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927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且特别是有关用于传输电源/低速信号、及/或高信号传输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如申请于2009年8月10日的中国台湾第M371317号“SATA连接器”专利案,请参照

图19、20,其分别显示该现有技术的SATA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及组合示意图。 此现有技术由第一连接器1及第二连接器2组成。连接器1是由绝缘体10、端子组20、30、 接地端子37、线缆40、金属壳体50、及拉带57构成。其中P表示电路板。于该现有技术中, 其连接器1的端子组20、30插入连接器2是采垂直插入式(见图20),需较大的插入力,且较不易插拔,这也是该现有技术需要拉带57的原因。又因为是垂直组入的关系,对于整体厚度的减少,其效果仍有待改进。再者,因为其端子组20、30是在垂直的上方处折弯,利用这小面积的折弯部,作为外接缆线的焊接处,所以,可供焊接施作的面积小。又因为端子折弯的关系造成信号在传输时的高低差,易影响传输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可减少连接器组合后的整体厚度以及提高信号传输时的传输品质,且连接器不仅适用于SATA规格, 还可应用于连接其它不同规格的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是一种连接器,其为缆线端连接器,包括由电路板所构成的主体及多条缆线。电路板,包括表面导线层、内部绝缘层、接地层及表面绝缘层。表面导线层具有导线图案,包括多个接触端图案部、与多个焊垫部。内部绝缘层,位于表面导线层上。接地层,位于内部绝缘层上。表面绝缘层,覆于接地层上且暴露出部分的接地层。多条缆线,与导线图案的焊垫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二)是一种连接器,其为板端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多个第一端子、及遮蔽壳体。绝缘基座,包括第二防误插结构及多个槽孔,第二防误插结构是纵向肋或纵向凹部。第一端子分别插设于槽孔,且该些第一端子具有突出于槽孔的突出部。遮蔽壳体,包围部分的绝缘基座,并露出第一端子的突出部并露出该些槽孔靠近该些突出部的部分。该些第一端子的该些突出部与该遮蔽壳体构成一导引路径。遮蔽壳体至少具有一电性抵接部,适于与一缆线端连接器的接地部电性连接而构成电磁屏蔽结构,且该遮蔽壳体两侧具有内突部而构成对缆线端连接器的限位。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一)中,内部绝缘层(绝缘芯层),具有一对位孔,将之贯穿。 且上述技术方案(一)还可包括绝缘盖体以及固持件。绝缘盖体与电路板一同夹持缆,且绝缘盖体包括至少一承靠部,适于抵靠于一基板。固持件穿过对位孔与基板,以固接缆线端连接器至基板。[0008]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二)中,其中绝缘基座是供一固持件穿过,而与缆线端连接器相固定。换言之,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是缆线端连接器,该缆线端连接器包括一电路板和多条缆线。电路板包括一表面导线层、一内部绝缘层、一接地层以及一表面绝缘层;表面导线层具有导线图案,该导线图案包括多个接触端图案部、与多个焊垫部;内部绝缘层位于该表面导线层上;接地层位于该内部绝缘层上;表面绝缘层,覆于该接地层上且暴露出部分的该接地层。多条缆线与该导线图案的该些焊垫部电性连接。所述的连接器,该内部绝缘层内设有内部导线,该内部导线位于该表面导线层与该接地层中间;该接地层具有供该些接触端图案部电性彼此连接的部分及提供电磁屏蔽用的部分,且此两部分彼此绝缘;其中该些接触端图案部至少有两个是通过该内部导线彼此电性连接并连接至一参考电位。所述的连接器,该表面导线层的导线图案具有连接导线;其中该些接触端图案部至少有两个是通过该连接导线彼此电性连接并连接至一参考电位。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一绝缘盖体,设于该些缆线与该焊垫部的连接处附近,该绝缘盖体对应该些缆线的外型而设有多条纵向壁,藉由该绝缘盖体与该电路板的组合夹持该些缆线;其中该些纵向壁具有横向凹槽,该纵向壁的一侧具有至少一突肋,该绝缘盖体具有第一定位部与卡扣部,该电路板具有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藉由彼此插合而定位,且该卡扣部卡扣于该电路板。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一保护胶,覆盖部分的该些缆线与该些焊垫部,以保护该些缆线与该表面导线层的连接,该电路板的两侧具有凸缘,该接地层延伸覆于该些凸缘上,且该表面绝缘层暴露出位于该凸缘上的该接地层;该电路板具有第一防误插结构,其中该第一防误插结构具有一纵向肋或一纵向凹部,该些缆线是单芯线或多芯线,且至少具有一对差分信号线。所述的连接器,该接触端图案部包括多个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与多个高速信号端图案,且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的间隔大于该些高速信号端图案;其中该些接触端图案部的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的脚位定义与该些高速信号端图案的脚位定义是 USB2. 0的脚位定义、SATA电源端的脚位定义、或eSATA的电源端的脚位定义。所述的连接器,该接触端图案部包括多个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与多个高速信号端图案,且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的宽度大于该些高速信号端图案;其中该些接触端图案部的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的脚位定义与该些高速信号端图案的脚位定义是 USB2. 0的脚位定义、SATA电源端的脚位定义、或eSATA的电源端的脚位定义。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是板端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基座、多个第一端子以及一遮蔽壳体。绝缘基座包括第二防误插结构及多个槽孔,该第二防误插结构是一纵向肋或一纵向凹部;多个第一端子分别插设于该些槽孔,该些第一端子具有突出于该些槽孔的突出部; 遮蔽壳体包围部分的该绝缘基座,并露出该些第一端子的该些突出部及该些槽孔靠近该些突出部的部分,且该些第一端子的该些突出部与该遮蔽壳体构成一导引路径;其中该遮蔽壳体至少具有一电性抵接部,该电性抵接部适于与一缆线端连接器的接地部电性连接而构成电磁屏蔽结构,且该遮蔽壳体两侧具有内突部而构成对该缆线端连接器的限位。所述的连接器,该导引路径是斜向导引路径,供该缆线端连接器斜向插入组合到该板端连接器,且该缆线端连接器具有由电路板构成的本体;其中该绝缘基座两侧具有厚度成渐变形式的延伸壁,该延伸壁与该遮蔽壳体相接,该电性抵接部为突点、突线或突面, 且是由部分的该遮蔽壳体折弯所构成或是由部分的该遮蔽壳体所构成的弹片。所述的连接器,该些第一端子包括电源/低速信号端子与高速信号端子,且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子的间隔大于该些高速信号端子;其中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子的脚位定义与该些高速信号端子的脚位定义是USB2.0的脚位定义、SATA电源端的脚位定义、或 eSATA的电源端的脚位定义。所述的连接器,该些第一端子包括电源/低速信号端子与高速信号端子,且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子的宽度大于该些高速信号端子;其中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子的脚位定义与该些高速信号端子的脚位定义是USB2.0的脚位定义、SATA电源端的脚位定义、或 eSATA的电源端的脚位定义。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是缆线端连接器,包括一电路板、多条缆线、一绝缘盖体以及一固持件。电路板,包括一绝缘芯层、一表面导线层以及一电性遮蔽;一绝缘芯层具有第一表面及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且具有对位孔贯穿该绝缘芯层;表面导线层位于该第一表面,该表面导线层具有导线图案;电性遮蔽层位于该第二表面。多条缆线,与该导线图案电性连接。绝缘盖体与该电路板一同夹持该些缆线,该绝缘盖体包括至少一承靠部,该承靠部适于抵靠于一基板。固持件穿过该对位孔与该基板,以固接该缆线端连接器至该基板。所述的连接器,该绝缘盖体设有第一对位部,该第一对位部是形成于该对位孔边缘的凹槽,以容置该固持件;该基板具有一机壳主板及一电路主板,该电路主板位于该机壳主板与该缆线端连接器中间,且该绝缘盖体的该承靠部抵靠该电路主板;其中该机壳主板具有一螺柱,且该螺柱具有一内螺纹,该固持件穿过该电路板而锁入该螺柱的该内螺纹,该固持件是一螺丝。所述的连接器,该基板具有一机壳主板及一电路主板,该电路主板位于该机壳主板与该绝缘盖体中间,且该绝缘盖体的该承靠部抵靠该电路主板;其中该机壳主板具有一开口,该固持件穿过该电路板而卡扣于该机壳主板的该开口,该固持件是一塑料卡扣件。所述的连接器,该基板具有一机壳主板及一电路主板,该电路主板位于该机壳主板与该绝缘盖体中间,且该绝缘盖体的该承靠部抵靠该电路主板;其中该电路主板具有一贯孔,该固持件穿过该电路板而卡扣于该电路主板的该贯孔,该固持件是一塑料卡扣件。所述的连接器,该电路板的两侧具有凸缘,该绝缘盖体对应于该些凸缘设有定位部,且该些凸缘卡合于该些定位部;其中该绝缘盖体具有多条纵向壁,对应该些缆线的外型而设置,藉由该绝缘盖体与该电路板的组合夹持该些缆线,该电路板具有第一防误插结构, 该第一防误插结构是一纵向肋或一纵向凹部,该些缆线至少具有一对差分信号线。所述的连接器,该绝缘盖体具有第一卡扣部及第二卡扣部,该第一卡扣部卡扣至该电路板,且该第二卡扣部卡扣至该电路板;其中该第一卡扣部用以限制该电路板沿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二卡扣部用以限制该电路板沿第二方向移动,该第一方向是该电路板的横向方向,该第二方向是该电路板的纵向方向。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是板端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基座、多个第一端子以及一遮蔽壳体。一绝缘基座包括第二防误插结构与多个槽孔,该第二防误插结构是一纵向肋或一纵向凹部;多个第一端子分别插设于该些槽孔,且该些第一端子具有突出于该些槽孔的突出部;遮蔽壳体包围部分的该绝缘基座,且该些第一端子的该些突出部与该遮蔽壳体构成一导引路径,该遮蔽壳体具有至少一电性抵接部,用以与一缆线端连接器的一电性遮蔽层电性连接而构成电磁屏蔽结构;其中该绝缘基座是供一固持件穿过,而与该缆线端连接器相固定。所述的连接器,该绝缘基座设有第二对位部,该第二对位部是形成于该绝缘基座边缘的凹槽并贯穿该绝缘基座,以容置该固持件穿过该第二对位部。所述的连接器,该电性抵接部是由部分的该遮蔽壳体所构成的弹片,该绝缘基座的两侧具有延伸臂,该延伸臂与该遮蔽壳体相接。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之一是藉由导引路径、斜向插入的特征,可使缆线端连接器插入至板端连接器更为轻松且不费力,在缆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组合后,可降低组合的总高度。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之一是藉由电路板的特征,于表面导线层定义出接触端图案,于接地层定义出所需的接地图案。因此,可轻易地按照需求来定义接触端的连接,以增加设计的灵活度。此外,利用电路板兼具接触端图案、线路连接、绝缘基座等角色, 可使得总零件数进一步减少,以减少生产的成本。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之一是在于缆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藉由承靠部抵靠于基板上,且一固持件穿过电路板的对位孔而固接至基板,以简化两连接器的连接处的结构、减少连接零件的数量及降低生产的成本。此外,缆线端连接器的绝缘盖体具有承靠部,且承靠部抵靠于基板,以提供两连接器于固接时的支撑性,避免因过压而造成两连接器或基板的损坏。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具体功能、以及具体的实施例,继以附图、图号详细说明如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于组合前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侧视剖面图。图3是图1的连接器组件于组合后的立体图。图4A是图3的板端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B是图4A的板端连接器的爆炸图。图5A是图3的缆线端连接器的爆炸图。图5B是图5A的缆线端连接器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5C是图5A的缆线端连接器的电路板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图5D 图5F是图5C的电路板的变化例。图6A是图3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B是图3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C是图6A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D是图3的A部分于俯视的局部视图。图7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遮蔽壳体的立体图。
8[0048]图7B是图7A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8A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遮蔽壳体的立体图。图8B是图8A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绝缘盖体组合到缆线端连接器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缆线端连接器的绝缘盖体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IlA至图IlC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图12是图IlB的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图14A是图IlB的缆线端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4B是图14A的缆线端连接器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15A是图14A的电路板与缆线的爆炸图。图15B是图15A的电路板与缆线的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15C是图15A的缆线端连接器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图15D是图15C的电路板的另一变化例。图16A是图13的板端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6B是图16A的板端连接器的爆炸图。图17是图14A的绝缘盖体组合到电路板的组合图。图18是图17的缆线端连接器的绝缘盖体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19是现有技术的SATA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0是图19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兹列举较具体的实施例,继以附图、图号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00,请参考图1,连接器组件1000包括一板端连接器1100与一缆线端连接器1200。板端连接器1100适于固定至电路板P,缆线端连接器1200适于协助电路板P与其它装置进行电信传输。请参考图2,板端连接器1100具有一斜向导引路径1100a,以供缆线端连接器1200 斜向插入组合到板端连接器1100。藉此,当缆线端连接器1200沿着斜向导引路径IlOOa与板端连接器器1100组合时,可更为轻松且不费力。此外,在缆线端连接器1200与板端连接器1100组合时可降低组合的总高度。请参考图3,板端连接器1100具有一遮蔽壳体1130,且缆线端连接器1200具有一电路板1210,此电路板1210例如是由单层或多层印刷电路板所构成的本体。遮蔽壳体1130 与电路板1210的暴露出的接地部1216电性连接以构成一电磁屏蔽结构S。[缆线端连接器]请参考图5A、图5B与图5C,缆线端连接器1200适于协助电路板P (显示于图3) 与其它装置进行电信传输。缆线端连接器1200包括电路板1210以及多条缆线1220。如图5C所示,电路板1210具有一表面导线层1212、一内部绝缘层1214a、一接地层1216以及一表面绝缘层1218。内部绝缘层121 位于表面导线层1212上。接地层1216位于内部绝缘层121 上。表面绝缘层1218覆于接地层1216上,并暴露出接地层1216的一部分,在此以接地层的符号为1216,以接地层1216上暴露出的部分为符号1216a。表面导线层1212具有导线图案F,包括焊垫部1212a以及接触端图案部1212b (俗称金手指)。此夕卜,导线图案F还可包括一连接部1212c,位于焊垫部121 与接触端图案部1212b之间,以连接焊垫部121 与接触端图案部1212b。需说明的是,在另一未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 1212c可由焊垫部121 延伸连接至接触端图案部1212b而被取代,或是可由接触端图案部 1212b延伸连接至焊垫部121 而被取代。缆线1220与表面导线层1212的焊垫部1212a 电性连接。藉此,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主体是由电路板1210构成,具有较薄的厚度,当缆线端连接器1200组合到板端连接器1100时,可更进一步地降低两连接器组合的总高度,且利用电路板减化零件。图5D增加了内部导线层1214b,内部导线层1214b位于内部绝缘层121 中,且介于表面导线层1212与接地层1216之间,用以电性连接表面导线层1212中的某些接触端图案部1212b。例如,当某些接触端图案部1212b所对接的其它装置的端子规格是一起接到某个参考电位时(例如接地),便可利用内部导线层1214b,在电路板1210的内部把它们电性
连接在一起。上述图5D可进一步变化成图5E,即通过已有的接地层1216,把这些需要电性连接的接触端图案部1212b作电性连接。具体而言,请参考图5E,其显示电路板从接地层侧看来的立体图及其上视图,其中覆于接地层1216表面的表面绝缘层暂不绘出,以方便了解接地层1216的全貌。接地层1216经由图案化之后,将整个接地层1216大致区分成供这些接触端图案部1212b电性连接的部分1216-1、与提供电磁屏蔽用的部分1216-2,且这两个部分1216-1、1216-2彼此相绝缘,其方式例如是使这两部分的图案彼此独立就可达到绝缘的目的。为了确保两者的绝缘也可利用一补充绝缘层1218-1填充于电性连接的部分1216-1 与电磁屏蔽用的部分1216-2之间。且电性连接的部分1216-1,则类似于图5D的作法,是通过内部导线层1214b电性连接到这些(需要电性连接的)接触端图案部1212b。此外,也可在表面导线层侧电性连接此些(需要电性连接的)接触端图案部。艮口直接于定义导线图案F时,就定义出某些接触端图案1212b之间的连接导线1212d,如图 5F(电路板从接触端图案侧看来的俯视图)所示。[板端连接器]请参考图4A与图4B,板端连接器1100适于连接一缆线端连接器1200(显示于图 3)。板端连接器1100包括绝缘基座1110、多个第一端子1120以及遮蔽壳体1130。绝缘基座1110具有一防误插结构IllOa以及多个槽孔1110b,且槽孔IllOb例如是配置于防误插差结构IllOa的两侧。第一端子1120分别插设于槽孔1110b,且第一端子 1120具有突出于槽孔IllOb的突出部1120a。槽孔IllOb在靠近突出部1120a的部分有较高的平面。由于防误插结构IllOa的配置关系,使得第一端子1120也分别位于防误插结构 IllOa的两侧。承上述,遮蔽壳体1130包围部分的绝缘基座1110,并露出第一端子1120的突出部1120a,且露出槽孔IllOb靠近突出部1120a的部分。第一端子1120的突出部1120a与遮蔽壳体1130构成一斜向的导引路径IlOOa(显示于图2)。此引导路径IlOOa可用于缆线端连接器1200以斜向插入到板端连接器1100。遮蔽壳体1130还具有至少一电性抵接部1130a与至少一结构限位部1130b。请参考图4B,绝缘基座1110在两侧具有延伸臂1110c,并相接于遮蔽壳体1130。 在组合或拆卸缆线端连接器1200时,都将使得绝缘基座1110的两侧延伸臂IlOOc因变形而产生应力变化。为了使承受的应力较为均勻,可考虑延伸臂IllOc的厚度呈渐变形式,例如为斜面,或是其它各种形式曲面的结构。在上述图5C 5F的缆线端连接器的电路板的例子中可具有凸缘1210b,位于电路板1210的两侧。电路板1210的接地层1216还延伸覆于凸缘1210b上,且表面绝缘层1218 暴露位于凸缘1210b上的接地层1216a。此暴露出的接地层1216a是对应遮蔽壳体1130的电性抵接部1130a(1130a-l、1130a-2)的位置,以使接地层1216通过暴露的部分1216a与电性抵接部1130a相抵接而构成电磁屏蔽结构S。请参考图3、图6A与图6B,电性抵接部1130a位于遮蔽壳体1130的两侧部位、及上侧至少其中之一,并与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接地部1216的暴露部分1216a的位置相对应。 电性抵接部1130a可包括由部分的遮蔽壳体1130折弯所构成的部分(如1130a_l),由部分的遮蔽壳体1130所构成的弹片(如1130a-2)。举例而言,电性抵接部1130a中的1130a_l 是以遮蔽壳体1130折弯的部分并往下朝向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接地部1216中的1216a 而构成,且电性抵接部1130a-l位于遮蔽壳体1130两侧。另外,当电性抵接部1130a_l与接地部11 中的1126a互相抵靠时,缆线端连接器1200之上位移亦被限制了。换言之,电性抵接部1130a-l可作为电性抵接以及结构限位部之用(限制缆线端连接器1200之上位移)。此电性抵接部1130a-l兼作为上限位部,其具有一朝向接地部1216a的平缓的斜面 Si。当缆线端连接器1200与板端连接器1100组合或拆卸时,使用者可以斜面Sl作为一操作接口,进行两连接器的组合与拆卸。因此,藉由配置斜面Sl可保护使用者免于受伤或与使用上的不便,为使用者友善(user friendly)的结构。此外,电性抵接部1130a可以是金属突点、金属突线或金属突面。请参考图6A与图6C,结构限位部1130b可包括下限部1130b_2,下限位部1130b_2 是由部分的遮蔽壳体1130折弯往上而构成,以限制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下位移。此外,结构限位部1130b的内突部1130b-l是由部分遮蔽壳体1130往内突起,以限制缆线端连接器 1200的左右位移。藉此,可避免连接器遭到过压。请参考图3、图6A与图6D,遮蔽壳体1130还具有前后限位部1130c,位于遮蔽壳体1130的两侧,藉由折弯部分的遮蔽壳体1130而构成。电路板的1210的凸缘1210b容纳于前后限位部1130c中,藉此限定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前后位移。在图6D中前后限位部 1130c是由绝缘基座1110的延伸臂IllOc的侧壁与折弯的遮蔽壳体构成,然而也可单纯由折弯的遮蔽壳体构成一个限位空间,并将电路板的凸缘置入该限位空间中即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遮蔽壳体2130,请参考图7A与图7B,其中为使视图简洁,图7B的电路板与缆线不显示于视图中。电性抵接部2130a-l、结构抵接部2130b的上限位部2130a-l、内突部2130b-l、下限位部2130b_2以及前后限位部2130c是由部分的遮蔽壳体2130折弯而构成,且位于遮蔽壳体2130的两侧部。本实施例的遮蔽壳体2130的上限位部2130a-l与图6A的遮蔽壳体1130的上限部1130a_l的差异,在于图6A的上限位部 1130a-l的平缓斜面Sl还进一步往旁延伸至前后限位部,使得斜面Sl的面积较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遮蔽壳体3130,请参考图8A与图8B,其中为使视图简洁,图8B的电路板与缆线不显示于视图。本实施例的遮蔽壳体3130的上限位部3130a-l 与图6A的遮蔽壳体1130的上限部1130a-l的差异,在于图6A的上限位部1130a_l平缓斜面Sl进一步往旁延伸至前后限位部,使得斜面Sl的面积较大。此外,本实施例的下限位部 3130b-2可延伸与前后限位部3130c互相连接,外形实质上呈L形。请参考图9,为了强化缆线1220与表面导线层1212的连接,缆线端连接器1200还包括一保护胶1230,覆盖部分的缆线1220与焊垫部1212a,以保护缆线1220与表面导线层 1212的连接,其中为使视图简洁,保护胶1230以虚线表示,且焊垫部121 显示一个并以虚线表示。再者,实施例的保护胶1230例如为一 UV胶,在紫外线照射UV胶后,可使UV胶产生固化,而达到保护与强化的作用,只要绝缘并可固化的材料皆可作为保护胶。请参考图9与图10,为了对缆线1220与表面导线层1212有更进一步的保护与强化,缆线端连接器1200还包括一绝缘盖体1240,覆盖于缆线1220与焊垫部121 的连接处附近。绝缘盖体1240具有多条纵向壁1240a-l、1240a-2、1240a-3对应缆线1220的外型而设置。藉由绝缘盖体1240的纵向壁IMOa与电路板1210的组合,可作为分隔缆线1220与夹持缆线1220的用途。此外,在纵向壁1240a-l、1240a-2、1240a-3的一侧具有至少一突肋 1240b可对缆线1220作更进一步的夹持。承上述,绝缘盖体1240可藉由与电路板1210相扣合的方式组合。举例而言,绝缘盖体1240还具有第一定位部IMOc与第一卡扣部1240d-l,且电路板1210还具有一第二定位部1210c。绝缘盖体1240的第一定位部IMOc与电路板1210的第二定位部1210c藉由彼此插合定位,且绝缘盖体1240的第一卡扣部1240d-l卡扣于电路板1210。当绝缘盖体 1240的第一定位部1240c为一突柱时,电路板1210的第二定位部1210c则为一贯孔。另夕卜,绝缘盖体1240的纵向壁1240a-l、lM0a-2、lM0a-3可具有横向凹槽IMOb-I、lM0b-2, 这些横向凹槽lM0b-l、lM0b-2构成了保护胶1230的容置空间,当绝缘盖体1240组合到电路板1210时,横向凹槽lM0b-l、lM0b-2可保护且容纳保护胶1230。请参考图4A与图5B,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电路板1210具有一防误插结构1210a, 其包括纵向肋或是纵向凹部。当缆线端接器1200组合至板端连接器1100时,通过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防误插结构1210a与板端连接器1100的防误插结构IlOOa的组合,其中板端连接器1100的防误插结构IlOOa包括纵向肋或是纵向凹部。电路板P与其它电子装置的电信传输内容大致可分为电源、低速信号、高速信号, 故参考常用的几种脚位规格,使板端连接器1100的端子与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接触端图案(即金手指)尽可能地通用于多种规格,且可使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缆线1220成为能兼容于多种规格的共同缆线。因此只要使板端连接器1100的端子数、缆线端连接器1200 的金手指数(即第一端子1120的数量、接触端图案部1212b的数量)以及缆线1220数大于欲连接的电子装置的端子数,即可经由适当的接线配置(例如把与其它装置对接的某个 (些)端子的缆线相连)达到此通用的效果。承上述,请参考图4A与图5B,板端连接器1100的第一端子1120包括至少一电源 /低速信号端子1120pt与至少一高速信号端子1120spt。需说明的是,”/”代表共享的意思,电源/低速信号端子1120pt表示这些端子可作为电源传输用,也可作为低速信号传输用。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接触端图案部1212b包括至少一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1212bpt 与至少一高速信号端图案1212bspt。第一端子1120的电源/低速信号端子1120pt与接触端图案部1212b的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1212bpt的脚位定义包括USB2. 0的全部脚位定义、STAT电源端的脚位定义、或eSATA的电源端脚位定义。第一端子1120的高速信号端子1120spt与接触端图案部1212b的高速信号端图案1212bspt的脚位定义包括SATA、 USB3. 0、或eSATA的信号端的脚位定义。在图5B中,缆线1220在对应高速信号端图案1212bspt的部分是采用差分信号线组,即由一对的正相位信号线、负相位信号线以及接地线整合为一线组。另外,缆线1220可以包括单芯线或是多芯线,可依据实际的需求而配置缆线1220板端连接器1100的防误插结构IlOOa分隔了电源/低速信号端子1120pt与高速信号端子1120spt。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防误插结构1210a分隔了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 1212bpt与高速信号端图案1212bspt。本实用新型还考量对于电源传输以宽路径为宜。因此,第一端子1120的电源/低速信号端子1120pt的端子间距大于高速信号端子1120spt。当然也可使第一端子1120的电源/低速信号端子1120pt的端子宽度大于高速信号端子1120spt。且接触端图案部1212b 的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1212pt的间距大于高速信号端图案1212spt。当然也可使接触端图案部1212b的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1212pt的宽度大于高速信号端图案1212spt。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00,请参考图IlA至图11C,连接器组件 1000包括一板端连接器1100与一缆线端连接器1200。板端连接器1100具有一绝缘基座 1110与承载于绝缘基座1110的多个第一端子1120,且缆线端连接器1200与板端连接器 1100电性连接。板端连接器1100与缆线端连接器1200适于藉由一固持件f固接至基板 P。于图IlA至图IlC中,电路板1210的第二定位部1210c是以定位孔的方式呈现,且绝缘盖体1240的第一定位部在本例中的角色由固持件F取代了,而转变为第一对位部1241与承靠部1242。详细地说,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绝缘盖体1240可具有抵靠部1242,在组装人员将缆线端连接器1200放置在板端连接器1100上后,承靠部1242抵靠于基板P(如图 12所示),固持件f穿过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电路板1210的第二定位部(对位孔)1210c 而固接至基板P,藉此简化板端连接器1100与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连接处的结构,以减少连接器组件1000的连接零件的数量,并降低生产的成本。请参考图12,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基板P包括一机壳主板Pl与一电路主板 P2。机壳主板Pl位于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一侧,且缆线端连接器1200抵靠于电路主板 P2。板端连接器1100适于固定至电路主板P2,此电路主板P2例如为主机板,或是一般电子装置中的控制电路的主板。此外,机壳主板Pl可具有一螺柱P1-1,且螺柱具有一内螺纹P1-2,而电路主板P2 具有一贯孔P2-1。当承靠部1242抵靠于电路主板P2时,固持件f穿过缆线端连接器1200、 板端连接器1100、及电路主板P2的贯孔P2-1而锁入机壳主板Pl的螺柱Pl-I的内螺纹 P1-2,以使板端连接器1100、缆线端连接器1200、及基板P完成固接,其中固持件f可为一螺丝。请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机壳主板Pl具有一开口 P1-3。当承靠部 1242抵靠于电路主板P2时,固持件f穿过缆线端连接器1200、板端连接器1100、及电路主板P2的贯孔P2-1而卡扣于机壳主板Pl的开口 P1-3内,以使板端连接器1100、缆线端连接器1200、及基板P完成固接,其中固持件f可以是塑料卡扣件(例如为子母扣)。在另一未显示的实施例中,固持件f可直接地穿过该缆线端连接器1200而卡扣于电路主板P2的贯孔P2-1。使用者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固持件f卡扣于机壳主板Pl或是电路主板P2。请参考图14A至图15B,其显示缆线端连接器与绝缘盖体的其它例子。绝缘盖体1240具有一第一对位部1241与至少一承靠部1242,承靠部1242抵靠于基板P (显示于图12),其中固持件f穿过电路板1210的第二对位部(对位孔)1210c与绝缘盖体1240的第一对位部1241并穿过基板P,以固接缆线端连接器1200。缆线1220位于电路板1210与绝缘盖体1240之间,且与表面导线层1212的导线图案F电性连接。承上述,当组装人员将缆线端连接器1200组装至板端连接器1100时,仅需藉由固持件f即可将两连接器与基板P固接完成,以提高组装的效率。此外,绝缘盖体1240具有承靠部1242,可提供连接器组件1000于组装时的支撑,避免过压而造成连接器组件1000或基板P的损坏。再请参照图15C、15D其显示缆线端连接器的电路板1210的侧示部剖视图的两个例子。类似于图5C、5D的例子,不同点在于图15C、图15D未设置表面绝缘层,且图15C、图 15D的符号1216是作为电性遮蔽之用,在此称之为电性遮蔽层。电路板1210例如为单层或多层印刷电路板。电路板1210具有绝缘芯层(内部绝缘层)1214a、表面导线层1212与电性遮蔽层1216与第二定位部(对位孔)1210c。绝缘芯层121 具有第一表面Al、及与第一表面Al相对的第二表面A2。表面导线层1212位于绝缘芯层1214a的第一表面Al,且表面导线层1212具有导线图案F。此外,第二定位部(对位孔)1210c贯穿绝缘芯层1214a。请参考图15C,当某些接触端图案部1212b用于对接的其它装置的端子规格是连接至某个参考电位(例如接地)时,接触端图案部1212b之间还可视需要作电性连接,例如利用内部导线而使彼此电性连接,可使接触端图案部1212b的布局更为方便。请参考图15D,电路板1210亦可于内部增加了内部导线层1214b,且内部导线层 1214b位于表面导线层1212与电性遮蔽层1216之间,用以电性连接某些接触端图案部 1212b0[板端连接器]请参考16A与图16B,板端连接器1100的绝缘基座1110除了防误插结构IllOa 以外还可包括第二对位部1111,可由固持件f穿过第二对位部1111而连接缆线端连接器 1200(显示于图11B)。请参考图14B与图16A,缆线端连接器1200的第一对位部1241为形成于电路板 1210的第二定位部(对位孔)1210c的边缘的凹槽,且第一对位部1241的外型大致呈一半圆形。板端连接器1100的第二对位部1111为形成绝缘基座1110的边缘凹槽,且第二对位部1111的外型大致呈一半圆形。藉此配置,当固持件f (显示于图12)穿过缆线端连接器 1200与板端连接器1100而固接至基板P时,由第一对位部1241与第二对位部1111所构成的空间以容置固持件f。需说明的是,第一对位部1241与第二对位部1111是用以形成固持件f的容置空间,其中第一对位部1241与第二对位部1111的外型是以半圆形举例说明。 惟本创作并不定限定第一对位部1241与第二对位部1111的外型,只要外型能形成固持件 f的容置空间,皆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另外,第一对位部1241与第二对位部1111的位置是对应于绝缘盖体1240的承靠部1242而设置的。在另一未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对位部与第二对位部的位置亦可不对应承靠部而设置。请参考图17与图18,本例的绝缘盖体与图10的绝缘盖体的不同点在于,本例的绝缘盖体1240在对应于电路板1210的凸缘1210b处可设有定位部1240g,当绝缘盖体1240 组装至电路板1210时(如图14B所示),藉由电路板1210的凸缘1210b卡合于绝缘盖体 1240的定位部1240g,使电路板1210与绝缘盖体1240完成定位,以便于固持件f穿过缆线端连接器1200固至至基板P (显示于图1 上。此外,绝缘盖体1240还具有第二卡扣部1240d-2位于绝缘盖体1240的两侧。在绝缘盖体1240的第二卡扣部1240d-2卡扣至电路板1210的第二表面A2后(如图14A所示),第二卡扣部1240d-2可用以限制电路板1210沿着第一方向Dl移动,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方向Dl例如为电路板1210的横向方向。第一卡扣部1240d-l位于第二卡扣部1240d_2 之间并朝向第一对位部1240c而延伸。在绝缘盖体1240的第一卡扣部1240d-l卡扣至电路板1210的第二表面A2后,第一卡扣部1240d-l可用以限制电路板1210沿着第二方向D2 移动,其中第二方向D2例如为电路板1210的纵向方向。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是缆线端连接器,该缆线端连接器包括一电路板,包括一表面导线层,具有导线图案,该导线图案包括多个接触端图案部、与多个焊垫部;一内部绝缘层,位于该表面导线层上;一接地层,位于该内部绝缘层上;以及一表面绝缘层,覆于该接地层上且暴露出部分的该接地层;以及多条缆线,与该导线图案的该些焊垫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内部绝缘层内设有内部导线,该内部导线位于该表面导线层与该接地层中间;该接地层具有供该些接触端图案部电性彼此连接的部分及提供电磁屏蔽用的部分,且此两部分彼此绝缘;其中该些接触端图案部至少有两个是通过该内部导线彼此电性连接并连接至一参考电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表面导线层的导线图案具有连接导线;其中该些接触端图案部至少有两个是通过该连接导线彼此电性连接并连接至一参考电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绝缘盖体,设于该些缆线与该焊垫部的连接处附近,该绝缘盖体对应该些缆线的外型而设有多条纵向壁,藉由该绝缘盖体与该电路板的组合夹持该些缆线;其中该些纵向壁具有横向凹槽,该纵向壁的一侧具有至少一突肋,该绝缘盖体具有第一定位部与卡扣部,该电路板具有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藉由彼此插合而定位,且该卡扣部卡扣于该电路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保护胶,覆盖部分的该些缆线与该些焊垫部,以保护该些缆线与该表面导线层的连接,该电路板的两侧具有凸缘,该接地层延伸覆于该些凸缘上,且该表面绝缘层暴露出位于该凸缘上的该接地层;该电路板具有第一防误插结构,其中该第一防误插结构具有一纵向肋或一纵向凹部,该些缆线是单芯线或多芯线,且至少具有一对差分信号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触端图案部包括多个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与多个高速信号端图案,且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的间隔大于该些高速信号端图案;其中该些接触端图案部的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的脚位定义与该些高速信号端图案的脚位定义是USB2. 0的脚位定义、SATA电源端的脚位定义、或eSATA的电源端的脚位定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触端图案部包括多个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与多个高速信号端图案,且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的宽度大于该些高速信号端图案;其中该些接触端图案部的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图案的脚位定义与该些高速信号端图案的脚位定义是USB2. 0的脚位定义、SATA电源端的脚位定义、或eSATA的电源端的脚位定义。
8.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是板端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基座,包括第二防误插结构及多个槽孔,该第二防误插结构是一纵向肋或一纵向凹部;多个第一端子,分别插设于该些槽孔,该些第一端子具有突出于该些槽孔的突出部;以及一遮蔽壳体,包围部分的该绝缘基座,并露出该些第一端子的该些突出部及该些槽孔靠近该些突出部的部分,且该些第一端子的该些突出部与该遮蔽壳体构成一导引路径;其中该遮蔽壳体至少具有一电性抵接部,该电性抵接部适于与一缆线端连接器的接地部电性连接而构成电磁屏蔽结构,且该遮蔽壳体两侧具有内突部而构成对该缆线端连接器的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引路径是斜向导引路径,供该缆线端连接器斜向插入组合到该板端连接器,且该缆线端连接器具有由电路板构成的本体;其中该绝缘基座两侧具有厚度成渐变形式的延伸壁,该延伸壁与该遮蔽壳体相接, 该电性抵接部为突点、突线或突面,且是由部分的该遮蔽壳体折弯所构成或是由部分的该遮蔽壳体所构成的弹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端子包括电源/低速信号端子与高速信号端子,且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子的间隔大于该些高速信号端子;其中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子的脚位定义与该些高速信号端子的脚位定义是USB2. 0的脚位定义、 SATA电源端的脚位定义、或eSATA的电源端的脚位定义。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端子包括电源/低速信号端子与高速信号端子,且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子的宽度大于该些高速信号端子;其中该些电源/低速信号端子的脚位定义与该些高速信号端子的脚位定义是USB2. 0的脚位定义、 SATA电源端的脚位定义、或eSATA的电源端的脚位定义。
12.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是缆线端连接器,包括 一电路板,包括一绝缘芯层,具有第一表面及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且具有对位孔贯穿该绝缘芯层; 一表面导线层,位于该第一表面,该表面导线层具有导线图案;以及一电性遮蔽层,位于该第二表面; 多条缆线,与该导线图案电性连接;一绝缘盖体,与该电路板一同夹持该些缆线,该绝缘盖体包括至少一承靠部,该承靠部适于抵靠于一基板;以及一固持件,穿过该对位孔与该基板,以固接该缆线端连接器至该基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盖体设有第一对位部,该第一对位部是形成于该对位孔边缘的凹槽,以容置该固持件;该基板具有一机壳主板及一电路主板,该电路主板位于该机壳主板与该缆线端连接器中间,且该绝缘盖体的该承靠部抵靠该电路主板;其中该机壳主板具有一螺柱,且该螺柱具有一内螺纹,该固持件穿过该电路板而锁入该螺柱的该内螺纹,该固持件是一螺丝。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具有一机壳主板及一电路主板,该电路主板位于该机壳主板与该绝缘盖体中间,且该绝缘盖体的该承靠部抵靠该电路主板;其中该机壳主板具有一开口,该固持件穿过该电路板而卡扣于该机壳主板的该开口, 该固持件是一塑料卡扣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具有一机壳主板及一电路主板,该电路主板位于该机壳主板与该绝缘盖体中间,且该绝缘盖体的该承靠部抵靠该电路主板;其中该电路主板具有一贯孔,该固持件穿过该电路板而卡扣于该电路主板的该贯孔, 该固持件是一塑料卡扣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的两侧具有凸缘,该绝缘盖体对应于该些凸缘设有定位部,且该些凸缘卡合于该些定位部;其中该绝缘盖体具有多条纵向壁,对应该些缆线的外型而设置,藉由该绝缘盖体与该电路板的组合夹持该些缆线,该电路板具有第一防误插结构,该第一防误插结构是一纵向肋或一纵向凹部,该些缆线至少具有一对差分信号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盖体具有第一卡扣部及第二卡扣部,该第一卡扣部卡扣至该电路板,且该第二卡扣部卡扣至该电路板;其中该第一卡扣部用以限制该电路板沿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二卡扣部用以限制该电路板沿第二方向移动, 该第一方向是该电路板的横向方向,该第二方向是该电路板的纵向方向。
18.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是板端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基座,包括第二防误插结构与多个槽孔,该第二防误插结构是一纵向肋或一纵向凹部;多个第一端子,分别插设于该些槽孔,且该些第一端子具有突出于该些槽孔的突出部;以及一遮蔽壳体,包围部分的该绝缘基座,且该些第一端子的该些突出部与该遮蔽壳体构成一导引路径,该遮蔽壳体具有至少一电性抵接部,用以与一缆线端连接器的一电性遮蔽层电性连接而构成电磁屏蔽结构;其中该绝缘基座是供一固持件穿过,而与该缆线端连接器相固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基座设有第二对位部,该第二对位部是形成于该绝缘基座边缘的凹槽并贯穿该绝缘基座,以容置该固持件穿过该第二对位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性抵接部是由部分的该遮蔽壳体所构成的弹片,该绝缘基座的两侧具有延伸臂,该延伸臂与该遮蔽壳体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连接器具有由电路板构成的主体及多条缆线。电路板具有表面导线层、内部绝缘层、接地层、表面绝缘层。表面导线层具有导线图案其包括多个接触端图案部、与多个焊垫部。内部绝缘层位于表面导线层上。接地层位于内部绝缘层上。表面绝缘层覆于接地层上且暴露出部分的接地层。多条缆线,与该导线图案的焊垫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可简化两连接器的连接处的结构、减少连接零件的数量及降低生产的成本。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2259976SQ20112033825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
发明者曾珽章 申请人:秉旭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