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156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制造电解电容器元件等绕组元件的带状材料的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带状材料的卷绕装置包含具有狭缝的卷轴。带状材料的卷绕装置中,在狭缝夹着带状材料而使卷轴旋转,由此在卷轴缠绕带状材料,其后将带状材料切断,由此形成电解电容器元件等元件。以往的卷绕装置中,卷绕过程中施加了张力的带状材料的裁断是使用具有两个刀的切割器来进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具体而言,由切割器的上刀和下刀夹着带状材料,利用切割器的剪力将带状材料裁断。使用图6来对以往的卷绕装置中的切割器进行说明。此外,在图6中,F表示带状材料115的行进方向,R表示带状材料115的宽度方向,P表示带状材料115的厚度方向。卷绕装置100中,包含第一刀113(上刀)及第二刀114(下刀)作为切割器。第一刀113包含平面状的刀面113c及直线状的刀尖113d。第二刀114包含平面状的刀面114c和直线状的刀尖114d。如图6(a)所示,第一刀113的刀尖113d和第二刀114的刀尖114d隔开间隔而相对向。带状材料115位于第一刀113的刀尖113d和第二刀114的刀尖114d之间。第一刀113的刀尖113d和带状材料115的表面平行。第二刀114的刀尖114d相对于带状材料115的表面倾斜。另外,如图6(b)、(d)、(f)所示,第一刀113的刀面113c和第二刀114的刀面114c平行。从图6(a)、(b)所示的状态起,第一刀113及第二刀114在带状材料115的厚度方向P上沿着相对接近的方向移动。而且,如图6(c)、(d)所示,第一刀113及第二刀114夹着带状材料115,并如图6(e)、(f)所示那样切断带状材料115。[先前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2-18141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6973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带状材料包含多种物质之情形较多。例如。一般的电解电容器中,带状材料由包含阀金属的阳极箔及阴极箔、以及隔离膜构成。先前,作为隔离膜,一般使用包含天然纸的分割件,但近年来,也较多地使用塑料制的隔离膜。在包含塑料等树脂那样的易滑且具有柔软性的材料作为带状材料的情况下,会有切割器的剪力并未恰当地传递至材料,而无法裁断带状材料的情况。另外,即使为了提高切割器的剪力而实施刀的位置对准,也会有在裁断时刀在带状材料上滑动而从材料偏离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有刀彼此接触,刀等零件破损的可能性。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绕装置,即使在带状材料相对易滑且具有柔软性的情况下也不会对裁断造成障碍,能够制作元件,即使连续运转刀尖彼此也不会接触,能够提高元件的生产效率。本发明是一种带状材料的卷绕装置,所述卷绕装置包含:卷轴,其通过卷绕所述带状材料而形成元件;第一刀及第二刀,其用来在比所述卷轴更靠上游侧沿着所述带状材料的厚度方向夹着所述带状材料而进行切断;连接构件,其具有弹性,且支承所述第一刀;及驱动部,其使所述第一刀及所述第二刀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带状材料的厚度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刀及所述第二刀的一个刀包含在前端侧具有倾斜面的导引部;所述倾斜面相对于刀面倾斜,且形成在当所述第一刀及所述第二刀夹着所述带状材料之前和另一个刀接触的位置。[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利用所述连接构件的弹性和所述导引部,能够将恰当的剪力传递给所述带状材料的适当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所述带状材料相对易滑且具有柔软性的情况下也不会对裁断造成障碍而能够制作元件。另外,利用所述连接构件的弹性和所述导引部,通过进行裁断而对所述第一刀及所述第二刀进行位置调整,因此即使连续运转卷绕装置所述第一刀的刀尖和所述第二刀的刀尖也不会接触。因此,可提高所述第一刀和所述第二刀的耐久性,从而可提高元件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绕装置的说明图。图2(a)是图1所示的卷绕装置的局部放大侧视图,(b)是其正视图。图3(a)是图1所示的卷绕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刀的正视图,(b)是其侧视图,(c)是(b)中的Z部分的放大图。图4(a)是图1所示的卷绕装置所具备的第二刀的正视图,(b)是其剖视图。图5(a)是表示第一刀的导引部和第二刀的导引部接触时的状态的正视图,(b)是其侧视图,(c)是表示第一刀和第二刀夹着带状材料时的状态的正视图,(d)是其侧视图,(e)是表示第一刀和第二刀切断带状材料时的状态的正视图,(f)是其侧视图。图6(a)是表示以往的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切割器的正视图,(b)是其侧视图,(c)是表示(a)所示的切割器夹着带状材料时的状态的正视图,(d)是其侧视图,(e)是表示(a)所示的切割器切断带状材料时的状态的正视图,(f)是其侧视图。[符号的说明]1卷绕装置2连接构件2a前端部2b连结部2c支承部2d裂缝2e裂缝2f固定构件2g(前端部2a的)正面2h(支承部2c的)正面2i(支承部2c的)背面3驱动部4导引5裁断面6裁断部7驱动部11导引辊12卷轴13第一刀13a柄部13b刀身部13c刀面13d刀尖13e导引部13f倾斜面13g(倾斜面13f的)后端侧的端缘部14第二刀14a贯通孔14b刀身部14c刀面14d刀尖14e导引部15带状材料16基台16a(基台16的)正面16b调整部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绕装置的说明图。卷绕装置1是用来制造电解电容器元件等元件的带状材料15的卷绕装置。卷绕装置1可通过卷绕带状材料15而制造电解电容器元件等元件。虽未图示,但带状材料15以卷成带盘状的状态安装在卷绕装置1。带状材料15从带盘(未图示)拉出,如图1所示,通过导引辊11,通过第一刀13(上刀)及第二刀14(下刀)之间,供给至用来缠绕元件的卷轴12,并利用卷轴12而卷绕。在卷轴12设定着任意间隔(狭缝)。将带状材料15插入至间隔内而调整间隔,由此带状材料15固定于卷轴12。作为利用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而切断的带状材料15,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电极箔(阳极箔或阴极箔)、隔离膜、或电极箔和隔离膜的组合。具体来说,带状材料15也可以包含阳极箔及阴极箔以及隔离膜,并将隔离膜和作为阳极箔或阴极箔的金属箔交替重叠。另外,带状材料15也可以包含阳极箔及阴极箔以及两片隔离膜,且将隔离膜、阳极箔、隔离膜及阴极箔依序重叠。此外,本发明中的带状材料并不限定于该例。另外,带状材料15亦可包含多个构件,各构件是由各自的带盘供给,在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的上游侧各构件重叠,作为带状材料15供给至第一刀13和第二刀14之间的情况下,带状材料15的一部分也可由除了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以外的切断装置切断。在此情况下,带状材料15的其余部分由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切断。卷绕装置1中,在比卷轴12更靠上游侧设置着用来裁断带状材料15的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具体来说,在卷轴12和导引辊11之间,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裁断带状材料15。在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上,导引辊11侧为上游侧,卷轴12侧为下游侧。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各自设置成可在图中所示的箭头P的方向移动。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夹着带状材料15而裁断带状材料15。此外,箭头P的方向为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在卷绕装置1中,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进行直线往返移动。另外,箭头F为通过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之间时的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另外,箭头R为带状材料15的宽度方向。带状材料15沿着带状材料15的宽度方向R而被切断。本实施方式中,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和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大致正交。这里所述的大致正交是指允许由卷绕装置1的设计误差或带状材料15的挠曲等所导致的误差。此外,在本发明中,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未必要和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正交。第一刀13安装在连接构件2上。连接构件2具有弹性,且支承第一刀13。连接构件2安装在基台16上。基台16安装在驱动部3上。第二刀14安装在驱动部7上。对于这些构成稍后详细阐述。卷绕装置1中,通过卷轴12旋转而将特定长度的带状材料15缠绕在卷轴12上,其后,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向相对接近的方向移动,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夹着带状材料15而裁断。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以是仅第一刀13或第二刀14中任意一个移动。带状材料15的端部由于在裁断之后变自由,因此利用卷绕装置1所包含的胶带粘贴机构等(未图示)来将带状材料15的端部固定成卷绕在卷轴12的带状材料15。其后,通过将卷绕在卷轴12的带状材料15从卷轴12卸除而完成电解电容器元件。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对带状材料15由多种材料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在带状材料15由单独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同样地能够切断。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刀13配置在上侧、第二刀14配置在下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第一刀13配置在下侧,第二刀14配置在上侧。图2(a)是图1所示的卷绕装置的局部放大侧视图,(b)是其正视图。连接构件2为形成有裂缝2d、2e的实心体。连接构件2由于形成有裂缝2d、2e而具有弹性。连接构件2为金属制,例如由钢材构成。在连接构件2的前端固定着第一刀13,连接构件2固定于基台16。具体来说,连接构件2包含:设置有第一刀13的前端部2a,固定于基台16的支承部2c,及将前端部2a与支承部2c连结的连结部2b。前端部2a、支承部2c及连结部2b作为一体而形成。此外,作为钢材,例如可列举弹簧钢。前端部2a具有矩形状,在前端部2a的正面2g(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上的上游侧的面)固定着第一刀13的柄部13a。支承部2c为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延伸的柱状体,本实施方式中为方柱状体。支承部2c的前端(下端)经过连结部2b而与前端部2a相连。支承部2c的后端侧(上端侧)固定在基台16上,在支承部2c的前端侧(下端侧)形成有裂缝2d、2f。具体来说,支承部2c通过固定构件2f(例如螺钉)而固定于基台16的正面16a。像这样,连接构件2具有在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延伸的形状,且在连接构件2的前端侧固定着第一刀13,在连接构件2的后端侧固定着基台16。进而,如图2(a)所示,连接构件2的固定着第一刀13的部分与连接构件2的固定着基台16的部分在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上不重叠。本实施方式的卷绕装置1中,因在固定着第一刀13的部分和固定着基台16的部分之间形成有裂缝2d、2e,因此连接构件2所具有的弹性容易作用于第一刀13。裂缝2d在侧视(参照图2(a))时,从支承部2c的正面2h沿着和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平行的方向朝向下游侧延伸,之后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朝向前端侧延伸。正面2h为支承部2c所具有的面中的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上的上游侧的面。裂缝2e在侧视时,从支承部2c的背面2i沿着和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平行的方向朝向上游侧延伸,之后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朝向后端侧延伸。背面2i为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上的下游侧的面。像这样,裂缝2d、2e包含沿着与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平行的方向的部分、及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的部分。裂缝2d形成在支承部2c的正面2h。裂缝2e形成在支承部2c的背面2i。裂缝2d在正视(参照图2(b))时,沿着带状材料15的宽度方向R延伸,到达连接构件2的两侧面为止。裂缝2e也沿着带状材料15的宽度方向R延伸,到达连接构件2的两端面为止。像这样,在连接构件2的前端侧固定着第一刀13,在连接构件2的后端侧固定着基台16,在连接构件2的前端侧和后端侧之间形成有裂缝2d、2e,由此,连接构件2具有相对于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及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的弹性。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裂缝2d、2e的形状调节连接构件2所具有的弹性。裂缝2d、2e由支承部2c(连接构件2)的正面2h或背面2i形成,在正视时沿着带状材料15的宽度方向R延伸,到达连接构件2的两端面为止。因此,在对第一刀13施加沿着和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平行的方向的力时,连接构件2变形成裂缝2d、2e中的任意一个的宽度扩大,由此产生相对于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的弹性。另外,在对第一刀13施加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的力时,连接构件2变形成裂缝2d、2e闭合,由此产生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的弹性。此外,在连接构件2并未形成从上游侧的表面(正面2h)起到达下游侧的表面(背面2i)为止的裂缝。因此,可防止带状材料15的宽度方向R上的连接构件2的变形,从而能够向带状材料15恰当且效率较佳地传递力。基台16包含用来对将基台16安装在驱动部3的位置进行调整的调整部16b。在调整部16b中,通过调整基台16的上下方向(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上的安装位置,而能够调整第一刀13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基台16通过调整部16b而固定于驱动部3。驱动部3能够进行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的直线往返移动,由此,能够使第一刀13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进行直线往返移动。驱动部3例如包含钢材。第二刀14固定于驱动部7。驱动部7能够进行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的直线往返移动,由此,能够使第二刀14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进行直线往返移动。驱动部7例如包含钢材。此外,作为用来使驱动部3、7进行直线往返移动的机构,可使用以往公知的机构。另外,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例如包含和驱动部3、7不同的材质的钢材。图3(a)是图1所示的卷绕装置所包含的第一刀13的正视图,(b)是其侧视图,(c)是(b)中的Z部分放大图。第一刀13包含固定于连接构件2(参照图2)的柄部13a、及设置在柄部13a的前端侧的刀身部13b。此外,在第一刀13中,所谓前端侧是指接近第二刀14及带状材料15的端部。柄部13a和刀身部13b是一体地形成的。柄部13a为板状体,和连接构件2面接触。如图3(a)所示,柄部13a在正视时具有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延伸的矩形状。刀身部13b为沿着带状材料15的宽度方向R延伸的板状体,在刀身部13b的一个侧部(图3(a)中的右侧部分)和柄部13a连续。另外,在刀身部13b的另一个侧部(图3(a)中的左侧部分)中,在刀身部13b的前端侧形成有导引部13e。导引部13e比刀尖13d更向前端侧(也就是第二刀14侧)突出,且不和刀尖13d连续。进而,在刀身部13b的中央部分的前端侧形成有直线状的刀尖13d,比刀尖13d靠后端侧的面为刀面13c。也就是说,如图3(a)所示,刀身部13b具有在带状材料15的宽度方向R延伸的形状,在和带状材料15的宽度方向R上的柄部13a连续的部分与导引部13e之间,具有和带状材料15接触的刀尖13d。导引部13e是防止第一刀13的刀尖13d与第二刀14的刀尖14d(参照图4)的接触、实现第一刀13的刀尖13d与第二刀14的刀尖14d的位置调整的功能的结构,具有倾斜面13f。倾斜面13f形成在刀身部13b中的和刀面13c相同侧。第一刀13设置在当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向相对接近的方向移动时倾斜面13f与第二刀14接触的位置。倾斜面13f相对于刀面13c倾斜。具体来说,如图3(c)所示,倾斜面13f以从前端侧越向后端侧靠近就越接近刀面13c的方式倾斜。图3(c)所示的倾斜面13f与刀面13c(也就是刀面14c)所成的角α比第一刀13的刀尖13d的角及第二刀14的刀尖14d的角(参照图4)两者均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在本发明中角α的角度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优选的是1~45°,更优选的是5~30°,进而优选的是7~15°。倾斜面13f形成于在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夹住带状材料15之前与第二刀14(参照图4)接触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面13f与第二刀14所具备的导引部14e(参照图4)接触。另外,如图3(a)、(c)所示,倾斜面13f的后端侧的端缘部13g位于刀尖13d的前端侧(第二刀14侧)。端缘部13g的后端侧的面与刀面13c平行,且和刀面13c位于同一平面上。另外,倾斜面13f为平面,但也可以是曲面。在倾斜面13f为曲面的情况下,角α指从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观察到的连接倾斜面13f的前端和后端侧的端缘部13g的平面与刀面13c(也就是刀面14c)所成的角。图4(a)是图1所示的卷绕装置所具备的第二刀14的正视图,(b)是其剖视图。第二刀14包含平板状的刀身部14b,且在刀身部14b形成有贯通孔14a。通过在贯通孔14a中设置固定构件(例如螺钉)而将第二刀14固定于驱动部7(参照图2)。在第二刀14的前端侧形成有导引部14e和刀尖14d。在第二刀14中,所谓前端侧是指接近第一刀13及带状材料15的端部。第二刀14的导引部14e形成在与第一刀13的导引部13e对应的位置。第二刀14的刀尖14d形成在与第一刀13的刀尖13d对应的位置,刀尖14d的后端侧的面为刀面14c。导引部14e和刀面14c位于同一平面上,导引部14e不具有倾斜面。导引部14e设置在和刀尖14d不同的位置。在卷绕装置1中,在第一刀13与金属箔接触、第二刀14与隔离膜接触的情况下,如图2~图4所示,与隔离膜接触的第二刀14的刀尖14d的角比与金属箔接触的第一刀13的刀尖13d(的角)小。另外,在本发明中,刀尖13d、14d的角度的关系并不限定于该例。接着,使用图5对卷绕装置1中的带状材料15的切断动作进行说明。图5中,对于与图1~图4所示的构成相同的构成,标注与图1~图4中所标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当将特定长度的带状材料15缠绕在卷轴12(参照图1)时,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向相对接近的方向移动。本实施方式的卷绕装置1中,如图5(a)、(b)所示,在第一刀13的刀尖13d和第二刀14的刀尖14d夹着带状材料15之前,第一刀13的导引部13e的倾斜面13f和第二刀14的导引部14e接触。第一刀13的刀面13c朝向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的上游侧,第二刀14的刀面14c朝向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的下游侧。也就是说,第一刀13的刀面13c和第二刀14的刀面14c朝向相反方向。第一刀13的刀面13c和第二刀14的刀面14c平行,且相对于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平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刀13的刀面13c和第二刀14的刀面14c相对于带状材料15的宽度方向R平行。另外,第一刀13的刀面13c相对于第二刀14的刀面14c位于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的上游侧。另外,第一刀13的刀尖13d和第二刀14的刀尖14d的间隔如图5(a)所示,越靠近导引部13e就越狭窄,越靠近和柄部13b连续的部分就越宽。进而,在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上,导引部13e和第二刀14的距离比第一刀13的刀尖13d和第二刀14的刀尖14d的距离小。第一刀13的导引部13e的倾斜面13f和第二刀14的导引部14e接触,且第一刀13支承在具有弹性的连接构件2,因此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向相对接近的方向移动时(从图5(a)、(b)所示的状态变为图5(c)、(d)所示的状态时),第一刀13和连接构件2的弹性相抵抗,沿着倾斜面13f向和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平行的方向移动,同时相对于第二刀14向相对接近的方向移动。此时,对第一刀13利用连接构件2的弹性而施加朝向第二刀14的力,第一刀13和第二刀14接触。接下来,利用连接构件2的弹性维持第一刀13和第二刀14接触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刀13和第二刀14相对接近,由此如图5(c)、(d)所示,第一刀13的刀尖13d和第二刀14的刀尖14d夹着带状材料15。换句话说,从倾斜面13f和第二刀14接触起到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夹着带状材料15为止的期间,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利用连接构件2的弹性而持续接触。如上所述,卷绕装置1中,当第一刀13和第二刀14接触时,第一刀13的刀面13c相对于第二刀14的刀面14c位于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的上游侧。其后,第一刀13相对于第二刀14向相对接近的方向移动时,也向和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平行的方向移动,因此当第一刀13和第二刀14夹着带状材料15时,第一刀13c的刀面13c相对于第二刀14的刀面14c位于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的下游侧。也就是说,在从第一刀13和第二刀14接触起到第一刀13和第二刀14夹着带状材料15为止的期间,代替和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平行的方向上的第一刀13的刀面13c与第二刀14的刀面14c的位置关系,位于上游侧的刀面13c向下游侧移动,位于下游侧的刀面14c向上游侧移动。像这样,卷绕装置1中,当第一刀13相对于第二刀14向相对接近的方向移动时,利用连接构件2的弹性而和第二刀14接触,同时沿着倾斜面13f的倾斜也向和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平行的方向移动。由此,在和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平行的方向上,对第一刀13和第二刀14的相对的位置进行调整。接下来,在进行了该位置调整的状态下,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夹着带状材料15。其后,如图5(e)、(f)所示,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向相对接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切断带状材料15。另外,卷绕装置1中,倾斜面13f的后端侧的端缘部13g位于比刀尖13d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参照图3(a))。因此,第一刀13和第二刀14的接触位置到达端缘部13g,第一刀13沿着倾斜面13f的倾斜向和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平行的方向移动,其后,第一刀13和第二刀14的接触位置越过端缘部13g之后,第一刀13并未向和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平行的方向移动,而是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移动。因此,当第一刀13和第二刀14夹着带状材料15而切断时,第一刀13并未向和带状材料15的行进方向F平行的方向移动,而是沿着带状材料15的厚度方向P移动。由此,可对带状材料15有效地传递剪力,从而可防止在带状材料15上刀滑动。<实施例>其次,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卷绕装置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卷绕装置具有所述(图1~图5)的机构、构成。实施例的卷绕装置所包含的裁断机构中,如图5所示,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移动。基台16包含S45C(碳钢)。连接构件2包含SUP7(弹簧钢材)。第一刀13包含KA10(超硬合金)。另外,驱动部3、7包含SKD61(HRC50)。第二刀14包含SKH51(高速工具钢钢材)。<比较例>作为以往的卷绕装置对比较例的构成进行说明。比较例的卷绕装置具有所述(图6)的机构、构成。比较例的卷绕装置所包含的裁断机构中,如图6所示,第一刀113及第二刀114移动。第一刀113及第二刀114不具备导引部。第一刀113包含KA10(超硬合金)。支承第一刀113的基台(未图示)包含S45C(碳钢)。用来使第一刀113及第二刀114移动的驱动部包含S45C(碳钢)。第二刀114包含SKH51(高速工具钢钢材)。也就是说,关于第一刀、第二刀、基台及驱动部,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相同的材料。此外,比较例的卷绕装置和实施例的卷绕装置不同,连接构件不具有裂缝。使用以上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卷绕装置,制作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而比较作业性和耐久性。作为带状材料而准备的是包含铝的形成为特定宽度的阳极箔及阴极箔、以及以聚酯为主成分的合成纤维隔离膜。阳极箔成形为宽度7mm,厚度为110μm±10μm。阴极箔成形为宽度7mm,厚度为50μm±10μm。对于合成纤维隔离膜,为了确认元件作成的作业性(确认能否利用裁断部来裁断带状材料),准备厚度不同的隔离膜(40μm、50μm、55μm、60μm)。隔离膜的宽度为7.8mm。使用以上的材料,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卷绕装置各者中,实施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的卷绕作业。此外,成为完成品的情况下的电容器的尺寸为φ8mm×11.5mmL。将该结果示于表1、表2中。[表1]分割件的厚度(μm)实施例比较例40○○50○△55○×60○×表1表示对针对每个隔离膜的厚度能否进行元件的裁断进行实验的结果。在表1中,○表示能够裁断。△表示虽然能够裁断但会产生变形。×表示无法裁断。[表2]同一装置中的作业数量(pcs)实施例比较例1,000,000○○5,000,000○×10,000,000○-15,000,000○-表2表示对连续作业的刀的耐久性进行实验的结果。此外,该实验中,使用厚度40μm的隔离膜。在表2中,pcs表示个数。○表示未产生卷刃等问题。×表示产生了卷刃。-表示因产生卷刃而无法继续实验。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卷绕装置1中,利用连接构件2的弹性(弹簧性)和导引部13e、14e而向带状材料15的适当的位置传递最适合的剪力,因此即使在带状材料15易滑且具有柔软性的情况下也不会对裁断造成障碍,从而可制作卷绕元件。另外,不会造成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的位置调整不良,即使连续运转卷绕装置,第一刀13的刀尖13d和第二刀14的刀尖14d也不会接触,因此第一刀13及第二刀14的耐久性提高,从而可提高卷绕元件的生产效率。以上所阐述的仅仅为本发明的相对优异的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本发明根据相对优异的实施方式如上所示那样揭示,并非由此限定本发明。业者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就能够使用上述方法和技术性内容对本发明进行多种变更或改良,或者可以变更成发挥相同的效果的均等的实施方式。因此,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根据本发明的实质性的技术而对所述实施例进行的所有简单的修正、均等的变更及改良依然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例如,所述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刀13包含在前端侧具有倾斜面13f的导引部13e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第二刀也可以包含在前端侧具有倾斜面的导引部。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刀13位于下游侧、第二刀14位于上游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第一刀13位于上游侧,第二刀14位于下游侧。此外,在本发明中,带状材料的宽度方向只要为和带状材料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可,未必要和带状材料的行进方向正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