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包机断带自动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1903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包机断带自动停车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缆线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绕包机断带自动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绕包机是通过旋转将包带盘内的包带缠绕在线芯上的机器。常用的包带有云母带、棉纸带等,都具有易断的特性,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断带的情况。因此,如果在机器正常运作时出现断带或完带的情况,只能凭借操作工人对现场情况的判断,再作出停机的动作。如若操作工人有事暂时离开,或者未及时发现,后果将比较严重,只能对产品进行返工,费事费力还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包机断带自动停车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绕包机在包带断带或完带时不能自动停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绕包机断带自动停车装置,包括空心轴、盘芯轴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空心轴连接,所述空心轴套置在盘芯轴上,盘芯轴上固定有盘芯轴制动轮和多孔盘,空心轴前端固定有包带盘,空心轴上设有轴承套用于连接机架,机架上固定有监测多孔盘的光电感应传感器,所述机架上还固定有用于控制盘芯轴制动轮的盘芯轴制动器。

优选的,空心轴上固定空心轴制动轮,机架上固定有用于控制空心轴制动轮的空心轴制动器。电机关闭后由于惯性,空心轴需要很长时间才停止转动,机架上的空心轴制动器通过控制空心轴制动轮可以使空心轴立即停止转动。

优选的,盘芯轴上设有锁紧螺帽。电机带动包带盘转动,包带盘内的包带绕过盘芯轴后缠绕在线芯上使用,由于包带与盘芯轴之间有一定的摩擦力,所以包带可以带着包带盘转动。盘芯轴上设置锁紧螺帽,可以使包带绕在锁紧螺帽上,增加摩擦力,使盘芯轴转速更稳定。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上设有同步轮,所述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空心轴连接。电机安装方便,速度稳定能更好的控制空心轴转动。

优选的,空心轴与盘芯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使空心轴转动更效率,减少了空心轴和盘芯轴因相互转动而造成部件的损耗。

优选的,轴承套与空心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使空心轴转动更效率,减少了空心轴和轴承套因相互转动而造成部件的损耗。

优选的,多孔盘的通孔处于光电感应传感器两栏栅之间,光电感应传感器因多孔盘速度不同产生的脉冲信号不同。通过光电感应器发出的脉冲信号的强弱,系统判断是否报警停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动力装置启动之后,借助于包带上的拉力,盘芯轴也随着包带盘一起转动。动力装置启动之时,盘芯轴制动器也同时启动,给予包带一个反方向的阻尼,以保证包带包覆上去的松紧度满足工艺要求。安装于盘芯轴上的多孔盘上设置有多个圆孔,盘子转动时会给光电感应传感器一个连续的脉冲信号,反馈给PLC;当出现断带或完带的情况时,盘芯轴受到盘芯轴制动器的阻尼影响,转速瞬间降低,当脉冲信号频率低于某个设定值时,系统即做出报警停车的动作。无需操作人员时刻关注机器的断带和完带情况,一位工人就能操作多台设备,为公司减少了用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孔盘与光电感应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绕包机断带自动停车装置,包括空心轴9、盘芯轴11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1,电机1的转动轴上装有同步轮14,同步轮14通过同步带13与空心轴9连接。所述空心轴9通过第二轴承16套置在盘芯轴11上,空心轴9前端通过螺栓装有包带盘10,空心轴9上设有轴承套15用于连接机架7,轴承套15与空心轴9之间设有第一轴承17,空心轴9上还固定有空心轴制动轮2。机架7上装有盘芯轴制动器8、空心轴制动器3和光电感应传感器4,盘芯轴11上固定有多孔盘5和盘芯轴制动轮6,盘芯轴11前端装有锁紧螺帽12。盘芯轴制动器8用于控制盘芯轴制动轮6,空心轴制动器3用于控制空心轴制动轮2,多孔盘5的通孔处于光电感应传感器4两栏栅之间,。所述空心轴制动器3为磁粉制动器,所述盘芯轴制动器8为电磁制动器。

本发明工作时,电机启动之后,借助于包带上的拉力,盘芯轴也随着包带盘一起转动。电机启动之时,盘芯轴制动器也同时启动,给予包带一个反方向的阻尼,以保证包带包覆上去的松紧度满足工艺要求。安装于盘芯轴上的多孔盘上设置有多个圆孔,盘子转动时会给光电感应传感器一个连续的脉冲信号,反馈给PLC。当断带或完带发生时,盘芯轴受到盘芯轴制动器的阻尼影响,转速瞬间降低,当脉冲信号频率低于某个设定值时,系统即作出报警停车的动作。由于其整套动作都是机器自动完成,不需人工干预,所以大大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设备的生产效率。此外,无需操作人员时刻关注机器的断带完带情况,一位工人就能操作多台设备,为公司减少了用人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