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6517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连接有针脚的发光体、及用以与所述针脚配合的转接端子,所述针脚包括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所述转接端子包括第一转接端子与第二转接端子,所述第一针脚长于所述第二针脚,所述转接端子设有用以与所述针脚抵靠的抵靠部、自抵靠部弯折延伸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向下弯折延伸的竖直部,所述第一转接端子与第二转接端子的连接部向同一侧延伸,所述第一转接端子与第二转接端子的竖直部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针脚的延伸方向相同。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连接状态显示结构。
[0002]【【背景技术】】
于2005年3月2日公告的中国专利第CN2682686Y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转接座体、转接端子以及发光组件,该绝缘本体的后端面和前端面分别设有容置空间和通孔,该通孔连通至该容置空间;该转接座体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并设有限位孔连通该通孔;该转接端子的接触部穿设于该限位孔内,转接端子的接脚部电性连接电路板;该发光组件的导电端子穿设于该通孔至该限位孔内,且其末端搭接于该转接端子接触部的凸点,发光组件的发光体收容于该绝缘本体的通孔。发光组件的导电端子与转接端子接触部的凸点需在转接座体定位的情况下进行电性连接,成本较高,制程较复杂。
[0003]于2012年10月10日公告的中国专利第CN202487811U号揭示了一种发光元件结构,其包括座体、底座和发光元件,发光元件设置有发光元件插脚,底座设置有发光元件端子,发光元件插脚与对应的发光元件端子的表面接触,底座设置有通孔,通孔设置于发光元件插脚与发光元件端子的接触部对应的位置,发光元件端子设置为折弯端子。发光元件插脚也为折弯状,在将发光元件插脚进行弯折的过程中,容易对发光元件造成损坏。
[0004]现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发光组件制程较简单、成本较低。
[0005]【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的发光组件制程较简单、成本较低。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连接有针脚的发光体、及用以与所述针脚配合的转接端子,所述针脚包括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所述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自发光体一端水平延伸,所述转接端子包括分别配合于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的第一转接端子与第二转接端子,所述第一针脚长于所述第二针脚,所述转接端子设有用以与所述针脚抵靠的抵靠部、自抵靠部弯折延伸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向下弯折延伸的竖直部,所述第一转接端子与第二转接端子的连接部向同一侧延伸,所述第一转接端子与第二转接端子的竖直部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针脚的延伸方向相同。
[0007]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发光组件的针脚无需弯折,不会对发光体造成损坏,所述针脚与所述转接端子的配合也无需在定位件中进行,简化了制程,节省了成本。
[0008]本发明的其他具体特征如下:
所述抵靠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抵靠部设有弹性凸片,所述弹性凸片由抵靠部沿水平方向冲压形成,所述针脚抵靠于所述弹性凸片。
[0009]所述第一转接端子与第二转接端子的抵靠部分别抵靠于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的内侧。
[0010]所述第一转接端子的抵靠部向所述第一针脚的内侧冲压形成弹性凸片,所述第二转接端子的抵靠部向所述第二针脚的内侧冲压形成弹性凸片,所述弹性凸片成台阶状。
[0011]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贯穿前端面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顶部设有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卡扣凸块,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两个贯穿前端面向后延伸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设于所述卡扣凸块两侧,所述发光体自前向后插入所述收容槽。
[0012]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与所述收容槽连通并贯穿其顶面与外侧面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自其底面向下延伸设有端子收容槽,所述端子收容槽靠近外侧面设置,所述转接端子自上向下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转接端子的抵靠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连接部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抵靠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所述竖直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
[0013]【【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4]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5]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0016]图4是图3所示发光组件与绝缘本体的组装图。
[0017]图5是图3所示发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18]图6是符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9]图7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8是图7所示发光组件与绝缘本体的组装图。
[0021]图9是图7所示发光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10,10’
绝缘本体20,20’
前端面201,201’
顶面 202,202’
外侧面203,203’
收容腔204,204’
卡扣凸块205,205’
收容槽206,206’
收容空间207,207’
端子收容槽208,208’
对接端子30,30’
接脚端子40,40’
磁性组件50,50’
内置电路板501,501’
凹槽 502,502’
通孔 503,503’
发光组件60,60’
发光体61,61’
第一针脚62,62’ 第二针脚63,63’
第一转接端子64,64’
第一抵靠部641,641’
第一连接部642,642’
第一竖直部643,643’
第二转接端子65,65’
第二抵靠部651,651’
第二连接部652,652’
第二竖直部653,653’
弹性凸片654 屏蔽壳体70,7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23]【【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其所示为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10,所述电连接器10包括绝缘本体20及安装于绝缘本体2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磁性组件50、发光组件60。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若干对接端子30与若干接脚端子40,所述若干对接端子30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所述若干接脚端子40用以电性连接于外部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磁性组件50包括一个内置电路板501及安装于所述内置电路板501的若干磁性元件,所述内置电路板50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侧与下侧,所述内置电路板501的上侧设有若干凹槽502,所述凹槽502用以收容对接端子30的一端,所述内置电路板501的下侧设有若干通孔503,所述通孔503用以收容接脚端子40的一端。所述发光组件60包括连接有针脚的发光体61、及用以与所述针脚配合的转接端子,所述转接端子设有用以与所述针脚抵靠的抵靠部、自抵靠部弯折延伸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向下弯折延伸的竖直部。所述绝缘本体20设有贯穿前端面201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204,所述收容腔204的顶部设有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卡扣凸块205,所述绝缘本体20还设有两个贯穿前端面201向后延伸的收容槽206,所述收容槽206设于所述卡扣凸块205两侧,所述发光体61自前向后插入所述收容槽206。所述绝缘本体20还设有与所述收容槽206连通并贯穿其顶面202与外侧面203的收容空间207,所述收容空间207自其底面向下延伸设有端子收容槽208,所述端子收容槽208靠近外侧面203设置,所述转接端子自上向下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207,所述转接端子的抵靠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207,所述连接部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抵靠于所述收容空间207的底面,所述竖直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208。所述电连接器10还包括屏蔽壳体70,所述屏蔽壳体70包覆所述绝缘本体20。
[0024]所述针脚包括第一针脚62与第二针脚63,所述第一针脚62与第二针脚63自发光体61 —端水平延伸,所述第一针脚62长于所述第二针脚63。所述第一针脚62靠近第二针脚63的一侧为第一针脚62的内侧,相反另一侧为第一针脚62的外侧。所述第二针脚63靠近第一针脚62的一侧为第二针脚63的内侧,相反另一侧为第二针脚63的外侧。所述转接端子包括分别配合于第一针脚62与第二针脚63的第一转接端子64与第二转接端子65,所述第一转接端子64包括第一抵靠部641、第一连接部642、及第一竖直部643,所述第二转接端子65包括第二抵靠部651、第二连接部652、及第二竖直部653。所述第一抵靠部641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抵靠部641设有弹性凸片654,所述弹性凸片654由第一抵靠部641沿水平方向朝第一针脚62的内侧冲压形成,所述弹性凸片654成台阶状,第一针脚62的内侧抵靠于所述弹性凸片654。所述第一连接部642自所述第一抵靠部641的延伸末端朝第二针脚63方向水平弯折延伸。所述第一竖直部643自所述第一连接部642的延伸末端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二抵靠部651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抵靠部651设有弹性凸片654,所述弹性凸片654由第二抵靠部651沿水平方向朝第二针脚63的内侧冲压形成,所述弹性凸片654成台阶状,第二针脚63的内侧抵靠于所述弹性凸片654。所述第二连接部652自所述第二抵靠部651的延伸末端朝第二针脚63的外侧方向水平弯折延伸。所述第二竖直部653自所述第二连接部652的延伸末端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一竖直部643与所述第二竖直部653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针脚的延伸方向相同。
[0025]如图6至图9,其所示为符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10’,所述电连接器10’包括绝缘本体20’及安装于绝缘本体2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磁性组件50’、发光组件60’。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若干对接端子30’与若干接脚端子40’,所述若干对接端子30’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所述若干接脚端子40’用以电性连接于外部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磁性组件50’包括一个内置电路板501’及安装于所述内置电路板501’的若干磁性元件,所述内置电路板50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侧与下侧,所述内置电路板501’的上侧设有若干凹槽502’,所述凹槽502’用以收容对接端子30’的一端,所述内置电路板501’的下侧设有若干通孔503’,所述通孔503’用以收容接脚端子40’的一端。所述发光组件60’包括连接有针脚的发光体61’、及用以与所述针脚配合的转接端子,所述转接端子设有用以与所述针脚抵靠的抵靠部、自抵靠部弯折延伸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向下弯折延伸的竖直部。所述绝缘本体20’设有贯穿前端面201’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204’,所述收容腔204’的顶部设有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卡扣凸块205’,所述绝缘本体20’还设有两个贯穿前端面201’向后延伸的收容槽206’,所述收容槽206’设于所述卡扣凸块205’两侧,所述发光体61’自前向后插入所述收容槽206’。所述绝缘本体20’还设有与所述收容槽206’连通并贯穿其顶面202’与外侧面203’的收容空间207’,所述收容空间207’自其底面向下延伸设有端子收容槽208’,所述端子收容槽208’靠近外侧面203’设置,所述转接端子自上向下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207’,所述转接端子的抵靠部与连接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207’,所述竖直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208’。所述电连接器10’还包括屏蔽壳体70’,所述屏蔽壳体70’包覆所述绝缘本体20’。
[0026]所述针脚包括第一针脚62’与第二针脚63’,所述第一针脚62’与第二针脚63’自发光体61’ 一端水平延伸,所述第一针脚62’长于所述第二针脚63’。所述第一针脚62’靠近第二针脚63’的一侧为第一针脚62’的内侧,相反另一侧为第一针脚62’的外侧。所述第二针脚63’靠近第一针脚62’的一侧为第二针脚63’的内侧,相反另一侧为第二针脚63’的外侧。所述转接端子包括分别配合于第一针脚62’与第二针脚63’的第一转接端子64’与第二转接端子65’,所述第一转接端子64’包括第一抵靠部641’、第一连接部642’、及第一竖直部643’,所述第二转接端子65’包括第二抵靠部651’、第二连接部652’、及第二竖直部653’。所述第一针脚62’的内侧抵靠于所述第一抵靠部641’。所述第一抵靠部641’朝第二针脚63’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642’自所述第一抵靠部641’的延伸末端继续朝远离第一针脚62’的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一竖直部643’自所述第一连接部642’的延伸末端向下弯折延伸。第二针脚63’的外侧抵靠于所述第二抵靠部651’。所述第二抵靠部651’朝远离第一针脚62’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652’自所述第二抵靠部651’的延伸末端朝靠近第一针脚62’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二竖直部653’自所述第二连接部652’的延伸末端向下弯折延伸。所述第一竖直部643’与所述第二竖直部653’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针脚的延伸方向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连接有针脚的发光体、及用以与所述针脚配合的转接端子,所述针脚包括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所述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自发光体一端水平延伸,所述转接端子包括分别配合于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的第一转接端子与第二转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脚长于所述第二针脚,所述转接端子设有用以与所述针脚抵靠的抵靠部、自抵靠部弯折延伸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向下弯折延伸的竖直部,所述第一转接端子与第二转接端子的连接部向同一侧延伸,所述第一转接端子与第二转接端子的竖直部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针脚的延伸方向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抵靠部设有弹性凸片,所述弹性凸片由抵靠部沿水平方向冲压形成,所述针脚抵靠于所述弹性凸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端子与第二转接端子的抵靠部分别抵靠于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端子的抵靠部向所述第一针脚的内侧冲压形成弹性凸片,所述第二转接端子的抵靠部向所述第二针脚的内侧冲压形成弹性凸片,所述弹性凸片成台阶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贯穿前端面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顶部设有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卡扣凸块,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两个贯穿前端面向后延伸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设于所述卡扣凸块两侧,所述发光体自前向后插入所述收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与所述收容槽连通并贯穿其顶面与外侧面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自其底面向下延伸设有端子收容槽,所述端子收容槽靠近外侧面设置,所述转接端子自上向下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转接端子的抵靠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连接部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抵靠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所述竖直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
【文档编号】H01R13/717GK104466557SQ201310422604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吴金汉, 许志清, 张道宽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