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19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尤其涉及具有夹持配合结构的电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考2014年12月17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告第CN204030066U号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具有对接端口,所述对接端口用于对接连接器的插入配合,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顶壁、底壁、及位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两侧壁,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分别安装在绝缘本体的顶壁和底壁上形成用以对接对接连接器的夹持配合结构,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端子采用上下两排结构,尾部可通过焊接PCB或由线路连接为一个通路。

然而,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的数量较多,产品结构复杂,工艺难度高,生产流程长,品质难控制,成本高;尾部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产品阻抗较大,散热效果差。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之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制造的电连接器端子。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端子,用以固持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其包括头部和连接头部的尾部,所述尾部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头部方向反折延伸的下料部,所述下料部与头部形成上下对 称或非对称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夹持结构。

优选的,所述头部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部,所述下料部包括自头部后端向下一体弯折延伸的竖直部、自竖直部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与第二水平部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对称。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部及第二水平部前端设有相互靠拢的凸起状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上设有用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的触点。

优选的,所述下料部为位于主体部侧边且自头部进一步延伸弯折的的侧边下料部。

优选的,所述下料部为位于主体部单边且自头部进一步延伸弯折的单边下料部或位于主体部两侧边且自头部进一步延伸弯折的双边下料部。

优选的,所述下料部为位于主体部中部且自头部进一步延伸弯折的刺破下料部。

优选的,所述下料部与主体部之间设有料带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头部和尾部之间还设有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所述固持部上设有倒刺。

优选的,所述尾部的主体部为自头部向后水平延伸的平直状。

优选的,所述电连接器端子为USB Type C或FPC电连接器端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之电连接器端子采用刺破、单边或者双边下料方式,把端子尾部材料向头部所在方向反向弯折,与头部形成上下对称或非对称的夹持结构,如此,所述单个电连接器端子结构简单,有利于若干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合在一起时可形成回转多触点高密度小间距端子组结构;另一方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上下两排的端子结构,本发明中单个电连接器端子即可形成一个夹持结构,且具有共用的尾部,如此,可减小产品阻抗,提高产品性能,简化产品结构,降低工艺难度,提高产品稳定性,缩短产品制造流程,降低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端子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连接器端子 100、200、300、400、500、600

头部 11、21、31、41、51、61

第一水平部 111、211、311、411、511、611

第一夹持部 112、212、312、412、512、612

第一触点 113、213、313、413、513、613

尾部 12、22、32、42、52、62

主体部 121、221、321、421、521、621

下料部 122、222、322、422、522、622

刺破下料部 5220、6220

侧边下料部 1220、2220、3220、4220

竖直部 1221、2221、3221、4221、5221、6221

第二水平部 1222、2222、3222、4222、5222、6222

第二夹持部 1223、2223、3223、4223、5223、6223

第二触点 1224、2224、3224、4224、5224、6224

固持部 13、23、33、43、53、63

倒刺 131、231、331、431、531、631

料带连接部 223、423、623

夹持结构 140、240、340、440、540、64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其所揭示为符合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端子100、200、300、400、500、600,所述电连接器端子100、200、300、400、500、600用以固持于电连接器(未图示)的绝缘本体(未图示)上,其包括头部11、21、31、41、51、61和连接头部11、21、31、41、51、61的尾部12、22、32、42、52、62,所述尾部12、22、32、42、52、62包括主体部121、221、321、421、521、621以及自主体部121、221、321、421、521、621向头部11、21、31、41、51、61方向反折延伸的下料部122、222、322、422、522、622,所述下料部122、222、322、422、522、622与头部11、21、31、41、51、61形成上下对称或非对称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配合的夹持结构140、240、340、440、540、640。所述下料部122、222、322、422、522、622是指电连接器端子100、200、300、400、500、600采用刺破、单边或者双边下料等方式把端子尾部12、22、32、42、52、62材料向头部11、21、31、41、51、61所在方向反折而成,如此设置,使得单个电连接器端子100、200、300、400、500、600结构简单,有利于若干所述电连接器端子100、200、300、400、500、600组合在一起时形成回转多触点高密度小间距端子组结构;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中,所述端子结构为上下两排设置,所述构成一个夹持结构(未图示)的一对电连接器端子(未图示)具有两个尾部(未图示),而本发明中,单个电连接器端子100、200、300、400、500、600即可形成一个夹持结构140、240、340、440、540、640,且每个夹持结构140、240、340、440、540、640共用一个尾部12、22、32、42、52、62的主体部121、221、321、421、521、621。如此,可减小产品阻抗,提高产品性能,简化产品结构,降低工艺难度,提高产品稳定性,缩短产品制造流程,降低产品成本。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尾部12、22、 32、42、52、62材料向头部11、21、31、41、51、61所在方向反折的角度可以为180度或其他特定角度以满足相应的需求。

具体请参图1至7所示,本发明所述头部11、21、31、41、51、61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部111、211、311、411、511、611,所述下料部122、222、322、422、522、622包括自头部11、21、31、41、51、61后端向下一体弯折延伸的竖直部1221、2221、3221、4221、5221、6221以及自竖直部1221、2221、3221、4221、5221、6221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二水平部1222、2222、3222、4222、5222、6222,所述第一水平部111、211、311、411、511、611与第二水平部1222、2222、3222、4222、5222、6222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对称。如此设置,使所述头部11、21、31、41、51、61和下料部122、222、322、422、522、622在左右方向上对齐,所述第一水平部111、211、311、411、511、611与第二水平部1222、2222、3222、4222、5222、6222之间的空间可用以供对接连接器插接,从而使所述夹持结构140、240、340、440、540、640对对接连接器的夹持更为稳固,不易扭转偏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平部111、211、311、411、511、611及第二水平部1222、2222、3222、4222、5222、6222前端设有相互靠拢的凸起状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上设有用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的触点。具体的,所述第一水平部111、211、311、411、511、611前端设有向第二水平部1222、2222、3222、4222、5222、6222凸起的第一夹持部112、212、312、412、512、612,所述第二水平部1222、2222、3222、4222、5222、6222前端设有向第一水平部111、211、311、411、511、611凸起的第二夹持部1223、2223、3223、4223、5223、6223,所述第一夹持部112、212、312、412、512、612和第二夹持部1223、2223、3223、4223、5223、6223上分别设有用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的第一触点113、213、313、413、513、613和第二触点1224、2224、3224、4224、5224、6224,如此设置,所述夹持结构140、240、340、440、540、640可稳固夹持对接连接器,从而使所述第一触点113、213、313、413、513、613和第二触点1224、2224、3224、4224、5224、6224与对接连接器实现稳 固的电性连接。

请参图2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端子100、200、300、400,所述下料部122、222、322、422为位于主体部121、221、321、421侧边且自头部11、21、31、41进一步延伸弯折的的侧边下料部1220、2220、3220、4220。具体的,请参图2及图3所示,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侧边下料部1220、2220为自主体部121、221右侧侧边下料弯折而成;参图4及图5所示,在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边下料部3220、4220为自主体部321、421左侧侧边下料弯折而成。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在本发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端子100、200、300、400的所述下料部122、222、322、422均自主体部121、221、321、421单边下料而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部(未图示)还可以自主体部121、221、321、421、521、621两侧双边下料而成。如此设置,可在同一电连接器端子(未图示)上形成更多触点,实现更多触点更高密度的小间距端子组结构,以满足相应电连接器的需求。

请参图6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和第六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端子500、600,所述下料部522、622为位于主体部521、621中部且自头部51、61进一步延伸弯折的刺破下料部5220、6220。即,所述刺破下料部5220、6220自主体部521、621中部通过刺破的方式下料而成,如此设置,使得主体部521、621与头部51、61之间的结构较为稳固,不易发生自身的扭转偏斜。

本发明中,所述下料部222、422、622与主体部221、421、621之间还设有料带连接部223、423、623。具体可参图3、图5及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二、第四和第六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端子200、400、600,其中所述料带连接部223、423、623用以与料带(未图示)相互连接,当电连接器端子200、400、600成型后,将料带与所述料带连接部223、423、623进行切断。如此设置,有利于将若干电连接器端子200、400、600组成的电连接器端子组进 行同步制造,从而提高产品产量及品质稳定性,缩短产品制造流程。在其他实施方中,所述采用双边下料的电连接器端子(未图示)的下料部(未图示)与主体部(未图示)之间也可以设有料带连接部(未图示)以达成上述技术效果。

请参图1至7所示,所述头部11、21、31、41、51、61和尾部12、22、32、42、52、62之间还设有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13、23、33、43、53、63,所述固持部13、23、33、43、53、63上设有倒刺131、231、331、431、531、631。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端子100、200、300、400、500、600可稳定固持于绝缘本体上,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所述尾部12、22、32、42、52、62的主体部121、221、321、421、521、621为自头部11、21、31、41、51、61向后水平延伸的平直状。如此设置,便于所述电连接器端子100、200、300、400、500、600可自前向后插接至绝缘本体上,从而便于电连接器的组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端子100、200、300、400、500、600为USB Type C或FPC电连接器端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端子100、200、300、400、500、600还适用于其他需具有电连接器端子夹持结构的电连接器。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