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用点火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7734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用点火线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发动机用点火线圈,且更具体地,涉及可有效地去除由其产生 的噪声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点火线圈用于向发动机的火花塞提供高电压。优选地,点火线圈适当地 安装在发动机的顶盖中,并且与安装在燃烧室中的火花塞适当地连接。例如,这里参照图1说明用于四缸发动机的常规电容器连接结构。如图1中所示, 具有各自的线束连接器11的四个点火线圈10被适当地安装在四缸发动机中。四个点火线 圈10的线束连接器11适当地连接于单个线束20。线束20的与线束连接器11相反的一端 适当地连接于具有电容器40的电容器连接器30。优选地,电容器30用于适当地去除从点火线圈10产生的噪声。在用于四缸发动 机的常规电容器连接结构中,点火线圈10距离电容器40过远,所以该结构不能有效地去除噪声。在本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 包含不形成本国内已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在优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其中在各点火线圈的LV引脚 (低电压引脚)中直接安装小型电容器,使得电容器可有效地去除从点火线圈产生的噪声, 其中接地引脚添加到LV引脚中并且适当地接地于车身或发动机顶盖,因此适当地提高了 去噪效果。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其适当地安装在发 动机顶盖中并且用于将高电压供应至发动机火花塞,该点火线圈优选地包括形成点火线 圈的外观的外壳;适当地插入外壳中的第一线轴,并且第二线轴适当地安装在第一线轴中; 适当地安装在第一线轴的上部的LV引脚;和适当地安装在LV引脚中并去除噪声的电容器。优选地,LV引脚可包括适当地连接于发动机控制单元的信号引脚,适当地连接于 电源单元的电源引脚,和用于接地的接地引脚。另外,电容器可优选地设置在电源引脚与接 地引脚之间,使得电容器适当地将电源引脚与接地引脚连接。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在点火线圈中,突出部(Iug)可设置在外壳的上 部,接地螺栓锁定于突出部并连接于车身或发动机顶盖,且接地螺栓连接于接地引脚。另外,优选地,在点火线圈中,连接器可设置在第一线轴的上部,使得连接器适当 地将线束连接于LV引脚。另外,减震密封件可适当地安装在连接器与第一线轴之间,使得 减震密封件可吸收施加于电容器的外部冲击。根据在此所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上述发动机用点火线圈中,小型电容 器直接安装在点火线圈的LV引脚中,因此有效地去除噪声。另外,接地引脚适当地添加到LV引脚中并接地于车身或发动机顶盖,因此提高了去噪效果。应该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者其他类似术语包括一般的 机动车辆,诸如包括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在内的载客车辆, 包括各种艇和船在内的水运工具,以及飞行器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电动车、插电式混 合电动车、氢动力车以及其他代用燃料车(例如,从除石油以外的资源获得的燃料)。如在此所述,混合动力车是具有两种或更多种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既有汽油动力 又有电动力的车辆。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从附图和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中将显而易见或者在其中 被更加详细地阐明,其中附图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形成其一部分,且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 于通过实例的方式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将会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中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 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图1是显示出在用于发动机的点火线圈与电容器之间的常规连接的示例性视图;图2是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的示例性视图。应该理解的是,附图不一定按比例,而是呈现出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各种优 选特征的某种程度的简化表示。在此所公开的例如包括特定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的本发 明的特定设计特征,将部分地由具体期望的应用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在此所述,在优选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其包括外 壳、插入外壳中的第一线轴、安装在第一线轴中的第二线轴、安装在第一线轴的上部的LV 引脚(低电压引脚)和电容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点火线圈安装在发动机顶盖中并且用于将高电压供应至发动 机火花塞。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外壳形成点火线圈的外观。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容器安装在LV引脚中并且去除噪声。以下,参照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 适当地安装在发动机顶盖中,并且向发动机火花塞供应高电压,该点火线圈包括外壳100、 第一线轴200、第二线轴210、LV引脚300和电容器400。优选地,外壳100呈圆筒形,其中插入有第一线轴200。优选地,第一线圈(未示 出)适当地卷绕在第一线轴200周围。优选地,第二线轴210适当地插入第一线轴200中,第二线圈(未示出)卷绕在第 二线轴210周围并且磁芯(未示出)适当地安装在第二线轴210中。优选地,上述点火线圈通过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以及第一线圈与 磁芯之间的电磁感应两者适当地感应高电压,并将高电压适当地供应至火花塞。优选地,LV引脚(低电压引脚)300适当地接收从发动机控制单元传输的信号和从电源单元供应的电力两者。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LV引脚300包括适当地连接于 发动机控制单元的信号引脚310和适当地连接于电源单元的电源引脚320。另外,优选地, 接地引脚330添加到LV引脚300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接地引脚330设置在信 号引脚310与电源引脚320之间。优选地,电容器400去除从点火线圈产生的点火噪声和从外部引入其中的其他噪 声。优选地,电容器400是小型电容器,并且设置成使得电容器400位于电源引脚320与接 地引脚330之间,且适当地将电源引脚320连接于接地引脚330。在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电容器400在电源引脚320与接地引脚330之间的设 置,适当地起到减小电容器400的热应力的作用,因为从发动机到电源引脚320的热传递小 于从发动机到信号引脚310的热传递。优选地,突出部110适当地设置在外壳100的上部,并且衬套120适当地安装在突 出部Iio中。优选地,接地螺栓130锁定于衬套120,并适当地连接于车身或发动机顶盖, 且因此负接地。优选地,接地螺栓130适当地连接于接地引脚330,且两者之间保持最小距 离,使得电容器400可有效地去除经过其中的噪声,而不使噪声传播到周围环境。根据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用于将LV引脚300连接于线束20(见图1)的连接器 500适当地安装在第一线轴200的上部。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减震密封件600适当地安装 在连接器500与第一线轴200之间,并且吸收施加于电容器400的外部冲击。优选地,减震密封件600还具有保护点火线圈不受潮的防水密封功能,并且可优 选地由混合有铁氧体粉末的橡胶材料制成。如本文中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中,小型电容器直接安装在点 火线圈的LV引脚中,使得该电容器可适当地去除从处于最小距离内的第一线轴和第二线 轴两者产生的噪声,因此有效地去除噪声。另外,接地引脚优选地添加到LV引脚中并接地 于车身或发动机顶盖,因此适当地提高去噪效果。另外,减震密封件优选地安装在点火线圈 中并吸收施加于电容器的外部冲击,因此防止电容器被损坏或破损。尽管已出于说明的目的,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 人员将会理解,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发明的范围和实质的前提下,可具有各种 变更、添加和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安装在发动机顶盖中并且用于向发动机火花塞供应高电 压,所述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包括形成所述点火线圈的外观的外壳;插入所述外壳中的第一线轴,在所述第一线轴中安装有第二线轴; 安装在所述第一线轴的上部的LV引脚(低电压引脚);和 安装在所述LV引脚中并且去除噪声的电容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其中所述LV引脚包括连接于发动机控制单元的信号引脚,连接于电源单元的电源引脚,和 用于接地的接地引脚,并且所述电容器设置在所述电源引脚与所述接地引脚之间,并将所述电源引脚连接于所述 接地引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其中突出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部,接地 螺栓锁定于所述突出部并且连接于车身或所述发动机顶盖,所述接地螺栓连接于所述接地 引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其中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线轴的上部并 将线束连接于所述LV引脚,且减震密封件安装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一线轴之间,并吸收 施加于所述电容器的外部冲击。
5.一种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包括 夕卜壳;插入所述外壳中的第一线轴; 安装在所述第一线轴中的第二线轴; 安装在所述第一线轴的上部的LV引脚(低电压引脚);和 电容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其中所述点火线圈安装在发动机顶盖中并 且用于向发动机火花塞供应高电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其中所述外壳形成所述点火线圈的外观。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其中所述电容器安装在所述LV引脚中并且去除噪声。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其中小型电容器直接安装在点火线圈的LV引脚(低电压引脚)中并且有效地去除噪声。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点火线圈包括限定点火线圈的外观的外壳,插入外壳中并且其中具有第二线轴的第一线轴,安装在第一线轴的上部的LV引脚,和安装在LV引脚中的电容器。
文档编号H01F38/12GK102087914SQ201010216919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4日
发明者李宗旭, 林纪洙, 赵庆植, 金知炯 申请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