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电池监视系统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地址设定方法

文档序号:9616215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半导体装置、电池监视系统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地址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装置、电池监视系统、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地址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知一种多个半导体装置串联连接相互进行通信的所谓被菊链连接的半导体装置。另外,已知一种使用了这样的被菊链连接的半导体装置的系统。例如已知进行蓄电池所包括的电池单元的电池电压的监视的半导体装置被菊链连接的电池监视系统。
[0003]这样,在具备被菊链连接的半导体装置的系统中,控制系统全体的控制部在各个半导体装置中设定用于识别各半导体装置的地址值。
[0004]作为地址值的设定方法,有如下的方法,S卩,在各半导体装置中,通过在从前级的半导体装置输入的地址信息加上规定的值,而设定为本装置的地址值,另外,通过将本装置的地址值昨晚地址信息而输出给后级的半导体装置来进行地址值的设定的方法(以下,称为“第1设定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另外,作为地址值的其它设定方法,有如下的方法,即,在各半导体装置中,通过将从前级的半导体装置输入的地址信息设定为本装置的地址值,将在本装置的地址值加上规定的值所得的值作为地址信息,输出给后级的半导体装置来进行地址值的设定(以下,称为“第2设定方法”。)ο
[0006]另外,作为地址值的其它设定方法,有如下的方法,即控制系统全体的控制部生成与被菊链连接的各半导体装置对应的数量的地址信息,并向各半导体装置输出地址信息,来进行地址值的设定(以下,称为“第3设定方法”。)。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 49087号公报
[0008]然而,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设定方法中,在各半导体装置中,由于成为用于进行包括地址信息的生成的各动作的基准的基准时钟频率之差(周期的偏移),地址值的设定有可能无法正常进行。这种情况下,例如,虽然是不同的半导体装置,但有时产生设定了重复的地址值这样的问题。
[0009]另外,在上述的第3设定方法中,控制部生成全部的半导体装置的地址信息,所以有时产生控制部的负荷变大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控制部的负荷来适当地进行地址值的设定的半导体装置、电池监视系统、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地址设定方法。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是与其它半导体装置菊链连接的半导体装置,具备:第1通信部,其接收接收数据;判定部,其判定上述接收数据的种类,并输出与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控制信号以及第2控制信号;设定处理部,其基于上述接收数据以及上述第2控制信号对存储部设定地址值,并根据地址值的设定来输出第3控制信号;以及第2通信部,其具备被输入上述接收数据的第1输入端和连接向上述其它半导体装置发送发送数据的通信线的输出端,并根据上述第1控制信号或者上述第3控制信号使上述第1输入端和上述输出端成为连接状态或者非连接状态。
[0012]另外,本发明的电池监视系统具备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元;对上述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电压进行测量,并通过第1通信部以及第2通信部向外部通信测量结果的技术方案1?6中的任意一项上述的菊链连接而成的多个半导体装置;以及对上述多个半导体装置进行控制并接收上述多个半导体装置的上述测量结果的与上述多个半导体装置的任意一个连接的控制部。
[0013]另外,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地址设定方法是与其它半导体装置菊链连接的半导体装置的地址设定方法,包括:通过第1通信部接收接收数据;通过判定部判定上述接收数据的种类,生成与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控制信号以及第2控制信号并输出;通过设定处理部,基于上述接收数据以及上述第2控制信号对存储部设定地址值,并根据地址值的设定来输出第3控制信号;以及通过第2通信部,根据上述第1控制信号或者上述第3控制信号使上述第1输入端和上述输出端成为连接状态或者非连接状态,该第2通信部具备被输入上述接收数据的第1输入端、和连接向上述其它半导体装置发送发送数据的通信线的输出端。
[0014]起到能够抑制控制部的负荷,适当地进行地址值的设定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监视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示意结构的示意结构图。
[0016]图2是表示用于设定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监视系统中的控制部用于识别各1C的地址值的各1C的功能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结构图。
[0017]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1C的第1通信部、地址设定部、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以及第2通信部的一个例子的详细的功能框图。
[0018]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各1C中的地址值的设定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的流程图。
[0019]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部以及各1C中的设定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0]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各1C中的用于进行地址值的设定动作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详细的功能框图。
[0021]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各1C中的地址值的设定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2]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部以及各1C中的设定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3]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各1C中的用于进行地址值的设定动作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详细的功能框图。
[0024]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各1C中的地址值的设定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5]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部以及各1C中的设定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6]符号说明
[0027]1?4··· 1C ; 10···电池监视系统;12…控制部;14、16…通信线;20…蓄电池;34."第1通信部;36、36A、36B…地址设定部;38、38A…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40、40B…第2通信部;44…第3端子;60…存储部;61、61A、61B…地址设定处理部;62、62B…地址运算处理部;63…地址设定部;64、64A、64B…地址初始设定部;66…指令判定部;72、72A…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0、80B…数据选择控制部;82、82B、SWC…电池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参照附图,对具备作为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电池监视用的IC(Integrated Circuit :集成电路)的电池监视系统进行说明。
[0029][第1实施方式]
[0030]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监视系统全体的示意结构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监视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示意结构图。另外,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监视系统中的控制部用于设定用于识别各1C的地址值的各1C的功能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结构图。
[0031]电池监视系统10具备η个蓄电池20η为1以上的自然数)、η个IC(IC1?ICn)、和控制部12。此外,以下,在对蓄电池20广20 n以及IC1?ICn统称的情况下,分别表示为“蓄电池20”以及“1C”,在区分各个的情况下,附加表示各个的符号来表不ο
[0032]蓄电池20分别包括多个电池单元C。各蓄电池20所包含的电池单元C的数量是任意的。例如,电池单元C的数量可以包括全部蓄电池20相同的数量的电池单元C,也可以是按每个蓄电池20而不同的数量。各蓄电池20所包括的电池单元C串联连接。作为电池单元C的具体的一个例子,例举锂离子二次电池单元。
[0033]控制部12具有控制电池监视系统10全体,通过各1C对蓄电池20的电池单元C的电池电压进行测量,并进行监视的功能。控制部12具备通信部17、存储部18、以及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19。CPU19具有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部18中的各种程序来控制控制部12,并控制电池监视系统10全体的功能。存储部18例如通过非易失性的存储器等,对由CPU19执行的各种程序、用于生成地址初始设定数据并发送的各种信息等进行存储。通信部17与IC1的第1通信部31连接。
[0034]1C具有对蓄电池20所包括的电池单元C的电池电压进行测量,并进行监视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监视系统10中,如图1所示,对于各1C而言,最下级为IC1、以及最上级为1&1,通过通信线16(161?16?_1)串联地、所谓菊链连接。以下,与1C同样地,在统称的情况下,表示为“通信线16”,在区分各个的情况下,附加表示各个的符号来表示。
[0035]1C具备电池监视部32 (32广32 n)、第1通信部34 (34广34 n)、地址设定部36 (36广36 J、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38 (38广38 n)、第2通信部40 (叫?40 J、以及第3端子44(41?44 n)。以下,与1C同样地,在统称的情况下,表示为“电池监视部32”、“第1通信部34”、“地址设定部36”、“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38”、“第2通信部40”、以及“第3端子44”,在区分各个的情况下,附加表示各个的符号来表示。另外,各1C如图2所示,具备第1端子46以及第2端子48。
[0036]电池监视部32连接蓄电池20,其具有对连接的蓄电池20的电池电压进行测量(监视)的功能。作为电池监视部32的例子,例举了具备与蓄电池20所包括的电池单元C的数量对应的开关元件。该情况下,电池监视部32通过该开关元件来选择与成为进行电池电压的测量(监视)的对象的电池单元C的高电位侧连接的电池电压线、和与低电位侧连接的电池电压线,并基于与高电位侧连接的电池电压线的电位、和与低电位侧连接的电池电压线的电位来测量(监视)对象的电池单元C的电池电压。电池监视部32的测量(监视)结果经由通信线16以及通信线14被输出给控制部12。具体而言,上级的1C的测量结果经由通信线16并经由下级的1C被输出给控制部12。
[0037]第1通信部34在IC1中具有经由通信线14与控制部12进行通信的功能。另外,在IC2?ICn中,具有分别经由通信线16 与下级的IC1?ICn — 1进行通信的功會泛。
[0038]第2通信部40在IC1?ICn — 1具有分别经由通信线16广16 与上级的IC2?ICn进行通信的功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ICn中,由于不存在上级的1C,所以虽然具备第2通信部40,但不会通过第2通信部40将发送数据输出至外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2通信部40具有选择发送给上级的1C的发送数据的功能(详细后述)。
[0039]第3端子44被输入用于识别是否与控制部12进行通信的识别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L电平的识别信号被输入至第3端子44的1C与控制部12进行通信,Η电平的识别信号被输入至第3端子44的1C与控制部12进行通信。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具体例子,作为L电平,使用大地(GND)的电位。因此,在IC1中,第3端子44与大地(GND)连接。将被输入至第3端子44的识别信号输出给地址设定部36。
[0040]地址设定部36以及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38在各1C中具有设定控制部12用于识别各1C的地址值的功能(详细后述)。
[0041]从第1通信部34向地址设定部36以及第2通信部40输出经由第1端子46从外部接收的接收数据。
[0042]从地址设定部36向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38输出用于请求地址设定数据的生成的请求信号。该请求信号包括后述详细的图3所示的地址设定数据生成请求信号。另外,从地址设定部36向2通信部40输出用于控制第2通信部40中的数据的选择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包括后述详细的图3所示的、作为第1控制信号的一个例子的地址设定识别信号。另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