)轻薄短小、便于携行的要求。[0005]因此,需要发展一种可不增加使用者负担并达到支撑其平板装置的设计,且可易于收纳,不仅能于使用时呈现支撑效果,也可以在未使用时收纳于背盖中,减低使用者携带上的负担,并让使用者可适用于更多元化的环境中。[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盖支撑装置包括一基板体,其设有一基板枢轴;一连结板体,于一端设有一连结板枢轴并与该基板体的一端相枢接;一第一撑板,其设有一第一枢轴,且该第一枢轴与该连结板体的一端相枢接;与一第二撑板,其设有一第二枢轴,该第二枢轴与该第一撑板的一端相枢接,且该第二撑板的一端与该基板枢轴相枢接。[0007]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能提供使用者支撑其平板装置功能的设计,并可易于折叠的背盖支撑装置,其不仅能使用时将第一撑板与第二撑板翻折呈现支撑效果,也可以在未使用的情况下,收纳于背盖所设置的容置凹槽内,减低携带平板装置时的负担。[0008]较佳者,该第一撑板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右侧与一第一左侧,且该第一右侧的斜率可等于、大于或小于该第一左侧;藉此,让使用者可依需求选择适当的斜率,在使用平板装置进行横向站立时可产生相同或不同的倾斜效果,提升使用的舒适性。[0009]较佳者,该第二撑板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右侧与一第二左侧,且该第二右侧与该第二左侧亦可与该第一右侧与该第一左侧相互对应,藉以增加使用时支撑平板装置的稳定性。[0010]较佳者,该第二撑板第二右侧的斜率等于、大于或小于其第二左侧的斜率。[0011]较佳者,该第二撑板进一步包括与该第一撑板两侧相对应的一第二右侧与一第二左侧。该第二右侧的斜率等于、大于或小于第二左侧的斜率。[0012]较佳者,该基板体由金属、塑料或橡胶所构成。[0013]较佳者,该连结板体由永久磁铁所构成。[0014]较佳者,该第一撑板与该第二撑板由金属、塑料或橡胶所构成。【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后的立体图。[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后的剖视图。[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002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00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折叠后的立体图。[0025]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图。[0026]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折叠后的立体图。[0027]标号说明:[0028]IO背盖支撑装置;[0029]2O基板体;[0030]2I基板枢轴;[0031]3O连结板体;[0032]3I连结板枢轴;[0033]4O第一撑板;[0034]4I第一枢轴;[0035]42第一右侧;[0036]43第一左侧;[0037]5O第二撑板;[0038]5I第二枢轴;[0039]52第二右侧;[0040]53第二左侧;[0041]60背盖;[0042]6I容置凹槽;[0043]A折叠方向。【具体实施方式】[0044]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与图2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后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背盖支撑装置10,其主要构成组件包括:一基板体20,且该基板体20设有一基板枢轴21;—连结板体30,该连结板体30于一端设有一连结板枢轴31并与该基板体20的一端相枢接;一第一撑板40,该第一撑板40设有一第一枢轴41,且该第一枢轴41与该连结板体30的一端相枢接;与一第二撑板50,该第二撑板50设有一第二枢轴51,该第二枢轴51与该第一撑板40的一端相枢接,且该第二撑板50的一端与该基板枢轴21相枢接。[0045]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枢接,包含但不限于将两个构成组件之间,以薄化的方式进行挠曲应力的集中,意指应用薄化处产生最大的变形量,而有弯曲或折叠的效果。申言之,不论该基板体20、连结板体30、第一撑板40或第二撑板50是否为同一材质,皆可运用薄化的方式进行挠曲应力的集中,此种功效造成两个构成组件产生如图2弯曲或折叠的效果。再者,本实用新型亦不排除以他种方式进行枢接,例如运用转轴或是材质本身的变形量,皆可达到枢接的效果。[0046]请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与图4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后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背盖支撑装置10,于未变形之前,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撑板40的一端与该第二撑板50藉由该第二枢轴51进行枢接。且该连结板体30的一端与基板体20的一端藉由连结板枢轴31进行枢接。该第一枢轴41与该连结板体30的一端相枢接,且该基板体20的另一端与该第二撑板50相枢接。[0047]于本实用新型中,连结板体30可以由永久磁铁所构成,正如图2所呈现的折叠后状态,连结板体30可紧牢连结于任何金属制成的背盖60内,不论是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计算机(tablet)或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皆可毫无困难的按照本案实用新型的揭露,达成支撑数字产品的功效。较佳者如图2所呈现,该背盖60设有一容置凹槽61,如此一来,当本案实用新型进行如图3所示状态的折收时,本案实用新型并不会另外增加整机厚度。[0048]请参考图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至图8所呈现本实用新型于开启折叠功能时的状态。该背盖60所设的该容置凹槽61恰可容置本实用新型所有构成组件的放置,且该容置凹槽61于本实用新型开启折叠功能时,得露出一小段趋近于该连结板体30的空间。[0049]该连结板体30实质上由一永久磁铁所构成,较佳者,该连结板体30亦得于其外表面包覆一层状橡胶或塑料,使令该连结板体30材质上与其它构成组件一致。[0050]请参考图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与图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折叠后的立体图,该第一撑板4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右侧42与第一左侧43。该第二撑板50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右侧52与第二左侧53。[0051]请参考图9并比对图1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右侧42的斜率设计成大于该第一左侧43,或者,该第一右侧42的斜率设计成小于该第一左侧4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右侧52的斜率设计成大于该第二左侧53,或者,该第二右侧52的斜率设计成小于该第二左侧53。[0052]如同图9并比对图11,本实用新型运用该第一右侧42与该第二右侧52的斜率的搭配而构成一V型右侧边;同样的,本实用新型运用该第一左侧43与该第二左侧53的斜率的搭配而构成一V型左侧边。[0053]如同图9所示,该第一右侧42与该第二右侧52的斜率相同,该第一左侧43与该第二左侧53的斜率亦相同,且该第一右侧42与该第一左侧43亦相同,以及,该第二右侧52与该第二左侧53的斜率亦相同,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就外观形状上呈现对称效果。[0054]如同图11所示,该第一右侧42与该第二右侧52的斜率相同,且该第一左侧43与该第二左侧53的斜率亦相同,但是,该第一右侧42与该第一左侧43的斜率不相同,该第二右侧52与该第二左侧53的斜率不相同,以及,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就外观形状上得呈现对称效果。[0055]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与图1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折叠后的立体图,该基板体20由金属、塑料或橡胶所构成。该连结板体30如前揭所述由永久磁铁所构成,但不排除以假性黏着或其它具有吸附力的方式达成等效。该第一撑板40由金属、塑料或橡胶所构成,且该第二撑板50由金属、塑料或橡胶所构成。[0056]本实用新型于上的描述已提供实施例作出完整的明确说明。对熟习本技艺者而言,实施本案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需要过度实验的结构步骤的揭露。因此,本案中被描述的实施例,以及前揭说明是为了描述的目的而被呈现。简言之,对于熟习此技艺者基于上述教示之下所为的非实质修改及等效变换,皆应属本案专利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背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体,其设有一基板枢轴;一连结板体,于一端设有一连结板枢轴并与该基板体的一端相枢接;一第一撑板,其设有一第一枢轴,且该第一枢轴与该连结板体的一端相枢接;及一第二撑板,其设有一第二枢轴,该第二枢轴与该第一撑板的一端相枢接,且该第二撑板的一端与该基板枢轴相枢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撑板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右侧与一第一左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右侧的斜率等于、大于或小于第一左侧的斜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撑板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右侧与一第二左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右侧的斜率等于、大于或小于该第二左侧的斜率。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撑板进一步包括与该第一撑板两侧相对应的一第二右侧与一第二左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右侧的斜率等于、大于或小于第二左侧的斜率。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体由金属、塑料或橡胶所构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结板体由永久磁铁所构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撑板与该第二撑板由金属、塑料或橡胶所构成。【文档编号】G06F1/16GK204102029SQ201420381965【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申请日期:2014年7月11日优先权日:2014年1月3日【发明者】伍大忠申请人:利鸿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