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用电连接器及嵌合连接于该电连接器的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722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缆用电连接器及嵌合连接于该电连接器的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用电连接器及嵌合连接于该电连接器的基板用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l揭示了,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基板用电连接器(以下,称为 「基板用连接器」)、在与该电路基板的面垂直的方向嵌合连接于该基板用连接 器且电缆与上述电路基板平行地延伸的电缆用电连接器(以下,称为「电缆用连 接器」)。
在专利文献l,基板用连接器的壳体制成约长方体外型,将以具有电缆的 电缆用连接器作为对象连接器来进行收纳用的凹部朝向上方开口,该凹部在一 个侧壁涉及该凹部的深度范围且也朝侧方开放。电缆用连接器接线电缆以使该 电缆与电路基板的面平行且朝侧方延伸,当从上方嵌合到基板用连接器时,电 缆通过在上述凹部侧方的开口部分而延伸。
由于基板用连接器是在一个侧壁朝侧方大幅度开放,所以上述电缆用连接 器可以由在上述基板用连接器的凹部的其它三个侧壁内面所形成的嵌合面来 导引。这三个嵌合面具有相同的高度范围(在嵌合方向上的范围),电缆用连接 器,在嵌合开始时及嵌合结束时分别同时在这三个嵌合面之间。该嵌合面,在 嵌合方向上直到电缆用连接器的前面为止的长度,即在基板用连接器侧直到与 该电缆用连接器的前面抵接的凹部的底面为止的深度,是其嵌合长度。该专利 文献l的连接器,在上述凹部内,在三根电缆邻接的位置设置有端子。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33150
一般希望连接器的嵌合面在嵌合方向较长。尤其是在电缆用连接器的电缆 朝侧方延伸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为了电缆的延伸而局部开放地形成壳体 的周壁,所以仅因为嵌合面(的面积)就会变小。因此,会有希望增大嵌合长度 以充分地确保嵌合面的趋势。根据这种状况,在专利文献l,三个嵌合面在任何嵌合方向都具有相同范围,所以在各嵌合面是同时开始嵌合或者结束嵌合。 也就是说,只要减小连接器嵌合方向的尺寸,则嵌合长度会变小,只要确保足 够嵌合长度,则嵌合方向尺寸会变大。
另外,当将连接器作为电源电缆使用时,为了在不用绝缘物对邻接的电缆 的端子彼此间进行绝缘的情况下达成电绝缘,需要充分地确保空间距离与沿面 距离两者,空间距离是指通过端子彼此间的空间的最短距离,沿面距离是指沿 着端子彼此间的绝缘物表面的最短距离。关于专利文献l的连接器,对端子彼 此进行接近配置,空间距离及沿面距离都很小。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电缆用连接器及基板用连接器,保 持减小该连接器在嵌合方向的尺寸,可得到足够的嵌合长度,而且即使将连接 器作为电源电缆使用,仍能充分地确保空间距离及沿面距离。

发明内容
上述课题是关于电缆用连接器及收纳该连接器的基板用连接器,以下述方 式来解决该课题。
<电缆用连接器>
本发明的电缆用连接器,朝向安装于电路基板且作为对象侧的基板用连接 器,并在与该电路基板垂直的嵌合方向上进行嵌合连接。
在这种电缆用连接器中,本发明的特征如下,即,具备有具有在与电路 基板的面平行的方向上接线从壳体延伸出的电缆的端子的多个连接器部、以及 该多个连接器部的电缆彼此朝同一方向且在平行的位置上,将该连接器部连结 成一体的连结部;在朝上述嵌合方向延伸的各连接器部的外壁面形成嵌合面, 上述嵌合面实现相较于在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与基板用连接器的收纳凹部的 底面相面对的上述连接器部的前面的位置,更靠近在上述嵌合方向沿着连接器 部的外壁面突出的突出部。
这种构造的本发明的电缆用连接器,以连结部所连结的多个连接器部其位 置互相隔开连结部的大小,在各连接器部形成嵌合面,而且该嵌合面实现比连 接器部的前面更突出的突出部。因此,不仅能确保够大的嵌合面的面积,嵌合 长度也够长,而且由于嵌合面彼此的位置是分开的,所以能防止倾斜嵌合,或 者使该倾斜情况变小,结果能实现稳定且确实的嵌合。另外,由于连接器部彼 此间存在有连结部,所以该连接器部的端子间的空间距离及沿面距离变大,从
5而提高了端子间的绝缘强度。
在本发明中,嵌合面形成于使多个连接器部的互相垂直的两个外壁面较
佳。通过这样,连接器不仅实现与嵌合方向垂直的两方向的定位,也实现限制 将上述嵌合方向作为轴线的该轴线周围的倾斜度的定位。
在本发明中,突出部也设置于邻接的两个连接器部的端子彼此之间较佳。 通过这样,使上述两个连接器部的端子彼此间的空间距离及沿面距离都变大。
在本发明中,形成连结部以使该连结部的前面在比连接器部的前面更靠嵌 合方向凹入。通过这样会使沿面距离变大。
<基板用连接器>
本发明的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且在与该电路基板垂直的嵌合方 向上收纳电缆用连接器。
在基板用连接器中,本发明的特征如下,即,具有用分离的多个位置的 收纳凹部来接收,在与电路基板的面部平行的方向上从壳体延伸出电缆的电缆 用连接器的多个连接器部、以及将这些连接器部连结为一体的连结部;在上述 嵌合方向上延伸的各连接器部的嵌合面形成于收纳凹部的内壁面,上述嵌合面 实现比在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上述收容凹部的底面的位置,在上述嵌合方向 上沿着连接器部的上述内壁面更凹入的凹入部。
这种构造的本发明的基板用连接器,适合与电缆用连接器嵌合,以连结部 所连结的多个连接器部其位置互相隔开连结部的大小,在各连接器部形成嵌合 面,并且该嵌合面到达比连接器部的收纳凹部的底面的位置更凹入的凹入部。 因此,不仅能确保够嵌合面的面积够大,嵌合长度也够长,而且由于嵌合面彼 此的位置隔开,所以能防止倾斜嵌合,或者使倾斜程度变小,结果能实现稳定 且确实的嵌合。而另外,由于连接器部彼此间存在有连结部,所以这些连接器 部的端子间的空间距离及沿面距离变大,从而提高了端子间的绝缘强度。
在本发明中,嵌合面形成于使多个连接器部的互相垂直的两个内壁面较 佳。通过这样,连接器不仅实现与嵌合方向垂直的两方向上的定位,也实现限 制将上述嵌合方向作为轴线的该轴线周围的倾斜度的定位。
在本发明中,凹入部设置于邻接的两个连接器部的端子彼此之间较佳。通 过这样,使上述两个连接器部的端子彼此间的空间距离及沿面距离都变大。
在本发明中,形成连结部以使其上面比连接器部的收纳凹部的底面更靠上
方突出。通过这样会使沿面距离变大。本发明如上所述,在电缆用连接器中,以连结部使接线电缆的多个连接器 部隔开间隔以形成为一体,在互相隔开间隔的位置的各连接器部的外壁面形成 嵌合面,因为该嵌合面实现比与作为对象侧的基板用连接器的收纳凹部的底 面相面对的电缆用连接器的前面更加突出的突出部,所以能确保有够大的嵌合 面的嵌合长度及嵌合面积,并且以利用连结部的存在来确保有足够间隔的位置 的连接器部彼此的嵌合面,能有效地防止连接器倾斜嵌合。另外,收纳上述电 缆用连接器的基板用连接器,也形成为适合上述电缆用连接器,所以即使作为 电缆延长用在外壁的一面上具有开放部,仍能确保足够的嵌合长度及嵌合面 积,也能防止倾斜嵌合。并且由于在连接器彼此间存在有连结部,所以能确保 有够大的两连接器部的端子彼此间的空间距离及沿面距离,从而能提高两端子 间的绝缘强度。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态的电缆用连接器与基板用连接器在嵌合 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表示图1的电缆用连接器中所使用的保持构件,(A)是表示全体的立体 图,(B)是表示在中央位置截面后的一半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III一III剖面图,(A)表示连接器嵌合前,(B)表示连接器嵌合后。
图4是第1图的IV—IV剖面图,(A)表示连接器嵌合前,(B)表示连接器嵌合后。
图5是第1图的V—V剖面图,(A)表示连接器嵌合前,(B)表示连接器嵌合后。符号说明
10 :电缆用连接器
11 :连接器部
12 :连结部
13B、 13C :外壁面 13E :前面 17 :突出部
30 :基板用连接器
31 :连接器部
32 :连结部34 :收纳凹部
35 :凹入部 C :电缆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电缆用连接器10以及与该连接器嵌合的基板用连 接器30的立体图,基板用连接器30是表示省略安装于下面的电路基板的图标而 从上方观察得到的状态,而与其嵌合的电缆用连接器是表示在嵌合前从下方观 察得到的状态。另外,图2是以图1的电缆用连接器将具有电缆的端子保持在壳 体内用的保持构件的立体图,(A)表示全体,(B)以剖面立体图进行表示,并且 图3、图4、以及第5图表示图1中的电缆用连接器的I11—III位置、IV—IV位置及 V—V位置的剖面,以及与这些位置对应的位置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剖面,在各 图中,(A)表示两连接器嵌合前,(B)表示嵌合后。
如图K图3(A)、图4(A)所示,电缆用连接器IO,具有互相隔着间隔的两个 连接器部ll,该两个连接器部11是利用位于两者之间的连结部12进行连结的。 也就是说,两个连接器部11的壳体13与上述连结部12—体地形成以作为电缆用 连接器10的壳体。
两根电缆C分别从两个连接器部11平行地朝同一方向延伸。若将与包含该 所有电缆C的轴线(朝电缆的长轴方向延伸的轴线)的面成直角且通过连结部12 的中央位置(在连结两个连结器部12的方向上的中央位置)的面作为中央面,则 该连结部12与该中央面对称地形成,并且两个连接器部ll彼此是在与上述中央 面成对称的位置上,并且对称地形成。
在连结部12的两侧对称地形成且与该连结部12连结为一体的两个连接器 部ll,具有以电絶缘材料所制成的壳体13、由金属材料所制成的端子16(参考 第5图)、以及用来支承该端子16的后述的支承构件15的一部分,电缆C接线于 该端子16。在图标的例子中,电缆C已经接线于端子16。
在各连接器部11的壳体13上,与各具有电缆的端子对应而在电缆的轴线方 向贯穿形成用于将接线于电缆C的端子插入用的插入孔14(参照图5(A))。两连 接器部ll上的总共四个具有电缆的端子,是利用后述的一个支承构件15来支 承。端子16如图5(A)所示,具有保持电缆C的外皮前端部的保持部16A、压接 于电缆C的中心导体C1的压接部16B、防止脱落用的支承部16C、以及与作为对 象连接器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用的接触部16D。端子16是加工金属板而 制成的,其本体是众所周知的,且不再进一步叙述,但是,在上述卡止部16C 中,在图5在下方具有突出部16C—1,上述接触部16D,在向下方延伸的两个弹 性片的下部上形成喉部16D—1,这里对对象连接器的端子进行弹性夹压以实现 相互接触。上述具有电缆C的端子16,在图5(A)中从左方插入向着上述插入孔 14内插入,用后述的卡紧孔21卡紧端子16的突出部16C—1,连接部16D位于后 述的收纳沟20。
这样在电缆彼此为平行状态且保持两个具有电缆的端子16的各连接器部 11的壳体13,如图1所示,虽然其外表面具有凹凸,但是大致制成长方体外型。 该壳体13在向着作为对象连接器的基板用连接器30的嵌合方向延伸以制成外 周面,并且在该外周面的四个外壁面上形成嵌合面。四个外壁面是指连结部12 侧的内侧外壁面13A、位于与其相反侧的外侧外壁面13B、电缆延伸方向上的电 缆侧外壁面13C、以及在其相反侧且位于端子侧的端子侧外壁面13D。另一方面, 作为与嵌合方向垂直的面,形成有与作为对象连接器的基板用连接器30面对 的前面(在图1的下面)13E、以及与其相对的相反侧的后面(在图1的上面)13F。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上述四个外壁面之中,在外侧外壁面13B与电缆侧外 壁面13C互相垂直的面上形成嵌合面,并且与基板用连接器30的对应嵌合面紧 密相接,决定相对于该嵌合面且作为基准的垂直方向的嵌合位置,并且在嵌合 方向上进行嵌合导引。上述四个外壁面之中,除了位于端子侧外壁面13D的边 部,在位于其它三个外壁面13A、 13B、 13C的三边上,形成前端缘比上述前面 13E更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17。虽然在该突出部17的前端缘形成锥状部,但是 形成上述三个外壁面,即内侧外壁面13A、外侧外壁面13B、以及电缆侧外壁面 13C,以使它们比上述前面13E更向前方延伸。因此,形成在上述外侧外壁面13B 与电缆侧外壁面13C处所形成的嵌合面,使该嵌合面也比上述前面部13E的位置 更靠近前方的突出部17的部分。
从上述三个外壁面13A、 13B、 13C的下缘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17,其内面 与前面13E相互结合,形成向前方与端子侧外壁面13D侧开放的凹入部19。形成 使上述突出部17朝向连结部12的面的内侧外壁面13A,在到达连结部12的底面 的范围内,沿着上述突出部17的前缘带状地形成于电缆C的长轴方向上。在上述电缆侧外壁面13C,形成了上述的插入孔14的开口部,并且在该插 入孔14的上缘与侧缘向着电缆延伸方向设置有突缘部18,该突缘部18的上面制 成上述连接器部11的后面(上面)13F的一部分。因此,利用电缆侧外壁面13C所 形成的嵌合面,如果从电缆延伸方向进行观察,则沿着上述插入孔14的下缘与 侧缘制成U字带形。
接着,虽然连接器部11的壳体13的前面13E与突出部17的内面相互结合以 形成凹入部19的情形如上述,但是在该前面13E,开设有与端子用的插入孔14 连通的两种沟部。其中一个如图5(A)所示,是位于与端子16的接触部16D对应 处且收纳对象连接器的端子的对应部的收纳沟20,另一个是卡紧该端子16的卡 紧部16C的突出部16C—1的卡紧孔21。在本实施例中,突出部17虽然是连续的 突出部,但是也可以是局部突出的多个突出部。在该情况下,凹入部在与这些 突出部对应的位置,局部地开放外壁面13A、 13B、 13C。
相对于前面13E,与其相反侧的后面13F是大致平坦的。
将在与上述中央面对称的位置上对称地形成的两个连接器部ll连结起来 的连结部12,在上部侧将连接器部ll彼此连结,并且在电缆C的轴线方向且对 应于端子侧外壁面13D的位置上,设置有向下方垂下的具有窗部22A的锁定腕部 22。另外,在与电缆侧外壁面13C对应的位置,制成后述支承构件的一部分的 锁定腕部下垂。因此,在连结部12的下面侧,形成包围周围且使其向前方即下 方开口的凹入部23。该凹入部23具有上述锁定腕部22侧的主凹入部23A、以 及在上述锁定腕部22侧凹入量较大的副凹入部23B。
接着,支承构件15如图2(A)、 (B)所示,整体上具有与上述连结部12的后 面的上面实现面接触的板状的平板部24、从该平板部24的一边(电缆侧的一边) 垂下的支承构件连结部25、从该支承构件连结部25左右的侧部沿着上述一边朝 左右方向延伸的延伸部26、从上述支承构件连结部25左右的侧部朝与电缆延伸 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安装腕部27、以及从各个延伸部26与该安装腕部27平行 地延伸的两个支承腕部28。上述安装腕部27在前端部形成锥状部,并且支承腕 部28在前端部形成具有肩部的带台阶的锥状部。支承构件15,在电缆C的延伸 侧,从与电缆C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安装于上述连结部12及壳体13。通过 该安装,将支承腕部28伸入连接器部11的插入孔14,且用该支承腕部28的前端 抵接于端子16的突出部16C—1。
收纳这样形成的电缆用连接器10的基板用连接器30,如图1、图3(A)、图4(A)所示,形成了与该电缆用连接器10的嵌合相应的凹状空间。该基板用连接器30, 用其下面安装于电路基板,在这里省略电路基板的图标。
基板用连接器30,对应于电缆用连接器IO,具有其位置互相隔着间隔的两 个连接器部31,该两个连接器部31利用位于两者之间的连结部32实现连结。艮卩, 与电缆用连接器10的情况一样,两个连接器部31的壳体33与上述连结部32—体 地形成为基板用连接器30的壳体。基板用连接器30也与电缆用连接器10同样, 相对于通过连结部32的中央的中央面而对称地制成。
在各连接器部31的壳体33上,形成有用于收纳上述电缆用连接器10的连 接器部11的收纳凹部34。形成该收容凹部34的壳体33,具有在位于远离连结 部32—侧的侧缘处从底壁35立起的侧外壁36、以及在端子侧的侧缘处从底壁35 立起的端子侧外壁37。在外壁36的内侧形成有内壁面36—1、 36_2。两个的外 壁36、 37形成为在嵌合方向大致完全地收纳电缆用连接器10的连接器部11的 高度。在上述底壁35处,在上述电缆用连接器10的沿着连接器部11的外壁面的 周围位置,形成有凹入部38以作为四面环状的沟槽。即,底壁35形成了上述 周围位置的凹入部38、以及被该凹入部38所包围且与上述电缆用连接器10的连 接器部11的前面13E实现面接触或接近面对的承受面39、 39'。
上述承受面39与端子侧外壁37的内面接近以设置立起片40,在该立起片40 与端子侧外壁37的内面之间形成有端子保持沟41,在该端子保持沟41中保持着 U字形板状的端子42。上述端子保持沟41延伸到上述承受面39以使其收纳U字形 的端子42的下缘,用该端子保持沟41所保持的端子42,用其U字脚部分形成接 触部42A。于是,端子42贯穿底壁35以向壳体33外突出,并且用其突出部分形 成了与电路基板相对的连接部42B及安装脚42C(参照图4(A)及图5(A))。连接部 42B及安装脚也可以,在电缆C的延伸方向、或在延伸于与其垂直相交的方向的 电缆延伸侧、或在外壁侧,向壳体33外突出以与基板表面连接。另外,在本实 施例中,虽然形成凹入部38以作为四角环状的沟槽,但是承受面39与承受面 39'、或承受面39与连结上述两个连接器部31的连结部32、或承受面39与外壁, 是利用壳体或延伸出的端子实现连结的,而在局部形成多个沟部也可以。
上述连结部32具有嵌入到电缆用连接器10的连结部12的主凹入部23A中 的主连结部32A、以及嵌入到该电缆用连接器10的连结部12的副凹入部23B中的 副连结部32B。当将两个连接器嵌合时,主连结部32A的上面位于比形成连接器 部31的收纳凹部34的底壁35的承受部39更靠上方,即位于接近电缆用连接器IO的方向,因此,副连结部323的上面位于比其更靠上方处。这些主连结部32A 与副连结部32B的形成与靠近连接器部31的侧壁面形成上述收容部38的一部分 的情况相同。
上述基板用连接器30的壳体,在电缆用连接器10的电缆延伸侧,不存在外 周壁而实现开放,当嵌合上述电缆用连接器10时,能够使电缆C进行延伸。另 外,在与其相反一侧的端子侧,在与连结部32对应的范围、即在两连接器部31 彼此间的范围开放外周壁,因此电缆用连接器10的锁定腕部22可以进入。
这样构成的电缆用连接器10与基板用连接器30,以下述方式互相嵌合以实 现电连接。
将压接于电缆C的端子42插入到电缆用连接器10的插入孔14中。
使这样得到的具有电缆的连接器10的两个连接器部11嵌合到基板用连接 器30的两个连接器部31。在嵌合开始期,如图3(A)、 (B)所示,电缆用连接器IO 的外壁面13B朝向基板用连接器30的内壁面36—1进行嵌入导引,及外壁面13C 朝向内壁面36—2进行嵌入导引。而基板用连接器30的连结部32进入到电缆用 连接器10的凹入部23中。
如果上述两连接器部ll所进行的嵌入导引接近完成时,如图4、图5所示, 开始电缆用连接器10的前面突出部17相对于基板用连接器30的凹入部38的嵌 合导引。
通过这样完成嵌合。
对于这样形成的本实施形态的电缆用连接器10与基板用连接器30,因为进 行嵌合方向的导引的嵌合面形成在互相垂直的面,即达到突出部17的电缆用连 接器10的外侧外壁面13B和电缆侧外壁面13C、以及与其对应的基板用连接器30 的凹入部38的内面,因此首先嵌合位置在垂直的两方向上被良好地确定,又因 为比上述嵌合面在较电缆用连接器的连接器部11的前面13E更靠前方,即,实 现比与其对应的基板用连接器30的承受面39更靠下方,所以得到足够大的嵌合 长度及嵌合面积且能稳定嵌合。而且,因为利用连结部的存在能确保两连接器 部的嵌合面彼此间距离够大,所以也能有效防止倾斜嵌合。
并且,因为连结部12的存在,连结电缆用连接器10上的两连接器部11的端 子16彼此的空间距离变大,同时因为位于上述两连接器部11的端子16间的位置 的突出部17及连结部12的凹入部23、以及位于基板用连接器30的两连接器部31 之间的位置的凹入部38及连结部32的存在,使沿面距离变大,端子16间的绝缘强度变高。即使在基板用连接器30上,对应于电缆用连接器IO,因为连结部32 的存在而使两连接器部的端子间的空间距离变大,并且因为凹入部32的存在而 使沿面距离变大。
在使用时,如图3(B)、图4(B)、图5(B)所示,使完成电缆C的接线的电缆用 连接器IO,嵌合到已经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基板用连接器30中。电缆用连接器IO 的连接器部嵌合到基板用连接器30的收纳凹部34,端子16与端子42连接,连接 器10的锁定腕部22、 25与基板用连接器30的对应部卡紧以防止脱落。
本发明并不限于图示说明的形态,也可作各种变更。例如,即使连接器部 不是两个,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多个,在该情况下,在连接器部彼此间设置 连结部。连接器部彼此间距离、即连结部的宽度,利用连接器部的端子间的电 压来适当地确定。并且,同时突出部及凹入部的形状、尺寸,也根据所要求的 空间距离及沿面距离来适当地确定。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缆用电连接器,朝向安装于电路基板且作为对象侧的基板用连接 器,并在与该电路基板垂直的嵌合方向上进行嵌合连接,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具有在与电路基板的面平行的方向上接线从壳体延伸出的电缆的端子的多个连接器部;以及在该多个连接器部的电缆彼此朝向同一方向且平行 的位置,将这些连接器部连结为一体的连结部;在延伸于所述嵌合方向的各连接器部的外壁面形成嵌合面,所述嵌合面实 现比在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与基板用连接器的收纳凹部的底面相面对的所述 连接器部的前面部的位置,在所述嵌合方向上沿着连接器部的外壁面更加突出 的突出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嵌合面形成于多个连接器部的互相垂直的两个外壁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突出部也设置于邻接的两个连接器部的端子彼此之间。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连结部,以使其前面比连接器部的前面部在嵌合方向更加凹入。
5. —种基板用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且在与该电路基板垂直的嵌合方 向上收纳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用分离的多个位置的收纳凹部所收纳的、在与电路基板的面部平行 的方向上从壳体延伸出电缆的电缆用连接器的多个连接器部;以及将该连接器 部连结为一体的连结部;在所述嵌合方向上延伸的各连接器部的嵌合面形成于收纳凹部的内壁面, 所述嵌合面实现比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在所述收容凹部的底面的位置,在所 述嵌合方向上沿着连接器部的所述内壁面更加凹入的凹入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嵌合面形成于多个连接器部的互相垂直的两个内壁面。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凹入部也设置于邻接的两个连接器部的端子彼此之间。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形成连结部,以使其上面比连接器部的收纳凹部的底面更加朝上方突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确实且稳定的嵌合,能确保够大的端子间的空间距离及沿面距离的电缆用电连接器、以及嵌合于该连接器的基板用连接器。在嵌合连接到基板用连接器(30)的电缆用连接器(10)中,具备有具有在与电路基板的面平行的方向上接线从壳体延伸出的电缆(C)的端子(16)的多个连接器部(11);以及在该多个连接器部(11)的电缆(C)彼此朝同一方向且平行的位置,将这些连接器部(11)连结为一体的连结部(12);在延伸于连接器嵌合方向的各连接器部(11)的外壁面(13B)、(13C)上形成嵌合面,上述嵌合面实现比在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与基板用连接器(30)的收纳凹部(34)的底面相面对的上述连接器部(11)的前面(13E)的位置,在上述嵌合方向上沿着连接器部的外壁面(13B)、(13C)更加突出的突出部(17)。
文档编号H01R13/46GK101312272SQ20081010874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5日
发明者传法谷郁夫 申请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