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872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其配备有连接器壳体和线圈主体的组件。线圈主体包括绕在初级线轴上的初级绕组。连接器壳体具有端子,每一端子配备有导体紧固件。所述导体紧固件具有狭缝,初级绕组的一端配合到所述狭缝中,以在端子和初级绕组之间进行电连接。所述初级线轴具有导体引导件和后备支撑件以在将线圈主体配合到连接器壳体中时,建立初级绕组的每一端与一个导体紧固件的对准,并且还有利于初级绕组的每一端插入一个导体紧固件中,从而确保初级绕组与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
【专利说明】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通常涉及一种点火线圈,所述点火线圈用于在内燃机中使用的火花塞中生成电火花。
【背景技术】
[0002]内燃机中使用的典型点火线圈配备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初级线圈由初级线轴以及绕在初级线轴上的初级绕组构成。类似地,次级线圈由次级线轴以及绕在次级线轴上的次级绕组构成。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同轴地设置,作为壳体内的线圈组件。线圈组件的一端配合在连接器壳体的孔中,点火器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
[0003]在初级绕组绕在初级线轴的外周上之后,将初级绕组的末端耦接到安装在初级线轴上的端子。将初级线轴的端子电阻焊到连接器壳体的端子。
[0004]日本专利首次公布N0.2003-124043公开了一种具有初级线圈的点火线圈。所述初级线圈包括绕在初级线轴上的初级绕组。初级绕组的前端和尾端通过设置在初级线轴的凸缘中的绕组固定件来保持。通过将端子配合在绕组固定件上来实现初级绕组的前端和尾端在绕组固定件中的保持。所述端子直接设置在连接器上,从而不再需要初级线轴中的中间端子。
[0005]然而,上述公布的点火线圈使得初级绕组的前端和尾端在初级线轴的纵长方向上延伸到初级线轴的末端之外,因此导致初级线圈的总长度增加。在将端子置于绕组固定件上时初级绕组的前端和尾端相对于端子的未对准可能导致未能在端子与绕组固定件之间形成接触,这导致端子上的过载及其变形。这可能导致端子与初级绕组之间的不良电连接。
[0006]初级绕组涂覆有电绝缘材料。上述公布的结构可能导致在将端子置于初级绕组的前端和尾端上时未能将电绝缘材料从初级绕组剥去。

【发明内容】

[0007]因此,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的改进结构,其被设计为使初级绕组的末端在初级线圈的径向方向上延伸到初级线圈之外,以使点火线圈的尺寸最小化,并且还有利于初级绕组与端子之间进行电连接。
[0008]根据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所述点火线圈包括线圈主体和连接器壳体。所述线圈主体具有基端和远离基端的顶端,并包括线圈壳体、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和所述次级线圈彼此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线圈壳体内。所述初级线圈包括由树脂制成的初级线轴,初级绕组绕在所述初级线轴上。所述初级绕组具有基本上在绕组方向上从初级线轴延伸的绕组末端,所述绕组方向是初级绕组绕制的方向。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配合孔以及用于对初级线圈励磁的连接器,线圈主体的基端配合在所述配合孔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从配合孔延伸到连接器并具有设置在配合孔的内部的导体紧固件。所述导体紧固件中形成有夹紧狭缝,所述夹紧狭缝在线圈主体配合到连接器壳体中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初级线轴配备有后备支撑件,所述后备支撑件在配合方向上朝着连接器壳体突出,所述配合方向是线圈主体的基端配合到连接器壳体中的方向。所述后备支撑件用于物理地支撑绕组末端。所述连接器壳体还包括导体引导件,所述导体引导件在所述配合方向上朝着初级线轴延伸并在所述绕组方向上远离彼此横跨导体紧固件设置。每一导体引导件具有引导狭缝,绕组末端插入所述引导狭缝中。所述引导狭缝包括主引导狭槽和渐缩开口。所述主引导狭槽具有基本上平行于彼此延伸的侧壁。所述渐缩开口通向主引导狭槽并具有在所述配合方向上随着远离线圈主体而渐缩的宽度。每一导体引导件被成型为使得在将线圈主体配合到连接器壳体中时,绕组末端在被推入导体紧固件的夹紧狭缝之前插入引导狭缝中。
[0009]如上所述,所述连接器壳体被设计为在其中安装有端子,所述端子被成型为具有导体紧固件,初级绕组的绕组末端被保持在所述导体紧固件中。初级绕组的绕组末端基本上在绕组方向(初级绕组绕制的方向)上从初级线轴延伸,从而避免初级线轴长度的不期望的增加。这允许点火线圈的尺寸减小。
[0010]所述连接器壳体还具有导体引导件。每一导体引导件具有引导狭缝,绕组末端在被推入导体紧固件的夹紧狭缝中之前插入所述引导狭缝中,从而建立绕组末端与导体紧固件的夹紧狭缝的对准。
[0011]如上所述,所述初级线轴配备有在配合方向上朝着连接器壳体突出的后备支撑件。所述后备支撑件用于在将线圈主体配合到连接器壳体中时物理地支撑绕组末端,从而有利于绕组末端精确地插入导体紧固件的夹紧狭缝中。
[0012]在优选模式中,所述导体紧固件由面向彼此的两个侧板以及将侧板的更靠近线圈主体的末端连接的顶板构成。所述夹紧狭缝连续穿过所述顶板延伸到所述侧板中。
[0013]每一导体引导件的引导狭缝的宽度大于导体紧固件的夹紧狭缝的宽度。
[0014]所述夹紧狭缝包括基本上平行于彼此延伸的窄狭槽以及渐缩开口,每一渐缩开口通向一个窄狭槽。每一渐缩开口的宽度朝着线圈主体变宽。
[0015]所述后备支撑件可在其表面中形成有接触地支撑绕组末端的凹陷。.[0016]每一导体引导件用于在绕组末端被推入夹紧狭缝中、然后被夹紧于导体紧固件中以形成绕组末端与导电端子的电连接时,建立绕组末端与导体紧固件的夹紧狭缝的对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从下面给出的详细描述并且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然而其不应被用来将本发明限于具体实施例,而是仅出于说明和理解的目的。
[0018]在图中:
[0019]图1是示出实施例的点火线圈的纵向剖视图;
[0020]图2是示出配合在图1的点火线圈的线圈主体上的连接器壳体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3是示出如何将线圈主体配合到图1的点火线圈的连接器壳体中的透视图;
[0022]图4是示出设置在图1的点火线圈的连接器壳体周围的端子的布局的示意性说明图;
[0023]图5是示出如何将初 级绕组的绕组末端接合到图1的点火线圈的导体紧固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0024]图6(a)是示出在被置入图1的点火线圈的导体紧固件和导体引导件中之前的初级绕组的绕组末端的局部透视图;
[0025]图6(b)是示出已插入导体引导件的引导狭缝中,但还未完全配合到导体紧固件中的初级绕组的绕组末端的局部透视图;
[0026]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和初级线轴的结构的局部透视图;
[0027]图8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和初级线轴的结构的局部透视图;
[0028]图9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和初级线轴的结构的局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附图中类似标号指代若干视图中的类似部件,参照附图,具体地讲,参照图1,示出用于安装在内燃机中的火花塞(未示出)的点火线圈I。点火线圈I包括中空圆柱形线圈主体2和连接器壳体3。线圈主体2形成点火线圈I的主体,其头部面向内燃机的燃烧室(未示出)。塞帽(plug cap)41被置于线圈主体2的头部上。线圈密封橡胶33缠绕在与线圈主体2的远离其头部的一部分接合的那部分连接器壳体3上,以避免水进入内燃机的塞孔中。在下面的讨论中,点火线圈I的更靠近内燃机的燃烧室(即,火花塞)的末端或部分将称作顶端或顶部(也称为第一端或第一部分),而点火线圈I更远离燃烧室的末端或部分将称作基端或基部(也称为第二端或第二部分)。
[0030]连接器壳体3形成为盒形,并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聚苯硫醚(PPS)的热塑性树脂制成。连接器壳体3包括向着点火线圈I的顶端开口的配合孔31、连接器34和安装凸缘36。连接器34配备有连接器引脚(即,端子)341,其用于电连接到外部装置。安装凸缘36具有孔,诸如螺栓的紧固构件插入该孔中以将点火线圈I附接到内燃机。
[0031]连接器壳体3还包括从其内边缘突出的中空圆柱形延伸部35,所述延伸部在点火线圈2的轴向方向上限定朝着点火线圈2的顶端的配合孔31。圆柱形延伸部35在其外周上形成有倒钩凸缘351。倒钩凸缘351在线圈主体2的径向方向上延伸,以使线圈密封橡胶33机械接合到连接器壳体3。线圈密封橡胶33用于在点火线圈I安装在内燃机中时避免水或灰尘进入点火线圈I与内燃机之间的间隙中。
[0032]连接器壳体3中还设置有点火器32,所述点火器配备有开关电路以对初级线圈23进行励磁或消磁(energize or deenergize)。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点火器32通过点火器端子321电连接到连接器壳体3中的连接器34的连接器端子341和导电端子6。点火器32通过连接器端子341接合到外部电源和外部装置。
[0033]连接器端子341包括正电源端子、负电源端子和开关端子。一些连接器端子341通过端子6电耦接到点火器32,并且还通过端子6电耦接到线圈主体2中的初级线圈23的初级绕组232。点火器32通过连接器端子341连接到端子6,然而也可通过点火器端子321直接耦接到端子6。
[0034]线圈主体2配备有线圈壳体24、中心芯21、次级线圈22、初级线圈23和外芯25。中心芯21形成为中空圆柱体形状,并由软磁材料制成。线圈壳体24形成为中空圆柱体形状。中心芯21形成为圆柱体形状,并设置在线圈壳体24的内部。次级线圈22设置在线圈壳体24内,中心芯21外周的外部。初级线圈23设置在线圈壳体24内,次级线圈22外周的外部。外芯25用作线圈壳,并缠绕在线圈壳体24的外周上。
[0035]线圈壳体24形成为中空圆柱体形状,并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线圈壳体24具有顶部241 (下面也将称作线圈壳体顶部),所述顶部的外径小于线圈壳体24的主要部分的外径。形成为弹簧形状的导体42设置在线圈壳体顶部241的内部。导体42用于将线圈主体2所生成的高压施加到火花塞。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塞帽41配合在线圈壳体顶部241上,用作覆盖线圈壳体顶部241的一部分的保护装置。塞帽41限定塞配合部分4,火花塞将插入所述塞配合部分中。
[0036]塞帽41部分地覆盖线圈壳体顶部241并将其密封,以避免水附着到线圈壳体顶部241。塞帽41还用于避免施加到火花塞的高压泄露到点火线圈I的外部,从而确保在火花塞中稳定地生成一系列火花。
[0037]设置在线圈壳体24的内部的初级线圈23由初级线轴231和初级绕组232构成。初级线轴231形成为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中空圆柱体形状。初级绕组232绕在初级线轴231的外周上。次级线圈22由次级线轴221和次级绕组222构成。次级线轴221形成为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中空圆柱体形状。次级绕组222绕在次级线轴221的外周上。次级绕组222的顶端电耦接到设置在线圈壳体顶部241的内部的导体42。
[0038]如图3中清楚示出的,初级绕组232的基端暴露在初级线轴231的端面的外部,以形成绕组末端233。每一绕组末端233基本上沿着初级绕组232在初级线轴231上绕制的方向从初级线轴231延伸。初级绕组232和次级绕组222中的每一个由覆盖有绝缘涂层的导线制成。与初级绕组232相比,次级绕组222的导线的直径较小,但匝数较大。
[0039]环氧树脂填充在连接器壳体3中和线圈主体2中作为电绝缘物,以使点火线圈I的部件(例如,连接器壳体3中的端子和点火器32、初级绕组232和次级绕组222)之间绝缘,并且还确保它们之间的电接触的稳定性。
[0040]下面将参照图2、图3和图4描述连接器壳体3在线圈主体2上的配合。
[0041]图2是示出配合在线圈主体2上的连接器壳体3的局部剖视图。
[0042]通过将线圈壳体24的基部的外周牢固地配合到连接器壳体3的孔31中来实现线圈主体2与连接器壳体3的接合。这确立了中心芯21、初级线圈23和次级线圈22与点火线圈2的纵向中心线的同轴对准。
[0043]每一端子6的一部分暴露在连接器壳体3的外部。如图4中清楚示出的,每一端子6的暴露部分与初级线轴231的外圆周部分重叠,并且具有朝着点火线圈I的顶部突出的U形导体紧固件61。通过将端子6的暴露部分弯曲成U形来形成导体紧固件61。如图5所示,每一端子6的导体紧固件61具有夹紧狭缝62,所述夹紧狭缝连续穿过其纵向中心线延伸,换言之,在线圈主体2配合到连接器壳体3中的方向上延伸。每一绕组末端233插入对应的一个夹紧狭缝62中,以使绕组末端233和端子6接合。
[0044]连接器壳体3具有朝着点火线圈I的顶部延伸的两对导体引导件37。每一对的导体引导件37在初级线轴231 (B卩,线圈主体2)的圆周方向上位于一个导体紧固件61的两侦牝换言之,在绕组方向(初级绕组232在初级线轴231上绕制的方向)上彼此隔开给定间隔横跨导体紧固件61设置。类似连接器壳体3,导体引导件37由热塑性树脂制成。
[0045]第一线轴231在其基端面中形成有凹陷237,所述凹陷限定U形室。当连接器壳体3配合在线圈主体2上时,直径上彼此相对的每一导体紧固件61部分地设置在一个凹陷237中。第一线轴231还具有后备支撑件234,每一后备支撑件形成在一个凹陷237中。每一后备支撑件234在配合方向(线圈主体2配合到连接器壳体3中的方向)上从一个凹陷237的底部朝着连接器壳体3 (即,点火线圈I的基端)延伸。每一后备支撑件234用于与其接触地支撑或保持绕组末端233。每一后备支撑件234包括第一后备突起235和两个第二后备突起236。第一后备突起235部分地延伸到导体紧固件61的夹紧狭缝62中,并用作帮助绕组末端233插入导体紧固件61的夹紧狭缝62中的引导件。第二后备突起236在第一后备突起235的两侧从凹陷237的底部延伸。第二后备突起236用作帮助绕组末端233插入导体引导件37和导体紧固件61中的引导件。如上所述,第二后备突起236在线圈主体2的圆周方向上以彼此面对的方式横跨导体紧固件61设置。
[0046]第一绕组232的绕组末端233暴露在初级线轴231的基端面的外部。可从图4看出,每一绕组末端233在对应的一个凹陷237内沿着线圈主体2的外周的切线方向延伸,并且通过对应的一个后备支撑件234保持。
[0047]图3是示出如何将线圈主体2配合到连接器壳体3中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从线圈主体2的上面观察,连接器壳体3周围的端子的布局的示意性说明图。图3示出线圈主体2的初级线圈23的外观,其中省略了线圈壳体24和外芯25。
[0048]通过将线圈主体2取向为使每一凹陷237与连接器壳体3的一个导体紧固件61对准并将线圈主体2的基端插入连接器壳体3中,来实现线圈主体2和连接器壳体3的接合。如图3中清楚示出的,两个凹陷237关于线圈主体2的纵向中心线轴对称地形成在初级线轴231的基端中。
[0049]如图4所示,端子6在初级线轴231的圆周的切线方向上延伸,并与点火器32和连接器端子341连接。两个导体紧固件61中的每一个位于初级线轴231的圆周与对应的一个端子6之间接触的点处,并设置在对应的一个凹陷237内。
[0050]在此实施例中,绕组末端的端面面向相同的方向,然而,也可在相反的方向上取向。
[0051]图5是示出如何将绕组末端233接合到导体紧固件61的局部放大透视图。每一导体紧固件61由两个直立板63 (也将称作侧板)和水平板64 (也将称作顶板)构成。直立板63在连接器壳体3 (B卩,初级线轴231)的垂直方向上延伸,并在初级线轴231的圆周方向上面向彼此。水平板64水平延伸以将直立板63的下端连接,以形成U形导体紧固件61。直立板63的下端更靠近线圈主体2。如上所述,导体紧固件61具有夹紧狭缝62,所述夹紧狭缝在其宽度方向上穿过水平板64和直立板63的中心延伸。换言之,夹紧狭缝62连续穿过水平板64延伸到直立板63中。落在每一直立板63中的那部分夹紧狭缝62被分成两部分:窄狭槽65和渐缩开口 66。窄狭槽65在直立板63中彼此平行地且垂直地延伸。每一窄狭槽65具有基本上平行于彼此延伸的侧表面。换言之,窄狭槽65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宽度。渐缩开口 66通向窄狭槽65。如图5所示,窄狭槽65的侧表面的更靠近初级线轴231的下端(即,顶端)向上渐缩,即,向下变宽,以限定渐缩开口 66。换言之,渐缩开口 66的宽度随着远离窄狭槽65而变宽。如图5和图7清楚示出的,渐缩开口 66的最下端宽度最大,从而使在水平板64中延伸的那部分夹紧狭缝62比窄狭槽65宽。窄狭槽65的宽度略小于绕组末端233的直径,以剥去绕组末端233的绝缘涂层。
[0052]在水平板64中延伸的那部分夹紧狭缝62的宽度大第一后备突起235在线圈主体2的径向方向上的宽度。在线圈主体2的圆周方向上面向彼此的每一导体紧固件61的直立板63之间的距离或间隔大于第一后备突起235在线圈主体2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这允许第一后备突起235垂直穿过水平板64中的那部分夹紧狭缝62,如图5所示。
[0053]每一导体引导件37中形成有在其纵长方向上延伸的引导狭缝38。引导狭缝38的宽度大于导体紧固件61的夹紧狭缝62。引导狭缝38由两部分构成:主引导狭槽381和渐缩开口 382。主引导狭槽381的侧表面基本上平行于彼此延伸。换言之,主引导狭槽381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宽度。如图5所示,渐缩开口 382的宽度向上(即,在配合方向上)渐缩,并通向主引导狭槽381。换言之,如图5所示,渐缩开口 382向下变宽,以形成引导狭缝38的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用作将绕组末端233插入主引导狭槽381中的入口。
[0054]当线圈主体2配合到连接器壳体3中时,每一绕组末端233在被第一后备突起235和第二后备突起236支撑的同时插入导体引导件37和导体紧固件61中。
[0055]在线圈主体2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每一导体引导件37的长度大于导体紧固件61的直立板63的长度,使得绕组末端233可在被推入导体紧固件61的夹紧狭缝62中之前进入导体引导件37的引导狭缝38。每一导体引导件37的主引导狭槽381的宽度大于绕组末端233的直径。
[0056]下面将参照图6 (a)和图6 (b)描述如何将每一绕组末端233插入一个导体紧固件61中。
[0057]图6(a)示出被置入导体紧固件61和导体引导件37中之前的绕组末端233。图6(b)示出已插入导体引导件37的引导狭缝38中,但还未完全配合到导体紧固件61中的绕组末端233。
[0058]在将线圈主体2紧固到连接器壳体3中之前,如图6(a)所示,每一绕组末端233由形成在初级线轴231的凹陷237中的后备支撑件234承载。然后,随着线圈主体2靠近连接器壳体3,将绕组末端233插入导体引导件37的引导狭缝38中。通过位于导体紧固件61下面的每一导体引导件37的渐缩开口 `382和主引导狭槽381来引导绕组末端233的运动。
[0059]随后,如图6(b)所示,绕组末端233进入导体引导件37的主引导狭槽381和导体紧固件61的水平板64的夹紧狭缝62。
[0060]从图6(a)和图6(b)明显的是,在将线圈主体2紧固到连接器壳体3中时,首先通过导体引导件37的渐缩开口 382将绕组末端233引导到主引导狭槽381中。主引导狭槽381的宽度大于绕组末端233的直径,因此实现绕组末端233向主引导狭槽381中的平稳插入。导体引导件37阻止(hold)绕组末端233在线圈主体2的径向方向上移动。
[0061]随后,在被进一步插入导体引导件37的主引导狭槽381中时,绕组末端233进入导体紧固件61的夹紧狭缝62 (窄狭槽65),以使得通过窄狭槽65的侧壁将绝缘涂层从绕组末端233剥去,从而建立绕组末端233与导体紧固件61的电连接,如图5所示。
[0062]点火线圈I的结构提供以下优点。.[0063]连接器壳体3配备有导体引导件37,所述导体引导件朝着初级线轴231延伸并沿着绕组末端233纵长方向(即,初级绕组232在初级线轴231上绕制的方向)面向彼此地设置在每一导体紧固件61的两侧。每一导体引导件37具有引导狭缝38,当线圈主体2配合到连接器壳体3中时,一个绕组末端233插入该引导狭缝中。引导狭缝38包括主引导狭槽381和渐缩开口 382。主引导狭槽381的侧壁基本上平行于彼此延伸。渐缩开口 382通向主引导狭槽381,并且朝着初级线轴231的基端变宽,从而有利于绕组末端233插入主引导狭槽381中。在被推入导体紧固件61的夹紧狭缝62中之前,绕组末端233如上所述插入导体引导件37的引导狭缝38中。
[0064]连接器壳体3被设计为其中安装有端子6,所述端子被成型为具有导体紧固件61。每一导体紧固件61用作牢固地夹持初级线圈23的一个绕组末端233的导体固定件或夹持件,也用作将电绝缘材料从绕组末端233剥去的剥线钳。绕组末端233基本上在初级绕组232在初级线轴231上绕制的方向上从初级线圈23的线匝(B卩,主体)延伸,从而避免初级线轴231长度的不期望的增加。这允许点火线圈I的尺寸减小。
[0065]连接器壳体3还为一个导体紧固件61设置两个导体引导件37。每一导体引导件37具有引导狭缝38,绕组末端233在配合到导体紧固件61的夹紧狭缝62中之前插入该引导狭缝中,从而建立绕组末端233与导体紧固件61的夹紧狭缝62对准。这有利于绕组末端233插入夹紧狭缝62中以及将电绝缘材料从绕组末端233剥去,因此确保了初级绕组232和端子6 (即,点火器32)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建立的绕组末端233与导体紧固件61的夹紧狭缝62的对准也使在将绕组末端233插入夹紧狭缝62中时作用于导体紧固件61或端子6上的过载最小化,并避免端子6的变形。
[0066]引导狭缝38包括主引导狭槽381和朝着线圈主体2变宽的渐缩开口 382,从而有利于将绕组末端233捕获到主引导狭槽381中,这实现了绕组末端233与导体紧固件61的直立板63的窄狭槽65的精确对准。
[0067]每一导体紧固件61由面向彼此的直立板63以及水平板64构成。水平板64水平延伸以连接直立板63的末端,从而形成U形导体紧固件61。如上所述,导体紧固件61具有穿过直立板63和水平板64的纵向中心线延伸的夹紧狭缝62。导体紧固件61的这种几何结构与导体紧固件61形成为V形时相比减少了端子6上的机械载荷,并且导致端子6与绕组末端233之间的牢固咬合的可靠性提高。
[0068]可从图2和图5看出,每一端子6的在相反方向上从导体紧固件61的直立板63伸出的部分由导体引导件37和连接器壳体3牢固地保持,从而将导体紧固件61上的机械载荷分布到导体紧固件61的每一侧。由导体引导件37牢固保持导体紧固件61使在将绕组末端233推入导体紧固件61中时端子6的变形最小化,并且确保了将绕组末端233配合到导体紧固件61中的高可靠性。
[0069]每一导体引导件37的引导狭缝38的宽度大于导体紧固件61的夹紧狭缝62的宽度。夹紧狭缝6 (即,窄狭槽65)的宽度被选择为使得建立对绕组末端233的牢固夹紧,并且还将电绝缘材料从绕组末端233剥去。如上所述,引导狭缝38的宽度大于夹紧狭缝62的宽度,从而使对绕组末端233插入导体引导件37中的阻力最小化,以避免绕组末端233的不期望的变形。
[0070]导体紧固件61的夹紧狭缝62包括窄狭槽65和渐缩狭槽66。窄狭槽65在直立板63中平行于彼此延伸。渐缩狭槽66分别通向窄狭槽65。渐缩狭槽66朝着线圈主体2逐渐变宽,从而有利于已通过导体引导件37的引导狭缝38与导体紧固件61的夹紧狭缝62对准的绕组末端233插入窄狭槽65中。导体引导件37的引导狭缝38和导体紧固件61的夹紧狭缝62与绕组末端233的长度(length)对准,从而确保将绕组末端233配合到导体紧固件61中的稳定性。
[0071]图7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3和初级线轴231的结构,其中省略了第一后备关起235。
[0072]具体地讲,初级线轴231不包括在线圈主体2的圆周和径向方向上的尺寸要求严格的第一后备突起235,而仅配备有第二后备突起236以用于在绕组末端233插入导体紧固件61中时支撑绕组末端233。这导致初级线轴231的结构简化。其他布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0073]图8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3和初级线轴231的结构,其中省略了第~ 后备关起236。
[0074]具体地讲,初级线轴231不包括第二后备突起236,而仅配备有第一后备突起235以用于在绕组末端233插入导体紧固件61中时支撑绕组末端233。这导致初级线轴231的结构简化。可仅省略第二后备突起236中的任一个。其他布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0075]图9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初级线轴231的结构,其在后备支撑件234的结构方面不同于第一实施例。
[0076]具体地讲,第一后备突起235在其上表面中形成有第一支撑凹陷238。类似地,每一第二后备突起236在其上表面中形成有第二支撑凹陷239。第一支撑凹陷238和第二支撑凹陷239中的每一个被倒圆或成型为与绕组末端233的构型(即,直径)一致。第一支撑凹陷238和第二支撑凹陷239与绕组末端233的长度对准。第一支撑凹陷238和第二支撑凹陷239用作止动件或固定件,以在绕组末端233被推入导体紧固件61中时阻止(hold)绕组末端233在初级线轴231的径向方向上移动,换言之,避免绕组末端233与导体紧固件61的夹紧狭缝62未对准。
[0077]尽管从优选实施例方面公开了本发明,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各种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应该被理解为包括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阐述的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能够实施的所有可能的实施例以及对所示实施例的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所述点火线圈包括: 线圈主体,其具有基端和远离基端的顶端,并包括线圈壳体、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和所述次级线圈彼此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线圈壳体内,所述初级线圈包括由树脂制成的初级线轴,初级绕组绕在所述初级线轴上,所述初级绕组具有基本上在绕组方向上从初级线轴延伸的绕组末端,所述绕组方向是初级绕组绕制的方向; 连接器壳体,其包括配合孔以及用于对初级线圈励磁的连接器,线圈主体的基端配合在所述配合孔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从配合孔延伸到连接器并具有设置在配合孔的内部的导体紧固件,所述导体紧固件中形成有夹紧狭缝,所述夹紧狭缝在线圈主体配合到连接器壳体中的方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初级线轴配备有后备支撑件,所述后备支撑件在配合方向上朝着连接器壳体突出,所述配合方向是线圈主体的基端配合到连接器壳体中的方向,所述后备支撑件用于物理地支撑绕组末端, 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还包括导体引导件,所述导体引导件在所述配合方向上朝着初级线轴延伸并在所述绕组方向上远离彼此横跨导体紧固件设置,每一导体引导件具有引导狭缝,绕组末端插入所述引导狭缝中,所述引导狭缝包括主引导狭槽和渐缩开口,所述主引导狭槽具有基本上平行于彼此延伸的侧壁,所述渐缩开口通向主引导狭槽并具有在所述配合方向上随着远离线圈主体而渐缩的宽度, 其中每一导体引导件被成型为使得在将线圈主体配合到连接器壳体中时,绕组末端在被推入导体紧固件的夹紧狭缝之前插入引导狭缝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紧固件由面向彼此的两个侧板以及将侧板的更靠近线圈主体的末端连接的顶板构成,并且其中所述夹紧狭缝连续穿过所述顶板延伸到所述侧板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每一导体引导件的引导狭缝的宽度大于导体紧固件的夹紧狭缝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狭缝包括基本上平行于彼此延伸的窄狭槽以及渐缩开口,每一渐缩开口通向一个窄狭槽,每一渐缩开口的宽度朝着线圈主体变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支撑件在其表面中形成有接触地支撑绕组末端的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每一导体引导件用于在绕组末端被推入夹紧狭缝中、然后被夹紧于导体紧固件中以形成绕组末端与导电端子的电连接时,建立绕组末端与导体紧固件的夹紧狭缝的对准。
【文档编号】H01F38/12GK103779055SQ201310488064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7日
【发明者】佐野昌冬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