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型铁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452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e型铁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E型铁芯结构,解决了现有铁芯在使用过程中,易因为强度结构设计不合理,在高负荷工作中出现铁芯结构变形,导致铁芯失效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E型铁芯结构,包括铁芯本体,所述铁芯本体主要由多个E型结构的硅钢片叠压设置而成,每个E型结构的硅钢片均设置横向部、第一竖向部、第二竖向部、第三竖向部,三个竖向部依次连接在横向部上且呈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竖向部、第三竖向部的外侧设置有凸起部,第二竖向部的下端设置有斜面凸起结构,横向部与竖向部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倒圆角,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铁芯片的结构强度和结构耐冲击力,保证了铁芯在高负荷工作中的性能稳定、功能持久。
【专利说明】一种E型铁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E型铁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交流接触器在电工学上是一种用来接通或断开带负载的交流电路或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化切换器,交流接触器主要由电磁机构、触头系统、灭弧装置等组成,而E型交流接触器铁芯就是电磁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有E型交流接触器铁芯的电磁机构的作用下,可实现带动触头系统中触点的闭合与断开,E型交流接触器铁芯的主要作用是增大磁通量,在通电线圈缠绕铁芯使铁芯两端产生磁场,吸附触头装置,起到控制线路的效果。
[0003]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申请号为201220053989.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接触器铁芯,旨在提供一种接触器上使用的铁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接触器铁芯,包括铁芯本体,所述铁芯本体主要由若干E形结构的铁芯片叠压设置而成,所述E形铁芯片包括一条横向部,所述横向部的左端、中端、右端分别设置有一条竖向部,所述横向部和三条竖向部上设置有扣紧紧固机构,所述扣紧紧固机构采用铆钉连接,所述各个铁芯片之间设有防锈油。
[0004]这种交流接触器铁芯虽然满足了接触器铁芯的一般功能性需要,实现铁芯的结构紧凑化、增强防锈效果,增加铁芯的使用寿命,但是该交流接触器铁芯的铁芯片只通过单纯地冲压加工而成,缺乏加强结构,易在高负荷工作过程中,出现铁芯片受到频繁冲击而变形,以及铁芯本体出现机械共振现象产生变形,导致机构功能失效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强度加强结构、减少残余机械应力结构,以保证铁芯工作性能稳定有效的E型铁芯结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E型铁芯结构,包括铁芯本体,所述铁芯本体主要由多个E型结构的硅钢片叠压设置而成,所述铁芯本体上还设置有紧固件,所述每个E型结构的硅钢片均设置横向部、第一竖向部、第二竖向部、第三竖向部,所述第一竖向部、第二竖向部、第三竖向部依次连接在所述横向部上且呈相互平行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竖向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结构加强部,所述第二竖向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二结构加强部,所述第三竖向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三结构加强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用多个E型结构的硅钢片叠压设置而成铁芯本体,得到一种铁损低,结构强度较高,不易变形;磁感应强度高,能产生稳定磁场,冲片性好,方便冲压加工的E型铁芯结构,在铁芯本体上设置紧固件,能够保证硅钢片稳定有效的叠压在一起,不产生过大的机械缝隙,影响铁芯使用功能,同时在E型结构的硅钢片均设置横向部、第一竖向部、第二竖向部、第三竖向部,所述第一竖向部、第二竖向部、第三竖向部依次连接在所述横向部上且呈相互平行设置,能够方便线圈绕组稳定环绕在铁芯上,保证铁芯的功能有效性和稳定性,其中,在第一竖向部的外侧设置第一结构加强部,第二竖向部的两侧设置第二结构加强部,第三竖向部的外侧设置第三结构加强部,进一步加强了铁芯本体的结构强度,使铁芯在工作过程中不易发生机械变形,实现功能稳定有效。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竖向部与横向部连接位置的内侧设置有倒圆角,所述的第二竖向部与横向部连接位置的两侧均设置有倒圆角,所述的第三竖向部与横向部连接位置的内侧亦设置有倒圆角。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利用在第一竖向部与横向部连接位置的内侧设置有倒圆角,第二竖向部与横向部连接位置的两侧均设置有倒圆角,第三竖向部与横向部连接位置的内侧亦设置有倒圆角,能够消除硅钢片上的残余机械应力并能有效防止铁芯在工作过程中,硅钢片上产生机械应力,导致机构结构强度下降,出现机械变形,导致铁芯功能失效。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结构加强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竖向部呈一体设置的第一凸起结构并设置于第一竖向部的外侧上端。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与第一竖向部呈一体设置并且位于第一竖向部的外侧上端的第一凸起结构设置为第一结构加强部,进一步提高硅钢片的结构强度,并且不会影响线圈绕组的环绕位置设置,从而达到使机构功能稳定的目的。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结构加强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二竖向部呈一体设置的第二斜面凸起结构并设置于第二竖向部的两侧下端。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与第二竖向部呈一体设置并且位于第二竖向部的两侧下端的第二斜面凸起结构设置为第二结构加强部,进一步硅钢片的结构强度,并且不会影响线圈绕组的环绕位置设置,从而达到使机构功能稳定的目的。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三结构加强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三竖向部呈一体设置的第三凸起结构并设置于第三竖向部的外侧上端。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与第三竖向部呈一体设置并且位于第三竖向部的外侧上端的第三凸起结构设置为第三结构加强部,进一步提高硅钢片的结构强度,并且不会影响线圈绕组的环绕位置设置,,从而达到使机构功能稳定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E型铁芯结构的正视不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E型铁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铁芯本体;2、紧固件;3、横向部;4、第一竖向部;41、第一凸起结构;
5、第二竖向部;51、第二斜面凸起结构;6、第三竖起部;61、第三凸起结构;7、倒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0020]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是一种E型铁芯结构,包括铁芯本体I,铁芯本体I主要由多个E型结构的硅钢片叠压设置而成,铁芯本体I上还设置有紧固件2,每个E型结构的硅钢片均设置横向部3、第一竖向部4、第二竖向部5、第三竖向部6,第一竖向部4、第二竖向部5、第三竖向部6依次连接在横向部3上且呈相互平行设置,其中,第一竖向部4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结构加强部,第二竖向部5的两侧设置有第二结构加强部,第三竖向部6的外侧设置有第三结构加强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有,第一竖向部4与横向部3连接位置的内侧设置有倒圆角7,第二竖向部5与横向部3连接位置的两侧均设置有倒圆角7,第三竖向部6与横向部3连接位置的内侧亦设置有倒圆角7,第一结构加强部设置为与第一竖向部4呈一体设置的第一凸起结构41并设置于第一竖向部4的外侧上端,第二结构加强部设置为与第二竖向部5呈一体设置的第二斜面凸起结构51并设置于第二竖向部5的两侧下端,第三结构加强部设置为与第三竖向部6呈一体设置的第三凸起结构61并设置于第三竖向部6的外侧上端。
[0021]通过以上实施例,能够使用多个E型结构的硅钢片叠压设置而成铁芯本体1,得到一种铁损低,结构强度较高,不易变形;磁感应强度高,能产生稳定磁场,冲片性好,方便冲压加工的E型铁芯结构,在铁芯本体I上设置紧固件2,能够保证硅钢片稳定有效的叠压在一起,不产生过大的机械缝隙,影响铁芯使用功能,同时在E型结构的硅钢片均设置横向部
3、第一竖向部4、第二竖向部5、第三竖向部6,所述第一竖向部4、第二竖向部5、第三竖向部6依次连接在所述横向部3上且呈相互平行设置,能够方便线圈绕组稳定环绕在铁芯上,保证铁芯的功能有效性和稳定性,其中,在第一竖向部4的外侧设置第一结构加强部,第二竖向部的两侧设置第二结构加强部,第三竖向部的外侧设置第三结构加强部,进一步加强了铁芯本体I的结构强度,使铁芯在工作过程中不易发生机械变形,实现功能稳定有效,在第一竖向部4与横向部3连接位置的内侧设置有倒圆角7,第二竖向部与5横向部3连接位置的两侧均设置有倒圆角7,第三竖向部6与横向部3连接位置的内侧亦设置有倒圆角7,能够消除硅钢片上的残余机械应力并能有效防止铁芯在工作过程中,硅钢片上产生机械应力,导致机构结构强度下降,出现机械变形,导致铁芯功能失效,将与第一竖向部4呈一体设置并且位于第一竖向部4的外侧上端的第一凸起结构41设置为第一结构加强部,进一步提高硅钢片的结构强度,并且不会影响线圈绕组的环绕位置设置,将与第二竖向部5呈一体设置并且位于第二竖向部5的两侧下端的第二斜面凸起结构51设置为第二结构加强部,进一步硅钢片的结构强度,并且不会影响线圈绕组的环绕位置设置,将与第三竖向部6呈一体设置并且位于第三竖向部6的外侧上端的第三凸起结构61设置为第三结构加强部,进一步提高硅钢片的结构强度,并且不会影响线圈绕组的环绕位置设置,从而达到使机构功能稳定的目的。
[002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E型铁芯结构,包括铁芯本体,所述铁芯本体主要由多个E型结构的硅钢片叠压设置而成,所述铁芯本体上还设置有紧固件,所述每个E型结构的硅钢片均设置横向部、第一竖向部、第二竖向部、第三竖向部,所述第一竖向部、第二竖向部、第三竖向部依次连接在所述横向部上且呈相互平行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竖向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结构加强部,所述第二竖向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二结构加强部,所述第三竖向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三结构加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型铁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竖向部与横向部连接位置的内侧设置有倒圆角,所述第二竖向部与横向部连接位置的两侧均设置有倒圆角,所述第三竖向部与横向部连接位置的内侧亦设置有倒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E型铁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结构加强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竖向部呈一体设置的第一凸起结构并设置于第一竖向部的外侧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E型铁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结构加强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二竖向部呈一体设置的第二斜面凸起结构并设置于第二竖向部的两侧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E型铁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三结构加强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三竖向部呈一体设置的第三凸起结构并设置于第三竖向部的外侧上端。
【文档编号】H01F3/02GK203966978SQ201420415114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5日
【发明者】刘赛湖 申请人:乐清市刘氏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