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池卡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559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池卡固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池卡固机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本体、电池,以及电池卡固机构。电池卡固机构包含按钮件、导轨件、第一及第二卡合杆件、第一连杆件及第一及第二横向弹性件。按钮件穿设于本体的按钮孔中。导轨件具有横向、斜向及内弯导轨。当第一卡合杆件的突出导杆于横向、斜向或内弯导轨中移动时,导轨件纵向移动以使第一卡合杆件横向移动而与电池的第一固定孔卡合或分离。第一连杆件枢接于第一卡合杆件及设置于按钮件的斜向槽内。第一及第二横向弹性件分别设置于第一及第二卡合杆件上。第二卡合杆件抵接于第一卡合杆件以于按钮件被按压时推动第一卡合杆件。本发明能够达到以按压单一按钮的方式完成电池的拆卸操作的效果。
【专利说明】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池卡固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池卡固机构,尤指一种利用卡合杆件的突出导杆沿着导轨件移动的引导设计以使按钮件可定位于相对本体的按钮孔内缩的位置上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池卡固机构。
【背景技术】[0002]一般来说,可携式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等)上的电池卡固机构通常采用于其本体底部或是后端会设置有用来收纳电池的电池槽,且在电池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可滑动伸缩的卡勾,并利用与其连接的推钮以控制卡勾与电池上相对应的固定孔分离或卡合。如此一来,当使用者欲拆下或更换电池时,使用者就必须以双手同时推动位于电池槽两侧的推钮以驱动卡勾与电池的固定孔分离,从而使电池可从电池槽中拆卸下来。然而,由于上述设计必须要求使用者使用双手来进行电池的拆卸操作,因此往往会为使用者在操作使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带来诸多的不便。
[0003]虽然上述问题可进一步地使用单一按钮驱动双卡勾的设计来解决,但却又会产生按钮与卡勾之间的连动机构设计复杂,并且容易导致使用者在操作或携带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过程中误触按钮而让电池不慎脱离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卡合杆件的突出导杆沿着导轨件移动的引导设计以使按钮件可定位于相对本体的按钮孔内缩的位置上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池卡固机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一本体、一电池,以及一电池卡固机构。该本体具有一按钮孔。该电池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本体的一侧且具有一第一固定孔以及一第二固定孔。该电池卡固机构包含一按钮件、一导轨件、一第一卡合杆件、一第一连杆件、一第一横向弹性件、一第二卡合杆件,以及一第二横向弹性件。该按钮件可活动地穿设于该按钮孔中且其内形成有一斜向槽,该按钮件具有一斜面端部。该导轨件可纵向移动地设置于该本体内且具有彼此连通的一横向导轨、一斜向导轨以及一内弯导轨。该第一卡合杆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本体内对应该导轨件的位置上且具有一突出导杆,该突出导杆插设于该导轨件中,当该突出导杆于该横向导轨、该斜向导轨或该内弯导轨中移动时,该导轨件相对地纵向移动,以使该第合杆件横向移动而与该第一固定孔卡合或分离。该第一连杆件枢接于该第一卡合杆件以及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斜向槽内,用来于该按钮件被按压以使该突出导杆移动至该内弯导轨时定位于该斜向槽内。该第一横向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一卡合杆件上,用来提供弹力至该第一卡合杆件,以驱动该突出导杆从该横向导轨移动至卡合于该内弯导轨内的位置,以使该按钮件固定于相对该按钮孔内缩的位置上或沿该斜向导轨回到该横向导轨。该第二卡合杆件具有一斜面配合部且抵接于该第 ^合杆件,该斜面端部与该斜面配合部互相滑动配合以使该第二卡合杆件横向移动而与该第二固定孔卡合或分离,当该按钮件被按压时,该第二卡合杆件推动该第一卡合杆件,以使该突出导杆沿该横向导轨移动或从该内弯导轨移动至该斜向导轨。该第二横向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二卡合杆件上,用来提供弹力至该第二卡合杆件,以驱动该第二卡合杆件卡合于该第二固定孔内。
[0006]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电池卡固机构应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上,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一本体以及一电池,该本体具有一按钮孔,该电池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本体的一侧且具有一第一固定孔以及一第二固定孔,该电池卡固机构包含一按钮件、一导轨件、一第一卡合杆件、一第一连杆件、一第一横向弹性件、一第二卡合杆件,以及一第二横向弹性件。该按钮件可活动地穿设于该按钮孔中且其内形成有一斜向槽,该按钮件具有一斜面端部。该导轨件可纵向移动地设置于该本体内且具有彼此连通的一横向导轨、一斜向导轨以及一内弯导轨。该第一卡合杆件,其设置于该本体内对应该导轨件的位置上且具有一突出导杆,该突出导杆插设于该导轨件中,当该突出导杆于该横向导轨、该斜向导轨或该内弯导轨滑动时,该导轨件相对地纵向移动,以使该第 ^合杆件横向移动而与该第一固定孔卡合或分离。该第一连杆件枢接于该第一卡合杆件以及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斜向槽内,用来于该按钮件被按压以使该突出导杆移动至该内弯导轨时定位于该斜向槽内。该第一横向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一卡合杆件上,用来提供弹力至该第一卡合杆件,以驱动该突出导杆从该横向导轨移动至卡合于该内弯导轨内的位置以使该按钮件固定于相对该按钮孔内缩的位置上,或沿该斜向导轨回到该横向导轨。该第二卡合杆件具有一斜面配合部且抵接于该第一卡合杆件,该斜面端部与该斜面配合部互相滑动配合以使该第二卡合杆件横向移动而与该第二固定孔卡合或分离,当该按钮件被按压时,该第二卡合杆件推动该第一卡合杆件,以使该突出导杆沿该横向导轨移动或从该内弯导轨移动至该斜向导轨。该第二横向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二卡合杆件上,用来提供弹力至该第二卡合杆件,以驱动该第二卡合杆件卡合于该第二固定孔内。
[0007]综上所述,本发明是利用卡合杆件的突出导杆可沿着导轨件的横向导轨、内弯导轨,以及斜向导轨移动的引导设计,以及利用按钮件的斜面端部与第二卡合杆件的斜面配合部的滑动配合以及第二卡合杆件抵接第一卡合杆件的连动`设计,以达到控制按钮件在电池固定于本体上时可定位在相对本体的按钮孔内缩的位置上以及控制第一卡合杆件以及第二卡合杆件分别与电池的第一固定孔以及第二固定孔卡合或分离的效果,如此一来,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池卡固机构不仅可确实地避免现有技术中所提及的误触按钮而使电池不慎脱离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情况发生,同时亦可通过简单的杆件抵接连动以及导轨引导设计而达到以按压单一按钮的方式就能完成电池的拆卸操作的效果,借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所提及的电池卡固机构的连动机构设计复杂的问题。
[0008]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借由以下的实施方式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仰视图。
[0010]图2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沿剖面线A-A’的剖面简示图。
[0011]图3为图2的导轨件设置于本体内的简示图。
[0012]图4为图2的第一卡合杆件的突出导杆插设于导轨件上的部分俯视图。
[0013]图5为图2的突出导杆从内弯导轨移动至斜向导轨的剖面简不图。[0014]图6为图5的突出导杆沿斜向导轨朝横向导轨移动至使第一卡合杆件以及第二卡合杆件分别与第一固定孔以及第二固定孔分离的位置的剖面简示图。
[0015]图7为图6的突出导杆从斜向导轨移动至横向导轨的剖面简示图。
[0016]图8为图7的突出导杆沿横向导轨朝内弯导轨移动至使第一卡合杆件以及第二卡合杆件分别与第一固定孔以及第二固定孔分离的位置的剖面简示图。
[0017]图9为图8的突出导杆从横向导轨移动至内弯导轨的剖面简示图。
[0018]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9]10 可携式电子装置12 本体
[0020]14 电池16 电池卡固机构
[0021]18 导轨件20 第一^^合杆件
[0022]22 按钮件24 第一连杆件
[0023]26 第一横向弹性件28 第二卡合杆件
[0024]30 第二横向弹性件32 纵向弹性件
[0025]34 滑块36 第二连杆件
[0026]120 按钮孔121 开口
[0027]140 第一固定孔 141 第二固定孔
[0028]180 横向导轨181 斜向导轨
[0029]182 内弯导轨183 第一止挡件
[0030]184 第二止挡件 200 突出导杆
[0031]220 斜向槽221 斜面端部
[0032]280 斜面配合部 340 第一区段
[0033]341 第二区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4]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一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仰视图,图2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沿剖面线A-A’的剖面简示图,在此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10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绘示,但不受此限,其亦可为其他常见的可携式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等。由图1以及图2可知,可携式电子装置10包含一本体12、一电池14,以及一电池卡固机构16。本体12具有一按钮孔120且包含常见配置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主要组件,如主机外壳、键盘、主机板、中央处理器等,其相关说明常见于现有技术中,故于此不再赘述。电池14可拆卸地设置于本体12的一侧且具有一第一固定孔140以及一第二固定孔141,电池14用来提供本体12运作所需的电能。
[0035]于此针对电池卡固机构16的各个机构元件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4,图3为图2的一导轨件18设置于本体12内的简不图,图4为图2的一第 ^合杆件20的一突出导杆200插设于导轨件18上的部分俯视图。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电池卡固机构16包含导轨件18、第一^^合杆件20、一按钮件22、一第一连杆件24、一第一横向弹性件26、一第二卡合杆件28,以及一第二横向弹性件30。按钮件22可活动地穿设于按钮孔120中且其内形成有一斜向槽220。导轨件18可纵向移动地设置于本体12内且具有彼此连通的一横向导轨180、一斜向导轨181以及一内弯导轨182,在此实施例中,电池卡固机构16利用弹性件所提供的弹力以使导轨件18可在本体12内纵向地移动,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电池卡固机构16可另包含二纵向弹性件32 (但不受此限,其亦可仅设置一个或是二个以上),其分别设置于导轨件18的上下两端上,用来提供弹力以使导轨件18可稳定地配合第一卡合杆件20的横向移动而相对本体12上下来回移动。需注意的是,导轨件18可在本体12内纵向地移动的设计可不限于上述使用纵向弹性件的设计,其亦可采用其他常见的引导结构纵向移动的设计,举例来说,本体12内可相对应地形成有一纵向导槽,而导轨件18则是可活动地设置于该纵向导槽内,如此亦能达到导轨件18可配合第一卡合杆件20的横向移动而在本体12内同动地沿着该纵向导槽上下来回移动的目的。
[0036]接着,如图2以及图4所示,第一卡合杆件20可活动地设置于本体12内对应导轨件18的位置上且具有突出导杆200,突出导杆200插设于导轨件18中以可沿着横向导轨180、斜向导轨181以及内弯导轨182移动,借此,当突出导杆200在横向导轨180、斜向导轨181或内弯导轨182中移动时,导轨件18可相对地纵向移动,以使第一卡合杆件20相对应地横向移动而与电池14的第一固定孔140卡合或分离。第一连杆件24枢接于第一卡合杆件20以及可活动地设置于斜向槽220内,用来于按钮件22以使突出导杆200卡合于内弯导轨182内时定位于斜向槽220内。第一横向弹性件26设置于第一卡合杆件20上,用来提供弹力至第一卡合杆件20,以驱动突出导杆200从横向导轨180移动至卡合于内弯导轨182内的位置,从而使按钮件22可固定于相对按钮孔120内缩的位置上,或是沿斜向导轨181回到横向导轨180。
[0037]在此实施例中,电池卡固机构16利用第二卡合杆件28与按钮件22的连动,以使第二卡合杆件28可随着按钮件22的移动而与电池14的第二固定孔141卡合或分离,更详细地说,第二卡合杆件28具有一斜面配合部280且抵接于第一卡合杆件20,而按钮件22具有相对应的一斜面端部221,斜面端部221与斜面配合部280可互相滑动配合(如图2所示),进而驱动第二卡合杆件28横向移动而与第二固定孔141卡合或分离。另外,第二横向弹性件30设置于第二卡合杆件28上,用来提供弹力至第二卡合杆件28,以驱动第二卡合杆件28卡合于第二固定孔141内。
[0038]除此之外,为了让使用者可更加清楚地知道电池14与本体12之间的固定状况,在此实施例中,在本体12上,一开口 121可形成于按钮孔120的一侧,而电池卡固机构16可另包含一滑块34以及一第二连杆件36。滑块34可滑动地设置于本体12内对应开口 121的位置上且具有一第一区段340以及一第二区段341。第二连杆件36分别枢接于按钮件22以及滑块34,用来于按钮件22相对按钮孔120移动至使突出导杆200沿横向导轨180朝内弯导轨182移动或沿斜向导轨181朝横向导轨180移动而驱动第合杆件20以及第二卡合杆件28分别与电池14的第一固定孔140以及第二固定孔141分离的位置时,驱动滑块34从第一区段340对准开口 121的位置移动至第二区段341对准开口 121的位置,从而告知使用者电池卡固机构16与电池14之间的固定关系,举例来说,第一区段340可为红色区段,当第一区段340对准开口 121时,使用者可得知电池14目前经由电池卡固机构16而固定于本体12上,而第二区段341则是可为绿色区段,当第二区段341对准开口 121时,使用者可得知电池14目前可将从本体12上取下。
[0039]另外,导轨件18可另具有一第一止挡件183以及一第二止挡件184。第一止挡件183设置于横向导轨180与内弯导轨182连通的位置上,用来阻止突出导杆200从内弯导轨182回到横向导轨180,而第二止挡件184则是设置于内弯导轨182与斜向导轨181连通的位置上,用来阻止突出导杆200从斜向导轨181回到内弯导轨182,其中第一止挡件183以及第二止挡件184分别为一斜向止挡弹片,但不受此限,也就是说,只要是可阻止突出导杆200从内弯导轨182回到横向导轨180或是从斜向导轨181回到内弯导轨182的止挡结构设计,其均可为本发明所采用之,例如在内弯导轨182与斜向导轨181连通的位置上配置止挡凸点的设计等。
[0040]以下针对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电池拆卸操作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阅图2、图5、图6、图7、图8,以及图9,图5为图2的突出导杆200从内弯导轨182移动至斜向导轨181的剖面简示图,图6为图5的突出导杆200沿斜向导轨181朝横向导轨180移动至使第一卡合杆件20以及第二卡合杆件28分别与第一固定孔140以及第二固定孔141分离的位置的剖面简示图,图7为图6的突出导杆200从斜向导轨181移动至横向导轨180的剖面简示图,图8为图7的突出导杆200沿横向导轨180朝内弯导轨182移动至使第一卡合杆件20以及第二卡合杆件28分别与第一固定孔140以及第二固定孔141分离的位置的剖面简示图,图9为图8的突出导杆200从横向导轨180移动至内弯导轨182的剖面简示图。
[0041]当使用者想要拆下电池14以进行电池充电或更换操作时,则使用者仅需向下按压如图2所示的按钮件22,此时,随着按钮件22的向下移动,通过第二卡合杆件28的斜面配合部280与按钮件22的斜面端部221的相对滑动配合,第二卡合杆件28会随着按钮件22的向下移动而朝与电池14的第二固定孔141分离的方向移动至如图5所示的位置,其中第二横向弹性件30会随着第二卡合杆件28的横向移动而处于压缩状态。另外,通过第二卡合杆件28抵接第一卡合杆件20的设计,随着第二卡合杆件28往如图5所示的位置的移动,第一卡合杆件20就会被第二卡合杆件28推动而朝插入电池14的第一固定孔140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由上述可知,导轨件18会配合第一卡合杆件20朝插入第一固定孔140的方向的移动而相对应地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一卡合杆件20的突出导杆200可以从内弯导轨182通过第二止挡件184而移动至抵靠住斜向导轨181的位置(如图5所示),其中第一横向弹性件26会随着第合杆件20的横向移动而处于压缩状态。
[0042]接下来,使用者可减轻按压力道,如此一来,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横向弹性件26所产生的弹力就会驱动第一卡合杆件20朝退出第一固定孔140的方向移动,而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横向弹性件30所产生的弹力也会驱动第二卡合杆件28朝插入第二固定孔141的方向移动,此时,突出导杆200就会相对应地随着第一卡合杆件20的移动而从如图5所示的位置沿着斜向导轨181移动,而按钮件22也会相对应地随着第二卡合杆件28的横向移动而向上移动。等到突出导杆200移动至如图6所示的位置时(也就是第二卡合杆件28尚未插入第二固定孔141以及第一卡合杆件20已经与第一固定孔140分离的位置),由图6可知,通过第二连动杆件36的连动设计,滑块34就会随着按钮件22的向上移动而从如图5所示的位置移动至第二区段341对准开口 121的位置,从而发挥提示使用者可将电池14从本体12上取下的效果。最后,在使用者根据滑块34的指示而将电池14取下后,如此即可完成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电池拆卸操作,以供使用者进行后续电池充电或更换操作。
[0043]需注意的是,若是使用者并未在突出导杆200移动至如图6所示的位置时将电池14取下,在此情况下,由于突出导杆200会继续沿着斜向导轨181移动至横向导轨180,因此,如图7所示,第二卡合杆件28就会继续被第二横向弹性件30的弹力所驱动而插入电池14的第二固定孔141内,从而使电池14会被固定在本体12上而无法被取下。在此情况下,若是使用者想要拆下或更换电池14时,则需要向下按压如图7所示的按钮件22,此时,随着按钮件22的向下移动,通过第二卡合杆件28的斜面配合部280与按钮件22的斜面端部220的相对滑动配合,第二卡合杆件28会随着按钮件22的向下移动而朝与电池14的第二固定孔141分离的方向移动,并同时推动第一卡合杆件20朝插入电池14的第一固定孔14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合杆件20的突出导杆200可以沿着横向导轨180移动。
[0044]等到突出导杆200移动至如图8所示的位置时(也就是第一^^合杆件20尚未插入第一固定孔140以及第二卡合杆件28已经与第二固定孔141分离的位置),由图8可知,通过第二连动杆件36的连动设计,滑块34就会随着按钮件22的向下移动而从如图7所示的位置移动至第二区段341对准开口 121的位置,从而发挥提示使用者可将电池14从本体12上取下的效果。最后,在使用者根据滑块34的指示而将电池14取下后,如此亦可完成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电池拆卸操作,以供使用者进行后续电池充电或更换操作。
[0045]除了上述可按压按钮件22从如图7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如图8所示的位置以将电池14取下的操作,使用者可选择继续按压按钮件22而不将电池14取下,从而使第一卡合杆件20的突出导杆200可通过第一止挡件183移动至内弯导轨182的位置(如图9所示),在此过程中,第一横向弹性件26会随着第合杆件20的横向移动而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卡合杆件28会随着按钮件22的向下移动而移动至如图9所示的位置,第二横向弹性件30会随着第二卡合杆件28的横向移动而处于压缩状态。
[0046]接下来,使用者可停止按压按钮件22,如此一来,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横向弹性件26所产生的弹力就会驱动 第一卡合杆件20朝退出第一固定孔140的方向移动,而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横向弹性件30所产生的弹力也会驱动第二卡合杆件28朝插入第二固定孔141的方向移动,此时,通过第一止挡件183的止挡设计,突出导杆200就会相对应地随着第一卡合杆件20的移动而从如图9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如图2所示的卡合在内弯导轨182内的位置,而经由突出导杆200与内弯导轨182之间的卡合,再加上第一连杆件24与斜向槽220之间的定位配合,第一卡合杆件20以及第二卡合杆件28就可稳固地定位在分别卡合于第一固定孔140及第二固定孔141内的位置上,此时,如图2所示,按钮件22可稳固地固定在相对按钮孔120内缩的位置上,从而确实地避免现有技术中所提及的误触按钮而使电池不慎脱离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情况发生。
[0047]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利用弹性件(即第一横向弹性件26以及第二横向弹性件30)提供弹力的设计可不限于利用其压缩状态来提供弹力,换句话说,只要是利用弹性件所提供的弹力以驱动卡合杆件移动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举例来说,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横向弹性件26可随着第合杆件20的横向移动而改处于拉伸状态以提供第一卡合杆件20回位的弹力,而第二横向弹性件30可随着第二卡合杆件28的横向移动而改处于拉伸状态以提供第二卡合杆件28回位的弹力,至于其机构作动说明以及其他相关衍生变化,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004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是利用卡合杆件的突出导杆可沿着导轨件的横向导轨、内弯导轨,以及斜向导轨移动的引导设计,以及利用按钮件的斜面端部与第二卡合杆件的斜面配合部的滑动配合以及第二卡合杆件抵接第一卡合杆件的连动设计,以达到控制按钮件在电池固定于本体上时可定位在相对本体的按钮孔内缩的位置上以及控制第一卡合杆件以及第二卡合杆件分别与电池的第一固定孔以及第二固定孔卡合或分离的效果,如此一来,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池卡固机构不仅可确实地避免现有技术中所提及的误触按钮而使电池不慎脱离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情况发生,同时亦可通过简单的杆件抵接连动以及导轨引导设计而达到以按压单一按钮的方式就能完成电池的拆卸操作的效果,借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所提及的电池卡固机构的连动机构设计复杂的问题。
[00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其具有一按钮孔; 一电池,其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本体的一侧且具有一第一固定孔以及一第二固定孔;以及 一电池卡固机构,其包含: 一按钮件,其可活动地穿设于该按钮孔中且其内形成有一斜向槽,该按钮件具有一斜面端部; 一导轨件,其可纵向移动地设置于该本体内且具有彼此连通的一横向导轨、一斜向导轨以及一内弯导轨; 一第一卡合杆件,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本体内对应该导轨件的位置上且具有一突出导杆,该突出导杆插设于该导轨件中,当该突出导杆于该横向导轨、该斜向导轨或该内弯导轨中移动时,该导轨件相对地纵向移动,以使该第 ^合杆件横向移动而与该第一固定孔卡合或分离; 一第一连杆件,其枢接于该第一卡合杆件以及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斜向槽内,用来于该按钮件被按压以使该突出导杆卡合于该内弯导轨内时定位于该斜向槽内; 一第一横向弹性件,其设置于该第一卡合杆件上,用来提供弹力至该第一卡合杆件,以驱动该突出导杆从该横向导轨移动至卡合于该内弯导轨内的位置,以使该按钮件固定于相对该按钮孔内缩的位置上或沿该斜向导轨回到该横向导轨; 一第二卡合杆件,其具有一斜面配合部且抵接于该第一卡合杆件,该斜面端部与该斜面配合部互相滑动配合以使该第二卡合杆件横向移动而与该第二固定孔卡合或分离,当该按钮件被按压时,该第二卡合杆件推动该第一卡合杆件,以使该突出导杆沿该横向导轨移动或从该内弯导轨移动至该斜向导轨;以及 一第二横向弹性件,其设置于该第二卡合杆件上,用来提供弹力至该第二卡合杆件,以驱动该第二卡合杆件卡合于该第二固定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电池卡固机构还包含: 至少一纵向弹性件,其设置于该导轨件上,用来提供弹力以使该导轨件可相对该本体纵向地来回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导轨件还具有一第一止挡件,该第一止挡件设置于该横向导轨与该内弯导轨连通的位置上,用来阻止该突出导杆从该内弯导轨回到该横向导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导轨件还具有一第二止挡件,该第二止挡件设置于该内弯导轨与该斜向导轨连通的位置上,用来阻止该突出导杆从该斜向导轨回到该内弯导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止挡件以及该第二止挡件分别为一斜向止挡弹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一开口形成于该按钮孔的一侧,该电池卡固机构还包含: 一滑块,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本体内对应该开口的位置上且具有一第一区段以及一第二区段;以及一第二连杆件,其分别枢接于该按钮件以及该滑块,用来于该按钮件相对该按钮孔移动至使该突出导杆沿该横向导轨朝该内弯导轨移动或沿该斜向导轨朝该横向导轨移动而驱动该第一卡合杆件以及该第二卡合杆件分别与该第一固定孔以及该第二固定孔分离的位置时,驱动该滑块从该第一区段对准该开口的位置移动至该第二区段对准该开口的位置。
7.—种电池卡固机构,其应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上,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一本体以及一电池,该本体具有一按钮孔,该电池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本体的一侧且具有一第一固定孔以及一第二固定孔,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卡固机构包含: 一按钮件,其可活动地穿设于该按钮孔中且其内形成有一斜向槽,该按钮件具有一斜面端部; 一导轨件,其可纵向移动地设置于该本体内且具有彼此连通的一横向导轨、一斜向导轨以及一内弯导轨; 一第一卡合杆件,其设置于该本体内对应该导轨件的位置上且具有一突出导杆,该突出导杆插设于该导轨件中,当该突出导杆于该横向导轨、该斜向导轨或该内弯导轨滑动时,该导轨件相对地纵向移动,以使该第 ^合杆件横向移动而与该第一固定孔卡合或分离; 一第一连杆件,其枢接于该第一卡合杆件以及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斜向槽内,用来于该按钮件被按压以使该突出导杆卡合于该内弯导轨内时定位于该斜向槽内; 一第一横向弹性件,其设置于该第一卡合杆件上,用来提供弹力至该第一卡合杆件,以驱动该突出导杆从该横向导轨移 动至卡合于该内弯导轨内的位置以使该按钮件固定于相对该按钮孔内缩的位置上,或沿该斜向导轨回到该横向导轨; 一第二卡合杆件,其具有一斜面配合部且抵接于该第一卡合杆件,该斜面端部与该斜面配合部互相滑动配合以使该第二卡合杆件横向移动而与该第二固定孔卡合或分离,当该按钮件被按压时,该第二卡合杆件推动该第一卡合杆件,以使该突出导杆沿该横向导轨移动或从该内弯导轨移动至该斜向导轨;以及 一第二横向弹性件,其设置于该第二卡合杆件上,用来提供弹力至该第二卡合杆件,以驱动该第二卡合杆件卡合于该第二固定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卡固机构,其还包含: 至少一纵向弹性件,其设置于该导轨件上,用来提供弹力以使该导轨件可相对该本体纵向地来回移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卡固机构,其中该导轨件还具有一第一止挡件,该第一止挡件设置于该横向导轨与该内弯导轨连通的位置上,用来阻止该突出导杆从该内弯导轨回到该横向导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卡固机构,其中该导轨件还具有一第二止挡件,该第二止挡件设置于该内弯导轨与该斜向导轨连通的位置上,用来阻止该突出导杆从该斜向导轨回到该内弯导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卡固机构,其中该第一止挡件以及该第二止挡件分别为一斜向止挡弹片。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卡固机构,其中一开口形成于该按钮孔的一侧,该电池卡固机构另包含:一滑块,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本体内对应该开口的位置上且具有一第一区段以及一第二区段;以及 一第二连杆件,其分别枢接于该按钮件以及该滑块,用来于该按钮件相对该按钮孔移动至使该突出导杆沿该横向导轨朝该内弯导轨移动或沿该斜向导轨朝该横向导轨移动而驱动该第一卡合杆件以及该第二卡合杆件分别与该第一固定孔以及该第二固定孔分离的位置时,驱动该滑块从该第一区段对准该开口的位置移动至该第二区段对准该开口的位置。
【文档编号】H01M2/10GK103682198SQ201210364782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梁峻硕, 杨居政, 刘铭伦, 林祐笙, 陈宏立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