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1416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非接触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用于通信领域的,在不需要导体进行直接机械接触条件下,也可使同轴传输系统中的射频信号进行互联互通的非接触射频同轴连接器的构成方案。当采用本方案的非接触射频同轴连接器一端与同轴电缆或其它如象微带线、带状线等微波电路连接,另一端作为连接端面与另一个按照同样方式装配起来的非接触射频同轴连接器靠拢联结时,即便构成这两个连接器的内外金属导体没有直接的电气接触,也可以通过这两个非接触射频同轴连接器使两边的传输线或电路中的射频信号实现相互传输。与目前常用的接触式射频连接器相比,可靠性更高、耐候性更好,野外工程使用更加方便。
【专利说明】非接触射频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中电磁波信号的传输方式,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不需要经过导体直接物理接触也能进行电磁波信号互联互通的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子系统和电子设备中,人们大量使用射频同轴电缆来进行设备与设备、模块与模块以及设备与模块之间的高频信号连通,而电缆和这些设备模块之间的连接大都会通过射频连接器来实现。
[0003]目前人们使用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如N型连接器、SMA连接器等等都是接触式射频连接器,也就是需要将进行连接的两个同轴连接器的内外导体分别以机械插合或压接的方式可靠接触以后才能进行稳定的射频信号传输。由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接触式连接器在反复插拔使用过程中会带来连接器内导体的磨损和破裂,引起连接器的接触不良,从而影响其使用性能;二是接触式连接器为了能够在插拔过程中使内外导体直接接触,其用于插合的端口都是开放的,因此在未插合时,雨水、尘土等会进入到连接器从而对其性能带来不良影响。为此人们采用给连接器端口加盖封盖的办法来防止雨水尘土等的侵害,但这也给连接器的保管和使用带来了麻烦;三是接触式连接器在插合连接时机械连接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间隙,因此其在野外使用时必须有相应的防水措施。目前工程上是通过在连接部位缠绕防水胶带 、套热缩套管、涂抹防水胶或油脂等方法来进行雨水防护,但这同时也会给天线的野外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四是接触式连接器端口的机械插合方式使其很难适应有气密要求的场合。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提出了一种以不需要内外导体(特别是内导体)直接接触也能进行射频信号传输的射频同轴连接器方案。由于这种连接器采用了非接触式信号联通方式,使用时不需要连接器的内外导体作物理上的直接接触,因而能够避免传统接触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在连接时对内导体造成的磨损和破裂,另外,由于不需要内外导体直接的物理接触,因此这种连接器的连接端口可以用介质透波材料对其进行封闭,这不仅能够保护连接器免遭灰尘和雨水的侵蚀,而且在连接器野外连接使用时也不一定需要专门的防水处理,使天线的野外使用以及维护拆卸都更加方便。同时连接器本身的端口封闭结构也使其易于适应某些有气密要求的场合。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用以解决传统射频同轴连接器存在的插拔磨损和破裂、端口不防灰尘雨水侵蚀、野外使用需要专门的防水处理以及不适合有气密要求的场合等问题。
[0006]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端开口另一端底部开有小孔的金属筒1,所述金属筒I的开口面处放置有一片比金属筒开口略小的金属片3,所述金属片3和金属筒I的内壁没有直接的物理碰触,所述金属片3上面有一根和其连接的金属导线2通向金属筒I的底部并穿过金属筒I底部的小孔从而共同组成了一个同轴传输线结构,在该结构上有一个可以和同轴线电缆或其它如象微带线、带状线这样的微波电路相连接的连接装置6,所述连接装置6在金属筒I底部的外面。在所述金属筒I的开口外有一用透波材料制作的薄壁封盖4用于对金属筒I的内部进行保护和防止两个这样的连接器在进行插接连通时产生导体(主要是内导体)接触。在所述金属筒I的外壁上有专门的机械连接装置5用于帮助保持连接器插接后的状态。所述机械连接装置5可以是插接式的,也可以是螺纹以及其它任意目前已知的可用于帮助连接后的射频连接器保持其连接状态的机械装置。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不需要导体彼此接触也能使同轴传输系统中的射频信号进行互联互通的非接触射频同轴连接器的构成方案,使用这种连接器不会因为连接器的反复多次插接而带来连接器内导体的机械破损,也没有因为缺乏端口遮盖而带来灰尘雨水对连接器的侵蚀,在野外使用时,当两个这样的非接触射频同轴连接器连接以后也不需要专门的防水处理,与传统接触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相比,这种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更长,连接更可靠,存储、维护、使用也更方便,同时这种连接器端口的封闭结构也使其易于应用到具有气密要求的场合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附图中描述的仅仅是本发明中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对本发明中的不同部位进行改动形成其他的实施方案。
[0009]附图1是本发明非接触射频同 轴连接器的一种构造形式示意图。
[0010]附图2是本发明非接触射频同轴连接器中心导线加载集中参数电感或电容结构形式的一种构造示意图。
[0011]图中:1金属筒,2内导体连线,3金属片,4透波封盖片,5连接器的机械连接装置,6电缆或其它电磁波电路连接装置,7集中参数电感或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一
[0013]参阅图1,在下面描述的非接触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非接触连接器具有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底部开有小孔的金属筒1,所述金属筒I的开口面放置了一片比金属筒开口尺寸小的金属片3,所述金属片3和金属筒I的内壁没有直接的接触,所述金属片3的尺寸会根据同轴射频连接器的工作频率以及金属筒尺寸来调整,所述金属片3上面联有一根金属导线2通向金属筒I的底部,通常这根金属导线2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所述金属导线2穿过金属筒I底部的小孔构成一个同轴传输线结构,在该结构上设计有便于和同轴线电缆或其它象微带线、带状线这样的电磁波电路连接的连接装置6,所述连接装置6在金属筒I底部的外面。在所述金属筒I的开口处有一透波的非金属材料4封盖在金属圆筒I的开口处以便对金属筒I的内部进行保护和防止两个这样的连接器在进行对插连通时产生导体接触(主要是内导体)。在所述金属圆筒I的外壁上,有专门的机械连接装置5用于帮助保持连接器插接后的状态。所述机械连接装置5可以是插拔结构的,也可以是螺纹以及其它任何已知的可用于帮助连接后的射频连接器保持其连接状态的机械装置。
[0014]实施例二
[0015]参阅图2,在下面 描述的非接触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非接触射频同轴连接器具有与实施例一相似的结构形式,所不同的是中心内导线2上串接上了集中参数的电感或电容7,至于具体方案中是选电感还是电容,以及量值大小的确定则取决于对连接器的工作频率、带宽以及尺寸大小等的要求。
[001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采用本【技术领域】公众熟知的技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不需要导体直接接触即可传输射频信号的非接触射频同轴连接器的构成方案,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底部开有小孔的金属筒1,所述金属筒I可以是圆形柱筒,也可以是截面为其它形状的柱筒,甚至可以是其它截面形状和尺寸不同的非柱形筒。
2.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金属筒I,其特征在于:其开口面处有一片比金属筒开口尺寸略小的金属片3,所述金属片3上面连接有一根通向金属筒I底部并穿过其底部小孔的金属导线2,该导线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是螺旋或其它弯曲状的,该导线可以是截面尺寸恒定的均匀导线,也可以是截面尺寸变化的非均匀导线。
3.按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金属片3,其特征在于:其形状可以和金属筒I开口处的内表面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其尺寸大小会根据所需连接器的性能调整,但不能与周围金属筒I的内壁接触。
4.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金属筒1,其特征在于:开口处有一透波材料制成薄壁封盖4用于封闭金属筒I的开口。
5.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金属筒I,其特征在于:金属筒I的底部有一个用于和同轴电缆或其它如象微带线、带状线这样的微波电路连接的连接装置6,所述连接装置6的内导体和金属筒I中的导线2相连,外导体和金属筒I的底部相连。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筒I的外壁上,有专门的机械连接装置5用于帮助保持连接器插接后的状态,所述机械连接装置5可以是插接、螺纹以及其它任何已知 的可用于帮助插接后的射频连接器保持其连接状态的机械装置。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筒I,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筒I内的导线2上可以串联集中参数的电感和电容来改变连接器的电气性能。
【文档编号】H01R13/52GK104022368SQ201310682947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8日
【发明者】段恒毅, 段文睿 申请人:段恒毅, 段文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