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及其插头和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099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同轴连接器及其插头和插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及其插头和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朝着轻薄化和微型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对电子产品的各个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的连接器的要求也更加轻薄,尤其是同轴连接器。

一般的同轴连接器由插头和插座相互插合连接实现信号的传输,由于二者之间的配合较为复杂,导致其制造工艺比较繁琐;另外,依据制造工艺的要求需预留较多的尺寸余量,使得连接器的结构的高度尺寸无法进一步缩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同轴连接器制造工艺繁琐且结构的厚度尺寸无法进一步缩小的问题,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及其插头和插座。

一种同轴连接器的插头,用于固定连接电缆线,与同轴连接器的插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插头包括插头外壳,所述插头外壳包括壳本体、连接部和呈环状的扣合部,所述壳本体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扣合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扣合部的第二端偏向所述同轴连接器的轴向折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的插头还包括插头绝缘体,所述插头绝缘体包括中心绝缘体和延伸绝缘体,所述中心绝缘体和所述延伸绝缘体固定连接;

所述中心绝缘体包括固定部和容纳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容纳部固定连接,所述扣合部的第一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部设置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固定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的插头还包括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端子 包括卡合部、止端部和承压部,所述卡合部和所述承压部分别与所述止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承压部远离所述止端部的一端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电缆线的连接腔;

所述容纳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延伸绝缘体与所述中心绝缘体连接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延伸绝缘体的另一端开设有待夹槽,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待夹槽分别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止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承压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待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绝缘体还包括可折弯的压盖,所述中心绝缘体与开设所述安装槽相对的一端开设有容压槽,所述压盖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容压槽内,所述压盖一侧可抵接所述壳本体,所述压盖另一侧可抵接所述插头端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外壳还包括可弯折的夹紧部和可弯折的紧固部,所述夹紧部与所述紧固部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插头外壳上;

当所述插头端子夹紧所述电缆线时,所述夹紧部夹紧所述延伸绝缘体,所述紧固部夹紧所述电缆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外壳还包括定位端,所述扣合部远离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侧开设有开口,位于所述开口处的所述扣合部的一侧与所述定位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定位端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紧固部远离所述扣合部的一端,所述定位端与所述夹紧部相邻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孔;

位于开设所述待夹槽外的所述延伸绝缘体的侧面设置有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可固定于所述连接孔内。

一种同轴连接器的插座,用于连接电子设备,与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的插头可拆卸连接;

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插座包括插座外壳,所述插座外壳包括壳基座和呈环状的抵接部,所述壳基座与所述抵接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抵接部的第二端的折弯方向与所述扣合部的第二端的折弯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的周向开设有止裂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裂槽的数量为三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插座还包括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包括端子座和连接座,所述端子座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当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插头与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插座连接时,所述卡合部卡接于所述端子座的外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插座还包括插座绝缘体,所述插座绝缘体开设有容端孔、容端槽、固定孔和定位槽,所述容端孔与所述容端槽连通,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定位槽连通,至少部分所述端子座位于所述容端孔内,至少部分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容端槽内,至少部分所述壳基座位于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定位槽内。

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的插头和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的插座,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插头与同轴连接器的插座可拆卸地连接;

当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插头与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插座连接时,所述扣合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抵接部的第二端扣合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合部的第二端向靠近所述同轴连接器的轴心线方向折弯,所述抵接部的第二端向背离所述同轴连接器的轴心线方向折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合部的第二端的外侧与所述扣合部的第二端的端面圆角过渡,所述抵接部的第二端的外侧与所述抵接部的第二端的端面圆角过渡。

上述的同轴连接器及其插头和插座,同轴连接器的插头与同轴连接器的插座可拆卸连接,同轴连接器的插头的扣合部的第二端在制造时仅通过偏离同轴连接器的轴向折弯,便可实现与同轴连接器的插座连接,由于同轴连接器的插头在制造时不需经过翻边工艺,使同轴连接器的制造简单,同时可减少因工艺要求预留的尺寸,故减小了同轴连接器的插头的高度,从而减小了同轴连接器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同轴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同轴连接器的插头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同轴连接器的插头绝缘体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同轴连接器的插头外壳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同轴连接器的插头外壳的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同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的立体图;

图9为图1所示同轴连接器的插座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所示同轴连接器的插座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所示同轴连接器的插座端子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所示同轴连接器的插座绝缘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同轴连接器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同轴连接器的首选实施例。但是,同轴连接器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同轴连接器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同轴连接器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10,用于电子设备(图中未示出)内的电气连接。同轴连接器10包括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和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与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可拆卸连接。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用于固定电缆线20。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包括插头外壳110,插头外壳110包括壳本体112、连接部114和呈环状的扣合部116,壳本体112与连接部114的一端连接,连接部114的另一端 与扣合部116的第一端1162连接,扣合部116的第二端1164偏向同轴连接器10的轴向折弯。

本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与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可拆卸连接,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的扣合部116的第二端1164在制造时仅通过偏向同轴连接器10的轴向折弯,便可实现与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连接,不需经过翻边工艺,使同轴连接器10的制造简单,同时可减少因工艺要求预留的尺寸,故减小了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的高度,从而减小了同轴连接器10的整体高度。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还包括插头绝缘体130,插头绝缘体130包括中心绝缘体132和延伸绝缘体134,中心绝缘体132和延伸绝缘体134固定连接。中心绝缘体132包括固定部1322和容纳部1324,固定部1322与容纳部1324固定连接,同时参见图6,扣合部116的第一端1162开设有固定槽1163,固定部1322设置有连接端1323,连接端1323位于固定槽1163内,中心绝缘体132通过连接端1323固定于扣合部116上,可防止绝缘体错位,保证绝缘体的绝缘可靠性。同时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端1323和固定槽1163的数目分别有两个。

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还包括插头端子150,插头端子150包括卡合部152、止端部154和承压部156,卡合部152和承压部156分别与止端部154固定连接,承压部156远离止端部154的一端开设有用于连接电缆线20的连接腔1562,将电缆线20的中心导体安装在连接腔1562内,提高了同轴连接器10与电缆线2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同轴连接器10的电连接可靠性。同时参见图4和图5,容纳部1324开设有容纳腔1325,延伸绝缘体134与中心绝缘体132连接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1342,延伸绝缘体134的另一端开设有待夹槽1344,容纳腔1325与待夹槽1344分别与安装槽1342连通,卡合部152与止端部154分别位于容纳腔1325内,承压部156位于安装槽1342和待夹槽1344内,插头绝缘体130位于插头端子150和插头外壳110之间,起到绝缘作用,保证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电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头绝缘体130还包括可折弯 的压盖136,中心绝缘体132与开设安装槽1342相对的一端开设有容压槽138,压盖136的一端连接于容压槽138内,同时参见图3,压盖136一侧可抵接壳本体112,压盖136另一侧可抵接插头端子150,当同轴连接器10连接电缆线20时,将电缆线20安装于连接腔1562内,壳本体112抵接到压盖136的一侧,压盖136的另一侧抵接插头端子150,壳体通过压盖136更好地压紧连接腔1562内的电缆线20,保证同轴连接器10的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与电缆线20可靠地连接。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头外壳110还包括可弯折的夹紧部118和可弯折的紧固部122,夹紧部118与紧固部122平行间隔设置于插头外壳110上。同时参见图1和图8,当插头端子150夹紧电缆线20时,夹紧部118夹紧延伸绝缘体134,而紧固部122夹紧电缆线20,由于开设有连接腔1562的承压部156的一端位于待夹槽1344内,通过可弯折的夹紧部118夹紧延伸绝缘体134,使壳本体112更好地夹紧承压部156,从而夹紧电缆线20,提高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与电缆线20的连接可靠性;另外,通过可弯折的紧固部122夹紧电缆线20,可以避免电缆线20因晃动而脱落。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头外壳110还包括定位端124,扣合部116远离与连接部114连接的一侧开设有开口1165,位于开口1165处的扣合部116的一侧与定位端124的一端连接,定位端124的另一端延伸至紧固部122远离扣合部116的一端,同时参见图4和图5,定位端124与夹紧部118相邻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孔1242。位于开设待夹槽1344外的延伸绝缘体134的侧面设置有固定端1345,固定端1345可固定于连接孔1242内,当插头端子150夹紧电缆线20时,在待夹槽1344的侧面设置固定端1345,将固定端1345固定于定位端124的连接孔1242上,即将延伸绝缘体134固定于插头外壳110上,保证同轴连接器10的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快速定位组装,且组装后延伸绝缘体134不易错位,另外,在壳本体112上设置定位端124夹紧延伸绝缘体134,夹紧效果更好。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定位端124和固定端1345的数目分别有两个,两个定位端124分别与开口1165处的扣合部116的两侧连接,且两个定位端124与夹紧部118相邻的侧面分别开设有连接孔1242,当定位端 124夹紧延伸绝缘体134时,两个固定端1345分别固定于定位端124的两个连接孔1242上,两个定位端124的侧面分别与延伸绝缘体134的两侧抵接。

如图9和图10所示,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用于连接电子设备内的模块电路中(图中未示出)。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与本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10的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可拆卸连接。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包括插座外壳210。插座外壳210包括壳基座212和呈环状的抵接部214,壳基座212与抵接部214的第一端2142连接,抵接部214的第二端2144的折弯方向与扣合部116的第二端1164的折弯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与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可拆卸连接,插座外壳210的抵接部214与扣合部116的第二端1164的折弯方向相反,使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与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扣合连接(参考图3所示),由于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在制造时不需经过翻边工艺,使同轴连接器10的制造简单,同时可减少因工艺要求预留的尺寸,减小了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的高度,从而减小了同轴连接器10的配合总高度。

如图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抵接部214的周向开设有止裂槽2146,在插座外壳210上开设止裂槽2146可防止在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插入和拔出时弹性地接触,提高插座外壳210的使用寿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裂槽2146的数量为三个。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还包括插座端子220,插座端子220包括端子座222和连接座224,端子座222与连接座224固定连接,当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与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连接时,卡合部152卡接于端子座222的外壁上,实现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220电连接。

如图1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还包括插座绝缘体230,插座绝缘体230开设有容端孔232、容端槽234、固定孔236和定位槽238,容端孔232与容端槽234连通,固定孔236与定位槽238连通,至少部分端子座222位于所述容端孔232内,至少部分连接座224位于容端槽234内,至少部分壳基座212位于固定孔236和定位槽238内,使插座端子220和 插座外壳210通过插座绝缘体230隔开,起到绝缘效果,保证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与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电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与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连接时,扣合部116的第二端1164与抵接部214的第二端2144扣合抵接。

本实施例中的同轴连接器10,当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插入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时,扣合部116的第二端1164的外侧与抵接部214的第二端2144的外侧首先抵触,对扣合部116和抵接部214的折弯处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当扣合部116与抵接部214抵触时,折弯处会发生微小变形,使扣合部116的第二端1164的内侧向外侧发生瞬间的弯曲,同理,抵接部214的第二端2144的外侧向内侧也发生瞬间的弯曲,从而使扣合部116插入抵接部214;当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拔出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时,由于扣合部116的第二端1164的内侧与抵接部214的第二端2144的外侧抵接,且扣合部116与抵接部214在制造时已产生了永久的折弯形变,在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拔出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的过程中,抵接部214的第二端2144向折弯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较大的变形量,故需比插入过程更大的力,从而实现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与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牢固连接;由于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和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仅仅通过折弯便可实现扣合连接,制造时无需增加翻边工艺,降低了同轴连接器10的制造成本,同时减小同轴连接器10的高度尺寸,达到减薄的效果。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扣合部116的第二端1164向靠近同轴连接器10的轴心线方向折弯,抵接部214的第二端2144向背离同轴连接器10的轴心线方向折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扣合部116的第二端1164的外侧与扣合部116的第二端1164的端面圆角过渡,抵接部214的第二端2144的外侧与抵接部214的第二端2144的端面圆角过渡,圆角过渡可以使扣合部116插入抵接部214时,扣合部116的第二端1164的外侧与抵接部214的第二端2144的外侧的抵接处为圆角抵触,从而使同轴连接器10的插头100插入同轴连接器10的插座200所受的阻力大大降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