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200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有利用防水部件进行防水的压接端子。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压接端子和电线的连接构造的技术,其包括:压接电线的导体的导体压接部与从覆皮的外周压接电线的覆皮压接部连设,设置有压接在电线的电线连接部的压接端子;具有包围压接的导体和覆皮的大小并装入到电线连接部与电线之间的防水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012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此处,在压接端子中期望能够抑制防水性能的下降。例如,在防水部件是相对于压接端子粘贴的片状的粘合剂的情况下,若防水部件相对于压接端子的粘贴不适当,则容易导致防水性能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压接端子的防水性能下降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从金属制的平板状的母材冲压出压接端子的冲压工序;在所述压接端子的电线连接部粘贴片状的粘合剂的粘贴工序,所述电线连接部是所述压接端子中与电线压接的部分;将粘贴有所述粘合剂的所述电线连接部进行弯曲的弯曲工序。

在上述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电线连接部通过与电线压接,从而一体覆盖电线的芯线和覆皮,在所述粘贴工序中,在所述电线连接部的沿着所述电线连接部的长边方向的缘部和所述长边方向的两端的缘部粘贴所述粘合材料。

在上述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压接端子具有:与对方端子电连接的端子连接部;将所述端子连接部与所述电线连接部接合的连结部,在所述弯曲工序中同时弯曲所述电线连接部和所述连结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包含:从金属制的平板状的母材冲压出压接端子的冲压工序;在端子的与电线压接的部分即电线连接部粘贴片状的粘合剂的粘贴工序;将粘贴有粘合剂的电线连接部弯曲的弯曲工序。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通过相对于平板状的电线连接部粘贴粘合剂,能够适当粘贴粘合剂。因此,取得的效果是:能够抑制压接端子的防水性能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压接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压接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压接后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压接后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中,执行粘贴工序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中粘贴有防水部件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端子连锁体的平面图。

图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压接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压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和第二模具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切断体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切断体的后视图。

图13是示出电线和压接端子放置在实施方式的端子压接装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冲压的工序后的平面图。

图15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弯曲工序的侧视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弯曲加工后的平面图。

图17是示出比较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弯曲加工后的平面图。

图18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设置工序的平面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压接后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比较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压接后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其他比较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压接后的剖视图。

图22是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平面图。

图2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电线设置工序的平面图。

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压接后的侧视图。

图25是示出比较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压接后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300:压接端子

10:端子配件

11:端子连接部

11a:侧壁

12、312:电线连接部

12a、312a:芯线压接部

12b、312b:覆皮压接部

12c:连结压接部

13:连结部

13a:侧壁

14:底部

15:第一筒片部

15a:末端

16:第二筒片部

16a:末端

17:细齿区域

17a:凹部

20:防水部件

21:第一防水部

22:第二防水部

23:第三防水部

30:端子连锁体

31:连结片

31a:端子传送孔

32:相连部

40:母材

41:锻模

41a:凹面

42:冲头

42a:按压面

50:电线

51:芯线

52:包覆

100:端子压接装置

101:端子供给装置

101a:端子传送部件

101b:动力传递机构

102:压接装置

103:驱动装置

110:压接机

111:框架

111a:基座

111b:砧支承体

111c:传递部支承体

111c1:竖直设置部

111c2:压头支承部

111d:支承台

112:第一模具

112a:上表面边缘

112a:第一砧

112a1:凹状面

112b:第二砧

112b1:凹状面

113:第二模具

113a:第一卷缩机

113a1:凹状部

113b:第二卷缩机

113b1:凹状部

114:动力传递机构

114a:压头

114b:压头螺塞

114b1:螺塞头部

114c:柄

114c1:外螺纹部

114d:螺母

115:第一壁面

116:第二壁面

117:第三壁面

118:电线按压件

118a:电线保持空间

120:端子切断机构

121:端子切断体

121a:滑接面

121b:槽

121c:开口边缘

121d:上表面

122:按下部件

123:弹性部件

200、400:比较例的压接端子

320:粘合剂

l:第一方向

w:第二方向

h: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另外,下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0,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此外,图13示出图9的xiii-xiii截面。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1。图1等所示的压接端子1是对于电线50压接的端子。压接端子1以与电线50成为一体的状态,与对方端子(未图示)电连接。压接对象的电线50被去除了端部的覆皮52,芯线51以预定的长度露出。芯线51可以是多条线材的集合体,也可以是同轴缆线那样的单线。压接端子1通过压接在电线50的端部,与露出的芯线51电连接。

压接端子1具有端子配件10和防水部件20。端子配件10是压接端子1的主体部分。端子配件10由作为母材的导电性的金属板(例如铜板、铜合金板)形成。端子配件10利用对母材的冲压加工、弯曲加工等,形成为能与对方端子、电线50连接的预定形状。端子配件10具有端子连接部11和电线连接部12。端子连接部11是与对方端子电连接的部分。电线连接部12是与电线50压接的部分,与芯线51电连接。在端子连接部11与电线连接部12之间设置有连结部13。换言之,端子连接部11与电线连接部12经由连结部13连结。连结部13具有:将端子连接部11的侧壁11a、11a;与电线连接部12的侧壁即筒片部15、16相连的侧壁13a、13a。一个侧壁13a将一个侧壁11a与第一筒片部15相连,另一侧壁13a将另一侧壁11a与第二筒片部16相连。侧壁13a的高度比筒片部15、16、侧壁11a的高度低。更详细而言,侧壁13a的高度随着从端子连接部11朝向电线连接部12而变低。

端子配件10可以是阳端子,也可以是阴端子。端子连接部11在端子配件10是阳端子的情况下成型为阳型,在端子配件10是阴端子的情况下成型为阴型。

在压接端子1的说明中,将与对方端子的连接方向,即与对方端子的插入方向称为第一方向l。第一方向l是压接端子1的长边方向。将压接端子1的并列配置方向称为第二方向w。并列配置方向是如后所述端子连锁体30中并列配置有压接端子1的方向,是压接端子1的宽度方向。在压接端子1中,将与第一方向l和第二方向w都垂直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h。第三方向h是压接端子1的高度方向。

成型工序包含端子连接部成型工序和电线连接部成型工序。在端子连接部成型工序中,端子连接部11如图5所示形成为筒状。在端子连接部成型工序中,对端子连接部11进行弯曲加工等。本实施方式的端子连接部11形成为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筒形。电线连接部12在电线连接部成型工序中成型为截面形状为u形。在电线连接部成型工序中,对电线连接部12进行弯曲加工等。另外,在粘贴工序中,在电线连接部12粘贴防水部件20。粘贴工序是在电线连接部成型工序之前执行的。

如图1和图6所示,电线连接部12具有底部14、第一筒片部15和第二筒片部16。底部14是成为形成为u形的电线连接部12的底壁的部位。在底部14,在压接加工时载放有电线50的端部。第一筒片部15和第二筒片部16是成为形成为u形的电线连接部12的侧壁的部位。第一筒片部15和第二筒片部16与底部14的第二方向w的端部相连。第一筒片部15和第二筒片部16从底部14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在形成为u形的电线连接部12,若在底部14载放电线50的端部,则第一筒片部15和第二筒片部16从第二方向w的两侧将电线50包围。

第一筒片部15和第二筒片部16从底部14侧的根部到末端15a、16a的端面的长度可以互相相等,也可以一方长度比另一个长度长。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中,第二筒片部16的从根部到末端16a的长度比第一筒片部15的从根部到末端15a的长度长。第一筒片部15和第二筒片部16例如边互相重合边相对于电线50缠绕。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筒片部15的外侧重叠第二筒片部16。此外,第一筒片部15和第二筒片部16可以进行称作所谓b卷曲的铆接。b卷曲是第一筒片部15和第二筒片部16分别向底部14侧弯曲,末端15a、16a向电线50按压地被铆接。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设置有后述的防水部件20,因此采用前者的铆接处理。

电线50的端部从电线连接部12的u形的开口部、即末端15a、16a的间隙,插入到u形的内侧的空间。电线连接部12形成为易于插入电线50的端部。具体而言,电线连接部12随着从底部14侧朝向末端15a、16a的端面,第一筒片部15与第二筒片部16在第二方向w的间隔拓宽。

第一筒片部15和第二筒片部16如图2至图6所示,在芯线压接部12a与覆皮压接部12b之间存在连结压接部12c。第一筒片部15和第二筒片部16是各压接部12a、12c、12b以该顺序沿着第一方向l连续的一个片部。

芯线压接部12a是与电线50的末端的芯线51压接的部位。芯线压接部12a是各筒片部15、16的最靠近连结部13的部位。覆皮压接部12b是与覆皮52的端部压接的部位。覆皮压接部12b是各筒片部15、16的位于距连结部13侧最远侧的部位。连结压接部12c是将芯线压接部12a与覆皮压接部12b相连的部位。连结压接部12c与电线50的芯线51与覆皮52的边界部分压接。电线连接部12通过与电线50压接,将芯线51和覆皮52一体覆盖。

如图5和图6所示,在电线连接部12的内壁面、即覆盖电线50侧的壁面设置有细齿区域17。细齿区域17是保持芯线51的芯线保持区域。细齿区域17是在电线连接部12的内壁面,包含相对于芯线51缠绕的部分的区域。在细齿区域17配置有多个凹部、多个凸部、或者凹部和凸部的组合。凹部、凸部增加电线连接部12与芯线51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的紧贴强度。本实施方式的细齿区域17是矩形的区域,在第一方向l的互不相同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凹部17a。

此处,不希望水浸入到芯线51与压接在芯线51的电线连接部12之间。例如,在芯线51的金属材料与电线连接部12的金属材料的离子化倾向的大小不同的情况下,有可能腐蚀。作为一个例子,在电线连接部12的材料是铜,芯线51的材料是铝的情况下,芯线51有可能腐蚀。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1设置有防水部件20。防水部件20抑制水浸入到电线连接部12与芯线51之间。

防水部件20例如是以丙烯酸类粘合剂等粘合剂为主的形成为片状的部件。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防水部件20,采用由使粘合剂渗入到片状的无纺布而形成的粘合片构成且在两面具有粘合效果的部件。

防水部件20例如粘贴在图5所示的平板状的电线连接部12的内壁面。防水部件20如图6所示,形成为预定形状,具有第一防水部21、第二防水部22和第三防水部23。第一防水部21在压接完成后对第一筒片部15与第二筒片部16互相重合的部分进行防水。即,第一防水部21被夹入到互相重合的第一筒片部15与第二筒片部16之间,在筒片部15、16之间形成防水区域。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防水部21配置在第二筒片部16,沿着第一方向l延伸。

第二防水部22对与芯线51的末端相比的端子连接部11侧进行防水。第二防水部22配置在电线连接部12的端子连接部11侧的端部,沿着第二方向w延伸。优选的是第二防水部2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载放有芯线51的区域。第二防水部22例如被夹入到互相重合的筒片部15、16之间,从而在筒片部15、16的间隙形成防水区域。第二防水部22在压接工序中互相重合,从而也能够塞住与芯线51的末端相比的端子连接部11侧的间隙。第二防水部22抑制从端子连接部11侧向电线连接部12与芯线51之间的浸水。

第三防水部23抑制水从电线连接部12与覆皮52的间隙浸入。第三防水部23配置在电线连接部12的端子连接部11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沿着第二方向w延伸。第三防水部23夹入到覆皮52与电线连接部12之间,从而在覆皮52与电线连接部12之间形成防水区域。

以上所示的端子配件10经过对成为母材的一片金属板的加压工序,被加工为具有图5所示的平板状的电线连接部12的形态。在之后的粘贴工序中,在该平板状的电线连接部12粘贴防水部件20。之后,该端子配件10在弯曲工序中形成有端子连接部11,且形成有u形的电线连接部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冲压工序、弯曲工序和粘贴工序等,形成图7所示的端子连锁体30。端子连锁体30连锁有多个压接端子1,由一片金属板形成。向端子压接装置100供给端子连锁体30。端子压接装置100对端子连锁体30执行压接工序和端子切断工序。压接工序是使端子连锁体30的压接端子1相对于电线50铆接并压接的工序。端子切断工序是将与电线50铆接的压接端子1从端子连锁体30割断的工序。

端子连锁体30是压接端子1的集合体。端子连锁体30具有连结片31、多个压接端子1和多个相连部32。连结片31、压接端子1和相连部32由同一母材形成,是一体的。在端子连锁体30,各压接端子1朝向同一个方向,且以等间隔并列配置。在端子连锁体30中,各压接端子1的一端部由连结片31互相相连。连结片31的形状例如是矩形的细长的板状。连结片31沿着第二方向w延伸。电线连接部12经由相连部32与连结片31相连。更详细而言,相连部32将底部14的端子连接部11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与连结片31相连。

在连结片31形成有多个端子传送孔31a。端子传送孔31a沿着端子连锁体30的传送方向以等间隔配置。端子传送孔31a是将连结片31在板厚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利用端子传送孔31a,压接端子1相对于后述的压接装置102进行定位。端子连锁体30在卷绕为卷筒状的状态下,放置在端子压接装置100。

如图8所示,端子压接装置100具有端子供给装置101、压接装置102和驱动装置103。端子压接装置100在该技术领域中是被称为压接模具的装置。端子供给装置101是将压接端子1供给到预定的压接位置的装置。压接装置102是在预定的压接位置将压接端子1压接在电线50的装置。驱动装置103是使端子供给装置101和压接装置102动作的装置。

端子供给装置101将卷绕为卷筒状的端子连锁体30从外周侧依次拉出。端子供给装置101将拉出的端子连锁体30的压接端子1从最前侧依次供给至压接位置。当最前面的压接端子1与电线50压接,且从连结片31割断后,端子供给装置101将新成为最前面的压接端子1供给至压接位置。端子供给装置101每当1个压接端子1的压接工序和端子切断工序完成时进行供给动作,将下面的压接端子1供给至压接位置。

端子供给装置101具有端子传送部件101a和动力传递机构101b。端子传送部件101a具有插入到连结片31的端子传送孔31a的突起部。端子传送部件101a在突起部插入到端子传送孔31a的状态下,使端子连锁体30在传送方向移动。动力传递机构101b与压接装置102所进行的压接动作(后述压头114a等的上下移动)联动,使端子传送部件101a动作。端子供给装置101与压接装置102的压接动作联动,使端子传送部件101a在上下方向和传送方向移动,从而将压接端子1供给至压接位置。

压接装置102执行将供给的压接端子1压接在电线50的压接工序;从连结片31割断该压接端子1的端子切断工序。压接装置102具有压接机110和端子切断机构120。

压接机110是通过将压接端子1铆接在电线50的端部,从而使压接端子1压接在电线50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压接机110将压接端子1的第一筒片部15和第二筒片部16相对于电线50的芯线51和覆皮52缠绕地铆接,从而使压接端子1压接在电线50。压接机110具有框架111、第一模具112、第二模具113和动力传递机构114。

框架111具有基座111a、砧支承体111b、传递部支承体111c和支承台111d。基座111a是成为端子压接装置100的基础的部件。基座111a相对于载放有端子压接装置100的载放台固定。砧支承体111b、传递部支承体111c和支承台111d被固定在基座111a上。

传递部支承体111c相对于砧支承体111b配置在后方(图8的纸面右方)且上方(图8的纸面上方)。更具体而言,传递部支承体111c具有竖直设置部111c1和压头支承部111c2。竖直设置部111c1配置在砧支承体111b的后方,从基座111a向上方竖直设置。压头支承部111c2保持在竖直设置部111c1的上部。压头支承部111c2是支承后述压头114a的支承部。压头支承部111c2在砧支承体111b的上方,在与砧支承体111b之间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支承台111d是支承压接端子1的端子连接部11的台。支承台111d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是与第一模具112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

第一模具112与第二模具113成对。第一模具112与第二模具113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第一模具112和第二模具113通过如图10所示将压接端子1和电线50夹入在其间,使压接端子1与电线50压接。第一模具112是从下方支承压接端子1的模具。第一模具112形成有2个下模,具有作为第一下模的第一砧112a和作为第二下模的第二砧112b。第一砧112a与第二砧112b例如一体成型。第二模具113相对于第一模具112配置在上方。第二模具113形成有2个上模,具有作为第一上模的第一卷缩机113a和作为第二上模的第二卷缩机113b。

第一砧112a与第一卷缩机113a在上下方向互相对置。第一砧112a和第一卷缩机113a对芯线压接部12a进行压接。即,第一砧112a和第一卷缩机113a通过缩窄其相互间的间隔,从而将u形的芯线压接部12a相对于电线50的芯线51进行缠绕,使其压接在芯线51。

第二砧112b与第二卷缩机113b在上下方向互相对置。第二砧112b和第二卷缩机113b对覆皮压接部12b进行压接。即,第二砧112b和第二卷缩机113b通过缩窄其相互间的间隔,从而将u形的覆皮压接部12b相对于覆皮52进行缠绕,使其压接在覆皮52。

驱动装置103通过将动力传递至动力传递机构114,从而在压接工序中缩窄第一模具112与第二模具113的间隔,使电线连接部12相对于电线50进行压接。另一方面,驱动装置103在压接工序完成时,将第一模具112与第二模具113的间隔拓宽。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装置102中,第二模具113相对于第一模具112上下移动,从而一对模具112、113的间隔变化。

此外,在第一模具112中,第一砧112a与第二砧112b可以分开形成,在第二模具113中,第一卷缩机113a与第二卷缩机113b可以分开形成。在该情况下,驱动装置103和动力传递机构114也可以构成为使第一卷缩机113a与第二卷缩机113b各自上下移动。

动力传递机构114将从驱动装置103输出的动力传递至第一卷缩机113a和第二卷缩机113b。如图8所示,动力传递机构114具有压头114a、压头螺栓114b和柄114c。

压头114a是可动部件,相对于压头支承部111c2上下自由移动地被支承。在压头114a固定有第二模具113。因此,第一卷缩机113a和第二卷缩机113b与压头114a成为一体,相对于压头支承部111c2上下移动。压头114a的形状例如是长方体。在压头114a形成有内螺纹部(未图示)。该内螺纹部形成于从压头114a的内侧向上端面形成的上下方向的孔的内周面。

压头螺栓114b具有外螺纹部(未图示),该外螺纹部拧合在压头114a的内螺纹部。因此,压头螺栓114b与压头114a成为一体,相对于压头支承部111c2上下移动。另外,压头螺栓114b具有配置在该外螺纹部的上方的螺栓头部114b1。在螺栓头部114b1形成有内螺纹部(未图示)。螺栓头部114b1的内螺纹部形成于从螺栓头部114b1的内侧向上端面形成的上下方向的孔的内周面。

柄114c是圆柱状的中空部件,在各端部具有外螺纹部114c1和连接部(未图示)。柄114c的外螺纹部114c1形成于中空部件的下侧,拧合在压头螺栓114b的螺栓头部114b1的内螺纹部。所以,柄114c与压头114a、压头螺栓114b成为一体,相对于压头支承部111c2上下移动。柄114c的连接部与驱动装置103连接。

驱动装置103具有:驱动源(未图示);将驱动源的驱动力转换为上下方向的动力的动力转换机构(未图示)。柄114c的连接部与该动力转换机构的输出轴连结。所以,第一卷缩机113a和第二卷缩机113b利用驱动装置103的输出(动力转换机构的输出),与压头114a和压头螺栓114b和柄114c成为一体,相对于压头支承部111c2上下移动。作为驱动装置103的驱动源,可以适用电动机等电动驱动器、液压缸等液压驱动器、气缸等空气压驱动器等。

可以通过调整螺栓头部114b1的内螺纹部和柄114c的外螺纹部114c1的拧入量,从而使第一卷缩机113a相对于第一砧112a在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和第二卷缩机113b相对于第二砧112b在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变化。螺母114d在压头螺栓114b的上方拧合在柄114c的外螺纹部114c1。所以,螺母114d与螺栓头部114b1的内螺纹部一起形成所谓的锁紧螺母的功能。螺母114d在上述相对位置的调整完成后,紧固到压头螺栓114b侧,从而能够将第一卷缩机113a和第二卷缩机113b固定在该相对位置。

如图10所示,在第一砧112a和第二砧112b,在各上侧的末端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状面112a1、112b1。各凹状面112a1、112b1与u形的芯线压接部12a和u形的覆皮压接部12b的各底部14的形状一致地,形成为截面形状为弧状。在该压接机110中,各凹状面112a1、112b1位于压接位置。使底部14为下侧被供给的压接端子1中,芯线压接部12a的底部14载放在第一砧112a的凹状面112a1,覆皮压接部12b的底部14载放在第二砧112b的凹状面112b1。第一模具112使凹状面112a1、112b1在上方露出的状态下被砧支承体111b支承。

如图10所示,在第一卷缩机113a和第二卷缩机113b分别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状部113a1、113b1。各凹状部113a1、113b1相对于第一砧112a和第二砧112b的各凹状面112a1、112b1在上下方向对置地配置。各凹状部113a1、113b1具有:第一和第二壁面115、116;第三壁面117。第一壁面115与第二壁面116在第二方向w互相对置。第三壁面117将第一和第二壁面115、116的上端相连。各凹状部113a1、113b1使第一至第三壁面115、116、117与第一筒片部15和第二筒片部16接触,边将第一筒片部15和第二筒片部16缠绕在电线50的端部边进行铆接。各凹状部113a1、113b1形成为能进行这样的铆接动作。

在压接机110中压接加工的压接端子1利用端子切断机构120从连结片31割断。端子切断机构120用两个端子切断部将供给到压接位置的压接端子1的相连部32夹入并切断,该割断与进行压接工序联动进行。如图8所示,端子切断机构120配置在第二砧112b的前侧(图8的纸面左侧)。端子切断机构120包括端子切断体121、按下部件122和弹性部件123。

端子切断体121成型为长方体,配置为能沿着第2砧112b的前表面在上下方向滑动。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端子切断体121形成有从与第二砧112b的滑接面121a向内侧的槽121b。槽121b是端子连锁体30的连结片31的通路。在压接对象的压接端子1被供给到压接位置时,与该压接端子1相连的相连部32的一部分从槽121b突出。供给至压接位置的压接端子1被第一模具112从下方支承。

端子切断体121边相对于第一模具112和压接端子1相对地上下移动,边将相连部32切断。此处,连结片31等能插入到槽121b的位置是端子切断体121的上下方向的初始位置。如图13所示,相连部32的电线连接部12侧的端部经由槽121b的滑接面121a侧(即压接端子1侧)的开口,从槽121b突出。在端子切断体121中,其开口的上侧的边缘部(以下记作“开口边缘”)121c被用作一个端子切断部。另一个端子切断部是第二砧112b的上表面边缘112a。

按下部件122被固定在压头114a,与压头114a成为一体并上下移动。按下部件122被配置在端子切断体121的上方,下降并将端子切断体121按下。按下部件122成型为长方体。弹性部件123对于端子切断体121施加向上方的作用力,由弹簧部件等构成。该弹性部件123在解除来自按下部件122的按下力时,使端子切断体121返回到上下方向的初始位置。

在该端子切断机构120中,按下部件122与压接加工时的第二模具113的下降一起下降,按下端子切断体121。通过端子切断体121下降,从而在槽121b的开口边缘121c与第二砧112b的上表面边缘112a(图13)之间夹入相连部32。在该端子切断机构120中,开口边缘121c与上表面边缘112a起到剪子那样的作用,对相连部32施加剪断力。通过进一步按下端子切断体121,从而开口边缘121c和上表面边缘112a将相连部32切断,将压接端子1从连结片31割断。另外,为了提高切断性,使开口边缘121c在滑接面121a上相对于上表面边缘112a倾斜。

如图13所示,作为压接对象的电线50配置在端子切断体121与按下部件122之间的预定位置。具体而言,电线50被载放在端子切断体121的上表面121d。因此,在端子切断体121的上部和按下部件122的下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电线50的逃逸用的空间,使得电线50在其间不会被压扁。

此处,预定位置是指使压接加工前的电线50的端部存在于平板状的电线连接部12的底部14的上方的位置。另外,预定位置是指与压接加工的开始一起被按下的芯线51的末端不会从芯线压接部12a露出地,能将该芯线51载放在芯线压接部12a的底部14的位置。芯线51会随着压接加工在轴向延伸,芯线51的末端位置会沿着轴向移动。优选的是预定位置考虑到该延伸而决定。

另一方面,电线50的端部(末端的芯线51、覆皮52)在第二模具113被按下到电线连接部12的内壁面侧。因此,若不进行任何保持,则电线50会从端子切断体121的上表面121d浮起,末端的芯线51、覆皮52有可能在未载放在电线连接部12的底部14的状态下被压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压接装置100设置有电线保持机构,将电线50在与端子切断体121的上部之间保持在预定位置,抑制压接加工中电线50的端部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位置偏离。

电线保持机构包括电线按压件118,将载放在作为电线载放部的端子切断体121的上表面121d的电线50向该上表面121d按压并保持(图13)。电线按压件118配置在端子切断体121的上方,且第二模具113与按下部件122之间。在端子切断体121的上表面121d与电线按压件118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保持电线50的覆皮52的空间(以下记作“电线保持空间”)118a。电线保持空间118a抑制在压接工序中电线50从端子切断体121的上表面121d浮起,抑制末端的芯线51、覆皮52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位置偏离。电线按压件118能相对于端子切断体121的上表面121d上下移动,通过持续下降,从而在与端子切断体121的上部之间形成电线保持空间118a。电线按压件118例如被固定在压头114a,与该压头114a成为一体并上下移动。电线50被保持在与电线按压件118的下降一起形成的电线保持空间118a。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1例如利用以上这样的端子压接装置100与电线50压接。压接端子1利用防水部件20进行电线连接部12的防水。若防水部件20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粘贴不可靠,则在压接工序中,防水部件20从电线连接部12剥离等,有可能使防水性能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中,如下面说明的那样,对于进行弯曲加工之前的电线连接部12粘贴有防水部件20。由此,能够提高对于电线连接部12粘贴防水部件20时的位置精度;以均等压力对于电线连接部12粘贴防水部件20等。

(冲压工序)

参照图14至图18,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14所示,在冲压工序中形成平板状的压接端子1。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冲压工序中,从金属制的平板状的母材40冲压出具有多个压接端子1的端子连锁体30。在冲压工序中,从母材40以一体留下压接端子1、连结片31和相连部32的方式去除其余的部分,形成端子连锁体30。在冲压工序完成的时间点,压接端子1为平板状。所以,端子连接部11、电线连接部12和连结部13为一体的平板状的构成部。此外,凹部17a可以在冲压工序中形成,也可以在冲压工序之后形成。

(端子连接部成型工序)

端子连接部成型工序在冲压工序后执行。在端子连接部成型工序中,进行端子连接部11的弯曲加工。在端子连接部成型工序中,端子连接部11如图5所示成型为筒状。

(粘贴工序)

粘贴工序在冲压工序后执行,例如在端子连接部成型工序后执行。在粘贴工序中,如图6所示,向电线连接部12粘贴防水部件20。防水部件20在粘贴工序之前形成为预定形状。防水部件20例如被汤姆森刀切下为预定形状。本实施方式的预定形状是u形。预定形状的防水部件20具有:带状的第一防水部21;与第一防水部21的一端相连的带状的第二防水部22;与第一防水部21的另一端相连的带状的第三防水部23。第二防水部22和第三防水部23分别在与第一防水部21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形成为预定形状的防水部件20的两面分别被剥离纸覆盖。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粘贴面的剥离纸被剥下后,向电线连接部12粘贴防水部件20。粘贴工序可以由作业者手动进行,也可以由机械自动进行。

第一防水部21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沿着长边方向的缘部粘贴。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长边方向的缘部是与第二筒片部16的末端16a对应的缘部。第一防水部21相对于末端16a,沿着第一方向l延伸地被粘贴。

第二防水部22和第三防水部23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的缘部被粘贴。第二防水部22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端子连接部11侧的端部的缘部被粘贴。第三防水部23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端子连接部11的相反侧的端部的缘部被粘贴。第二防水部22和第三防水部23以从第一防水部21沿着第二方向w延伸的方式粘贴。

(弯曲工序)

弯曲工序在粘贴工序后执行。在弯曲工序中,使粘贴有防水部件20的电线连接部12弯曲。弯曲工序包含在电线连接部成型工序中。在电线连接部成型工序中,除了弯曲工序之外,也可以包含形成细齿区域17的细齿形成工序。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细齿形成工序在粘贴工序和弯曲工序前执行。

在本实施方式的弯曲工序中,对于电线连接部12进行如图1等所示使得截面形状成为u形的弯曲加工。在弯曲工序中,如图15所示,利用锻模41和冲头42进行弯曲加工。锻模41是支承压接端子1的部件。在锻模41中,支承压接端子1的面为凹面41a。凹面41a是截面形状为u形的面,是与弯曲加工后的电线连接部12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的面。

冲头42在与锻模41之间夹入压接端子1,使压接端子1弯曲变形。冲头42具有按压压接端子1的按压面42a。按压面42a是截面形状为u形的凸面,是与弯曲加工后的电线连接部12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的面。

粘贴有防水部件20的平板状的电线连接部12被载放在锻模41。冲头42向载放有电线连接部12的锻模41移动,在与锻模41之间夹入电线连接部12,对电线连接部12进行弯曲加工。冲头42可以形成为: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粘贴有防水部件20的区域的按压力与对于未粘贴有防水部件20的区域的按压力之差不会过大。

此外,防水部件20由于粘合剂的跟随性,难以在弯曲工序中产生流动。此处,流动是指防水部件20的位置在粘贴工序中从粘贴的位置偏离的现象。本实施方式的防水部件20具有能够跟随弯曲工序中的电线连接部12的变形程度的跟随性。即,防水部件20的粘合剂具有能够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弯曲变形而跟随并变形的物理性质。粘合剂的变形是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粘性变形、或者这些组合的变形。所以,防水部件20能够跟随电线连接部12的变形,各部位进行弯曲、伸缩等变形。另外,当防水部件20在弯曲工序中被按压时,则会在在厚度方向弹性变形而被压缩,当按压力释放后,则会复原为原来的厚度。因此,能够在不使防水部件20的功能下降的情况下执行弯曲工序。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包含冲压工序、粘贴工序、弯曲工序。冲压工序是从金属制的平板状的母材40冲压出压接端子1的工序。在粘贴工序中,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粘贴片状的粘合剂即防水部件20。在弯曲工序中,使粘贴有防水部件20的电线连接部12弯曲。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能够稳定进行防水部件20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粘贴。例如,抑制防水部件20的粘贴位置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偏差。另外,抑制防水部件20的按压力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偏差。因此,由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压接端子1能够发挥稳定的防水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中,在粘贴工序中,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沿着第一方向l的缘部和第一方向l的两端的缘部粘贴防水部件20。粘贴的防水部件20的形状是u形。在粘贴这样的形状复杂的防水部件20的情况下,若粘贴对象的电线连接部12弯曲为u形,则难以适当粘贴。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中,由于粘贴对象的电线连接部12是平板状,因此,能够容易且适当粘贴防水部件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中,如下面的说明,在弯曲工序中,能同时进行电线连接部12的弯曲加工和连结部13的弯曲加工。由此,抑制连结部13的鼓起。

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锻模41和冲头42构成为能够同时对连结部13的至少一部分和电线连接部12进行弯曲加工。锻模41和冲头42的全长比电线连接部12的全长要长。所以,在锻模41,除了电线连接部12外能够载放连结部13的至少一部分。另外,冲头42能够将电线连接部12和连结部13同时夹入在锻模41之间,同时对电线连接部12和连结部13进行弯曲加工。本实施方式的锻模41和冲头42例如将与连结部13的第一方向l的中间部相比的电线连接部12侧的部分13b与电线连接部12一起弯曲为u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在弯曲工序中,电线连接部12和连结部13在1个工序中被同时弯曲。因此,如图16所示,在弯曲加工后的连结部13难以产生鼓起。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弯曲加工后的平面图,图17是示出比较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弯曲加工后的平面图。在比较例的压接端子200中,在将电线连接部12弯曲的弯曲工序中,可以不对连结部13进行弯曲加工。在比较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200中,连结部13的侧壁13a向宽度方向的外侧鼓起。若这样侧壁13a向外侧鼓起,则在压接工序中,连结部13有可能与压接装置102干扰并使连结部13损伤。另外,压接工序的筒片部15、16的卷入量小,有可能给密封性、电气性能带来影响。

与之相对,在由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压接端子1中,如图16所示,连结部13的侧壁13a难以向外侧鼓起。通过对电线连接部12和连结部13进行一体弯曲加工,在侧壁13a,在电线连接部12与端子连接部11之间难以产生弯曲部、弯折部。另外,侧壁13a的外壁面被锻模41支承,侧壁13a难以向外侧鼓起。因此,根据由本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压接端子1,在压接时筒片部15、16的卷入量大,电线连接部12的密封性、电气性能提高。另外,在侧壁13a难以产生鼓起,将压接工序中的与压接装置102的干扰抑制于未然。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电线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带电线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是将压接端子1的电线连接部12与电线50压接,制造压接有压接端子1的电线50的制造方法。带电线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包含电线设置工序、压接工序和端子切断工序。

(电线设置工序)

电线设置工序是对于压接装置102所压接的压接对象的电线连接部12设置电线50的工序。即,电线设置工序是对于供给至压接位置的压接端子1的电线连接部12设置电线50的工序。电线设置工序例如由端子压接装置100进行。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压接装置100具有对于压接位置的压接端子1供给电线50的电线供给装置。电线供给装置将电线50放置在电线连接部12的预定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线设置工序中,电线供给装置以使芯线51与防水部件20接触的方式设置电线50。如图18所示,以使芯线51的末端与第二防水部22接触的方式设置电线50。芯线51在形成为u形的电线连接部12的底部的位置与第二防水部22接触。芯线51的末端载放在第二防水部22上,使得与第二防水部22相比不向连结部13侧突出。芯线51的末端例如载放在第二防水部22的第一方向l的中央部。第二防水部22粘附在芯线51,抑制芯线51浮起、移动。

(压接工序)

压接工序在电线设置工序之后执行。在电线设置工序中,通过将芯线51设置成与防水部件20接触的状态,从而可抑制压接工序中电线50移动、芯线51散开。例如,利用防水部件20的粘合力,抑制芯线51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相对移动。在电线连接部12与电线50压接时,由于为了压接的按压力,芯线51将会沿着第一方向l延伸。此时,防水部件20抑制芯线51沿着第一方向l的移动。即,抑制芯线51的末端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相对移动。通过抑制芯线51的末端的移动,如下面说明的那样,抑制芯线51从压接后的电线连接部12露出。此外,在压接工序后、或者与压接工序并行执行端子切断工序。

图19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完成后的截面。通过相对于芯线51粘附防水部件20,在压接工序开始时,防水部件20与芯线51的摩擦为静摩擦。所以,在压接工序中,即使在芯线51产生延伸方向的力,也能降低芯线51向连结部13侧的移动量u1。其结果是,抑制芯线51、防水部件20从电线连接部12向外部露出。如图19所示,防水部件20覆盖芯线51的末端,且将芯线压接部12a与芯线51之间密封。由此,适当抑制向芯线51与芯线压接部12a之间的浸水。此外,防水部件20可以边覆盖芯线51的末端,边从芯线压接部12a略微露出。

图20示出比较例所涉及的压接完成后的截面。在比较例的带电线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中,在电线设置工序中不使芯线51与防水部件20接触。即,在芯线51不接触防水部件20的状态下开始压接工序。在该情况下,在压接工序中即使芯线51与防水部件20接触,防水部件20与芯线51的接触也为动摩擦。另外,在芯线51接触防水部件20时,有时芯线51已经开始延伸。其结果是,芯线51向连结部13侧的移动量u2易于变大,芯线51有时会从电线连接部12向连结部13侧突出。另外,防水部件20不能覆盖芯线51的末端,如图20所示,芯线51的末端会露出。

图21示出其他比较例所涉及的压接完成后的压接端子的截面。在图21所示的比较例的压接端子200中,防水部件20覆盖芯线51的末端,但防水部件20从电线连接部12大幅露出。若防水部件20的露出量太多,则会导致密封性、电气性能下降。另外,露出的防水部件20有可能给邻近的端子连接部11带来影响。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1中,粘附在芯线51的防水部件20抑制芯线51的延伸。所以,即使防水部件20由于压接而从电线连接部12露出的情况下,该露出量也小。因此,抑制压接端子1的防水性能等性能下降。

通过执行本实施方式的电线设置工序,降低芯线51的移动量u1,并且降低移动量u1的偏差。换言之,降低压接后的电线50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相对位置的偏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电线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可以提高压接端子1的密封性、电气性能。

此外,电线50的芯线51的材料不限于铝。芯线51例如也可以是铜、铜合金、其他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等。压接端子1的材料不限于铜、铜合金,可以是其他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等。

[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说明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图22是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平面图;图2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电线设置工序的平面图;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压接后的侧视图;图25是示出比较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压接后的侧视图。在第1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点在于,芯线压接部312a和覆皮压接部312b独立相对于芯线51和覆皮52压接。

如图22所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压接端子300具有电线连接部312和连结部313。电线连接部312具有芯线压接部312a和覆皮压接部312b。连结部313将未图示的端子连接部与芯线压接部312a接合。芯线压接部312a与覆皮压接部312b在第一方向l离开设置。即,第1变形例的压接端子300不同于将芯线51和覆皮52一体覆盖。

芯线压接部312a和覆皮压接部312b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芯线压接部12a和覆皮压接部12b同样形成为u形。在芯线压接部312a粘贴有粘合剂320。粘合剂320例如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防水部件20所使用的粘合剂同样。粘合剂320粘贴在芯线压接部312a的连结部313侧的缘部。

在第1变形例的带电线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中,在电线设置工序中,如图23所示,相对于电线连接部312设置电线50。电线50被设置为芯线51位于芯线压接部312a的内侧的空间,且覆皮52位于覆皮压接部312b的内侧的空间。进一步,在电线设置工序中,边使芯线51接触粘合剂320边设置有电线50。

在执行电线设置工序后,执行压接工序。在压接工序中,与电线50压接电线连接部312。芯线压接部312a被压接在芯线51,覆皮压接部312b被压接在覆皮52。在第1变形例的压接端子300中,压接芯线压接部312a的模具和压接覆皮压接部312b的模具可以是不同的模具。

如图24所示,在电线设置工序中,芯线51与粘合剂320接触。粘合剂320粘附在芯线51,抑制芯线51的浮起。由此,从芯线压接部312a的底部到芯线51的最上部的高度ht1缩短。另外,芯线51难以产生浮起。因此,抑制压接工序中的芯线51散开、芯线51嵌入。

图25所示的比较例的压接端子400与第1变形例的压接端子300同样,具有芯线压接部412a和覆皮压接部412b。在制造比较例的压接端子400的带电线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中,在芯线压接部412a不粘贴粘合剂320。因此,芯线51容易产生浮起,到芯线51的最上部的高度ht2容易延长。其结果是,在压接工序中,容易产生芯线51的散开、芯线51的嵌入等。另外,即使在芯线压接部412a粘贴粘合剂320,如果在电线设置工序中不使芯线51与粘合剂320接触,也容易产生同样的问题。

[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说明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端子连接部成型工序后执行粘贴工序。作为替代,端子连接部成型工序也可以在粘贴工序与弯曲工序之间执行。换言之,粘贴工序也可以在端子连接部11和电线连接部12都为平板状的阶段执行。

在粘贴工序中,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312粘贴的粘合剂不限于发挥防水性能、以防水为目的的粘合剂,例如也可以是用于确保电线50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的定位精度等的粘合剂。

在粘贴工序中粘贴的粘合剂的形状、位置不限于例举的内容。另外,在粘贴工序中,也可以相对于电线连接部12、312粘贴多种粘合剂。

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公开的内容能够适当组合来执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