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452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影像用、音乐用、计算机及数据用等的信息记录介质即盘的盘装置,尤其涉及安装盘盒的托架和其定位。
背景技术
近年来,DVD-RAM这样的大容量光盘作为录像用、计算机用等的大容量信息存储手段得到普及。而且,随着高像质广播的开始,对于更高像质、更长时间录像的要求越来越高。满足该要求的进一步大容量化,需要红色激光的短波长化,所以需要采用目前的DVD-RAM方式以外的方式。
根据这样的情况,正在开发蓝光盘(下面称作“BD”),该蓝光盘采用可进一步大容量化的蓝色激光器使信号细微化,从而能够实现大容量化。此外,由于BD的信号比DVD-RAM还要细微,所以使用进一步考虑了对尘埃的对策的、不同于DVD-RAM的盘盒。
其结果,在DVD-RAM和BD的盘盒中,外形和收容在盘盒中的盘的中心与用于定位盘盒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成为不同的规格。为了将这些盘盒用一个驱动器进行处理,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将盘马达模块或一对定位销同盘盒种类检测单元联动进行移动的方法。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需要的部件数量较多,不容易确保定位精度和动作可靠性。此外,在使重心偏移较大的盘高速旋转时,存在这些部件震动而容易产生噪音的问题。
此外,若使在托架上定位盘盒的销突出,则在直接载置盘时,存在接触盘而损坏盘等问题。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3-162860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解决上述的现有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装置,该盘装置能够用一个装置处理收容在盘盒中的盘中心与盘盒定位孔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同的多个盘盒,减少部件数量,容易确保可靠性,能够提高直接载置盘时的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盘装置,具备马达,使具有信息记录层的盘旋转;光头,对上述信息记录层记录信息和/或对上述信息记录层的信息进行再现;托架,可有选择地载置分别收容上述盘且外形不同的第1盘盒和第2盘盒;移送机构,在载置位置和记录再现位置之间进行移送,上述载置位置是将上述第1盘盒或第2盘盒载置到上述托架上的位置,上述记录再现位置是上述光头对上述信息记录层进行上述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的位置;检测机构,检测上述第1盘盒和第2盘盒的外形差;盘盒引导构件,在将上述各盘盒载置到上述托架上时,对上述各盘盒进行定位,使得收容于上述各盘盒中的上述各盘的中心不一致;移送量变化机构,根据上述检测机构的结果,改变上述移送机构的上述托架的移送量,将上述托架移送到使收容于上述各盘盒中的上述各盘的中心同上述马达的大致中心一致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2盘装置,具备马达,使具有信息记录层的盘旋转;光头,对上述信息记录层记录信息和/或对上述信息记录层的信息进行再现;托架,可有选择地载置上述盘的单体、和分别收容上述盘且外形不同的第1盘盒和第2盘盒;移送机构,在载置位置和记录再现位置之间进行移送,上述载置位置是将上述盘的单体、上述第1盘盒或第2盘盒载置到上述托架上的位置,上述记录再现位置是上述光头对上述信息记录层进行上述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的位置;检测机构,检测上述盘的单体、上述第1盘盒和第2盘盒的外形差;以及盘盒引导构件,在将上述盘的单体载置到上述托架上时,对上述各盘盒进行定位,使得被收容在上述各盘盒中的上述各盘的中心不一致;在将上述盘的单体载置到上述托架上时,使上述盘的单体的中心和在载置到上述托架上时的被收容在上述第1盘盒或第2盘盒中的上述盘的中心大约一致;还具有移送量变化机构,根据上述检测机构的结果,改变上述移送机构的上述托架的移送量,能够将上述托架移送到使上述盘的单体的中心及被收容于上述各盘盒中的上述各盘的中心同上述马达的大致中心相一致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中的外形差指的是,与所收容的盘平行的面的形状差及/或大小之差。
本发明的第3盘装置,具备马达,使具有信息记录层的盘旋转;光头,对上述信息记录层记录信息和/或对上述信息记录层的信息进行再现;托架,可载置收容有上述盘且设有一对定位孔的盘盒;移送机构,在载置位置和记录再现位置之间进行移送,上述载置位置是将上述盘盒载置到上述托架上的位置,上述记录再现位置是上述光头对上述信息记录层进行上述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的位置;上述托架具备一对定位销,插通于上述一对定位孔中;以及销盖,配置在上述一对定位销的周边,在载置上述盒时,埋没于上述托架的载置面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DVD-RAM盘盒的平面图。
图3是BD盘盒的平面图。
图4是载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盘盒前的平面图。
图5是载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AM盘盒时的平面图。
图6是说明载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AM盘盒时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7是说明载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AM盘盒时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8是说明载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AM盘盒时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9是说明载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AM盘盒时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10是载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BD盘盒时的平面图。
图11是载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BD盘盒时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12是说明载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BD盘盒时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13是说明载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BD盘盒时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14是说明载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BD盘盒时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托架和轨道选择杆的平面图。
图16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销和定位销盖的动作的剖面图,表示未载置盘盒的状态。
图16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销和定位销盖的动作的剖面图,表示载置了盘盒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1盘装置,能够以少的部件个数实现可装卸形状不同的盘盒的结构,容易确保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第2盘装置,能够以少的部件个数实现可装卸形状不同的盘盒及盘单体的结构,容易确保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3盘装置,通过具备销盖,能够进行盘盒的高度方向上的定位,还可以提高外观性。此外,在具有直接载置盘单体结构时,盘不容易直接接触销,适于防止盘的损伤。
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盘装置中,最好在上述托架上可有选择地载置上述盘的单体,在上述托架上载置时的上述盘单体的中心,与载置到上述托架上时的上述第1盘盒或第2盘盒中所收容的上述盘的中心大约一致。根据该结构,还能够容易实现单体盘的载置。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2盘装置中,最好上述第1盘盒和第2盘盒分别具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孔,上述各盘盒的上述定位孔与收容于上述各盘盒中的上述盘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在上述第1盘盒和上述第2盘盒中不同;上述盘盒引导构件是从上述托架突出或可突出的定位销,插通于上述定位孔中。根据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定位多个不同形状的盘盒。
此外,最好在上述定位销的前端形成有倾斜部,上述倾斜部倾斜成,使通过上述移送机构移送的上述托架的移送方向上的上述载置位置侧,靠近上述托架的载置面。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盘盒的安装性能。
此外,最好还具备销盖,该销盖配置在上述定位销的周边,当载置上述各盘盒时,埋没到上述托架的载置面中。根据该结构,在直接载置盘单体时,盘不容易直接接触销,适于防止盘的损伤,还可提高外观性。
此外,最好上述销盖被上述定位销引导而动作。根据该结构,不需要新设置销盖的引导构件,能够简化结构。
此外,最好在上述托架上可有选择地载置上述盘的单体,上述销盖兼作为将上述盘单体载置到上述托架上时的引导构件。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用于盘的引导的部件,能够简化结构。
此外,最好上述托架上可有选择地载置上述盘的单体,上述销盖在以载置上述盘单体时的上述盘单体的中心为中心的圆的大致直径方向上,配置成按放射状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外观性。
此外,最好上述销盖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随着按上述放射状延伸,靠近上述托架的载置面。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外观性。
此外,最好上述销盖的倾斜面和上述定位销的倾斜部的倾斜方向大约一致。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外观性,适合防止盘的损伤。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3盘装置,在上述定位销的前端形成有倾斜部,上述倾斜部倾斜成,使通过上述移送机构移送的上述托架的移送方向上的上述载置位置侧,靠近上述托架的载置面。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盒的安装性能。
此外,上述最好上述销盖被上述定位销引导而动作。根据该结构,不需要新设置销盖的引导构件,能够简化结构。
此外,最好在上述托架上可有选择地载置上述盘的单体,上述销盖兼作为将上述盘单体载置到上述托架上时的引导构件。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用于盘的引导的部件,能够简化结构。
此外,最好上述托架上可有选择地载置上述盘的单体,上述销盖在以载置上述盘单体时的上述盘单体的中心为中心的圆的大致直径方向上,配置成放射状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外观性。
此外,最好上述销盖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随着按上述放射状延伸,靠近上述托架的载置面。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外观性。
此外,最好上述销盖的倾斜面和上述定位销的倾斜部的倾斜方向大约一致。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外观性,适合防止盘的损伤。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此外,图2是DVD-RAM盘盒的平面图,图3是BD盘盒的平面图。
1是托架,能够载置作为第1盘盒的RAM盘盒101(图2)、作为第2盘盒的BD盘盒102(图3)、外径大致为12cm的盘100、外径比盘100小的外径8cm的盘等。
在形成于机芯基座8上且被移送马达(未图示)驱动的齿轮7上,结合着形成在托架1上的齿条1k,构成移动机构。通过该移送机构,托架1可在Y1、Y2方向上移送。
更具体而言,利用移送机构,将盘的单体、RAM盘盒101或BD盘盒102,在载置到托架1上的载置位置和光头(横向移动单元3)对盘的信息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及/或再现的记录再现位置之间移送。
此外,图1是托架1的移动途中的状态图,为了易于理解内部结构,切去一部分来表示。
在托架1上形成有主面1a,在主面1a上设置了2处载置BD盘盒102的载置面1b,设有4处(参照图5)RAM盘盒101的载置面1c。
此外,在托架1上设有2处作为盘盒引导构件的定位销1d。定位销1d插通于设在图2所示的RAM盘盒101上的基准孔101a及副基准孔101b中。同样,定位销1d插通于设在图3所示的BD盘盒102上的基准孔102a及副基准孔102b中。
即,定位销1d可对RAM盘盒101及BD盘盒102的双方进行定位。这是因为,基准孔径D101和D102,副基准孔宽度E101和E102,以及基准孔与副基准孔之间的间隔X101和X102分别大致相同。
此外,在定位销1d的前端形成有倾斜部。如图1所示,倾斜部的倾斜,使被移送机构移送的托架1的移送方向上的载置位置侧(Y2侧)靠近托架1的载置面1a。这是为了提高盘盒的安装性。
此外,在图1的例中,定位销1d的倾斜部的倾斜与销盖21的倾斜相一致,但是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在不使用销盖21的情况下,若将定位销1d的倾斜部的倾斜方向设定为盘盒的出入方向(Y1、Y2方向),则可更有效地提高盘盒的安装性。
在定位销1d的周边,分别设置有销盖21。关于具体情况,将在后面用图16A、16B进行叙述,销盖21被弹簧22(图16A、B)推向相对于托架1突出的方向,通过弹簧22的伸缩,能够升降。例如,在图1的状态下,若搭载BD盘盒102,则如图16B所示,销盖21相对于托架1向埋没的方向移动。再者,在盘100以单体载置于托架1上的情况下,销盖21成为引导构件。
此外,使用图16A、16B在后面叙述,在载置RAM盘盒101或BD盘盒102时,销盖21被埋没。该情况下,BD盘盒102抵接时的销盖21的最上表面的高度虽然比接地面1b的高度低,但不被埋没。因此,利用销盖21还能够限制BD盘盒102的高度。
此外,从被收容在RAM盘盒101中的盘100到RAM盘盒底面的距离,比从被收容在BD盘盒102中的盘100至BD盘盒102底面的距离短。因此,需要对每个盘盒改变托架1的载置面高度。即,每个盘盒具有各自的载置面,从主面1a到载置面1c的高度比从主面1a到载置面1b的高度高(约0.8mm)。
凹部1m、1n分别是未收容在盘盒中的裸露状态的盘100、直径为8cm的盘的载置部,在载置了RAM盘盒101时,这些载置部1m、1n的中心大致与被收容在RAM盘盒101中的盘100的中心一致。
关于该结构将在后面详细说明,根据该结构,在托架1上载置裸露状态的盘时和载置RAM盘盒101时,能够使将托架1收容在机芯基座8一侧时的移送量相同。
此外,也可以是,载置部1m、1n的中心,和载置了BD盘盒时被收容在BD盘盒102中的盘100的中心大约一致。根据该结构,在托架1上载置了裸露状态的盘时和载置了BD盘盒102时,能够使将托架收容在机芯基座8一侧时的移送量相同。
此外,RAM盘盒101的定位孔和盘10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图2的Y101),比BD盘盒102的定位孔和盘10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图3的Y102)小。
因此,使载置部1m、1n的中心与载置了RAM盘盒101时的收容盘100的中心大约一致时,载置部1m、1n的中心位置更靠近托架1的前面侧(Y2侧)。该结构使裸露状的盘容易载置到托架1上。
在托架1的底面有3条轴引导凸轮轨道,这些轨道由滑动齿条引导凸轮1e、1f、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g、1h、1i的肋构件构成。
此外,在托架1上设有轴部1j,在轨道选择操纵杆5的孔部5a插通轴部1j,轨道选择操纵杆5可转动。在轨道选择操纵杆5上,设有存在于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h的延长线上的滑动构件引导壁5c、和与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卡合的轴部5b。
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构成为可在托架1上沿Y1、Y2方向移动,被压缩弹簧6推向Y2方向。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具有对轨道选择操纵杆5的轴部5b的位置进行引导的凸轮轨道,由操纵杆引导凸轮4a、4b构成。此外,在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上形成有曲面状的凹部4c,凹部4c成为将盘10以单体载置到托架1上时的卡合面。
详细内容将会在后面说明,但载置了盘盒时的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的移动量,根据盘盒的外形大小和外形形状而不同。按照该移动量之差,轨道选择操纵杆5的轴部5b与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的操纵杆引导凸轮4a、4b的卡合关系不同。据此,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根据盘盒的外形来切换轨道选择操纵杆5的位置。因此,可以说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是检测盘盒的外形差的检测机构。
此外,在图1中,为了易于理解,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被描绘在实际位置的上方,而实际上形成位置是用点划线表示的位置。此外,在描绘于其上方的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上,还图示了与其卡合的轨道选择操纵杆5的轴部5b。该轴部5b的图示,是为了便于理解卡合关系而追加的。图1中有图示了整个轴部5b的部分,其表示轴部5b的实际位置。
在机芯基座8上,可在X1、X2方向移动地构成有滑动齿条9,可与齿轮7卡合。此外,滑动齿条9的轴部9a构成为可被滑动齿条引导凸轮1e、1f引导。在滑动齿条9上,滑动构件10构成为可在X1、X2方向移动,被弹簧11推向X1方向,定位滑动构件10的轴部10a构成为可被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g、1h、1i引导。
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具有移送量变化机构,该移送量变化机构通过切换托架1侧的部件、和设在用于收容托架1的基座部分的部件之间的卡合关系,改变托架1的移送量。
具体而言,根据如上所述的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的检测结果,切换形成在托架1侧的凸轮轨道和机芯基座8侧的部件之间的卡合关系,切换轨道选择操纵杆5的位置。其结果,定位滑动构件10的轴部10a决定由引导凸轮1g与1h之间的凸轮轨道、引导凸轮1h与1i之间的凸轮轨道中的某一个引导。
在托架1的移送结束状态下,在如图9所示的轴部10a位于引导凸轮1g与1h之间的凸轮轨道上时,以及如图14所的轴部10a位于引导凸轮1h与1i之间的凸轮轨道上时,托架1的移送量不同。
因此,至少轨道选择操纵杆5、定位滑动构件10的轴部10a、引导凸轮1g、1h、1i具有移送量改变机构,该移送量改变机构根据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的检测结果,改变托架的移送量,可将各盘盒中收容的各盘的中心移动到马达的大致中心。
2是马达,与盘100相结合进行转动。马达2与横向移动单元3成一体地构成在机芯基座8上。横向移动单元3是在盘100的信息记录层上记录信息和/或再现信息记录层的信息的光头构件。
马达2在托架1的移动时退避到下方,在托架1进入后,与滑动齿条9联动上升,以使盘100与马达2结合。该结构是通常的结构,因此在此省略详细记载。
接着,利用

以上说明的结构的动作。图4是示出了托架1结束从机芯基座8排出的排出方向动作的状态的平面图。该图的状态是可在托架1上载置或取出盘盒或盘的状态。此外,齿条1k和滑动齿条9形成在托架1的背面,但是为了容易理解图示,用实线表示了外形。这在下面的各图中也相同。此外,在图4以下的各图中,存在将应该用虚线表示的线用实线表示的部分,这是为了图示的方便。
在此,在载置了8cm盘时,8cm盘不与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抵接,所以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不移动。此外,在载置了盘100时,在盘100的外形上直接结合着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的曲面4c。
因此,在图4的状态下,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处于被压缩弹簧6按压而相对于托架1位于最前方的状态,该状态与载置了盘100或8cm盘的情况相同。
轨道选择操纵杆5的轴部5b插通在操纵杆引导凸轮4a和4b之间的凸轮轨道上而被定位。因此,轨道选择操纵杆5的滑动构件引导壁5c位于托架1的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h的延长线上。
此外,如图4所示,如果滑动构件引导壁5c不倾斜而位于引导凸轮1h的延长线上,即使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的位置不同,之后的动作引起的托架1的移送量也相同。因此,在载置了盘100时,如果滑动构件引导壁5c位于不倾斜的范围内,则也可以是,使盘100按压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来移动。
滑动齿条9的轴部9a插通于滑动齿条引导凸轮1e和1f之间,从而确定X1、Y1方向的位置而不动。定位滑动构件10的轴部10a插通于滑动引导凸轮1g和1h之间,从而同样确定X1、Y1方向的位置而不动。
就托架1从该状态向Y1方向移动时的动作而言,载置了盘100或8cm盘时的动作和载置了RAM盘盒101时的动作相同。在此,关于动作,用载置了RAM盘盒的状态进行说明。
图5是托架1排出的状态,是载置了RAM盘盒101时的平面图。为了易于理解图示,RAM盘盒101的外形线用双点划线表示。这在以下各图中也相同。
RAM盘盒101的基准孔101a和副基准孔101b分别与销1d结合而进行平面方向的定位,通过与载置面1c抵接进行高度方向的定位。此时,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通过RAM盘盒在Y1方向上移动。
在该移动过程中,与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成一体的操纵杆引导凸轮4a及4b也在Y1方向上移动。如图4、5所示,操纵杆引导凸轮4a及4b具备倾斜方向相反的两个倾斜面。因此,轨道选择操纵杆5的轴部5b沿着操纵杆引导凸轮4a和4b之间的凸轮轨道以轴部1j为中心暂时向X1方向转动之后,向X2方向转动而返回到初始状态。
即,在图4的状态和图5的状态下,轨道选择操纵杆5的滑动构件引导壁5c的位置相同,位于托架1的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h的延长线上。此外,滑动齿条9和定位滑动构件10的关系,处于与载置RAM盘盒101之前相同的状态。在此,若驱动DC马达(未图示)使齿轮7向右转动,则托架1的齿条1k与齿轮7卡合,因此托架1开始向Y1方向移动。
图6是托架1稍微向Y1方向移动的状态图。在此,定位滑动构件10的轴部10a被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g和轨道选择操纵杆5的滑动构件引导壁5c引导。此外,如前说明的那样,滑动构件引导壁5c位于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h的延长线上。因此,在定位滑动构件10的X1、X2方向的位置不变的状态下,托架1继续向Y1方向移动。
图7还示出托架1向Y1方向移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滑动齿条9和定位滑动构件10在X1、X2方向上,处于与图6的状态相同的位置关系。
图8还示出托架1的Y1方向的移动继续进行,滑动齿条9开始向X2方向移动的状态。滑动齿条9的轴部9a被滑动齿条引导凸轮1e和1f引导。在轴部9a的位置,滑动齿条引导凸轮1e和1f倾斜。因此,当托架1向Y1方向移动时,轴部9a向X2方向被按压,滑动齿条9开始向X2方向移动。
此外,定位滑动构件10的轴部10a被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g和1h引导。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g和1h也构成为与引导凸轮1e和1f相同的倾斜,所以定位滑动构件10开始向X2方向移动。其中,滑动齿条引导凸轮1e与1f的倾斜角,和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h与1h的倾斜角大致相同。因此,滑动齿条9和定位滑动构件10的相对位置关系大致相同,在保持该状态的状态下,两者一起向X2方向移动。
当进行该移动时,滑动齿条9的齿条9b开始与齿轮7结合。之后稍微前进后,托架1的齿条1k和齿轮7的结合被解除。之后,利用滑动齿条9向X2方向移动的力,轴部9a和轴部10a将各引导凸轮的倾斜面推向Y1方向,托架1进一步向Y1方向移动。
图9示出托架1的移动结束之后可向盘100进行信号的记录和再现的状态。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g和1h具有可向X1、X2方向延伸的区域。在从图8向图9的状态移动的过程中,定位滑动构件10的轴部10a进入该区域。在该状态下,托架1不向Y1、Y2方向移动,结束定位。定位滑动构件10相对于滑动齿条9在一定距离以上(约为4~7mm)范围内不移动。托架1的定位结束时,盘100的中心位于马达2的大致中心(转动轴)的位置。
此外,在轴部10a嵌合到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g和1h在X1、X2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时刻,不需要滑动齿条引导凸轮1e及1f与轴部9a的结合。因此,在该时刻,引导凸轮1e和1f中断,以使引导凸轮1e及1f与轴部9a结合解除。引导凸轮1e及1f与轴部9a的结合被解除之后,轴部9a也不会被其他凸轮引导。
此外,轴部9a看起来与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g及1h平面交错,但实际上轴9a的上表面位置比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g及1h的下表面位置低,所以不会接触(交错)。
此外,在此省略说明,但是轴部10a与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g及1h在X1、X2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相结合之后的滑动齿条9移动量看起来过大。这是因为,使马达2或横向移动单元3上升而使盘100与马达3结合,连续进行可向盘100记录或再现信号的动作。
再有,与以上说明的动作相反,在排出托架1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进行动作。
接着,说明将BD盘盒102载置到托架1上时的动作。图10是在排出托架1时载置了BD盘盒102时的状态。为了易于理解图示,仅用双点划线表示RAM盘盒101的外形。这在以下的各图中也相同。
BD盘盒102的基准孔102a和副基准孔102b分别与销1d结合,进行平面方向的定位,通过与载置面1b抵接,进行高度方向的定位。
因此,在将BD盘盒102载置到托架1上的时刻,平面方向的定位和高度方向的定位结束。这与载置了RAM盘盒101的情况相同。
另一方面,在载置了BD盘盒102的情况和载置了RAM盘盒101的情况下,被收容在盘盒中的盘100的中心和盘盒定位孔之间的距离(参照图2的Y101、图3的102)不同。因此,在载置了BD盘盒102的情况下,为了使盘的中心和马达的转动轴大约一致,需要与载置了RAM盘盒101时不同的调整动作,下面以此为中心,说明将BD盘盒102载置到托架1上时的动作。
如前所述,在进行了BD盘盒102的平面方向的定位及高度方向的定位的时刻,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通过BD盘盒102向Y1方向移动。
但是,由于RAM盘盒101和BD盘盒102的外形不同,所以在载置了BD盘盒102时的移动量比载置了RAM盘盒101时小。通过该移动,轨道选择操纵杆5的轴部5b沿着操纵杆引导凸轮4a和4b之间的凸轮轨道,以轴部1j为中心向X1方向移动,进行定位。
其结果,轨道选择操纵杆5成为如铁道站点那样连接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g和1h的状态。此外,即使在该情况下,滑动齿条9和定位滑动构件10的关系处于与没有载置BD盘盒102时相同的状态。
在此,与载置了RAM盘盒101的情况同样,若驱动DC马达(未图示)使齿轮7向右转动,则托架1的齿条1k与齿轮7结合,所以托架1开始向Y1方向移动。
图11是托架1稍微向Y1方向移动的状态图。在此,定位滑动构件10的轴部10a被轨道选择操纵杆5的滑动构件引导壁5c引导。在此,滑动构件引导壁5c相对于托架移动的Y1、Y2方向倾斜,所以轴部10a沿着滑动构件引导壁5c移动,同时定位滑动构件10向X2方向移动。在此,若托架1向Y1方向移动时,轴部10a被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h和1i引导。
但是,滑动齿条9的轴部9a被滑动齿条引导凸轮1e和1f引导。因此,滑动齿条9不向X2方向移动,定位滑动构件10相对于滑动齿条9向X2方向移动。
图12还示出托架1向Y1方向移动的状态。如该图所示,可知轴部10a被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h和1i引导。
图13进一步示出托架1继续进行向Y1方向的移动,滑动齿条9开始向X2方向移动的状态。滑动齿条9的轴部9a被滑动齿条引导凸轮1e和1f引导。在轴部9a的位置,滑动齿条引导凸轮1e和1f倾斜。因此,若托架1向Y1方向移动,轴部9a被推向X2方向,滑动齿条9开始向X2方向移动。
此外,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h及ij也具有与引导凸轮1e及1f同样的倾斜。因此,轴部10a被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h和1i引导而向X2方向移动,并且定位滑动构件10也向X2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载置了BD盘盒102的情况下,滑动构件10具有比载置了RAM盘盒101的情况稍微快一些向X2方向移动的凸轮结构。因此,滑动齿条9的轴部9a和定位滑动构件10之间的间隔,比图12的状态稍微扩大,具有可进行其移动的移动余量。
此外,无庸置疑地能够实现如下的凸轮结构,即,通过改变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h的宽度,在与载置了RAM盘盒101时的动作相同的时刻,使定位滑动构件10向X2方向移动。
再有,托架1的齿条1k和齿轮7的结合被解除,之后利用滑动齿条9向X2方向移动的力,托架1向Y1方向移动。该动作成为与载置了RAM盘盒101时的动作相同的动作。图14示出了托架1的移动结束后,可进行对盘100的信号的记录再现的状态。
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h和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i具有向X1、X2方向延伸的区域。从图13转移到图14的状态的过程中,定位滑动构件10的轴部10a进入该区域。具体而言,在图13的状态下,通过弹簧11,定位滑动构件10被推向X1方向。因此,即使滑动齿条9向X2方向移动,弹簧11也会被伸长到极限,在滑动构件10的X1方向的端部与滑动齿条9抵接之前,滑动构件10和滑动齿条9不会一体地向X2方向移动。
通过滑动齿条9和定位滑动构件10一体地向X2方向移动,定位滑动构件10的轴部10a进入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h和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i之间。在该状态下,即使滑动齿条9和定位滑动构件10一体地向X2方向移动,托架1也不会向Y1、Y2方向移动,定位结束。在托架1的定位结束时,盘100的中心位于马达2的大致中心(转动轴)的位置。
此外,以上说明的动作也与载置了RAM盘盒101的情况一样,是可逆的,在排出托架1时也可以同样动作。
在此,在图14的状态下,弹簧11被伸长到极限,滑动构件10的X1方向的端部与滑动齿条9抵接。在该状态下,若使托架1进行排出的反动作,则滑动构件10与滑动齿条9一体地向X1方向移动。继续进行该移动,滑动齿条9的轴部9a与滑动齿条引导凸轮1e抵接时,滑动构件10的轴部10a位于引导凸轮1h、1i的倾斜部。
之后,引导凸轮1h、1i的倾斜部与同齿条1k结合的齿轮7的转动联动地沿着轴部10a移动,同时托架1向Y2方向移动。
相对于此,在图14的状态下,定位滑动构件10如图13的状态,若处于向X2方向移动的状态,则滑动齿条9的轴部9a抵接到滑动齿条引导凸轮1e时,滑动构件10的轴部10a位于引导凸轮1i在X1、X2方向上水平延伸的部分。在该状态下,由轴部10a阻碍托架1向Y2方向的移动,使其不能动作。即,弹簧11兼具有防止排出托架1时的动作不能进行的功能。
图15是取出了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的状态,是用于容易理解托架1形状的图。可知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h在途中失去了形状,轨道选择操纵杆5通过以孔部5a为中心转动,可切换凸轮轨道。此外,可知在其附近,通过滑动构件引导凸轮1i与1h连接,从而具有引导功能。
此外,齿条1k形成在托架1的背面,但也与其他图同样地用实线表示外形。
但是,如图1、4等各图所示,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的操纵杆引导凸轮4a及操纵杆引导凸轮4b形成为壁薄并具有弹性,连接到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的主体部。
这是为了例如在托架1上载置了BD盘盒102的状态下,托架1开始向Y1方向动作,并且在定位动作结束之前,或者托架1从定位状态向Y2方向开始动作的途中,防止盘盒无故地从托架1上被取出时的托架1的不能动作。
具体而言,在例如图12的状态下,BD盘盒102被无故从托架1上取出的情况下,盘盒检测滑动构件4通过压缩弹簧6的反弹力,向Y2方向移动并返回到图4的状态。这时,轨道选择操纵杆5转动,轨道选择操纵杆5的位置被切换为选择图5所示的载置了RAM盘盒101时的轨道。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由于轴部10a位于引导凸轮1h和引导凸轮1i之间,所以在将托架1向Y2方向移动而排出时,轴部10a抵接轨道选择操纵杆5。这时,若操纵杆引导凸轮4a及操纵杆引导凸轮4b部为刚体,则托架1不能动作。
因此,通过将操纵杆引导凸轮4a及操纵杆引导凸轮4b部做成例如树脂板簧,对轨道选择操纵杆5赋予可退避的余量,以使其不防碍轴部10a的动作。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托架1在动作途中载置了盘盒的情况等非正规的处理时,也能够使托架1进行排出动作。
接着,用图16A、16B说明定位销盖21。图16A、16B是表示定位销1d和定位销盖21的剖面的图。图16A表示没有载置盘盒的状态。定位销盖21在被弹簧22推向上方的状态下,覆盖定位销1d,且定位销1d从定位销盖21突出。
通过上述的结构,在只载置盘100时,能够得到防止盘100接触作为刚体的定位销1d而造成损伤的效果。
此外,可以考虑不使用销盖21的结构,或者,将定位销1d设定为较高,以确保盒和定位销1d之间的充分的嵌合量,并使定位销1d从销盖21突出,以使盘盒很难从定位销1d脱离的结构。这样的情况下,若将定位销1d设定为与托架1不同的另外部件、并采用别的材料,则能够有效防止盘100的损伤。例如,作为定位销1d的材料,能够举出氟类树脂、硅类树脂、聚乙醛等。
并且,定位销21兼具有在将盘1载置到沟部1m时作为外形的引导构件的功能。因此,定位销21构成为一部分轮廓位于盘1外径的稍微外侧。此外,托架是可视构件,还要求外观性,所以根据该结构还具有覆盖定位销1d来不能使其原样站立的效果。
此外,从外观性的角度出发,如图1所示,销盖21最好在以载置上述盘单体时的上述盘单体的中心(沟部1m、1n的中心)为中心的圆的大致直径方向上配置成放射状延伸。此外,如图1所示,销盖21也可以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随着上述放射状延伸靠近上述托架1的载置面1a,上述销盖21的倾斜面和上述定位销1d的倾斜部的倾斜方向大约一致。
图16B表示载置了BD盘盒102的状态。BD盘盒102的基准孔102a中插通了定位销1d。
弹簧22的力被设定为较弱,使得弹簧22因BD盘盒102的重力而压缩。因此,定位销盖21被定位销1引导,向托架1的主表面1a的下方埋没。
此外,定位销盖21的埋没量被设定为,在其下表面与托架1抵接而不会成为一定量以上,通过定位销盖21确定BD盘盒102的载置高度。此外,在载置了需要使载置面高度比BD盘盒102的载置面高度高的RAM盘盒101的情况下,由于用载置面1c确定高度,所以定位销盖21的下表面不抵接托架1,成为浮起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用于定位BD盘盒102的位置和用于定位RAM盘盒101的位置这两处。并且,将仅载置了如盘100那样的裸盘时的定位位置设为与RAM盘盒101的定位位置相同。但是,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将仅载置了裸盘时的定位位置作为BD盘盒102的定位位置。
此外,也可以将仅载置了如盘100那样的裸盘时的定位位置设为别的定位位置,构成为具有3个定位位置,进一步也可以构成为具有4个定位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可载置两种不同形状的盘盒来切换定位位置,但是也可以设为可载置一种盘盒和裸盘,在各种情况下切换定位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托架1的定位位置来对不同形状的盘盒进行定位。但是,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不使用托架,而应用于在盘装置内部具有能够直接插入盘盒的盘盒引导构件的、所谓插入方式。该情况下,通过设置成可将盒引导构件向盘盒插入方向移动,来切换定位位置就可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位销固定在托架上,但是也可以是可进行盘盒定位的升降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托架上的定位销对盘盒进行平面方向的定位,但是也可以将盒的外形设计成可进行引导的引导构件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位销设置了一对的两个,但是也可以设置1个定位销,再将盘盒的外形设计成可进行引导的引导构件形状来组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位销盖用定位销进行引导并埋没,但是只要设计成避开定位销并埋没定位销,则可以是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或者设置别的引导销来进行引导。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定位销引导构件的前端倾斜,但是只要在载置盘盒时不会使载置性能受到影响,则也可以不倾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位销设计成除前端部以外构成为平行销,但是只要使盘盒在安装状态下能够高精度定位就可以,所以,也可以由阶梯形销、圆锥形销、或它们的组合来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m、1n的中心与在载置了RAM盘盒101时收容在RAM盘盒101中的盘100的中心大约一致。
构成为大约一致的理由是,在盘100被载置于马达2上时,最终的定位结束。即,在载置于托架1上的状态下,即使两个中心不一定一致,马达2接收盘100的同时,盘100被马达2正确进行定位。
此外,如下所述,考虑盘100的高低差,有时将凹部1m、1n的中心和盘盒载置状态下的盘盒内的盘100的中心错开。
具体而言,在横向移动单元3的升降通过转动进行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凹部1m、1n的中心从RAM盘盒101的中心向横向移动单元3的转动支点的相反侧错开约0.2~0.5mm。由此,在载置了单体盘100时,在马达和托架之间,高精度地进行盘100的交接。
盘100以单体载置时的盘100的高度,比RAM盘盒101内的盘100的高度低,所以按照盘100因该高低差而升降时的轨道的差异,进行最优化设计。
此外,进行托架1的移送,一直到单体盘100的中心和收容于盘盒中的盘100的中心被移送至马达的大致中心。该情况下,之所以移送到大致中心是因为与上述的大约一致同样,盘100被载置到马达2上时,最终定位结束。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是可安装形状不同的多种盘盒或盘等介质的盘装置,若是这样的可安装介质的设备,则还可以应用于DVD或BD以外。
权利要求
1.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马达,使具有信息记录层的盘旋转;光头,对上述信息记录层记录信息和/或对上述信息记录层的信息进行再现;托架,可有选择地载置分别收容上述盘且外形不同的第1盘盒和第2盘盒;移送机构,在载置位置和记录再现位置之间进行移送,上述载置位置是将上述第1盘盒或第2盘盒载置到上述托架上的位置,上述记录再现位置是上述光头对上述信息记录层进行上述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的位置;检测机构,检测上述第1盘盒和第2盘盒的外形差;盘盒引导构件,在将上述各盘盒载置到上述托架上时,对上述各盘盒进行定位,使得收容于上述各盘盒中的上述各盘的中心不一致;移送量变化机构,根据上述检测机构的结果,改变上述移送机构的上述托架的移送量,将上述托架移送到使收容于上述各盘盒中的上述各盘的中心同上述马达的大致中心一致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在上述托架上可有选择地载置上述盘的单体,载置到上述托架上时的上述盘的单体的中心,与载置到上述托架上时的被收容在上述第1盘盒或第2盘盒中的上述盘的中心大约一致。
3.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马达,使具有信息记录层的盘旋转;光头,对上述信息记录层记录信息和/或对上述信息记录层的信息进行再现;托架,可有选择地载置上述盘的单体、和分别收容上述盘且外形不同的第1盘盒与第2盘盒;移送机构,在载置位置和记录再现位置之间进行移送,上述载置位置是将上述盘的单体、上述第1盘盒或第2盘盒载置到上述托架上的位置,上述记录再现位置是上述光头对上述信息记录层进行上述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的位置;检测机构,检测上述盘的单体、上述第1盘盒和第2盘盒的外形差;以及盘盒引导构件,在将上述各盘盒载置到上述托架上时,对上述各盘盒进行定位,使得被收容在上述各盘盒中的上述各盘的中心不一致;在将上述盘的单体载置到上述托架上时,使上述盘的单体的中心和在载置到上述托架上时的被收容在上述第1盘盒或第2盘盒中的上述盘的中心大约一致,还具有移送量变化机构,根据上述检测机构的结果,改变上述移送机构的上述托架的移送量,能够将上述托架移送到使上述盘的单体的中心及被收容于上述各盘盒中的上述各盘的中心同上述马达的大致中心相一致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盘装置,上述第1盘盒和第2盘盒分别具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孔,上述各盘盒的上述定位孔与被收容于上述各盘盒中的上述盘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在上述第1盘盒和上述第2盘盒中不同;上述盘盒引导构件是从上述托架突出或可突出的定位销,插通在上述定位孔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装置,在上述定位销的前端形成有倾斜部,上述倾斜部倾斜成,使通过上述移送机构移送的上述托架的移送方向上的上述载置位置侧,靠近上述托架的载置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装置,还具备销盖,该销盖配置在上述定位销的周边,当载置上述各盘盒时,埋没到上述托架的载置面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装置,上述销盖被上述定位销引导而动作。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装置,在上述托架上可有选择地载置上述盘的单体,上述销盖兼作为将上述盘的单体载置到上述托架上时的引导构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装置,上述托架上可有选择地载置上述盘的单体,上述销盖配置成,在以载置了上述盘的单体时的上述盘的单体的中心为中心的圆的大致直径方向上放射状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盘装置,上述销盖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随着按上述放射状延伸,靠近上述托架的载置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装置,上述销盖的倾斜面和上述定位销的倾斜部的倾斜方向大约一致。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盘装置,具备马达(2),使盘旋转;光头(3),对信息记录层进行记录和再现;托架(1),可有选择地载置分别收容盘且外形不同的第1盘盒和第2盘盒;移送机构(7、1k),移送托架(1);检测机构(4),检测上述各盘盒的外形差;盘盒引导构件(1d),在将上述各盒载置到上述托架(1)上时,对上述各盘盒进行定位,使得被收容在上述各盘盒中的上述各盘的中心不一致;移送量变化机构(5、10a、1g、1h、1i),根据上述检测机构(4)的结果,改变上述移送机构(7、1k)的托架(1)的移送量,将上述托架(1)移送到使收容于上述各盘盒中的上述各盘的中心与马达(2)的大致中心相一致的位置。
文档编号G11B17/057GK101015011SQ200580029978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7日
发明者直木吾郎, 稻田真宽, 田中哲朗, 佐治义人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