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交调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105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低交调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讯产品的部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交调 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连接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事业尤其是移动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射频同轴连接 器、射频同轴电缆及其电缆组件获得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在世界范围 内拓宽的网络和数字蜂窝系统和个人通信系统为了提高发射功率电 平,降低接收机的噪声临界值,即为了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或压縮频 带宽度以实现已有系统的最大通信能力,同时密集的通道和频带的重 新划分,对无源器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之一降低无源交调干扰 (PIM)则是通信行业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对无源器件产生的无源交 调干扰(PIM),国内外通信企业普遍对应用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 同轴电缆及其组件明确地提出了三阶交调指标的要求,因而三阶交调 指标问题就成了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同轴电缆及其组件生产厂家和 通信企业共同关注的 一个重要问题。
三次PIM3是奇次交调产物中电平最强的,5次7次和9次等依 次减弱,在大多数情况下,三次交调产物是形成干扰的最为恶劣的因 素。因此对三阶交调指标的状况必须进行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巧妙、有效降低三阶交调的低交调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经研究、分析得出无源器件的非线性(主要模式为接触非线 性和铁磁非线性)及趋肤效应和趋肤深度均是产生PIM的基本条件, 因此我们重新对连接器结构、连接器材料、零件加工精度及装配、表 面电镀、测试各环节可能产生非线性的因素和条件进行了排査并得出
初步结果外导体仍选用普通黄铜HPb59-1,电镀层为Cu打底》0.5 ixm, CuSnZn合金》2nm;内导体仍选用普通锡青铜QSn6. 5-0. 1,电 镀层为;Cu打底》0.5iim, Ag》2iim;零件加工及装配,测试等工 艺方法不变。重点对连接器各接触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低交调射频同轴连接 器的连接结构,包括接头外壳、内导体、绝缘子,其中接头外壳的一 端为带外螺纹的接口,接头外壳的另一端为法兰。其特别之处是,在 法兰后平面设计为凹凸面,以减弱后端面与设备接口面的接触非线 性。
同时也将接头外壳底部设置花键槽;以增强内导体的固定性。 以上结构改进设计重点是对法兰端安装接口结构而言的,其基本 技术理论的依据为
1.原设计无凹凸面,接触非线性变坏。无凹凸面的接触力特征如图 l所示,连接器法兰板4与无线设备安装板5为大面积接触,孔口预 紧力不足;非线性接触面及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1)当两个导体接触时,在导体接触表面,由于表面粗糙度不一, 在微观上总是不规则和凹凸不平的。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接触状态:a)金属接触;b)接触面之间夹有金属氧化膜;C)接触面之间夹有 绝缘介质;d)微小空气间隙;e)较大空气间隙。
(2) 金属接触部位a)和金属氧化膜接触部位b)形成电流的主要通 道,导致的收縮电阻和膜层电阻构成导体的接触电阻。
(3) 金属氧化物(金属连接处)b)氧化物可能是单分子结构,这些 是依靠隧道效应和穿透氧化膜的金属桥而导电的,因而属于半金属或 半导体接触导电;
(4) 在接触面之间夹有绝缘物质处c)则不导电,电流则绕到金属 接触处通过;
(5) 在较大空气间隙处e)电流同样环绕间隙进行导电。
(6) 在这c)、 e)这二种情况下,电流遭遇阻抗Z,其本身以产生一 个间隙电压V,间隙电压V是潜在的,可能激活任何一个半导体而引 起隧道效应和微观的弧击穿。结合面的电容C、电感L和电阻R等成 分构成电子线路,其等电路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V-I特性是非线性 的。在微小间隙处d)由于电流的波动或有较强信号时,很容易形成 微观的弧击穿,这些不稳定的弧击穿导致PIM产生的形式具有了必然 性,且振幅随时间而变化。对发生在靠近这些电压区域的不确定的接 触非线性,可以用图3来表示。
2.改进设计为凹凸面,接触非线性大为改善。有凹凸面的接触力学 特征如图4所示,连接器法兰板4与无线设备安装板5为小面积接触, 孔口预紧力增强。 (1)螺钉周围留有间隙,以保证外导体孔周围的接触压力,因为流是以趋肤效应和一定的趋肤深度流动的;
(2)接触面积减少,同时也减少了接触面中出现非线性的各项因素 的概率,以使接触向线性接触逼近;但可必须保证器件内导体与接头 外壳有足够的导流面积。
3.接触表面状态的好坏,决定了接触非线性的好坏。主要体现在
(1) 接触压力越大,金属接触越多,即微小空气间隙或较大空气间 隙越少;由于有较大的正面接触,接触面之间夹有的绝缘介质和金属 氧化膜趋向于有可能被剌破的状况,使非线性降低的越多,反之,非 线性越严重;由于有较大的正面接触压力,当信号增强时,接触面之 间夹有金属氧化膜,也有被击穿的趋势,导致金属间的熔接,这本身 也使非线性下降。
(2) 当接触压力不够或由于振动导致接触表面形成微观的分离时, 将产生严重的非线性,专业人士通常把这种接触非线性称作"螺栓效 应(rasty bolt effect),,。
(3) 经过反复验证,凹凸面的结构设计间隙应控制在0.05土0.02, 接头外壳法兰端凸缘宽度一般应为3 10mm。这是防止非专业人员在 安装拧紧螺钉时不能对称地均匀地同时拧紧的可能性。以尽量使设备 面板与连接器法兰孔口周围均匀地紧压力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 法兰后平面改进设计为凹凸面,接触非线性大为改善,设计巧妙、 有效降低三阶交调;
2. 将接头外壳内径底部设置花键槽;以增强内导体的固定性;本实用新型产品与原产品进行比较,经权威部门测试验证原产 品PIM3值一般仅在110dBm 115dBm之间,本发明产品全部测试结果 均》120 dBm。 (ldBm约等于43dBc)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原产品的无凹凸面的接触力特征图; 图la)为原产品安装结构图; 图lb)为图la)的受力状态图; 图2为接触非线性表面及其电子线路模型图; 图2a)为金属接触面导流状态图; 图2b)为图2a)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接触非线性的示意图; 图4为有凹凸面的接触力特征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图; 图4b)为图4a)的受力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8为图5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K接头外壳;11、带外螺纹的接口; 111、圆形凹槽;12、 法兰;121、凹凸面;122、凸缘;13、花键槽;2、内导体;3、绝缘 子;4、连接器法兰板;5、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从图5至图8中可以看出, 一种低交调射频同轴连攀器的连接结 构,包括接头外壳1、内导体2、绝缘子3,接头外壳1的一端为带 外螺纹的接口 11,在带外螺纹的接口 11内侧有三个圆形凹槽lll; 接头外壳1的另一端为法兰12,法兰12后平面设计为凹凸面121, 凹凸面121的结构设计间隙应控制在0.03mm;接头外壳1底部设置 一个花键槽13;内导体2在法兰12端引伸出绝缘子3外的部分设计 成外螺纹,接头外壳法兰端凸缘122宽度设计为3mm。
实施例二
从图5至图8中可以看出, 一种低交调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连接结 构,包括接头外壳1、内导体2、绝缘子3,接头外壳1的一端为带 外螺纹的接口 11,在带外螺纹的接口 11内侧有三个圆形凹槽111; 接头外壳1的另一端为法兰12,法兰12后平面设计为凹凸面121, 凹凸面121的结构设计间隙应控制在0.05mm;接头外壳1底部设置 六个花键槽13;内导体2在法兰12端引伸出绝缘子3外的部分设计 成外螺纹,接头外壳法兰端凸缘122宽度设计为7mm。
实施例三-
从图5至图8中可以看出, 一种低交调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连接结 构,包括接头外壳1、内导体2、绝缘子3,接头外壳1的一端为带 外螺纹的接口 11,在带外螺纹的接口 11内侧有三个圆形凹槽111; 接头外壳1的另一端为法兰12,法兰12后平面设计为凹凸面121,凹凸面121的结构设计间隙应控制在0.07mm;接头外壳1底部设置 十个花键槽13;内导体2在法兰12端引伸出绝缘子3外的部分设计 成外螺纹,接头外壳法兰端凸缘122宽度设计为lOmm。
本实用新型产品接头外壳l、内导体2所用材料是金属材料;绝 缘子3所用材料是塑料;接头外壳法兰端凸缘122宽度一般设计为3 10mm,这是防止非专业人员在安装拧紧螺钉时不能对称地均勻地同时 拧紧的可能性。
权利要求1. 一种低交调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包括接头外壳[1]、内导体[2]、绝缘子[3],其中接头外壳[1]的一端为带外螺纹的接口[11],接头外壳[1]的另一端为法兰[12],其特征是在法兰[12]后平面设计为凹凸面[12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交调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其特征是所述法兰凹凸面[121]的结构设计间隙应控制在0.05ram土 0. 02 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交调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其特征是所述接头外壳法兰端凸缘[122]宽度设计为3 1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交调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其特征是所述接头外壳[1]底部设置花键槽[13]。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交调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其特征是所述接头外壳[l]底部设置花键槽一个至十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设计巧妙、有效降低三阶交调的低交调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包括接头外壳、内导体、绝缘子,其中接头外壳的一端为带外螺纹的接口,接头外壳的另一端为法兰,其与原有产品不同点为在法兰后平面设计为凹凸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法兰后平面改进设计为凹凸面,并且凹凸面的结构设计间隙应控制在0.05mm±0.02mm,可使接触非线性大为改善;将接头外壳内径底部设置花键槽,以增强内导体的固定性;接头外壳法兰端凸缘宽度设计为3~10mm,这是防止非专业人员在安装拧紧螺钉时不能对称地均匀地同时拧紧的可能性;广泛用于通讯设备及移动通讯设备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同轴电缆及其电缆组件中。
文档编号H01R24/00GK201134589SQ200720040270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5日
发明者霞 胡, 陈国华 申请人:苏州市吴通通讯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