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用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662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载用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例如汽车音响装置或汽车空调的功能选择或功能调整等的车载用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此种车载用输入装置的一个例子公知有如下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方向盘的辐条部配置摆动操作型的操作钮(knob),能够检测到对该操作钮的摆动操作(摇动操作)。该车载用输入装置在安装于辐条部的壳体上形成有收纳操作钮的收纳凹部,贯穿设置在操作钮的两侧壁的中央部的轴孔与设置在收纳凹部的相对置的内壁上的支轴嵌合。由此,操作钮以连结两支轴的直线为摆动中心轴而可摆动地支承在壳体上。 另外,在收纳凹部的内底部配置有安装有多个开关元件的电路基板,所述开关元件分别与操作钮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背面对置。在这样大致构成的车载用输入装置中,当把持方向盘的操作者(驾驶员)压入操作钮的长度方向任一侧的端部时,操作钮以摆动中心轴为中心摆动而使开关元件进行接通动作。由此,若根据从开关元件输出的接通信号而使显示画面上的显示项目能够被选择,则操作者能够在保持把持方向盘的状态下进行例如汽车音响装置的音量调整或曲目选择等。 并且,当去除对操作钮的上述压入力时,操作钮在开关元件所具备的弹性构件的弹力的作用下回复到中立位置,开关元件从接通状态向断开状态切换。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14966号公报此外,在此种的车载用输入装置中,存在在方向盘的辐条部组合配置摆动操作型开关的操作钮和按压操作型或旋转操作型等其他开关的操作钮的情况,存在将例如摆动操作型的操作钮和被称为拇指轮的旋钮接近地配置而实现多功能化的情况。此时,若将摆动操作型的操作钮与旋钮接近地配置,则操作者能够在保持把持方向盘的状态下通过拇指选择性地操作摆动操作型的操作钮和旋钮。然而,在以这种方式将两个操作钮接近地配置时, 必须确保所述两个操作钮的长度尺寸量的空间并排,因此存在妨碍车载用输入装置的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摆动操作型开关的操作钮与其他的开关的操作钮接近地配置且能够实现小型化的车载用输入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用输入装置,其具备具有支承部的外壳;具有由所述支承部支承成能够摆动的被支承部的第一操作钮;通过该第一操作钮的摆动操作而进行动作的开关,所述第一操作钮在与其摆动轴线交叉的一侧边具有切口部,该切口部具有与该摆动轴线交叉的开口部,在该切口部中配置与其他的开关对应的第二操作钮。
根据这样构成的车载用输入装置,在第一操作钮上形成有使其一侧边开放的切口部,能够有效利用该切口部作为第二操作钮的配置空间,空间效率相应地得到提高,因此即使摆动操作型开关的操作钮与其他的开关的操作钮接近地配置,也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另外,在对第一操作钮进行操作时,利用手指对第一操作钮的切口部的两侧的部分分别进行操作即可,在操作第二操作钮时,使手指在切口部的附近移动即可操作所述的各操作钮,能够缩小手指的移动距离而进行操作,所以能够提高操作性。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外壳的、第一操作钮的切口部的两侧的至少一侧的部分的附近设置有将第一操作钮引导为能够摆动操作的引导部,在第一操作钮上设置有与引导部卡合的被引导部,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将摆动轴线方向上的所述引导部与支承部之间的距离、或者被引导部与被支承部之间的距离设定得大,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抑制操作时的第一操作钮的晃动,能够使第一操作钮的摆动操作更加稳定化,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感觉。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被引导部与引导部的任意一方为凹部,且任意的另一方为与凹部卡合的凸部,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第一操作钮的摆动操作稳定化。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两个第一操作钮以使彼此的开口部对置的方式并列设置,在两所述开口部的内侧区域配置有第二操作钮,如果这样构成,则仅稍微移动操作者的手指就能够选择性地对各操作钮中的任一个进行操作,因此能够实现操作性极为优良的车载用输入装置。并且,能够将两个第一操作钮与一个第二操作钮集约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二操作钮为旋钮,并且设定为该旋钮的旋转中心轴与第一操作钮的一侧边交叉,则能够将摆动操作第一操作钮时的手指的移动路径和旋转操作旋钮时的手指的移动路径重复设定,能够提供操作性极为优良的车载用输入装置。发明效果本发明的车载用输入装置具备具有支承部的外壳;具有由所述支承部支承成能够摆动的被支承部的第一操作钮;通过该第一操作钮的摆动操作而进行动作的开关,第一操作钮在与其摆动轴线交叉的一侧边具有切口部,该切口部具有与该摆动轴线交叉的开口部,在该切口部中配置与其他的开关对应的第二操作钮,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第一操作钮的切口部作为第二操作钮的配置空间,空间效率相应地提高。由此,即使将摆动操作型开关的第一操作钮与其他开关的第二操作钮接近地配置,也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且能够提高各操作钮的操作性。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车载用输入装置的方向盘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车载用输入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车载用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2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1的车载用输入装置所具备的操作钮的立体图。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图6的操作钮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8是从图2的车载用输入装置中拆除操作钮等后而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图8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的沿着X-X线的剖视图。图11是图9的沿着XI-XI线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方向盘2辐条部3车载用输入装置4夕卜壳5主基板6橡胶密封件6a、乩鼓出部7支承体8副基板9 轴10旋钮(第二操作钮)11操作钮(第一操作钮)IlA 开口部IlB 非切口部Ila 切口部lib—侧边Ilc被引导部Ild支承板部lie轴孔(非支承部)Ilf按压突起12操作按键13上壳体13a、13b 部14下壳体15分隔壁16支承部17引导部18回转式编码器19按钮开关20驱动棒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在方向盘1的左右的辐条部2分别安装有本实施例的车载用输入装置3,由于所述两个车载用输入装置3为同一结构,因此,以下对在图1的左侧示出的车载用
5输入装置3(参照图幻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例的车载用输入装置3主要包括固定在辐条部2的凹处内的外壳4、配置在外壳4的内部的主基板5、载置在主基板5上的橡胶密封件6、载置在橡胶密封件6上的支承体7、固定在支承体7上的副基板8、能够旋转地支承在支承体7上的作为第二操作钮的旋钮10、配置在旋钮10的周围的一对作为摆动操作型的第一操作钮的操作钮11、与两操作钮11相邻配置的一对操作按键12等。如图4和图5所示,外壳4是通过按扣式结合等将合成树脂制的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 一体化而形成的。上壳体13为底面侧(图中下方侧)打开的箱状体,上壳体13的底面侧被下壳体14加盖闭塞。如图3所示,在上壳体13的前表面形成有大小两个凹部13a、 13b,在较大的一方的凹部13a内配置旋钮10和一对操作钮11,而在较小的一方的凹部1 内配置一对操作按键12。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上壳体13的凹部13a的内底面,在凹部13a的内缘部附近一体地立起成形有分隔壁15,在该分隔壁15上形成有两个支承部16、四个引导部17等。各支承部16由支承板部16a、16a和在它们的前端部外侧互相向外方突出设置的凸台状的支轴16b、16b构成(参照图9),各支轴16b、16b分别与贯穿设置于后述的突出板部IldUld 上的各轴孔lle、lle(参照图7)卡合。在此,在将形成凹部13a的内缘部的四个边中的与旋钮10的旋转轴L-L(图8的双点划线)交叉的两边称为第一边及第二边、而将剩下的两个边称为第三边及第四边时,各支承部16形成在第一边附近和第二边附近。另外,如图9 所示,凹部引导部17形成为具有凹部17a的横截面凹状的柱状体,该凹部17a与后述的被引导部llc(参照图6、图7)凹凸卡合。如图8所示,该引导部17以两个为一组而形成为两组,合计形成四个。构成各组的引导部17、17分别形成在第三边的附近和第四边的附近。如图3所示,在橡胶密封件6上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例中为六个)鼓出部 6a、6b,在各鼓出部6a、6b的内底面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可动触点。另一方面,在主基板5 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能够与各可动触点接触或分离地对置的固定触点(未图示)。一对所述的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成为开关,例如四个鼓出部6a和与其对应的固定触点成为与操作钮11对应的开关。此外,两个鼓出部6b和与其对应的固定触点成为与操作按键12对应的开关。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这样的开关而在主基板5上安装多个内置有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按钮开关。图3所示的支承体7为合成树脂的成形品,朝向上壳体13立起的一对立起壁7a 隔着规定间隔地形成在该支承体7上。此外,在支承体7的周缘部形成有朝向上壳体13突出的多个突出片7b,通过将所述突出片7b插入形成在上壳体13的内表面上的槽部(未图示)而进行定位,从而支承体7夹持并固定在上壳体13和橡胶密封件6之间。副基板8固定在支承体7上,支承体7的两立起壁7a穿过副基板8的切口 8a而突出。在该副基板8 的上表面安装有作为其他开关的回转式编码器18和按钮开关19,所述回转式编码器18和按钮开关19分别配置在两立起壁7a的外侧。如图3和图5所示,轴9以嵌合状态插入旋钮10的中心孔,轴9的从旋钮10向两侧突出的部分分别能够旋转地支承在形成于两立起壁7a的上端的轴承凹部7c中。该轴9 的一端部嵌合于回转式编码器18的转子构件,从而对旋钮10的旋转操作力经由轴9向回转式编码器18传递。此外,轴9的另一端部配置成能够按压驱动按钮开关19,从而对旋钮10的按压操作力经由轴9向按钮开关19传递。如图5所示,轴9的轴线(旋钮10的旋转轴L-L)和副基板8相对于主基板5倾斜,但也可以设定为与主基板5平行。此外,轴9的轴线与操作钮11的摆动轴线设定成俯视观察时与图8的直线L-L重叠,但也可以设定成在俯视观察时平行。如图2所示,并排设置的两个操作钮11均为合成树脂的成形品,在所述操作钮11 上以在一边侧具有开口部IlA的方式形成有矩形状的切口部11a。两操作钮11配置成它们的切口部Ila相互对置。以下,对两操作钮11中的位于图2的上侧的操作钮11进行说明。 如图6和图7所示,该操作钮11在与其摆动轴线即通过从操作钮11的背面突出设置的一对突出设置板部Ild的各轴孔lie (被支承部)的直线M-M交叉(例如正交)的一侧边lib 上具有切口部11a,该切口部Ila具有与该摆动轴线交叉的开口部IlA0另外,在操作钮11 的背面形成有与后述的驱动棒20(存在具有同一功能的不同形状的构件)抵接的按压突起 Ilf0此外,在操作钮11中,在位于切口部Ila的两侧的部分即未形成有切口部Ila的非切口部11B(参照图6)的、与外壳4的凹部13a的内缘对置的部分的附近分别突出设置有被引导部11c。该被引导部Ilc为凸状的肋,与形成在上壳体13上的引导部17的凹部17a凹凸嵌合。另外,通过将图9所示的上壳体13的一个组的支承部16的支轴16b插入操作钮 11的轴孔lie中,由此操作钮11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支承部16。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将摆动轴线方向上的引导部17与支承部16之间的距离Ll (参照图9)、或者摆动轴线方向上的被引导部Ilc与轴孔(被支承部)lie之间的距离L2(参照图7)设定得大,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抑制操作时的操作钮11的晃动,能够使操作钮11的摆动操作更加稳定化,从而提高操作感觉。位于图2的下侧的另一方的操作钮11也基本为同样的结构,通过两操作钮11的切口部Ila而划分成俯视下为矩形状的空间,在该空间内配置旋钮10。在图10中,在操作钮11的下方,对一个操作钮11配置两根、合计配置四根驱动棒 20,所述驱动棒20被形成在上壳体13的凹部13a上的分隔壁15支承成能够上下动作。各驱动棒20的上端与操作钮11的按压突起Ilf抵接,通过将所述驱动棒20搭载到橡胶密封件6的鼓出部6a上,由此操作钮11受到一对鼓出部6a的弹力而保持在中立位置(非操作状态的位置)。另外,在配置于上壳体13的凹部13b内的一对操作按键12上一体地形成有未图示的驱动棒,所述驱动棒被上壳体13支承为能够上下动作。并且,通过将各驱动棒搭载到橡胶密封件6的剩下的鼓出部6b上,由此操作按键12受到鼓出部6b的弹力而保持在中立位置(非操作状态的位置)。在这样构成的车载用输入装置3中,当把持方向盘1的操作者(驾驶员)通过自身的手指按压任意的操作按键12时,由于下方的橡胶密封件6的鼓出部6b受到该按压力而压曲变形,因此在该鼓出部6b的内底面设置的可动触点与主基板的固定触点接触,位于被按压操作的操作按键12的正下方的开关进行接通动作。另外,当去除对所述操作按键12 的按压操作力时,压曲变形的鼓出部6b自动回复到原来的状态(非操作状态),因此进行了接通动作的开关切换成断开状态,操作按键12随之自动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另外,当操作者压入任意的操作钮11的顶面时,该操作钮11以连结两轴孔lie的直线M-M(参照图7)为摆动中心轴而摆动,位于其摆动方向上的驱动棒20压下正下方的鼓出部6a。其结果是,该鼓出部6a压曲变形从而可动触点与主基板5的固定触点接触而进行接通动作。另外,当去除对所述操作钮11的摆动操作力时,压曲变形的鼓出部6a自动回复到原来的姿态,因此进行了接通动作的开关元件切换成断开状态,操作钮11也随之自动回复到原来的中立位置。此外,当操作者对旋钮10绕轴9进行旋转操作时,该旋转操作力经由轴9向回转式编码器18的转子构件传递,因此从该回转式编码器18输出与旋转操作量对应的检测信号。进而,当操作者按压操作旋钮10时,轴9以回转式编码器18侧的端部为支点倾倒而按压按钮开关19的驱动部,因此按钮开关19进行接通动作。另外,当去除对所述旋钮10的按压操作力时,在内置于按钮开关19中的未图示的回动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进行了接通动作的按钮开关19切换成断开状态,轴9也随之自动回复到原来位置。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例的车载用输入装置3具备具有支承部16的外壳 4、具有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支承部16上的轴孔(被支承部)lie的操作钮11、通过该操作钮 11的摆动操作而动作的开关(鼓出部6a的可动触点和主基板5上的固定触点),操作钮11 在与其摆动轴线(图7的直线M-M)交叉的一侧边lib上具有切口部11a,该切口部Ila具有与摆动轴线M-M交叉的开口部11A,在该切口部Ila中配置有作为其他开关的操作钮(第二操作钮)的旋钮10,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切口部Ila作为旋钮10的配置空间,从而空间效率相应地得到提高而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另外,在对操作钮11进行操作时,利用手指对操作钮11的切口部Ila的两侧的部分进行按压操作即可,另外,在操作旋钮10时,利用手指对配置在切口部Ila的旋钮10进行旋转操作即可,因此,能够使手指在切口部Ila的附近移动即可操作操作钮11和旋钮10,从而能够缩小手指的移动距离地进行操作,所以能够提高操作性。另外,在外壳4上的与在图9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操作钮11的切口部Ila的两侧的至少一侧的部分(IlB)相邻的区域设置有将操作钮11引导为能够进行摆动操作的引导部17,并且在操作钮11上设置有与引导部17卡合的被引导部11c,由此能够将在摆动轴线 (图7的直线M-M)方向的引导部17与支承部16之间的距离Ll (参照图9)、或者被引导部 Ilc与轴孔(被支承部)lie之间的距离L2(参照图7)设定得大,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抑制操作时的操作钮11的晃动,能够使操作钮11的摆动操作更稳定化,从而提高操作感觉。此外,在该车载用输入装置3中,一对操作钮11以使彼此的切口部Ila对置的方式并列设置,在所述两切口部Ila的内侧区域配置作为其他操作钮的旋钮10,因此能够集约地配置两个摆动操作型的操作钮11和一个旋转操作型的旋钮10,从而能够在不损害操作性的情况下实现能够小型化的车载用输入装置3。此外,由于设定为该旋钮10的旋转中心轴与操作钮11的一侧边lib交叉,因此能够设定成对操作钮11进行摆动操作时的手指的移动路径与对旋钮10进行旋转操作时的手指的移动路径一部分重复,从而能够实现操作性极为优良的车载用输入装置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例中,对于在外壳4上的与操作钮11的切口部Ila 的两侧的部分对置的凹部13a的内缘附近形成引导部17、而在操作钮11上形成与所述的引导部17对应的被引导部Ilc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引导部17仅在切口部Ila 的两侧中的一侧形成且被引导部Ilc与该引导部17对应地形成。另外,引导部17与被引导部Ilc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也可以形成为例如引导部17由凸状的肋构成且
8被引导部Ilc为截面凹状的柱状体等,引导部17与被引导部Ilc的凹凸关系可以为与上述实施方式例相反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例中,对在并列设置的一对操作钮11的两切口部Ila的内侧区域配置有旋钮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在仅配置有一个的操作钮11的切口部Ila中配置旋钮10。此外,也可以代替这样的旋转操作型的旋钮10而配置按压操作型或摆动操作型等其他的操作钮。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载用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支承部的外壳;具有由所述支承部支承成能够摆动的被支承部的第一操作钮;通过该第一操作钮的摆动操作而进行动作的开关,所述第一操作钮在与其摆动轴线交叉的一侧边具有切口部,该切口部具有与该摆动轴线交叉的开口部,在该切口部中配置有与其他的开关对应的第二操作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操作钮的所述切口部的两侧的至少一侧的部分的附近设置有将所述第一操作钮引导成能够进行摆动操作的引导部,在所述第一操作钮上设置有与所述引导部卡合的被引导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用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引导部与所述引导部的任意一方为凹部,且任意的另一方为与所述凹部卡合的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用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操作钮以使彼此的所述开口部对置的方式并列设置,在这两个开口部的内侧区域配置有所述第二操作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用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钮为旋钮,并且设定为该旋钮的旋转中心轴与所述第一操作钮的所述一侧边交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用输入装置,即使将摆动操作型开关的操作钮与其他的开关的操作钮接近配置也能够实现小型化。车载用输入装置(3)具备具有支承部(16)的外壳(4);具有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支承部(16)的轴孔即被支承部(11e)的操作钮(11);通过该操作钮(11)的摆动操作而动作的开关即鼓出部(6a)的可动触点和主基板(5)上的固定触点,操作钮(11)在与其摆动轴线交叉的一侧边(11b)上具有切口部(11a),该切口部(11a)具有与该摆动轴线交叉的开口部(11A),在该切口部(11a)中配置作为与其他的开关对应的操作钮即第二操作钮的旋钮(10)。
文档编号H01H25/04GK102194599SQ20111005933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0日
发明者赖野一也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