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突出的插针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068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突出的插针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同轴电缆连接器,尤其涉及能够连接到端子的同轴电缆连 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连接器(比如,轴向可压縮的RCA、 BNC和F连接器)被用于
将同轴电缆连接到另一个物体,例如,具有适于与连接器啮合的端子的器具或 者连接器。在同轴电缆的一端使用一些众所周知的电缆制备技术之一来修整之 后,该修整好的同轴电缆一端就可插入连接器的后端。然后,通过使用一些众 所周知的安装工具之一,该连接器便可轴向压縮,使得该连接器和同轴电缆变 得彼此永久连在一起了。
不利的是,大多数已知的连接器都要求同轴电缆"盲目地进入"连接器, 即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同轴电缆的电介质或外壳挡住了连接器中的微小开口,而 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必须插入该开口中。电介质或外壳挡住用户的视线使其看 不到上述微小的幵口,主要是因为在该连接器中该微小开口凹进去太深。这种 已知的连接器没有提供任何手段来确保同轴电缆的电介质或泡沫芯在同轴电 缆插入连接器的过程中恰当地位于该连接器的中心处。
在使用过程中,RCA和F连接器的插针突出于该连接器的前端。然而,在 使用之前,该插针没有必要从连接器中突出来。不利的是,许多已知的RCA 和F连接器的插针都总是突出来的,特别是包括在运输或装运的过程中。
许多已知的连接器使用了一些部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操纵的分离的或散 装的部件,因此这些部件容易遗失。例如,已知的RCA连接器提供散装的插 针,即,在装运时该插针与连接器主体不是一体的。散装的插针就容易遗失。 安装分离的部件时需要额外的操纵。
另一种已知的连接器使用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来推出连接器的插针。当同
轴电缆的中心导体是很小的线规时,使用该中心导体推出插针并不十分方便。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安装者更友好的"同轴连接器,它包
括有效的可见指示,能指示出连接器被恰当地安装到同轴电缆中。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它具有与连接器主体成一体的插
针,使得该插针的至少一部分始终处于该连接器的主体之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它具有在使用之前不突出于该连
接器的插针。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连体插针的连接器,它具有有效的可 见指示,能指示出该连接器被恰当地安装在同轴电缆中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在同轴电缆插入该连接器的过程 中用户能看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将要插入的那个开口。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它使用同轴电缆的泡沫芯来推出 该连接器的插针。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随着下文描述的继续,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 g的将变得很明显。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了一种适用于连接同轴电缆的电连接器。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 和环绕着中心导体的电介质层。电连接器包括纵轴线;用于容纳同轴电缆的 后端;前端;主体;以固定方式安装在主体之内的柱子;以及以可移动方式安 装到柱子上的接触组件,该接触组件包括引导件、插针和夹子,该插针以固定 方式安装到引导件上并且具有前端和后端,该夹子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进行 电接触和机械接触并且以固定方式安装到该插针的后端;其中该接触组件能够 响应于同轴电缆插入电连接器的后端,而沿着纵轴线朝电连接器的前端移动, 其中当同轴电缆完全插入电连接器的后端中时该插针的前端从该主体中突出 来。较佳地,引导件的后侧在纵轴线上具有开口,用于容纳同轴电缆的中心导 体。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引导件的后侧是漏斗形的,以便朝着该引导件中的 开口引导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较佳地,同轴电缆的电介质层移动该接触组件。 较佳地,在连接过程中引导件中的开口对于用户而言是可见的,直到同轴电缆
的中心导体进入该开口中。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引导件的后侧是漏斗形的, 它在纵轴线上具有开口,用于容纳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使得同轴电缆的电介 质层而非中心导体移动该接触组件。
在一组较佳实施方式中,本文揭示了一种适用于连接同轴电缆的RCA连 接器,其中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和环绕着中心导体的电介质层。该电连接器
包括纵轴线;用于容纳同轴电缆的后端;前端;主体以固定方式安装在该 主体之内的柱子;以及以可移动方式安装在该柱子之内的接触组件,该主体、 柱子和接触组件具有共同的纵轴线,该接触组件包括引导件、插针和夹子,该 插针以固定方式安装到该引导件上并且具有前端和后端,该夹子与同轴电缆的 中心导体进行电接触和机械接触并且以固定方式安装到该插针的后端;其中该 接触组件能够响应于同轴电缆插入RCA连接器的后端,而朝着该电连接器的 前端纵向移动,使得该插针的前端从完全位于该主体之内的第一位置移动到至 少从该主体的前端部分地突出来的第二位置。
在另一组较佳实施方式中,本文揭示了一种适用于连接到同轴电缆的BNC 连接器,其中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和环绕着中心导体的电介质层。该电连接 器包括纵轴线用于容纳同轴电缆的后端;前端;主体以固定方式安装在 该主体之内的柱子;以及以可移动方式安装在该柱子之内的接触组件,该主体、 柱子和接触组件具有共同的纵轴线,该接触组件包括引导件、插针和夹子,该 插针以固定方式安装到该引导件上并且具有前端和后端,该夹子与同轴电缆的 中心导体进行电接触和机械接触并且以固定方式安装到该插针的后端;其中该 接触组件能够响应于同轴电缆插入BNC连接器的后端中,而朝着该电连接器 的前端纵向移动。
在另一组较佳实施方式中,本文揭示了一种适用于连接到同轴电缆的F连 接器,其中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和环绕着中心导体的电介质层。该电连接器 包括纵轴线;用于容纳同轴电缆的后端;前端;主体;以固定方式安装在该 主体之内的柱子;以及以可移动方式安装在该柱子之内的接触组件,该主体、 柱子和接触组件具有共同的纵轴线,该接触组件包括引导件、插针和夹子,该 插针以固定方式安装到该引导件上并且具有前端和后端,该夹子与同轴电缆的 中心导体进行电接触和机械接触并且以固定方式安装到该插针的后端;其中该
接触组件能够响应于同轴电缆插入F连接器的后端,而朝着该电连接器的前端 纵向移动,使得该插针的前端从完全处于该主体之内的第一位置移动到该插针 至少从该主体的前端中部分地突出来的第二位置。


参照附图将更详细更清晰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本文所揭示的RCA连接器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连接同轴电缆之 前该RCA连接器的后端;
阁2是图1所示RCA连接器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该RCA连接器连接同 轴电缆之前该RCA连接器的前端;
图3是图1所示RCA连接器以及一部分同轴电缆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 RCA连接器连接同轴电缆之后以及纵向压縮之前该RCA连接器的前端;
图4是在连接之前图1所示RCA连接器的局部横截面图和同轴电缆的侧 面图,其中包括了接触组件和柱子;
图4A是图4的区域4A的放大;
阁5是在连接的第-阶段中图1所示RCA连接器的局部横截面图以及同 轴电缆的侧面图5A是图5的区域5A的放大;
图6是在连接的第二阶段中图1所示RCA连接器的局部横截面图以及同 轴电缆的侧面图7是完全组合在一起时图1所示RCA连接器的局部横截面图以及同轴 电缆的侧面图8是图4所示RCA连接器的接触组件的局部放大横截面图,其中包括 触点、引导件和弹簧夹子;
图8A是图8所示弹簧夹子的横截面图; 图9是图8A所示弹簧夹子的另一个放大透视图IO是本文所揭示的BNC连接器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连接同轴电缆之 前该BNC连接器的后端;
图11是图IO所示BNC连接器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BNC连接器连接同
轴电缆之前该BNC连接器的前端;
图12是图IO所示BNC连接器和一部分同轴电缆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 BNC连接器连接同轴电缆之后该BNC连接器的前端;
图13是在连接之前图10所示BNC连接器的局部横截面图和同轴电缆的 侧面图14是在连接的第一阶段中图10所示BNC连接器的局部横截面图以及
同轴电缆的侧视图15是图IO所示BNC连接器的局部横截面图以及同轴电缆的侧视图; 图16是完全组合在一起时图10所示BNC连接器的局部横截面图以及同
轴电缆的侧视图17是本文所揭示的F连接器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连接同轴电缆之前 该F连接器的后端
图18是图17所示F连接器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F连接器连接同轴电缆 之前该F连接器的前端;
图19是图17所示F连接器和一部分同轴电缆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F连 接器连接同轴电缆之后该F连接器的前端;
图20是图17所示F连接器的局部横截面阁20A是图20的区域20A的放大;
图21是在连接到同轴电缆之前具有衬套的BNC连接器备选实施方式的局 部横截面图以及同轴电缆的侧视图22是在连接的第一阶段中图21所示BNC连接器备选实施方式的局部 横截面图以及同轴电缆的侧视图23是在连接的第二阶段中图21所示的BNC连接器备选实施方式的局 部横截面图以及同轴电缆的侧视图24是在连接的第三阶段中图21所示的BNC连接器备选实施方式的局 部横截面图以及同轴电缆的侧视图25是完全组合在一起且前引导件从中分离出来时图21所示BNC连接 器备选实施方式的局部横截面图以及同轴电缆的侧视图26是图21所示连接器的衬套处于张开状态中的放大横截面侧视图;图27是图21所示连接器的衬套处于中间状态中的放大横截面侧视图; 图28是图21所示连接器的衬套处于中间状态中的放大横截面后视图 图29是图21所示连接器的衬套处于闭合状态中的放大横截面侧视图; 图30是图21所示BNC连接器的备选实施方式的接触组件的局部放大横 截面图31是上述衬套的备选实施方式的放大横截面侧视图32是图1所示RCA连接器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插入同轴电缆的过程 中用户可以看到该RCA连接器后端处的微小开口,图3所示同轴电缆的中心 导体将要插入该微小开口中;以及
图33是现有技术的RCA连接器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插入同轴电缆的过 程中用户无法看到该现有技术的RCA连接器后端处的微小开口,图3所示同 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将要插入该微小开口中。
为了简单且清晰地进行说明,附图示出了一般的构造方式,并且公知特征 和技术的描述和细节都省略了,以避免混淆本发明。此外,附图中的元件没必 要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轴向压縮RCA连接器100的透视图。 阁1示出了在RCA和同轴电缆连接在一起之前的RCA连接器100。图1示出
了在使用之前(比如运输或装运期间和储存期间,在下文中称之为"装运状态") 的RCA连接器100。 RCA连接器100—般是管状的,并且具有前端101、后端 102和中心纵轴线103。前端101用于可拆卸地连接到端子(未示出)。后端 102用于连接到同轴电缆。RCA连接器IOO包括一般为管状的压縮环110。较 佳地,压縮环110是塑料的。管状壳112可安装在该压縮环110上。较佳地, 该壳112是金属的。压縮环110最好通过压嵌而安装到主体114上。较佳地, 该主体114是金属的。 一般为管状的柱子116可安装在主体114之内。较佳地, 柱子116是金属的。 一般为管状的引导件118可安装在柱子116之内。较佳地, 引导件118是电介质。压缩环IIO、壳112、主体114、柱子116和引导件118 共用相同的纵轴线103。在纵轴线103上,RCA连接器100的后端102附近引导件118中的微小开口形成了目标120,该目标有利地位于RCA连接器100的 后端102的附近。
图2是RCA连接器100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RCA连接器和同轴电缆连 接到一起之前该RCA连接器的前端101。图2示出了在"装运"状态中的RCA 连接器100。 RCA连接器100包括在装运时作为RCA连接器整体的一部分的 插针200。有利的是,在"装运"状态中,插针200并不超出RCA连接器100 的前端IOI。结果,RCA连接器100的主体114在装运期间保护插针200免受 损坏。
图3是RCA连接器100以及一部分同轴电缆或电缆300的透视图,它示 出了在RCA连接器与电缆连接在一起之后且在RCA连接器轴向压縮之前该 RCA连接器的前端101。电缆300完全插入RCA连接器100,并且插针200的 尖端或头完全从主体114中延伸出来或突出来。有利的是,用户接收可视化指 示,指示出电缆300完全插入RCA连接器100,用户看到插针200已移至完全 突出的位置。在图3中,插针200的前部超出RCA连接器IOO的前端IOI。在 磁后一步中,通过使用若干种标准安装工具之一,使得压縮环IIO和主体114 朝着彼此移动,RCA连接器IOO便可轴向压縮,并且也完成连接。在连接完成 之后,插针200仍然处于图3所示的完全突出的位置(参照图7)。
图4是在连接到一起之前RCA连接器100的局部横截面图以及电缆300 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处于与图2所示相同的"装运"状态中的RCA连接器 100,其中准备好的电缆300正待插入。有利的是,在装运期间,插针200的 尖端凹陷到主体114之内。RCA连接器100包括绝缘体401,用于支撑插针200 的前部并使该插针保持在RCA连接器100的纵轴线103上。绝缘体401通常 是管状支撑物,由电绝缘材料制成。插针200的内表面定义了沿插针纵轴线103 的圆柱形内径腔(bore)。该内径腔从插针后端起延伸到插针200中,并且该 内径腔的长度约为插针长度的三分之一。该内径腔包括离插针200后端最接近 的较宽的部分406以及离插针后端较远的较窄的部分407。 RCA连接器100包 括弹簧夹子、或夹子402,它可安装在内径腔的较宽部分406之内。接触组件 800 (参照图8)包括引导件118、插针200和夹子402。接触组件800能够作 为一个单元相对于主体114纵向移动。标签403 (图1、 2或3中未示出)任选
地附于壳112的外表面上。电缆300包括中心导体431,该中心导体431被电 介质层(比如泡沫芯432)环绕着,外面再由外导体433环绕着,再由外壳434 环绕着。
图4A是图4的区域4A的放大。柱子116的内表面定义了沿该柱子纵轴 线103的圆柱形内径腔。内径腔422可延伸纵轴线116的长度。引导件118安 装在柱子116的内径腔422之内。弓l导件118包括具有外直径404的中间部分 以及一体的前法兰411和后法兰412,每个法兰都具有比外直径404要大的外 直径,比如后法兰412的外直径405。引导件118的前部(包括前法兰411) 具有多个轴向狭缝,从而构成了多个段。在一个较佳实施方式中,前法兰411 具有两个纵向狭缝,由此形成了四段。图4A中可以看到段413和415。较佳地, 前法兰411具有肩部417以及刻槽的、锥形的或圆形的角418,该肩部417最 好由前法兰411后侧上的尖角构成,而角418则位于前法兰的前侧。柱子116 的内表面具有环形槽420,该环形槽420最好位于柱子的前部之中。在RCA连 接器100的后端102附近用于形成槽420的后侧的内壁最好与柱子116的内表 而大约成直角。柱子U6的内表面即用于形成凹槽420中离后端102最远的那 个侧面的内表面呈一定角度,以允许迫使引导件118从凹槽中出来并穿过该凹 槽。引导件118的前法兰411的肩部417能够与柱子116的内表面即用于形成 柱子116的凹槽420后侧的内表面相啮合,这种啮合可防止引导件纵向滑动或 返回到RCA连接器100之外。当有足够大的向前方向的轴向力被加到该引导 件上以使前法兰411的一个或多个段沿径向向内偏转时,引导件118的前法兰 411的角418允许该引导件相对于柱子116向前移动,由此允许前法兰越过凹 槽420的前侧。引导件118的后部最好包括呈一定角度的表面424,从而形成 了漏斗,这有助于电缆300的中心导体431插入目标120中。在较佳的实施方 式中,引导件118由塑料材料(比如縮醛)加工或模制而成。在RCA连接器 100后端102附近的引导件118和插针200可减少电缆300的盲目插入。在柱 子116中引导件118和凹槽420之间的直径关系能确保该引导件与柱子116的 内表面相啮合并使插针200保持在该柱子的内径腔422的中心处。后法兰412 具有更大的外直径405,以便于引导件118定位于柱子116的内径腔422的中 心处。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引导件118籍助于插针中的金属倒刺426而啮合
到插针200。该金属倒刺426最好将其自身嵌入相对柔顺的的引导件118中。
图5是在连接的第一阶段中RCA连接器100的局部横截面图以及电缆300 的侧视图。图5示出了部分插入的电缆300。电缆300的中心导体431的尖端 已进入插针200的内径腔的较窄的部分407中。标准电缆制备工具使电缆300 的中心导体431露出的量比距离502要短。结果,电缆300的电介质层432而 非电缆300的中心导体431将接触组件800向前推入主体114中。在图5中, 电介质层432顶着引导件118之后,接触组件800已向前移动了一段中等距离。
图5A是图5的区域5A的放大。引导件118的四个有缝的段(只示出了 段413和415)设计成随着插入电缆300的移出过程中在可弯曲的点(只示出 了可弯曲的点414和416)处折叠并弯曲。引导件118的有缝的段允许该引导 件与柱子116的内表面啮合,还允许在加上适量的轴向力时该引导件从柱子116 的凹槽420中移出。前法兰411的前侧是刻槽的和/或成辐射状,以促进引导件 118相对于柱子116向前移动;而前法兰的后侧是平的,以防止引导件118相 对于柱子116向后移动。
图6是RCA连接器100的局部横截面图以及图3所示电缆300的侧视图, 并且还承出了连接的第二阶段。图6示出了完全就位的电缆300。在图6中, 插针200处于最后的位置,即该插针完全伸出来或突出来了。 RCA连接器IOO 的优点在于,可以由插针200的最终位置来表示电缆300已恰当就位。突出的 插针200以可见的方式确定了电缆300已恰当地插入。
图7是RCA连接器100和电缆300组合在一起时的局部横截面图,其中 200插针仍然处于完全突出来的位置。图7示出了压縮环110,它已移入闭合 位置,并且将电缆300的外导体433和外壳434连同柱子116 —起夹在中间。 在图7中,RCA连接器100显示出"使用"状态。在图6和7中,插针200的 前部超出RCA连接器100的前端101 。
图8是RCA连接器100的接触组件800的局部放大横截面图。图8A是夹 子402的横截面图。
图9是夹子402的另一个放大的透视图。该夹子最好通过压嵌而被安装在 插针200的内径腔的较宽部分406中。夹子402包括4个位于夹子402前端915 处的尖叉911-914,各个尖叉构成使用弹性作用来夹紧电缆300的中心导体431。
在该插针的内径腔之内,夹子402的后端916最好用该夹子的滑动配合与插针 200的内径腔的较宽部分406的壁接触。因此,通过夹子402,在RCA连接器 100的插针200与电缆300的中心导体431之间保持了有效的电啮合和机械啮 合。引导件118和插针200的结构是预先选好的,以便在期望的射频工作范围 中使主体114和插针200之间具有所期望的阻抗范围。本发明的连接器的阻抗 标称是75欧姆。RCA连接器IOO的期望射频工作范围是音频。本发明的其它 连接器的期望的射频工作范围包括高达3-GHz的频率。
图IO是轴向压縮的BNC连接器IOOO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连接到电缆 300之前该BNC连接器的后端1002。图10示出了 "装运"状态中的BNC连 接器IOOO。 BNC连接器IOOO—般呈管状,并且具有前端IOOI、后端1002和 中心纵轴线1003。前端1001用于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端子(未示出)。后 端1002用于连接到电缆。BNC连接器1000包括大致为环形的压縮环1010。 环形壳1012安装到压縮环1010上。压縮环IOIO最好通过压嵌而安装到主体 1014上。较佳地,压縮环1010是塑料的,而壳1012和主体1014是金属的。 卡口耦合器1015包括密封垫1017以及一对垫圈1021和1022,并且该卡口搭 扣配合地安装到主体1014的前端1001。密封垫1017最好是聚丙烯。卡口耦合 器1015以及垫圈1021和1022最好是金属的。线圈弹簧1025安装在这对垫圈 1021和1022之间。线圈弹簧1025最好是金属的。通常为管状的柱子1016安 装在主体1014之内。较佳地,该柱子是金属的。通常为管状的引导件1018安 装在柱子1016之内。较佳地,引导件1018是电介质。压縮环IOIO、壳1012、 主体1014、柱子1016和引导件1018共用相同的纵轴线1003。
图11是BNC连接器IOOO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BNC连接器连接到电缆 300之前该BNC连接器的前端1001。图ll示出了 "装运"状态中的BNC连 接器1000。 BNC连接器IOOO包括在装运时作为内包层连接器整体的一部分的 插针1100。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插针IIOO并不延伸到接近BNC连接器1000 的前端1001,使得BNC连接器1000的主体1014保护插针IIOO在装运过程中 不被损坏。
图12是BNC连接器1000和一部分同轴电缆300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 BNC连接器连接到电缆300之后且在BNC连接器轴向压縮之前该BNC连接器
的前端1001。电缆300完全插入BNC连接器1000,并且插针1100完全从主 体1014中伸出来或突出来。有利的是,用户接收可见的指示,指示出电缆300 完全插入BNC连接器1000,用户看到插针1100已移至完全突出来的位置。在 图12中,插针1100已移动得更靠近BNC连接器1000的前端1001。在最后一 步中,通过使用若干种标准安装工具之一,这使压縮环1010和主体1014朝着 彼此移动,BNC连接器IOOO便被轴向压縮,并且连接得以完成。在连接完成 之后,插针1100仍然处于图12所示的完全突出来的位置(参照图16)。
图13是在连接到一起之前BNC连接器1000的局部横截面图和电缆300 的侧视图。图13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处于与图11的透视图相同的"装运"状态 中的BNC连接器1000,其中制备好的电缆300正待插入。在较佳实施方式中, 插针1100凹陷到主体1014之内。BNC连接器1000包括绝缘体1301,用于支 撑插针1100的前部并使该插针保持在BNC连接器1000的纵轴线1003处。较 佳地,绝缘体1301通常是管状支撑物,由电绝缘材料制成。插针1100的内表 面定义了沿该插针的纵轴线1003的圆柱形内径腔。该内径腔从该插针的后端 起延伸到插针IIOO,并且内径腔的长度约为该插针的长度的三分之一。在较佳 的实施方式中,该内径腔包括最接近插针IIOO后端的较宽的部分1006以及离 该插针后端较远的较窄的部分1007。 BNC连接器1000包括夹子402,该夹子 被安装在插针1100的内径腔的较宽部分1006之内。接触组件1300包括引导 件1018、插针1100和夹子402。接触组件1300能够作为一个单元相对于主体 114纵向移动。标签1303 (图10、 11或12中未示出)任选地附于壳1012的 外表面上。
图14是在连接的第一阶段中BNC连接器IOOO的局部横截面图以及电缆 300的侧视图。图14示出了部分插入BNC连接器1000的电缆300。电缆300 的中心导体431的尖端已进入插针IIOO的内径腔的较窄的部分1007中。有利 的是,标准电缆制备工具可用于制备电缆300,使得电缆300的电介质层432 而非电缆300的中心导体431将接触组件1300向前推入主体1014中。在图14 中,电介质层432顶着引导件1018之后,接触组件1300已向前移动了一段中 等距离。
图15是在连接的第二阶段中BNC连接器1000以及电缆300的局部横截
面图。图15示出了完全就位的电缆300。在图13中,插针1100处于最后的位 置,即该插针完全伸出来或突出来了。 BNC连接器IOOO的优点在于,通过插 针1100的最终位置来确认电缆300已恰当就位。突出的插针IIOO提供了电缆 300恰当插入的视觉确认。
图16是组合在一起时BNC连接器1000的局部横截面图和电缆300的侧 视图,其中IIOO插针仍然处于完全突出来的位置。图16示出了压縮环1010, 它已移入闭合位置,这抓住了在压縮环1010和柱子1016之间的电缆300的外 导体433和外壳434。在图16中,BNC连接器1000显示出"使用"状态。
图17是轴向压縮F连接器1700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F连接器与电缆300 连接在--起之前该F连接器的后端1702。图17示出了 "装运"状态中的F连 接器1700。 F连接器1700—般是管状的,并且具有前端1701、后端1702和中 心纵轴线1703。前端1701用于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端子(未示出)。后端 1702用于连接到电缆300。 F连接器1700包括通常为环形的压縮环1710。较 佳地,环形壳1712安装到压縮环1710上。较佳地,壳1712是金属的。压縮 环1710最好通过压嵌而安装到主体1714中。较佳地,主体1714是金属的。
通常为管状的柱子ni6安装在主体ni4之内。较佳地,该柱子是金属的。通
常为管状的引导件1718安装在柱子1716之内。较佳地,引导件1718是电介 质。压縮环1710、壳1712、主体1714、柱子1716和引导件1718共用相同的 纵轴线1703。
图18是F连接器1700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F连接器连接到电缆300之 前该F连接器的前端1701。图18示出了 "装运"状态中的F连接器1700。 F 连接器1700包括在装运时作为F连接器整体的一部分的插针1800。有利的是, 在装运期间,插针1800并不超出F连接器1700的前端1701。结果,F连接器 1700的主体1714保护插针1800不被损坏。
图19是F连接器1700和一部分电缆300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F连接器 连接到电缆300之后且在F连接器轴向压縮之前该F连接器的前端1701。电缆 300完全插入F连接器1700,并且插针1800的尖端或头完全伸出或突出于主 体1714中。有利的是,用户接收可见的指示,指示出电缆300完全插入F连 接器1700,用户看到插针1800已移至完全突出来的位置。在图19中,插针
1800的前端超过F连接器1700的前端1701。在最后一步中,通过使用若干种 标准安装工具之一,这使压縮环1710和主体1714朝着彼此移动,F连接器1700 便轴向压縮,由此完成连接并且F连接器1700进入"使用"状态(未示出)。 在连接完成之后,插针1800仍然处于图19所示的完全突出来的位置。
图20是处于与图17的透视图相同的"装运"状态中的F连接器1700的 局部横截面图,其中制备好的电缆300正待插入。有利的是,插针1800的尖 端在装运期间都凹陷到主体1714之内。F连接器1700包括绝缘体2001,用于 支撑插针1800的前部并使该插针保持在F连接器1700的纵轴线1703处。较 佳地,绝缘体2001通常是管状支撑物,由电绝缘材料制成。F连接器1700包 括夹子402,该夹子被安装在插针1800后端处的内径腔的较宽部分2006之内。 接触组件包括引导件1718、插针1800和夹子402。接触组件能够作为一个单 元相对于主体1714纵向移动。标签2003 (图17、 18或19中未示出)任选地 附于壳1712的外表面上。图20A是图20的区域20A的放大,并且示出了接触 组件。
图21-25示出了 BNC连接器2100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其备选实施方式是 突出的插针2130附有衬套2140。图21是在彼此连接到一起之前BNC连接器 2100的局部横截面图和电缆300的侧视图。图21示出了处于"装运"状态中 的BNC连接器2100,其中制备好的电缆300正待插入。衬套2140有助于减少 电缆"盲目进入"的效果。
图22是在连接的第一阶段中BNC连接器2100的备选实施方式的局部横 截面图以及电缆300的侧视图。图22示出了部分插入的电缆300。衬套2140 充当引导件以使电缆300的电介质层432进入柱子2116的内直径。因为电缆 300使插针2130 (和衬套2140)轴向推进到柱子2116中,所以该柱子与衬套 啮合,并且该衬套朝着纵轴线2103朝内铰接,所以柱子2116的内直径使衬套 2140部分闭合。衬套2140充当引导件以使电缆300的电介质层432进入柱子 2116的内直径。可用的前引导件2150保持与柱子2116内的插针2130对齐。 插针2130的最后位置可以确认电缆300已恰当就位。突出的插针2130提供电 缆300恰当安装的视觉确认。
图23是在连接的第二阶段中BNC连接器2100备选实施方式的局部横截
面图以及电缆300的侧视图。图23示出了完全就位的电缆300。在连接器绝缘 体2111的内径腔之内,衬套2140的臂2141-2144向内沿径向移位,从而使有 缝的插针2130后端处的四个金属叉指(图中只示出了叉指2131和2133)绕着 电缆300的中心导体431闭合,并且最好在该中心导体431上闭合。
图24是在连接的第三阶段中BNC连接器2100备选实施方式的局部横截 面图以及电缆300的侧视图。图24示出了压縮环2110,它已移至闭合位置,
在该连接工艺的此时,可以除去并丢弃可任意处理的前引导件2150。
图25是组合在一起时BNC连接器2100备选实施方式的局部横截面图以
及电缆300的侧视图,并且前引导件2150从中分离出来。在图25中,BNC连
接器2100的备选实施方式显示出处于"使用"状态中。
图26是处于张开状态中的衬套2140的放大横截面侧视图。衬套2140由
非导电材料制成,最好由塑料材料(比如縮醛)制成。衬套2140是机械加工
而成的且是张开的,或者是以张开或开口位置模制而成。
阁27是衬套2140处于局部闭合或中间状态时的放大横截面侧视图。
阁28是衬套2140处于中间状态中时的放大后视图。衬套2140包括四个
臂2141-2144。
阁29是衬套2140处于闭合状态中时的放大横截面侧视图。 图30是BNC连接器2100备选实施方式的接触组件的局部放大横截面图, 该连接器包括衬套2140和插针2130。当电缆300插入BNC连接器的后端2102 中时,该接触组件在柱子2116之内向前移动。张开确保衬套2140与柱子2116 的内径腔啮合,并使插针2130保持在柱子的中心处。衬套2140咬合到插针2130 的后端,这有助于插针和衬套保持轴向啮合。衬套2140和插针2130的定位可 减少电缆300盲目进入的问题。衬套2140最好是有缝的,从而在被推进柱子 2116的内径腔中时变得闭合。衬套2140的臂2141-2144在压縮期间最好均匀 地闭合并且沿径向向内驱动插针2130的4个叉指,从而使该插针的4个叉指 闭合到电缆300的中心导体431上并且与该中心导体啮合。这种类型的闭合动 作使得在BNC连接器2100的插针2130和电缆300的中心导体431之间存在 有效的电接触和机械接触。该闭合动作还防止电缆300的中心导体431发生屈
曲,因为衬套2140的臂2141-2144并不向中心导体施加柱状负载。柱子2116 的内直径使衬套2140至少局部闭合。衬套2140还充当引导件,以使电缆300 的电介质层432进入柱子2116的内直径。
图31是衬套2160备选实施方式的放大横截面侧视图,该衬套前端附近的 外表面上有环形凹陷2170。衬套2160的备选实施方式具有四个臂(图中只示 出了臂2161和2163)。环形凹陷2170提供了枢轴点,以便这些臂铰合。
图32是RCA连接器100的透视图,它示出了在插入期间用户很容易看到 RCA连接器后端102处的目标120,电缆300的中心导体431将要插入该目标 120中。当电缆300进入RCA连接器IOO的后端102中时,有利的是,用户仍 然可以看到目标120,直到电缆的中心导体431到达该目标。
图33是一种已知的RCA连接器3300的透视图,示出了在插入期间用户 无法看到电缆300的中心导体431将要插入的目标(未示出),该目标凹陷在 该RCA连接器后端之中。电缆300的电介质层432或外壳434或两者都阻挡 了用户的视线,使其在中心导体431到达该连接器3300的目标(未示出)之 前无法看到该目标。然而,不利的是,在用户看不到该目标时为了继续连接, 用户必须继续将电缆300插入该RCA连接器3300。因为在中心导体431到达 该目标之前用户都无法看到RCA连接器3300的目标,所以中心导体431可能 无法进入该目标。更糟糕的是,用户将无法认识到该中心导体431没有进入RCA 连接器3300的目标中,直到连接完成对该连接器和电缆组合进行电测试才可 能发现问题。上述关于已知的RCA连接器3300的缺点同样存在于已知的BNC 和F连接器(未示出)中。
尽管已参照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这种描述仅是示例性 的,并且不被解释成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本 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作出 修改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连接同轴电缆的电连接器,所述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以及环绕着所述中心导体的电介质层,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纵轴线;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后端;前端;主体;以固定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之内的柱子;以及以可移动方式安装到所述柱子上的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引导件,以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引导件上的插针,所述插针具有前端和后端,和用于与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进行电接触和机械接触的夹子,所述夹子以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插针的后端;其中所述接触组件能够响应于所述同轴电缆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后端中而沿着所述纵轴线朝着所述电连接器的前端移动,其中当所述同轴电缆完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后端中时所述插针的前端从所述主体中突出来。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具有位于 所述纵轴线处的开口,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是漏斗形 的,以朝着所述引导件中的开口引导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的电介质层移 动所述接触组件。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期间用户可以看到所 述引导件中的开口,直到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进入所述开口。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是漏斗形 的,并在所述纵轴线处有一个开口,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使得所述 同轴电缆的电介质层而非所述中心导体移动所述接触组件。
7. —种适用于连接同轴电缆的RCA连接器,所述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和 环绕着所述中心导体的电介质层,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纵轴线;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后端;前端;主体;以固定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之内的柱子;以及以可移动方式安装到所述柱子之内的接触组件,所述主体、所述柱子和所述 接触组件具有共同的纵轴线;所述接触组件包括 引导件,以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引导件上的插针,所述插针具有前端和后端,和 用于与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进行电接触和机械接触的夹子,所述夹 子以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插针的后端; 其中所述接触组件能够响应于所述同轴电缆插入所述RCA连接器的后端,而 朝着所述电连接器的前端纵向移动,使得所述插针的前端从完全处于所述主体之内 的第一位置移动到至少部分地从所述主体前端中突出来的第二位置。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RC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具有 位于所述纵轴线处的开口,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RC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是漏 斗形的,以朝着所述引导件中的开口引导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RC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的电介质 层移动所述接触组件。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RC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期间用户可以看 到所述引导件中的开口,直到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进入所述开口。
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RCA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是漏 斗形的,在所述纵轴线处有一个开口,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使得所 述同轴电缆的电介质层而非所述中心导体移动所述接触组件。
13. —种适用于连接同轴电缆的BNC连接器,所述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和 环绕着所述中心导体的电介质层,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纵轴线; 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后端;前端;主体;以固定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之内的柱子;以及以可移动方式安装到所述柱子之内的接触组件,所述主体、所述柱子和所述 接触组件具有共同的纵轴线;所述接触组件包括 引导件,以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引导件上的插针,所述插针具有前端和后端,和 用于与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进行电接触和机械接触的夹子,所述夹 子以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插针的后端; 其中所述接触组件能够响应于所述同轴电缆插入所述BNC连接器的后端而朝 着所述电连接器的前端纵向移动。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BN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具 有位于所述纵轴线处的开口,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BN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是 漏斗形的,以朝着所述引导件中的开口引导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BN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的电介 质层移动所述接触组件。
17.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BN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期间用户可以 看到所述引导件中的开口,直到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进入所述开口。
18.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BN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是 漏斗形的,在所述纵轴线处有一个开口,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使得 所述同轴电缆的电介质层而非所述中心导体移动所述接触组件。
19. 一种用于连接到同轴电缆的F连接器,所述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和环 绕着所述中心导体的电介质层,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纵轴线;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后端;前端;主体; 以固定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之内的柱子;以及以可移动方式安装到所述柱子之内的接触组件,所述主体、所述柱子和所述 接触组件具有共同的纵轴线;所述接触组件包括 引导件,以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引导件上的插针,所述插针具有前端和后端,和 用于与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进行电接触和机械接触的夹子,所述夹 子以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插针的后端; 其中所述接触组件能够响应于所述同轴电缆插入所述F连接器的后端而朝着 所述电连接器的前端纵向移动,使得所述插针的前端从完全处于所述主体之内的第 一位置移动到所述插针至少部分地从所述主体前端中突出来的第二位置。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F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具有位 于所述纵轴线处的开口,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F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是漏斗 形的,以朝着所述引导件中的开口引导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
22.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F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的电介质层 移动所述接触组件。
23.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F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期间用户可以看到 所述引导件中的开口,直到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进入所述开口。
24.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F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的后侧是漏斗 形的,在所述纵轴线处有一个开口,用于容纳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使得所述 同轴电缆的电介质层而非所述中心导体移动所述接触组件。
全文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它具有用于连接端子的前端和用于连接同轴电缆的后端,该电连接器包括主体;安装在主体内的柱子;以及安装在柱子内的接触组件。该接触组件包括引导件;安装到引导件上的插针;以及安装到插针上的夹子,用于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进行电接触和机械接触。当该连接器容纳了同轴电缆时,该接触组件朝着该连接器的前端纵向移动,使得该插针的前端从完全处于该主体之内的第一位置移动到至少部分地从该主体中突出来的第二位置。该引导件具有一个用于该中心导体的开口,在连接期间用户可以看到该开口,直到该中心导体进入该开口。
文档编号H01R24/58GK101111974SQ200680002393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4日
发明者D·A·伯里斯, W·B·鲁兹 申请人:康宁吉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