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耳密封结构及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3111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极耳密封结构及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密封结构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ev软包电池的极耳密封胶均采用多层热复合工艺制备,但由于每层极耳密封胶的宽度相同,导致极耳密封胶整体柔韧性降低,特别是在极耳密封胶边缘位置,过厚的极耳密封胶因韧性下降,防潮防变形性能不佳,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和极耳表面剥离,降低空气阻隔效果。

为了改善极耳密封胶的柔韧性等性能,行业内普遍的解决方法是采用韧性高的极耳密封胶材料,这种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极耳密封胶的柔韧性,但是其材料或研发成本较高,而且在使用超厚型极耳密封胶的极耳产品中,其改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为了解决因极耳密封胶柔韧性差而和极耳剥离的问题,很多极耳生产厂还会对热复合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但对于问题的解决仍起不到根本性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耳密封结构及二次电池,其能提高极耳密封结构与极耳的结合强度,提高极耳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防止二次电池漏液,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耳密封结构,其具有:内密封层,固定在极耳上;以及外密封层,设置在内密封层上,且外密封层的宽度小于内密封层的宽度,外密封层的厚度大于内密封层的厚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壳体;极耳,从壳体中伸出;以及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极耳密封结构,设置在壳体与极耳之间,且外密封层固定在壳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及二次电池中,极耳密封结构固定在极耳上时,由于外密封层的宽度小于内密封层的宽度,外密封层的厚度大于内密封层的厚度,所以极耳密封结构在与极耳固定连接的边缘部分厚度较小,韧性高,在受到机械力和热应力时不易与极耳分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极耳密封结构与极耳的结合强度,提高极耳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防止二次电池漏液,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沿线a-a作出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沿线b-b作出的剖视图;

图5至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极耳密封结构3壳体

11内密封层l长度方向

12外密封层w宽度方向

121子密封层t厚度方向

2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及二次电池。

首先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极耳密封结构。

参照图1至图9,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1具有:内密封层11,固定在极耳2上;以及外密封层12,设置在内密封层11上,且外密封层12的宽度小于内密封层11的宽度,外密封层12的厚度大于内密封层11的厚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1中,极耳密封结构1固定在极耳2上时,由于外密封层12的宽度小于内密封层11的(沿宽度方向w)宽度,外密封层12的厚度大于内密封层11的(沿厚度方向t)厚度,所以极耳密封结构1在与极耳2固定连接的(沿宽度方向w的)边缘部分厚度较小(边缘部分只有内密封层11,所以厚度较小),韧性高,在受到机械力和热应力时不易与极耳2分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极耳密封结构1与极耳2的结合强度,提高极耳密封结构1的密封性能。

在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1中,参照图4至图9,内密封层11沿宽度方向w的两端(即端面)均超出外密封层12。

在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1中,内密封层11由聚乙烯、聚丙烯或改性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外密封层12由聚乙烯、聚丙烯或改性高分子聚合物制成。为了改善极耳密封结构1的抗老化性,可以在聚乙烯或聚丙烯里面添加抗老化剂、抗氧化剂、吸收紫外线剂、柔化剂等,从而形成所述改性高分子聚合物。

在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1中,参照图5,外密封层12为单层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1中,参照图6至图9,外密封层12包括多个子密封层121。

在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1中,在内密封层11与最外侧的子密封层121之间的子密封层121中,至少有一个子密封层121的熔点高于内密封层11和最外侧的子密封层121的熔点。

在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1中,参照图6至图9,在相邻的子密封层121中,外侧的子密封层121的宽度不大于内侧的子密封层121的宽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1中,参照图7,所有子密封层121的宽度相同,且内密封层11的宽度比子密封层121的宽度大1mm~12mm。当内密封层11沿宽度方向w的两端均超出外密封层12时,内密封层11沿宽度方向w的各端超出子密封层121的宽度为0.5mm~6mm。

在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1中,参照图9,所有子密封层121的宽度由内向外逐个减小,且内密封层11和所有子密封层121中各层的宽度由内向外逐个减小1mm~4mm。

在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1中,内密封层11和所有子密封层121形成多层结构,在该多层结构中的任意相邻的两层中,内侧的一层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超出外侧的一层,且各端超出的宽度为0.5mm~2mm。

在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1中,内密封层11的熔点为120℃~155℃,厚度为0.01mm~0.025mm;最外侧的子密封层121的熔点为120℃~155℃;在内密封层11与最外侧的子密封层121之间的子密封层121中,至少有一个子密封层121的熔点为160℃~170℃;外密封层12的整体厚度为0.025mm~0.15mm。

在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1中,内密封层11的宽度比与内密封层11接触的子密封层121的宽度大1mm~6mm。内密封层11沿宽度方向w的两端均超出该子密封层121,且各端超出的宽度为0.5mm~3mm。

在根据本发明的极耳密封结构1中,参照图3至图9,所述极耳密封结构1关于厚度方向t与长度方向l组成的平面对称。

在此补充的是,上述的内侧是指沿厚度方向t靠近极耳2的方向,外侧是指沿厚度方向t远离极耳2的方向。

其次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二次电池。

参照图1至图9,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包括:壳体3;极耳2,从壳体3中伸出;以及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极耳密封结构1,设置在壳体3与极耳2之间,且外密封层12固定在壳体3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由于外密封层12的宽度小于内密封层11的(沿宽度方向w)宽度,外密封层12的厚度大于内密封层11的(沿厚度方向t)厚度,所以极耳密封结构1在与极耳2固定连接的(沿宽度方向w的)边缘部分厚度较小,韧性高,在受到机械力和热应力时不易与极耳2分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极耳密封结构1与极耳2的结合强度,提高极耳密封结构1的密封性能,防止二次电池漏液(壳体2收容的电解液),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壳体3由包装膜封装而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所述包装膜为包括外侧的保护层、中间的金属层以及内侧的融合层。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所述保护层为尼龙,金属层为铝箔、铜箔或钢箔,融合层为聚丙烯。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通过热封头热压将融合层与外密封层12融合在一起,且外密封层12的宽度比热封头的宽度大4mm~10mm。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首先在极耳2沿厚度方向t的两侧固定两个极耳密封结构1,两个极耳密封结构1沿长度方向l超出极耳2并固定在一起,所以,极耳密封结构1的内密封层11沿长度方向l的长度无需比外密封层12长。极耳密封结构1可通过吹塑成型法或流延法形成并固定在极耳2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为保证内密封层11能够很好的与极耳2结合,最外侧的子密封层121能够很好的与包装膜的融合层结合,所以内密封层11和最外侧的子密封层121的熔点一般较低(例如,通过热压融合最外侧的子密封层121与包装膜的融合层时,由于该子密封层121的熔点低,所以受热易熔化,结合后强度高)。在通过热压将壳体3与外密封层12热熔连接时,由于在内密封层11与最外侧的子密封层121之间的子密封层121中,至少有一个子密封层121的熔点高于内密封层11和最外侧的子密封层121的熔点,所以在热压过程中,所述至少一个子密封层121能够有效的阻隔热量传输到内密封层11,保证内密封层11与极耳2的结合力(避免内密封层11受高温熔化而降低与与极耳2的结合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