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转动开关的提示音发生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41331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转动开关的提示音发生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转动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转动开关的提示音发生结构。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转动开关,在转动后需要发出提示音,以告知用户已转动到位。现有技术中的转动开关提示音采用弹簧转子结构,每次转动,珠子向外顶出一次发生碰撞后产生声音。但是弹簧珠子结构占用转动开关的体积较大。目前各种家用电器越来越朝着小型化发展,弹簧珠子发声结构已不能满足产品需求。目前也有转动开关采用簧片发声的,该簧片结构如附图15、附图16所示,图中省略齿盘部分,这种簧片只能在转速较高时才能发出清脆的提示音,在低速、缓慢转动时甚至不能发出声音。现有技术中的转动开关普遍采用铆压工艺使簧片固定在轴套上,或者该结构的簧片与轴套上凸柱之间有工艺配合间隙,但该配合间隙为供安装簧片使用,且该工艺配合间隙一般为0.15毫米以下,而并没有留有专门的间隙以供簧片发生转动或者位移。在开关转动过程中、簧片划过齿面时,簧片不能随着齿盘而转动,而只能发生形变,特别是簧片与齿盘的接触的顶角部分即图15中的α角,该顶角在滑过齿面时发生变形,其形变可能超出其弹性形变的范畴不能恢复,影响其发声,且长期在此状态下工作,甚至可能会导致顶部α角产生裂纹、甚至断裂的现象,最终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转动开关体积较大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提示音发生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适用于转动开关的提示音发生结构,包括转盘、轴套和簧片,簧片上设有孔,转盘上设有齿,轴套上设有凸柱,凸柱穿过所述簧片上的孔,簧片包括抵靠段,转盘转动时,所述的齿挤压所述的抵靠段,孔的直径比凸柱的直径大0.35毫米至0.5毫米,簧片还包括置孔段和过渡段,所述的孔位于置孔段上,置孔段所在平面与所述孔的轴线垂直,抵靠段上设有顶角,转盘上齿的齿面呈波形,所述的顶角抵靠在齿的齿面上,轴套上还设有凸起,置孔段抵靠在凸起上,所述的转盘上固定设有空心转轴,转盘与空心转轴为一体成型,抵靠段与过渡段之间的夹角为160°至165°,所述的凸起包括以凸柱为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凸角,所述的凸角包括横杆和斜杆,横杆与斜杆相连,横杆与斜杆之间的夹角为75°至80°,横杆的长度为斜杆长度的1.5倍,横杆距离凸柱的距离为孔直径的1.1倍至1.2倍。作为优选,孔的直径比凸柱的直径大0.36毫米至0.39毫米。作为优选,孔的直径比凸柱的直径大0.40毫米至0.44毫米。作为优选,孔的直径比凸柱的直径大0.45毫米至0.48毫米。作为优选,孔的直径比凸柱的直径大0.49毫米至0.5毫米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在齿盘低速缓慢的转动下也能够发出提示音,同时由于簧片与凸柱之间有足够的活动间隙,在抵靠段划过齿面时簧片不仅可发生转动同时簧片上的置孔段也可发生充足的弹性形变,从而减小了抵靠段划过齿面时抵靠段本身所发生的形变,该细微形变为弹性形变是恢复的,这大大延长了簧片和整个转动开关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簧片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转盘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轴套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仰视图。图5是簧片在轴套上的安装示意图。图6是图5的仰视图。图7是实施例1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1中转盘转动后的状态示意图。图9是图8状态时簧片的位置示意图。图10是图9中Ⅰ处的局部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1中转盘转动后的又一状态示意图。图12也是实施例1中转盘转动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3是图12状态时簧片的位置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Ⅱ处的局部示意图。图15是现有技术中簧片示意图。图16是现有技术中簧片安装示意图。图17是凸起的示意图。图18是置孔段发生形变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簧片、101—置孔段、102—过渡段、103—抵靠段、104—孔、2—转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