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结构、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485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固定结构、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结构、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组装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固定结构及通过固定结构来组装电子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桌上型计算机包括各自独立的计算机主机及计算机屏幕,但是这样的独立配置占用过大的空间,因而有一体计算机(All-In-One Computer,简称AIO)的出现。一体计算机是将传统的计算机主机及计算机屏幕整合于同一机壳内,并可选择性地内建有光盘驱动器及扬声器等外围组件。一体计算机在外观造形上类似传统的计算机屏幕,但通常具有较大的厚度,用以容纳主板等构件。

在组件配置上,一体计算机包括透明面板/触控面板(即附有触控模块的透明面板)、显示屏幕(例如LCD面板)、前框、后架及后壳。请参考图5,一般而言,显示屏幕(可见图6的显示屏幕204)是设置夹持于前框201及后架202之间,并可利用螺丝起子在锁附方向B上扭转螺丝203,以经由螺丝203将后架202锁附至显示屏幕的侧边。然而,为了在锁附方向B上来锁附螺丝203,形成在前框201上的补强肋201a必须在螺丝203的附近中断而无法连续,因而降低了前框201的结构强度。

请参考图6,不同于图5的一体计算机,为了吸收组装公差,后架202还具有弹性边202a,而螺丝203将后架202的弹性边202a锁附至显示屏幕204的侧边。然而,为了形成弹性边202a,也移除了后架202的一部分,这也降低了后架202的结构强度。此外,无论是图5或图6的例子,都必须在生产线上增加工站及治具来进行螺丝锁附,因而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

从而,需要提供一种固定结构、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组装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结构,用以固定电子装置的显示屏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显示屏幕可容易固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组装方法,用以固定电子装置的显示屏幕。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适于固定一电子装置的一显示屏幕,该显示屏幕具有一屏幕嵌合部在该显示屏幕的侧边,该固定结构包括:一前框以及一后架;该前框具有一前框嵌合部,该前框嵌合部用以与该屏幕嵌合部相嵌合;该后架组装至该前框并具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用以在该前框嵌合部与该屏幕嵌合部相嵌合且该后架固定至该前框之后,限制该前框嵌合部相对于该屏幕嵌合部的移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面板、一显示屏幕、一前框以及一后架;该显示屏幕固定至该面板并具有一屏幕嵌合部在该显示屏幕的侧边;该前框固定至该面板并具有一前框嵌合部,该前框嵌合部用以与该屏幕嵌合部相嵌合;该后架组装至该前框并具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用以在该前框嵌合部与该屏幕嵌合部相嵌合且该后架固定至该前框之后,限制该前框嵌合部相对于该屏幕嵌合部的移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组装方法,该电子装置组装方法包括下:将一显示屏幕固定至一面板;将一前框固定至该面板,使得该前框的一前框嵌合部与该显示屏幕的一屏幕嵌合部相嵌合;以及将一后架固定至该前框,使得该后架的一限位部限制该前框嵌合部相对于该屏幕嵌合部的移动。

基于上述,在无传统螺丝锁固的情况下,本发明可藉由前框嵌合部与屏幕嵌合部之间的嵌合确保前框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定位,并经由限位部来确保前框嵌合部与屏幕嵌合部之间的嵌合。因此,本发明免除传统螺丝锁固因而减少零件成本及制造工时。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的分解图。

图3A是图2的显示屏幕固定至面板的立体图。

图3B是图2的前框固定至面板的立体图。

图3C是图2的后架固定至前框的立体图。

图4A至图4C分别是图3A至图3C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一种传统的一体计算机省略后壳的局部后视立体图。

图6是另一种传统的一体计算机省略后壳的局部后视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电子装置 112-1:弹片

11:面板 112-2:凸柱

11a:触控模块 112-2a:凸柱导引面

12:显示屏幕 120:后架

12a:屏幕嵌合部 122:限位部

13:后壳 122a:限位导引面

14:装饰边框 201:前框

15:支架 201a:补强肋

16:泡棉胶带 202:后架

17:双面胶带 202a:弹性边

100:固定结构 203:螺丝

110:前框 204:显示屏幕

112:前框嵌合部 A:中心轴线

112a:前框导引面 B:锁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包括一面板11、一显示屏幕12及一固定结构100。面板11例如是一透明面板或具有透明区域让影像穿透的面板。显示屏幕12(例如液晶显示屏幕12)固定至面板11。固定结构100组装至面板11,以与面板11配合来固定显示屏幕12。具体而言,固定结构100包括一前框110及一后架120。前框110固定至面板11,后架120固定至前框110,以经由前框110而固定至面板1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还包括组装至后架120的一后壳13及位于面板11与后壳13之间的一装饰边框14。此外,电子装置10还包括组装至后架120的一支架15,用以支撑上述构件。后架120可安装主板等计算机系统的构件,使得电子装置10可为一体计算机的类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下文除了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以外,也一并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组装方法。

请参考图2、图3A及图4A,依照本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先将显示屏幕12固定至面板11。举例而言,显示屏幕12可经由一泡棉胶带16黏附至面板11,如图4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依照实际需求,电子装置10可包括一触控模块11a,其已配置在面板11上。因此,在将显示屏幕12固定至面板11之后,触控模块11a位于面板11与显示屏幕12之间。

请参考图2、图3B及图4B,依照本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再将前框110固定至面板11。举例而言,前框110可经由一双面胶带17黏附至面板11,如图4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幕12具有多个屏幕嵌合部12a在显示屏幕12的两相对侧边,而前框110具有多个前框嵌合部112。这些前框嵌合部112分别与这些屏幕嵌合部12a相嵌合。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幕12的这些屏幕嵌合部12a是位于显示屏幕12的两相对侧边的多个孔洞,其原先 是用来锁附锁固件(例如螺丝)。各前框嵌合部112可具有一弹片112-1及一凸柱112-2。弹片112-1延伸自前框110,且凸柱112-2突出自对应的弹片112-1,用以与对应的孔洞(即屏幕嵌合部12a)相嵌合。此外,凸柱112-2可具有一凸柱导引面112-2a,用以在凸柱112-2与孔洞的嵌合过程中,相对于前框110施压于弹片112-1,直到凸柱112-2与孔洞相嵌合为止。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装饰边框14已先连接至前框110,而孔洞(即屏幕嵌合部12a)的中心轴线A与装饰边框14的一部分相重叠,故无法沿着中心轴线A利用螺丝起子将前框110经由螺丝锁附至显示屏幕12的侧边。因此,在免除传统螺丝锁固的情况下,经由这些前框嵌合部112分别与这些屏幕嵌合部12a相嵌合,以确保前框110与显示屏幕12之间的定位。同时,免除传统螺丝锁固也可减少零件成本及制造工时。

请参考图2、图3C及图4C,依照本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再将后架120固定至前框110,使得显示屏幕12位于前框110与后架1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后架120可经由多个螺丝锁固至前框110,如图3C的右上放大部位所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在上述将前框110固定至面板11的步骤中,这些前框嵌合部112与这些屏幕嵌合部12a之间的嵌合可确保前框110与显示屏幕12之间的定位。

然而,为了确保在落摔测试或实际使用中这些前框嵌合部112不会脱离这些屏幕嵌合部12a,后架120具有多个限位部122,而各限位部122可构成自后架120的一部分,例如是形成于后架120的侧部的凸包。因此,在后架120固定至前框110之后,各限位部122将可限制对应的前框嵌合部112相对于对应的屏幕嵌合部12a的移动,以确保这些前框嵌合部112与这些屏幕嵌合部12a之间的嵌合。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屏幕嵌合部12a、这些前框嵌合部112及这些限位部122成对地出现在图3C的后架120的左侧及右侧,并以左下角的构件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左上角、右上角及右下角也有相同的这些构件,不再重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前框嵌合部112可具有一前框导引面112a,用以在后架120与前框110的组装过程中导引限位部122相对于前框110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前框导引面112a形成弹片112-1上。相似地,限位部122也可具有一限位导引面122a,用以在后架120与前框110的组装过程中导引限位部122相对于前框110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各限位部122在制造成型时可弯折限位部122的末端来形成限位导引面122a。

综上所述,在无传统螺丝锁固的情况下,本发明可藉由前框嵌合部与屏幕嵌合部之间的嵌合确保前框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定位,并经由限位部来确保前框嵌合部与屏幕嵌合部之间的嵌合。因此,本发明免除传统螺丝锁固因而减少零件成本及制造工时。此外,由于因应外观设计而出现的装饰边框导致无法再经由螺丝起子将前框经由螺丝锁固至显示屏幕,本发明仍可在无螺丝锁固的情况下确保前框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定位,因而增加装饰边框或装置外壳在造形上的灵活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应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