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装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338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继电器装配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继电器装配夹具,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的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相对应地安装在底座上可相互配合对继电器机构的两侧进行定位。所述的继电器机构包括基座及基座一侧安装的轭铁,其中第一支座的侧壁上设有可用于定位基座的基座定位槽,第二支座的侧壁上设有与基座定位槽对应设置可用于定位轭铁的轭铁定位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效率高、触点装配准确、机械结构简单的继电器装配夹具。
【专利说明】继电器装配夹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装配领域,特别是一种继电器装配夹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继电器的装配过程中,上插与轭铁及基座的安装方式采用人工操作装配,但在此种装配方式下装配效率较低,并且由于基座及轭铁在装配时未进行有效地固定,因此容易在安装上插时造成基座内零部件的变形损坏,从而降低了装配合格率及继电器的使用稳定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装配效率高、触点装配准确、机械结构简单的继电器装配夹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继电器装配夹具,包括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所述的第一支座1与第二支座2相对应地安装在底座3上可相互配合对继电器机构4的两侧进行定位。所述的继电器机构4包括基座410及基座410 —侧安装的轭铁420,其中第一支座1的侧壁上设有可用于定位基座410的基座定位槽111,第二支座2的侧壁上设有与基座定位槽111对应设置可用于定位轭铁420的轭铁定位槽211。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支座1与第二支座2相对应的侧壁的两端分别延伸设有可用于支撑基座410 —侧底部边沿的定位块110,并且每个定位块110顶部开设有可用于定位基座410的基座定位槽111。
[0007]进一步,所述第二支座2与第一支座1相对应的侧壁的两端分别延伸设有定位板210,并且定位板210之间还设有沿第二支座2的侧壁延伸出可用于支撑轭铁420底部边沿的定位凸台212,所述的定位凸台212及其两端设置的定位板210组成了可用于定位轭铁420的轭铁定位槽211。
[0008]进一步,所述基座410的底部一侧安装有轭铁420另一侧安装有触头结构430,所述第一支座1的侧壁两端分别设有支撑基座410—侧底部的定位块110,所述第二支座2的侧壁延伸设有支撑轭铁420底部的定位凸台212,所述的定位块110之间设有沿第一支座1的侧壁延伸出可用于支撑触头结构430侧面的支撑凸起101。
[0009]进一步,所述的定位块110之间并排设置至少两个支撑凸起101,并且相邻的两个支撑凸起101之间设有间隙,支撑凸起101的下方还设有避让空间。
[0010]进一步,还包括上模6,所述上模6可下压将上插5固定在基座410的顶部。
[0011]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支座1高于第二支座2。
[0012]进一步,所述基座410 —侧的边沿底部开设有可与基座定位槽111对应侧边沿匹配定位安装的基座缺口 411,所述基座定位槽111的两侧边沿的顶端分别对应设有倒角112。
[0013]进一步,所述的轭铁420和触头结构430底部连接,并且二者连接处的底部安装有可分别与轭铁420和触头结构430弹性连接的复位弹簧440,所述定位凸台212的顶端至底座3的高度大于复位弹簧440的厚度。
[0014]进一步,所述上模6为圆柱体,上模6下压倾斜的预安装在基座410顶部的上插5使其与基座410固定连接。
[0015]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装配夹具通过相对应设置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实现将继电器机构有效定位,提高了继电器机构的装配效率,同时不易使机构内的零部件受到损坏。此外,通过第一支座及第二支座上分别开设的基座定位槽及轭铁定位槽,实现继电器机构定位准确,提高了机构触点装配的准确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前的结构侧视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结构侧视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1至6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装配夹具【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装配夹具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3]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机构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继电器机构4包括基座410、轭铁420、触头机构430及上插5。所述基座410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轭铁420和触头机构430,所述的轭铁420和触头机构430的底部相连接并可将线圈夹持在二者之间,所述线圈的通/断电可控制触头机构430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的闭合与断开。轭铁420与触头机构430底部的连接处安装有可用于复位触头机构430的动触头的复位弹簧440。基座410的顶部安装有可与继电器机构4内的触点对应连接并可与外部插接连接的上插5,所述的上插5在装配时可通过上模6的下压将上插5与基座410的顶部固定连接。但在上模6下压的过程中,由于继电器机构4的定位不稳定易导致装配过程发生晃动,进而造成装配不准确甚至会造成继电器机构4内部零部件的损坏,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装配夹具通过相对应设置的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将待装配的继电器机构4稳定定位,提高了装配效率及装配准确性。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装配夹具,包括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所述的第一支座1与第二支座2相对应地安装在底座3上可相互配合对继电器机构4的两侧进行定位。所述的继电器机构4包括基座410及基座410 —侧安装的轭铁420,其中第一支座1的侧壁上设有可用于定位基座410的基座定位槽111,第二支座2的侧壁上设有与基座定位槽111对应设置可用于定位轭铁420的轭铁定位槽211。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分别对应设置的基座定位槽和轭铁定位槽可对继电器机构的两侧准确定位,从而提高了继电器机构装配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了在装配时对零部件造成损坏。
[0025]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所述的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并排垂直地安装在底座3上,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相互对应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相对应设置可用于定位基座410及轭铁420的基座定位槽111和轭铁定位槽211,其中第一支座1与第二支座2相对应的侧壁的两端分别延伸设有可用于支撑基座410 —侧底部边沿的定位块110,并且每个定位块110顶部开设有可用于定位基座410的基座定位槽111。基座定位槽可将基座底部进行有效定位,便于继电器机构后续的加工装配,避免了装配过程中对继电器零部件的挤压损坏,提高了继电器装配效率。同时,第二支座2与第一支座1相对应的侧壁的两端分别延伸设有定位板210,并且定位板210之间还设有沿第二支座2的侧壁延伸出可用于支撑轭铁420底部边沿的定位凸台212,所述的定位凸台212及其两端设置的定位板210组成了可用于定位轭铁420的轭铁定位槽211。轭铁定位槽结构简单,便于继电器机构的轭铁与夹具的安装,提高了夹具使用效率。特别地,定位块110之间设有沿第一支座1的侧壁延伸出可用于支撑触头结构430侧面的支撑凸起101。支撑凸起可进一步对基座一侧底部的触头结构进行支撑定位,防止触头结构在装配的过程中晃动,提高了装配的稳定性及合格率。此外,所述的定位块110之间并排设置至少两个支撑凸起101,并且相邻的两个支撑凸起101之间设有间隙,支撑凸起101的下方还设有避让空间。
[0026]综上所述,基座410底部两侧分别安装有轭铁420及触头结构430,其中轭铁420底部边沿安装在定位凸台212的顶部且轭铁420的两侧被定位凸台212两端的定位板210夹持定位。基座410安装有触头结构430 —侧的边沿可与基座定位槽111限位安装,容易想到的是,基座410的边沿可开设有与基座定位槽111的侧边沿对应设置的基座缺口 411,所述的基座缺口 411及基座410的边沿可与基座定位槽111及其侧边沿匹配定位安装。继电器机构4的两侧分别被第一支座1及第二支座2所对应设置的基座定位槽111和轭铁定位槽211共同配合定位安装,从而保证了继电器机构在装配上插时不会发生晃动,有效地保护了继电器机构内的零部件不易受到损坏,提高了继电器装配夹具的效率。
[0027]如图4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机构4装配上插6的装配过程示意图,所述基座410的底部一侧安装有轭铁420另一侧安装有触头结构430,所述第一支座1的侧壁两端分别设有支撑基座410—侧底部的定位块110,所述第二支座2的侧壁延伸设有支撑轭铁420底部的定位凸台212,并且基座410的顶部可通过上模6下压将上插5固定在基座410的顶部。上插从基座顶部进行装配,并且基座两侧均得到有效地定位支撑,因此使装配上插的过程稳定可靠,不易对继电器机构内的其他零部件造成变形损坏。特别地,基座410一侧的边沿底部开设有可与基座定位槽111对应侧边沿匹配定位安装的基座缺口 411,基座定位槽111的两侧边沿的顶端分别对应设有倒角112。基座缺口可使基座与基座定位槽的定位安装更为稳定准确。此外,倒角便于基座的边沿与基座定位槽安装定位,提高了继电器装配夹具的使用效率。
[0028]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装配前的结构侧视图,所述的上插5倾斜的预安装在基座410的顶部,所述的上模6可设置在上插5的正上方,装配上插5时上模6可沿图中箭头的方向下移动。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6的结构示意图,上模6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结构的上模6的底部可与上插5的顶部接触并下压上插5使其与基座410装配固定。其中,上模6的下表面可以是有一定面积的平整表面,优选为圆柱结构。在上模下压时,上模的下表面与上插头部圆柱面相接触,受力均匀,快速,准确。上插在压力作用下向下位移,从而与基座相配合。此外,由于传统手压模式是通过尖嘴钳分别作用于基座下表面和上插上表面从而实现将基座与上插夹紧,此种方式装配一致性差,并容易使基座、上插受到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方式与传统手压模式相比,提高了装配效率,改善了产品质量。特别地,所述的第一支座1高于第二支座2,并且所述的基座定位槽111沿第一支座1顶部延伸设置。高度不相同的第一支座及第二支座便于使用者将继电器机构与装配夹具的安装,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使装配夹具的结构简单,提高了夹具的使用效率。
[0029]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结构侧视图,所述上模6下压上插5使其与基座410固定连接,在装配固定的过程中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配合作用分别对继电器机构4的两侧进行定位,使触点准确安装,提高了装配过程的稳定性。特别地,所述的轭铁420和触头结构430底部连接,并且二者连接处的底部安装有可分别与轭铁420和触头结构430弹性连接的复位弹簧440,所述定位凸台212的顶端至底座3的高度大于复位弹簧440的厚度。定位凸台的高度实现了继电器机构在装配时底部架空,避免了装配使对继电器机构底部安装的复位弹簧的损坏,提高了装配稳定性。
[003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继电器装配夹具,包括第一支座(I)和第二支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座(I)与第二支座(2)相对应地安装在底座(3)上可相互配合对继电器机构(4)的两侧进行定位; 所述的继电器机构⑷包括基座(410)及基座(410) —侧安装的轭铁(420),其中第一支座(I)的侧壁上设有可用于定位基座(410)的基座定位槽(111),第二支座(2)的侧壁上设有与基座定位槽(111)对应设置可用于定位轭铁(420)的轭铁定位槽(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I)与第二支座(2)相对应的侧壁的两端分别延伸设有可用于支撑基座(410) —侧底部边沿的定位块(110),并且每个定位块(110)顶部开设有可用于定位基座(410)的基座定位槽(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2)与第一支座(I)相对应的侧壁的两端分别延伸设有定位板(210),并且定位板(210)之间还设有沿第二支座(2)的侧壁延伸出可用于支撑轭铁(420)底部边沿的定位凸台(212),所述的定位凸台(212)及其两端设置的定位板(210)组成了可用于定位轭铁(420)的轭铁定位槽(2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10)的底部一侧安装有轭铁(420)另一侧安装有触头结构(430),所述第一支座(I)的侧壁两端分别设有支撑基座(410) —侧底部的定位块(110),所述第二支座(2)的侧壁延伸设有支撑轭铁(420)底部的定位凸台(212),所述的定位块(110)之间设有沿第一支座(I)的侧壁延伸出可用于支撑触头结构(430)侧面的支撑凸起(1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块(110)之间并排设置至少两个支撑凸起(101),并且相邻的两个支撑凸起(101)之间设有间隙,支撑凸起(101)的下方还设有避让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模¢),所述上模(6)可下压将上插(5)固定在基座(410)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座(I)高于第二支座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10)—侧的边沿底部开设有可与基座定位槽(111)对应侧边沿匹配定位安装的基座缺口(411),所述基座定位槽(111)的两侧边沿的顶端分别对应设有倒角(11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轭铁(420)和触头结构(430)底部连接,并且二者连接处的底部安装有可分别与轭铁(420)和触头结构(430)弹性连接的复位弹簧(440),所述定位凸台(212)的顶端至底座(3)的高度大于复位弹簧(440)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6)为圆柱体,上模(6)下压倾斜的预安装在基座(410)顶部的上插(5)使其与基座(410)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H01H49/00GK204257516SQ201420634279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8日
【发明者】王联长, 蒋光瑶 申请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