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295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连接线能够伸缩的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设备或电器设备如日常使用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等大都需要通过连接线连接到其他的周边设备或电源上,虽然也有少量的无线连接装置,但受成本的限制,远远都无法达到普及的程度。而现有的有线连接,却会因为线的长度无法改变,尤其是在断电或不使用时,连接线无法收藏,这样就造成大量的线外露在设备的工作环境内,既影响美观也会给工作造成干扰。尤其是在计算机的大量普及之下,所需的连接线越来越多,如电源线、键盘线、鼠标线、打印机线、网线等,再加上各类通讯设备如手机、数码设备如数码相机等的电源线、数据线及充电器用的线等,如此多的线缆布置在工作台附近,会显得非常杂乱,而且线与线之间容易缠绕在一起,非常不方便。实际上这些连接线中,有一些连接线是暂时不用的,但又无处可放;有些连接线使用时也不需太长,但又无法将其缩短;而有些连接线使用时需要延长,但又受线长本身的限制而无法延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线能够伸缩的电连接装置,解决上述连接线的连接、收藏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定位柱以及依次套装在定位柱上的转接装置以及带限位按钮的转线装置,所述转线装置包括活动转盘、缠绕在转盘一个盘面上的电连接线、设在所述转盘另一盘面的动触点以及设在所述转盘下环形槽内的复位弹簧,所述电连接线的缠绕外端与活动出线端口电连接,所述电连接线的缠绕内端与所述转盘的动触点连接,所述转接装置上设有与所述转盘上动触点对应的固定触点,使得所述转盘上的电连接线在随所述转盘伸缩时,通过转盘上动触点与转接装置的固定触点保持电接触。
本发明的上述电连接装置中,所述固定触点是设置在所述转接装置上的2个或2个以上同心环形导电滑轨。
本发明的上述电连接装置中,所述动触点是由所述电连接线缠绕内端的接头折弯成的凸耳,所述凸耳露出所述转盘下端的凸槽外,与所述转接装置的环形导电滑轨的固定触点形成接触电连接。
本发明的上述电连接装置中,所述转盘为三阶结构,中间为一直径较大且中心孔与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圆盘,圆盘上侧向上延伸出一用于缠绕电连接线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空心圆柱体内设有一对挡耳,所述挡耳的底面为第一斜面,在沿该斜面方向的两端具有厚度差;圆盘下侧向下延伸出一圆形凸槽,复位弹簧容置在所述圆形凸槽内,圆形凸槽的外侧设有两对称分布的部分环形凸槽,所述每个部分环形凸槽的一端设有一通孔,电连接线的内端穿过所述通孔卡在所述部分环形凸槽内。
本发明的上述电连接装置中,所述动触点还可以是卡在所述转盘下端2个或2个以上环形凸槽内的导电滑轨,所述固定触点是设置在所述转接装置的2个或2个以上的金属凸起,与所述导电滑轨电接触。
本发明的上述电连接装置中,所述转盘还可以是三阶结构,中间为一直径较大的圆盘,圆盘中心为与下壳体定位柱相对应的通孔;圆盘上侧向上延伸出一用于卷线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空心圆柱体内设有一对挡耳,所述挡耳的底面为第一斜面,在沿该斜面方向的两端具有厚度差;圆盘下侧向下延伸出一圆形凸槽,复位弹簧容置在所述圆形凸槽内,圆形凸槽的外侧设有同心分布的环形凸槽,所述每个环形凸槽内设有一通孔,电连接线内端的接头穿过所述通孔并呈环形卡在所述环形凸槽内。
本发明的上述电连接装置中,所述限位按钮包括上端插在上壳体按钮孔中与之形状相对应的非圆形柱体和下端直径较大的圆柱体以及位于该圆柱体上的一对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上表面为第二斜面并与所述挡耳的第一斜面相匹配,所述限位按钮的底部设有一弹簧孔,通过弹簧抵在下壳体的定位柱上。
本发明的上述电连接装置中,所述复位弹簧的内端头折弯成第一倒勾并卡扣在下壳体的定位柱上,外端头折弯成第二倒勾并卡扣在所述转盘的圆形凸槽壁上。
本发明的上述电连接装置,还包括固定所述转接装置和所述定位柱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个将所述电连接线外部缠绕端与所连接的活动出线端口隔开的通孔。
本发明的上述电连接装置中,所述转接装置包括PCB以及与所述电连接线入线端口连接的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的元件安装在所述的PCB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可以将电连接线收藏在壳体内并安装在用电设备上或直接安装在用电设备内部,用电设备电源输入端与电连接线入线端口连接,使用时根据需要的长度将电连接线的一端从出线端口拉出即可,不用的时候,也只需按下限位按钮就可将电连接线收回到壳体内,这样就可以可以非常方便的控制与使用电连接线,实现电连接线的伸缩,大大减少了线的杂乱现象,也节省了使用空间。


图1是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从上向下斜视方向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从下向上斜视方向的结构分解图;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中活动转盘的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中活动转盘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中复位弹簧的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中限位按钮的立体图;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上壳体取下后的俯视图;图10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中活动转盘的仰视图;图11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中转接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的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主要由上壳体13、下壳体14、容置在上、下壳体构成的内部空间内的各部件以及分别伸出盖体外两侧的活动出线端口11和入线端口12构成。上壳体13的周边设有向下延伸的凸缘,凸缘上还设有突出的卡钩。相应地,下壳体14的周边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凸缘,凸缘内侧还开设有与所述上壳体卡钩相配合的卡槽。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通过卡扣的方式扣合成电连接装置的外部壳体。
图3和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从上向下和从下向上斜视方向的结构分解图。如图所示,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的两侧分别设有对应的切口,上、下壳体闭合后构成相应的入线口121和出线口111。电连接线2的缠绕外端22从出线口111引出,与活动出线端口11电连接。电连接线的缠绕内端21通过转接装置3与入线端口12电连接。
上壳体13的顶面上还开有限位按钮孔15,下壳体14的底面上设有向上伸出的定位柱16。限位按钮孔15由左右两端的部分圆柱面和前后两侧的平面构成。定位柱16上沿轴向开有一个定位孔161,侧壁上对称的开有两个切口1611。
容置在上、下壳体闭合成的内部空间内的部件包括有依次套装在定位柱16上的转接装置和带限位按钮的转线装置。所述转线装置包括有限位按钮4、活动转盘6、缠绕在转盘6上盘面的电连接线2、设在转盘6下盘面的复位弹簧7。如图5和图6所示,活动转盘6成三阶结构,中间是一个直径较大正好能容置在壳体内的圆盘,圆盘的中心开有通孔61并通过该通孔61套装在定位柱16上。圆盘的上盘面上向上延伸出一空心圆柱体62,一定长度的电连接线2缠绕在该空心圆柱体62上。空心圆柱体的内侧设有较小直径的同轴空心圆柱体66,两空心圆柱体62和66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槽67,如图5所示。同轴空心圆柱体66的侧壁的上端对称的设有一对挡耳661,挡耳661的上端面与该两个空心圆柱体位于同一水平面,挡耳661的底面为第一斜面,在沿该斜面方向的两端具有一定的厚度差,挡耳661的底面与圆盘上端面之间还具有一定的空间。此外,空心圆柱体62的侧壁上还对称的开有两个切口,并从该切口开始沿着上盘面向外开有窄槽65,窄槽65的末端设有多个贯通圆盘的通孔641。缠绕电连接线2时,将电连接线2的缠绕内端21置入环形槽67内,并可根据线的类型分成两部分分别从空心圆柱体62的两个切口引出,然后卡在窄槽65内,并将电连接线的各个部分从通孔641中引到圆盘的另一面。因而通孔641的数量取决于电连接线2的组成部分的数量。
如图6所示,活动转盘6的圆盘下盘面上向下延伸出一个圆形凸槽63,圆形凸槽63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切口631,复位弹簧7容置在该圆形凸槽63内。复位弹簧7由一长条形金属薄片经过多圈卷绕而成。如图7所示,复位弹簧7的内端金属薄片折弯成第一倒勾71,外端金属薄片折弯成第二倒勾72。使用时,复位弹簧7的第一倒勾71卡扣在定位柱16的切口162内,第二倒勾72卡扣在圆形凸槽63的切口631内。这样,复位弹簧7便可随活动转盘6的转动而绕着定位柱16旋转收紧,产生具有复位趋势的弹性变形,并因此可在复位时带动活动转盘6转动。如图6所示,圆形凸槽63的外侧还对称的分布有部分环形凸槽64,该部分环形凸槽64的数量也与电连接线2的组成部分的数量相对应,部分环形凸槽64的一端正好从通孔641的位置起始。经由通孔641从上盘面引至下盘面的电连接线2缠绕内端21的各部分分别容置在部分环形凸槽64内,金属接头211通过焊接固定在缠绕内端21的各部分末端。电连接线2的接头211可以是一段铜丝,也可以是其他硬度较大的导电金属丝。每个接头211的端部折弯成V型凸耳2111并露出在部分环形凸槽54外,形成所述电连接装置电连接的动触点。
如图3所示,本发明电连接装置的转接装置3通过中心通孔套装在下壳体14内的定位柱16上,并通过现有的定位孔方式固定在下壳体14内,上述的转线装置位于转接装置3的上方。转接装置3可由一块PCB以及安装在该PCB上的电路单元32构成。该电路单元32与入线端口12电连接,其上可设有指示电连接装置工作状态的LED指示灯。转接装置3上还设有以定位柱为中心的2个或2个以上的同心环形导电滑轨31,该导电滑轨31作为固定触点与电连接线缠绕内端21的凸耳2111相对应,并与凸耳2111紧密接触形成电连接。该导电滑轨31可以是设置在转接装置3上的印刷电路,与电路单元32也有电连接。这样的话,在活动转盘6转动的情况下,凸耳2111可沿导电滑轨31旋转并保持二者之间的紧密电连接,从而实现电连接线2的缠绕内端通过转接装置3与入线端口12电连接。
转线装置的限位按钮4上端插入上壳体13的限位按钮孔15内,下端通过弹簧5抵在定位柱16的定位孔161内。如图8所示,限位按钮4由上端形状与限位按钮孔15相对应的非圆柱体和下端直径较大的圆柱体以及位于该圆柱体侧壁上的一对限位块41构成。限位块41的底面与该圆柱体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限位块41的上表面为第二斜面与活动转盘6上挡耳661的第一斜面相匹配,在沿第二斜面方向的两端具有一定的厚度差。限位按钮4的底端还设有一个弹簧孔,弹簧5的一端置入该弹簧孔内,弹簧5的另一端插入定位柱16的定位孔161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活动转盘6的圆盘下盘面上向下延伸出一个圆形凸槽63,圆形凸槽63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切口631,复位弹簧7容置在该圆形凸槽63内并通过第二倒勾72卡扣在切口631内。圆形凸槽63的外侧还分布有2个或2个以上的同心环形凸槽64’,该环形凸槽64’的数量与电连接线2的组成部分的数量相对应,通孔641正好位于该环形凸槽64’内。经由通孔641从上盘面引至下盘面的电连接线2缠绕内端21的各部分金属导线分别容置在环形凸槽64’内,形成环形导电滑轨。又或者,金属接头通过焊接固定在缠绕内端21的各部分末端,然后将该接头卡在环形凸槽64’内作为环形导电滑轨。该接头可以是一段铜丝,也可以是其他硬度较大的导电金属丝。这样,环形导电滑轨便构成了所述电连接装置电连接的动触点。
相应地,如图11所示,活动转盘6下方的转接装置3套装在定位柱16上,并通过现有的定位孔方式固定在下壳体14内。转接装置3上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金属凸起31’,金属凸起31’的数量与也与电连接线2的组成部分的数量相对应,其位置与活动转盘6上的各个环形凸槽64’的位置相对应。金属凸起31’的上端伸入环形凸槽64’内,并作为固定触点与环形凸槽64’内的导电滑轨2111’紧密电接触。金属凸起31’的另一端与电路单元32电连接。因而转接装置3可以是一块焊有金属凸起31’的印刷电路板。这样的话,在活动转盘6转动的情况下,导电滑轨2111’随活动转盘6旋转,金属凸起31’在导电滑轨2111’上相对滑动并保持二者之间的紧密电连接,从而实现电连接线2的缠绕内端通过转接装置3与入线端口12电连接。
以下将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具体如何实现出线和收线。
电连接装置处于非使用的常态下时,如图9所示,电连接线2全部沿顺时针方向缠绕在电连接装置内,活动出线端口11收回在壳体的出线口11处。限位按钮4伸出上壳体13外,弹簧5和复位弹簧7都处于正常状态下。限位块41的较厚端面与挡耳661的较厚端面相互抵靠,限位块41的较薄端面与挡耳661的较薄端面背向相对。因为限位按钮上端限定在限位按钮孔15内不得转动,因而此时的活动转盘6不可以逆时针旋转,同时因受到同样顺时针转绕的复位弹簧7弹性变形的作用,活动转盘6也不能顺时针旋转。
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较长的电连接线时,可对活动出线端口11施加一定的拉力将电连接线2从出线口111中拉出。这时,在电连接线2上的拉力的作用下,活动转盘6可克服复位弹簧7的弹力作用顺时针旋转,使挡耳661脱离限位块41的限位。这时,挡耳661通过第一斜面对第二斜面的向下作用力而使限位块41压至挡耳661下方的空间内,使挡耳661从限位块41上方顺利通过,弹簧5亦处于压缩状态。活动转盘6随着电连接线2的被拉出而顺时针旋转,同时带动复位弹簧7沿顺时针方向不断收紧,产生有复位趋势的弹性变形。在电连接线被拉出的过程中,活动转盘6上的动触点一直与转接装置3上的固定触点紧密电接触。
当电连接线拉至所需要的长度后,放松电连接线2,活动转盘6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逆时针回转。这时,弹簧5将限位按钮4弹起,限位块41又回到常态时的状态,通过其较厚端面抵住挡耳661的较厚端面,使得活动转盘6不能继续逆时针回转,从而保持电连接线2拉出所需的长度。
需要拉出电连接线时,还可以先按下限位按钮4并一直按住,使弹簧5压缩,限位块41处于挡耳661下方的空间并能轻松通过该空间,这样活动转盘6便可随着电连接线2的出线方向顺时针转动。此时,复位弹簧7随着活动转盘6的转动而不断收紧,产生有复位趋势的弹性形变。在电连接线被拉出的过程中,活动转盘6上的动触点一直与转接装置3上的固定触点紧密电接触。电连接线拉至所需要的长度后,放松电连接线2,同时放松限位按钮4,弹簧5将限位按钮4弹起,限位按钮4上的限位块41与活动转盘6上的挡耳661相接触配合,使活动转盘6不能转动,保持电连接线2拉出所需的长度。
需要收回拉出的电连接线时,只需按下限位按钮4,则活动转盘6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逆时针回转,将电连接线2又缠绕在活动转盘6上,恢复到常态。由于复位弹簧7的一端卡扣固定在凸柱16的切口162上,在拉线时复位弹簧7随着活动转盘6的转动而收紧,产生有复位趋势的弹性形变,当限位按钮4按下后,挡耳661脱离限位块41的限位,活动转盘6受到复位弹簧7的复位弹力作用而逆时针回转,缠绕在活动转盘6上的电连接线2也随之回绕,收藏在壳体之内,达到收藏线缆的效果,减少了电连接线的杂乱现象。
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可使用在电设备上或者电设备的内部,其入线端口12可与用电设备的导电线通过插接连接、焊接连接、螺纹连接、铆合连接等现有方式连接,该入线端口12可固定在用电设备之内或壳体之上,方便收线和出线。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定位柱以及依次套装在定位柱上的转接装置以及带限位按钮的转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线装置包括活动转盘、缠绕在转盘一个盘面上的电连接线、设在所述转盘另一盘面的动触点以及设在所述转盘下环形槽内的复位弹簧,所述电连接线的缠绕外端与活动出线端口电连接,所述电连接线的缠绕内端与所述转盘的动触点连接,所述转接装置上设有与所述转盘上动触点对应的固定触点,使得所述转盘上的电连接线在随所述转盘伸缩时,通过转盘上动触点与转接装置的固定触点保持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触点是设置在所述转接装置上的2个或2个以上同心环形导电滑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是由所述电连接线缠绕内端的接头折弯成的凸耳,所述凸耳露出所述转盘下端的凸槽外,与所述转接装置的环形导电滑轨的固定触点形成接触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为三阶结构,中间为一直径较大且中心孔与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圆盘,圆盘上侧向上延伸出一用于缠绕电连接线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空心圆柱体内设有一对挡耳,所述挡耳的底面为第一斜面,在沿该斜面方向的两端具有厚度差;圆盘下侧向下延伸出一圆形凸槽,复位弹簧容置在所述圆形凸槽内,圆形凸槽的外侧设有两对称分布的部分环形凸槽,所述每个部分环形凸槽的一端设有一通孔,电连接线的内端穿过所述通孔卡在所述部分环形凸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是卡在所述转盘下端2个或2个以上环形凸槽内的导电滑轨,所述固定触点是设置在所述转接装置的2个或2个以上的金属凸起,与所述导电滑轨电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为三阶结构,中间为一直径较大的圆盘,圆盘中心为与下壳体定位柱相对应的通孔;圆盘上侧向上延伸出一用于卷线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空心圆柱体内设有一对挡耳,所述挡耳的底面为第一斜面,在沿该斜面方向的两端具有厚度差;圆盘下侧向下延伸出一圆形凸槽,复位弹簧容置在所述圆形凸槽内,圆形凸槽的外侧设有同心分布的环形凸槽,所述每个环形凸槽内设有一通孔,电连接线内端的接头穿过所述通孔并呈环形卡在所述环形凸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按钮包括上端插在上壳体按钮孔中与之形状相对应的非圆形柱体和下端直径较大的圆柱体以及位于该圆柱体上的一对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上表面为第二斜面并与所述挡耳的第一斜面相匹配,所述限位按钮的底部设有一弹簧孔,通过弹簧抵在下壳体的定位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内端头折弯成第一倒勾并卡扣在下壳体的定位柱上,外端头折弯成第二倒勾并卡扣在所述转盘的圆形凸槽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所述转接装置和所述定位柱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个将所述电连接线外部缠绕端与所连接的活动出线端口隔开的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包括PCB以及与所述电连接线入线端口连接的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的元件安装在所述的PCB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定位柱以及依次套装在定位柱上的转接装置以及带限位按钮的转线装置,所述转线装置包括活动转盘、缠绕在转盘一个盘面上的电连接线、设在所述转盘另一盘面的动触点以及设在所述转盘下环形槽内的复位弹簧,所述电连接线的缠绕外端与活动出线端口电连接,所述电连接线的缠绕内端与所述转盘的动触点连接,所述转接装置上设有与所述转盘上动触点对应的固定触点,使得所述转盘上的电连接线在随所述转盘伸缩时,通过转盘上动触点与转接装置的固定触点保持电接触。采用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可以非常方便的控制与使用电连接线,实现电连接线的伸缩,大大减少了线的杂乱现象,也节省了使用空间。
文档编号H01R35/04GK1901292SQ20051008587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8日
发明者卢盛港 申请人:冲速(亚洲)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