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020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端子配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端子配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端子配件:其在与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状态下收纳于连接器壳体的腔中。这种端子配件一般具备:电线连接部,其与电线的末端部连接;以及端子主体部,其位于电线连接部的前方,具有大致方形截面。

已知在这种端子配件中,为了防止端子配件以错误的方向插入腔中,在端子主体部设有突起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端子配件在端子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突起部(在文献1中记载为鼓出部)。该突起部在端子配件的方向正确的情况下进入到腔所形成的槽部,在端子配件的方向错误的情况下与连接器壳体的后端抵接。由此,能防止端子配件以错误的方向插入到腔中的情况(误插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2495号公报

但是,近年来期望将端子配件也使用于防水、不防水连接器中的某方。防水用的端子配件在防水连接器组装时通过安装于壳体后部的密封构件的贯通孔而收纳于腔中。如上所述,突起部设于端子主体部的端子配件在通过密封构件的贯通孔时,有可能突起部损伤密封构件,因此用作防水用途在质量上不合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也能用作防水用途的端子配件。

本发明的端子配件具备:电线连接部,其与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端子主体部,其设于所述电线连接部的前方,具有筒状的箱部;突起部,其从所述端子主体部向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以及罩部,其设于所述突起部的前方,形成突出尺寸朝向后方逐渐增大的倾斜,覆盖所述突起部的前表面。

根据本发明,能防止在使端子配件通过密封构件的贯通孔时突起部损伤密封构件,所以也能用作防水用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端子配件,是表示与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与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状态的端子配件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与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状态的端子配件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端子配件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端子配件的一侧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端子配件的另一侧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端子配件以正确的方向插入腔中的情况的连接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端子配件以正确的方向插入腔中的情况的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后视图;

图9是表示端子配件以正确的方向收纳于腔中的情况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可防止端子配件误插入的情况的连接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可防止端子配件误插入的情况的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后视图;以及

图12是表示可防止端子配件误插入的情况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w:电线

10:端子配件

11:电线连接部

12:端子主体部

18:顶壁(构成端子主体部的侧壁)

23:突起部

26:立壁部

33:罩部

34: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本发明的端子配件也可以设为,所述突起部是将构成所述端子主体部的侧壁的一部分打出而形成的。根据这样的构成,能使形成端子配件的板材的下料良好。

另外,本发明的端子配件也可以设为,所述突起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开口。根据这样的构成,与前后两面或者一个面封闭的(与端子主体部相连的)情况相比,能增大基于打出的突起部的高度尺寸,所以利用打出也能充分增大突起部的高度尺寸。

另外,本发明的端子配件也可以设为,所述突起部具有立壁部,该立壁部从所述端子主体部的角部沿着所述端子主体部的侧面立起。在此,在突起部设于端子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情况下,尽管端子配件是错误的方向,但有可能端子主体部向左右方向倾斜,突起部进入到腔的角部而误插入。但是,根据如上述的构成,在端子配件向左右方向中的一方倾斜的情况下,立壁部位于腔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在向另一方倾斜的情况下,立壁部位于腔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因此,能防止突起部进入到腔的角部使端子配件强硬地误插入,并且能提高防止端子配件误插入的力。

另外,本发明的端子配件也可以设为,在所述罩部的立起方向上的顶端部设有突出部,该突出部突出到所述端子主体部的角部的位置。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设于罩部的突出部位于立壁部的前方,所以能防止在使端子配件通过密封构件的贯通孔时立壁部损伤密封构件。

<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图12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端子配件10在与电线w的末端部连接的状态下收纳于连接器壳体40的腔41中。端子配件10是在将导电性的金属板裁切成规定的形状后,通过折弯成规定的形状而形成的。以下在各构成构件中,将图1的右下侧(与对方侧端子配件连接的一侧)设为前方、将左上侧(与电线w连接的一侧)设为后方、并将图1的上侧(设有后述的突起部23的一侧)设为上方、将下侧设为下方进行说明。

端子配件10具备:电线连接部11,其与电线w的末端部连接;以及端子主体部12,其设于电线连接部11的前方。端子配件10是阴型端子配件,未图示的对方侧端子配件的接头部能从前方插入到端子主体部12的内部。

在端子主体部12的内部具备能与对方侧端子配件接触的接触片13。如图9所示,接触片13从后述的端子主体部12的底壁16的前端向后方折回而形成。接触片13呈后端侧为自由端的悬臂状,能与未图示的对方侧端子配件的接头部弹性接触。

电线连接部11具备:线筒部14,其压接于在电线w的末端部露出的导体;以及绝缘筒部15,其压接于绝缘包覆层的端部。

如图2所示,端子主体部12具有大致方形截面,具备:底壁16;左右两侧壁17,其从底壁16的左右两侧缘向上方弯曲而立起;以及顶壁18,其配置于左右两侧壁17的上端部之间,在上下方向上与底壁16相对。

如图2所示,顶壁18具备:内壁19,其配置于端子主体部12的内侧;以及外壁21,其配置于端子主体部12的外侧。内壁19从左右两侧壁17中的一方侧壁(以下称为第1侧壁17f)连续,从第1侧壁17f的上端弯曲成大致直角。外壁21从左右两侧壁17中的另一方侧壁(以下称为第2侧壁17s)连续,从第2侧壁17s的上端弯曲成大致直角。

在顶壁18上设有呈进一步向内侧鼓出的形状的鼓出部22。鼓出部22设于顶壁18的内壁19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鼓出部22形成于顶壁18中在上下方向上与接触片13相对的部位。在鼓出部22与接触片13之间夹着对方侧端子配件的接头部。

端子配件10具备从端子主体部12向外侧(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23。突起部23从端子主体部1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突起部23靠近端子主体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而设置。突起部23的宽度尺寸设为比端子主体部12的宽度尺寸的大致一半大的尺寸。

突起部23是将顶壁(构成端子主体部12的侧壁)18的一部分打出而形成的。突起部23形成于顶壁18的外壁21。如图9所示,突起部23位于鼓出部22的后部的上方。

如图3所示,突起部23具有:一对突起侧部24,其在端子主体部12的外表面立起;以及架设于一对突起侧部24的上端部之间的形态的突起顶部25。突起顶部25与端子主体部12的上表面呈大致平行地相对。

一对突起侧部24中的一方突起侧部24设为从端子主体部12的角部沿着端子主体部12的侧面立起的立壁部26。立壁部26相对于端子主体部12的上表面呈大致直角。如图1所示,立壁部26从端子主体部12的第2侧壁17s连续,设为第2侧壁17s的一部分向上方突出的形态。

如图3所示,与立壁部26相对的突起侧部24从下端朝向上端形成倾斜,使突起部23的宽度尺寸从下端朝向上端逐渐缩窄(接近立壁部26)。

突起部23呈在前后两方向开口的形状,在突起部2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开口的突起开口部27。如图3所示,突起开口部27被一对突起侧部24和突起顶部25包围,当从前后方向观看时呈大致方形。此外,如图5所示,突起部2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垂直(相对于前后方向大致正交)地峭立。

如图4所示,在突起部23的前后两侧形成有在壁厚方向贯通顶壁18的外壁21的开口部(以下将前侧的开口部称为前侧开口部28,将后侧的开口部称为后侧开口部29)。前侧开口部28和后侧开口部29与突起部23的前侧和后侧相邻地形成。前侧开口部28和后侧开口部29呈遍及顶壁18的整个宽度的方形。前侧开口部28和后侧开口部29均遍及顶壁18和第2侧壁17s的角部而形成。

如图9所示,前侧开口部28和后侧开口部29均被内壁19覆盖整个内侧。鼓出部22的前部与前侧开口部28对峙,鼓出部22的后端部与后侧开口部29对峙。

如图4所示,前侧开口部28通过将后述的罩部33切割冲起而形成。前侧开口部28呈在前后方向长的长方形。后侧开口部29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一些。后侧开口部29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前侧开口部28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小。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前侧开口部28的边缘部(第2侧壁17s的上端)立设有覆盖壁部31。覆盖壁部31位于前侧开口部28的前部。覆盖壁部31覆盖后述的罩部33的根部,防止异物侵入到罩部33的下方或者挂住。

如图4和图5所示,设于顶壁18的内壁19上的抵接部32从上方抵接于后侧开口部29的边缘部(第2侧壁17s的上端)。

如图1所示,端子配件10具备将突起部23的前表面覆盖的罩部33。罩部33设于突起部23的前方,形成突出尺寸朝向后方逐渐增大的后高前低的倾斜。罩部33与突起部23同样,靠近端子主体部1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

罩部33通过将顶壁18的外壁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角部除外的部分)向斜上方切割冲起而形成。罩部33在整体上呈立起方向的尺寸比宽度尺寸大的长方形。罩部33的宽度尺寸(短边方向的尺寸)设为比突起部23的整个宽度小的尺寸。

如图9所示,罩部33的后端的高度位置与突起部23的高度位置相等。罩部33的后端部(立起方向上的顶端部)靠近突起部23的上端前方而配置。此外,罩部33位于鼓出部22的前部的上方。

如图2所示,在罩部33的后端部设有突出部34,突出部34突出到端子主体部12的角部的位置。突出部34向罩部33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其突出端位于端子主体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突出部34在前后方向上与突起部23中立壁部26与突起顶部25之间的角部相对配置。

连接器壳体40是合成树脂制的,在上下左右排列形成有多个腔41。如图9所示,在各腔41中从后方收纳有端子配件10。在各腔41中设有矛状件42,矛状件42与插入到正规位置的端子配件10卡定而能防止端子配件10脱离。矛状件42形成向前方呈悬臂状延伸出的形态,形成于腔41的前部。矛状件42与端子配件10的突起部23的后表面从后方卡定。

如图8所示,各腔41具备:主体插通部43,其呈沿着端子主体部12的外形的大致方形截面;以及突起插通部44,其呈沿着突起部23的外形的大致方形截面。突起插通部44形成于主体插通部43的上表面侧。突起插通部44位于靠近主体插通部43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位置。

如图8所示,在端子配件10是正确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突起部23配置于上侧的方向)的情况下,突起部23与罩部33一起在突起插通部44中插通。由此,如图9所示,端子配件10能进入到腔41的里面(前方),收纳于正规位置。

如图11所示,在端子配件10是错误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突起部23配置于下侧的方向)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突起部23与连接器壳体40的后端碰撞。此外,通过端子配件10以强力被按压,从而罩部33与连接器壳体40的后端猛烈撞击而向前侧开口部28向倒下,进入腔41中。

本实施例的端子配件10即使端子主体部12倾斜,突起部23也可靠地与连接器壳体40的后端碰撞。即,在端子配件10向左右方向中的一方倾斜的情况下(例如在图11中绕逆时针旋转的情况下),立壁部26位于腔4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下侧壁的中间部),在向另一方倾斜的情况下(在图11中绕顺时针旋转的情况下),立壁部26位于腔41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左侧壁的中间部)。因此,即使端子配件10倾斜,突起部23(立壁部26)也可靠地与连接器壳体40的后端碰撞。因此,突起部23不会强硬地进入到腔41的角部,可靠地防止了端子配件10的误插入。因此,能可靠地防止端子配件10以上下错误的方向误插入到腔41中。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端子配件10具备:电线连接部11,其与电线w的末端部连接;端子主体部12,其设于电线连接部11的前方,具有大致方形截面;突起部23,其从端子主体部12向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以及罩部33,其设于突起部23的前方,形成突出尺寸朝向后方逐渐增大的倾斜,覆盖突起部23的前表面。

根据该构成,能防止在使端子配件10通过密封构件的贯通孔时突起部23的前表面(突起顶部25和突起侧部24的前端的边缘)损伤密封构件,所以能用作防水用途。

另外,突起部23是将构成端子主体部12的顶壁18的一部分打出而形成的。根据该构成,能使板材的下料良好。

另外,突起部2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开口。根据该构成,与前后两面或者一个面封闭的情况(与端子主体部12相连的)情况相比,能增大基于打出的突起部23的高度尺寸,所以利用打出也能充分增大突起部23的高度尺寸。即,在突起部23的前后两面没有开放的情况下,板厚尺寸的2~2.5倍是打出高度的界限,但是通过使前后两面开放,从而能实现板厚尺寸的3倍的打出高度。因此,能充分提高与矛状件42的卡定力和防止误插入的力。另外,即使这样使突起部23的高度尺寸增大,因为突起部23的前表面被罩部33覆盖,所以也能防止在使端子配件10通过密封构件的贯通孔时损伤密封构件。

另外,突起部23具有立壁部26,立壁部26从端子主体部12的角部沿着端子主体部12的侧面立起。在此,在突起部设于端子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情况下,尽管端子配件是错误的方向,但有可能端子主体部向左右方向倾斜,突起部进入到腔41的角部而误插入。但是,根据如上述的构成,在端子配件10向左右方向中的一方倾斜的情况下,立壁部26位于腔4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在向另一方倾斜的情况下,立壁部26位于腔41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因此,能防止突起部23进入到腔41的角部使端子配件10强硬地误插入,而且能提高防止端子配件10误插入的力。

另外,在罩部33的立起方向上的顶端部设有突出部34,突出部34突出到端子主体部12的角部的位置。根据该构成,因为设于罩部33上的突出部34位于立壁部26的前方,所以能防止在使端子配件10通过密封构件的贯通孔时立壁部26损伤密封构件。

<其它的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和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将本发明适用于阴型端子配件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在端子主体部的前侧突出地设置有与对方侧端子配件接触的接头部的阳型端子配件。

(2)在上述实施例中,突起部23是将顶壁18的一部分打出而形成的,但是不限于此,突起部例如也可以通过使顶壁弯曲而形成。

(3)在上述实施例中,矛状件42与突起部23卡定,但是不限于此,矛状件的卡定部位能任意变更,例如矛状件也可以与端子主体部的后端卡定。

(4)在上述实施例中,突起部23具有立壁部26,立壁部26从端子主体部12的角部沿着端子主体部12的侧面立起,但是不限于此,突起部也可以不必具有立壁部,突起部也可以设于端子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