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片的铝掺杂方法

文档序号:7123226阅读:26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硅片的铝掺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硅材料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半导体材料,也是现代电子元器件应用的最基本材料。硅的半导体特性表现为具有中等禁带宽度,纯净的硅材料导电特性很差。当对硅进行掺杂,会形成电子导电的n型半导体或者空穴导电的p型半导体。当不同导电类型的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会形成具有整流特性的二极管、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这是电子 元器件的最基本器件。对于一块原始具有一定掺杂浓度的P型或者n型硅衬底,通过不同的工艺流程,形成局部掺杂的器件,器件之间又通过极细的金属导线互联,形成一个具有应用意义的电路结构。在此过程中,为了形成这些局部结构,对于硅片的局部掺杂,是一个关键的工艺步骤。目前,常用的掺杂方法主要有热扩散和离子注入。热扩散是利用含有某一种掺杂剂的固态或者液态源,通过高温,在硅的表面预淀积含有掺杂剂的固体源,在高温过程中在掺杂剂逐渐向硅内部扩散,形成表面浓度向体内逐渐递减的掺杂浓度梯度结构。例如磷在硅中的扩散就是使用三氯氧磷液体或者是磷化氢气体,在氧气辅助下,在硅表面预淀积五氧化二磷,磷元素在高温扩散过程中向硅体内扩散,完成对硅掺杂。而离子注入是将高能掺杂离子,通过粒子加速器直接向硅体内注入掺杂剂离子。然而,上述两种掺杂方法一般都适用于整面工艺。在形成局部掺杂的结构时,在需要的掺杂的区域开口,而不需要掺杂的区域必须使用掩膜。热扩散需要热生长一层氧化硅或者低温沉积氮化硅掩膜之后,使用局部化学腐蚀的方法给掩膜开口,再进行局部热扩散掺杂,工艺比较复杂。而离子注入需要制作专门的掩膜版,价格非常昂贵。此外,针对铝掺杂而言,采用热扩散时,一般是采用纯铝或者铝浆为原料,这便需要在后续流程中用化学方法去除该纯铝元素层,然而,纯铝元素层很难去除,目前使用化学方法去除时需要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使用激光掺杂是实现局部掺杂的良好途径,这是因为激光工艺本身就是可通过程序控制的局部工艺,可以精确对位。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一定的掺杂浓度,往往采用蒸镀纯铝,之后再使用激光烧蚀,形成金属-发射极-硅衬底的结构,但后续需要额外的工艺去除纯铝金属层,由于纯铝金属层的厚度较厚(一般在微米级),且纯铝本身比较难去除,因此上述方法并不适用于在金属互联之前的铝掺杂工艺。因此,开发一种工艺简单的铝掺杂方法,以获得具有高表面浓度铝掺杂的发射极,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硅片的铝掺杂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处理的硅片进行清洗;
(2)在硅片的表面沉积氧化铝膜;氧化铝膜的厚度为f50纳米;
(3)使用激光烧蚀上述沉积有氧化铝膜的硅片表面,在硅片表层内形成铝掺杂。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I)和(2)之间,还设有制绒步骤。这是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片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⑴和⑵之间,还设有抛光步骤。这是用于制备集成电路器件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激光烧蚀后的硅片区域的方阻为8 25 Q/ □;其表面铝原子浓度为 I. OX IO20 5. OX IO20 cnT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或溅射的方法沉积氧化铝膜。使用PECVD沉积氧化铝膜时,铝元素来自于三甲基铝,氧元素来自于笑气。使用原子层沉积氧化铝膜时,铝元素来源于三甲基铝,氧元素来自于氧气、臭氧或者水。使用溅射沉积氧化铝膜时,靶材为铝靶,气氛为氧气。根据掺杂所需掺杂源量实际需要,所沉积的氧化铝薄膜厚度为f50 nm。与之相应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处理的硅片进行清洗;
(2)在硅片的表面沉积氧化铝膜;氧化铝膜的厚度为f50纳米;
(3)使用激光局部烧蚀上述沉积有氧化铝膜的硅片表面,在硅片表层内形成局部铝掺
杂;
(4)去除剩余的氧化铝膜。上文中,可以使用稀盐酸去除剩余的氧化铝膜。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⑴和⑵之间,还设有抛光步骤。这是用于制备集成电路器件的。当然,对于太阳能电池片而言,在步骤(I)和(2)之间,还设有制绒步骤。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激光由激光器产生,所述激光器为绿光532 nm,频率为50KHz lMKHz,功率I 30W,扫描速度3 35m/s,激光光斑大小为20 300微米。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激光烧蚀后的硅片区域的方阻为8 25 Q/ □;其表面铝原子浓度为 I. OX IO20 5. OX IO20 cnT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或溅射的方法沉积氧化铝膜。使用PECVD沉积氧化铝膜时,铝元素来自于三甲基铝,氧元素来自于笑气。使用原子层沉积氧化铝膜时,铝元素来源于三甲基铝,氧元素来自于氧气、臭氧或者水。使用溅射沉积氧化铝膜时,靶材为铝靶,气氛为氧气。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I.本发明使用直接沉积的氧化铝膜作为铝掺杂的来源,实验证明,可以获得具有高表面浓度铝掺杂的发射极;同时,相比于使用纯金属铝层,本发明的氧化铝膜在后续的流程中可以被稀盐酸方便的去除,不会给硅片带来污染。2.本发明使用激光烧蚀的方法进行铝掺杂,因而可以通过软件图形设计,实现在激光加工精度范围内的精确定位的掺杂;此外,通过调节激光参数,可以方便的实现局部重P和超重P型掺杂。3.本发明的沉积氧化铝膜为400度以下低温流程,不需要高耗能,因而成本较低。4.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现,且成本较低,适于工业化应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硼掺杂的P型原始硅片,清洗并且化学腐蚀去除切割损伤层;
(2)将清洗后硅片进行化学腐蚀,形成绒面;
(3)在上述硅片的绒面上使用原子层沉积的方法沉积20nm的氧化铝膜;
(4)使用激光局部烧蚀镀膜后硅片的表面,在硅片表面薄层内形成局部铝掺杂;所述激光由激光器产生,所述激光器为绿光532 nm,频率为lOOKHz,功率4. 5W,扫描速度5m/s,激光光斑大小为60微米;
(5)使用化学腐蚀去除剩余的氧化铝膜。测试激光作用区域的方块电阻激光作用区域有极低的方阻10±2 Q/D ;而激 光未作用区域的方块电阻为53±3 Q/ □;
电化学测试激光掺杂后表面铝原子浓度为I. IXlO20 cm_3,掺杂深度202纳米。实施例二
一种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磷掺杂的n型原始硅片,清洗并且化学腐蚀去除切割损伤层;
(2)将清洗后硅片进行化学腐蚀,形成抛光面;
(3)在上述硅片的表面使用原子层沉积的方法沉积10nm的氧化铝膜;
(4)使用激光局部烧蚀镀膜后硅片的表面,在硅片表面薄层内形成局部铝掺杂;所述激光由激光器产生,所述激光器为绿光532 nm,频率为625KHz,功率8. 3W,扫描速度22m/s,激光光斑大小为35微米;
(5)使用化学腐蚀去除剩余的氧化铝膜。测试激光作用区域的方块电阻激光作用区域有极低的方阻20±2 Q/D ;而激光未作用区域的方块电阻为200±20 Q/ □;
电化学测试激光掺杂后表面铝原子浓度为2. 5 X IO20 cm_3,掺杂深度37纳米。
权利要求
1.一种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处理的硅片进行清洗; (2)在硅片的表面沉积氧化铝膜;氧化铝膜的厚度为f50纳米; (3)使用激光烧蚀上述沉积有氧化铝膜的硅片表面,在硅片表层内形成铝掺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和(2)之间,还设有制绒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和(2)之间,还设有抛光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烧蚀后的硅片区域的方阻为8 25 Q/ □;其表面铝原子浓度为I. OX IO20 5. OXlO20 cm—3。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或溅射的方法沉积氧化铝膜。
6.一种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处理的硅片进行清洗; (2)在硅片的表面沉积氧化铝膜;氧化铝膜的厚度为f50纳米; (3)使用激光局部烧蚀上述沉积有氧化铝膜的硅片表面,在硅片表层内形成局部铝掺杂; (4)去除剩余的氧化铝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和(2)之间,还设有抛光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由激光器产生,所述激光器为绿光532 nm,频率为50KHz lMKHz,功率I 30W,扫描速度3 35m/s,激光光斑大小为20 30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烧蚀后的硅片区域的方阻为8 25 Q/ □;其表面铝原子浓度为I. OX IO20 5. OXlO20 cm—3。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或溅射的方法沉积氧化铝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片的铝掺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处理的硅片进行清洗;(2)在硅片的表面沉积氧化铝膜;氧化铝膜的厚度为1~50纳米;(3)使用激光烧蚀上述沉积有氧化铝膜的硅片表面,在硅片表层内形成铝掺杂。本发明使用直接沉积的氧化铝膜作为铝掺杂的来源,实验证明,可以获得具有高表面浓度铝掺杂的发射极;同时,相比于使用纯金属铝层,本发明的氧化铝膜在后续的流程中可以被稀盐酸方便的去除,不会给硅片带来污染。
文档编号H01L21/20GK102723265SQ201210200799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8日
发明者孟夏杰, 王栩生, 章灵军 申请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