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波绕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216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波绕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波绕组装置。



背景技术:

滤波绕组装置因为其广泛的用途,在电气应用中越来越常见,然而现有技术中滤波绕组装置绕组高度调节困难,装置结构不稳固,为滤波绕组装置的应用带来了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滤波绕组装置,使得该装置结构稳固,增加了装置的机械强度和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滤波绕组装置,包括:

内衬、撑条、导线和端圈,内衬绝缘筒位于最里层,为一个空心的圆柱体,撑条包括内撑条和外撑条,内撑条位于内衬绝缘筒的外侧且紧邻着内衬绝缘筒,导线均匀缠绕在内撑条上,外撑条位于导线的外侧,包围住导线,端圈包括上端圈和下端圈,上端圈位于绕组装置的顶部,下端圈位于绕组装置的底部,且上端圈、下端圈与外撑条压紧撑紧,用于紧固滤波绕组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端圈为纸圈粘贴块。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滤波绕组装置包括密化垫块,连接于线圈之间,且预留可调节垫块调节滤波绕组装置的高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端圈为实端圈。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衬绝缘筒的成分为硬纸成型材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线有两个端口,上端口紧邻上端圈内部穿出,下端口紧邻下端圈内部穿出。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线的成分为半硬铜材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滤波绕组装置,使得该装置结构稳固,高度可调,提高了抗短路能力,增加了装置的机械强度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衬绝缘筒;2、撑条;3、导线;4、端圈;21、内撑条;22、外撑条;41、上端圈;42、下端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滤波绕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内衬绝缘筒1、撑条2、导线3和端圈4,内衬绝缘筒1位于最里层,为一个空心的圆柱体,撑条2包括内撑条21和外撑条22,内撑条21位于内衬绝缘筒1的外侧且紧邻着内衬1绝缘筒,导线3均匀缠绕在内撑条21上,外撑条22位于导线3的外侧,包围住导线3,端圈4包括上端圈41和下端圈42,上端圈41位于绕组装置的顶部,下端圈42位于绕组装置的底部,且上端圈41、下端圈42与外撑条22压紧撑紧,用于紧固滤波绕组装置。

采用上述装置后,使得本实施例结构稳固,高度可调,提高了抗短路能力,增加了装置的机械强度和安全性能。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端圈4包括上端圈41和下端圈42,用来紧固外撑条22,同时用于紧固整个滤波绕组装置,上下端圈与内衬1,撑条2压紧撑紧,形成一个整体。

优选的,上端圈41为纸圈粘贴块,纸圈粘贴块有多个,均粘贴在同一个纸圈上,且每个纸圈粘贴块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间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5mm,每个纸圈粘贴块的高度一定,下端圈42为实端圈,组成成分为绝缘材质,中间没有空隙,且绕在外撑条四周。

滤波绕组装置包括密化垫块,连接于线圈之间,密化垫块为高度密化的结构,不易压缩变形,保障了绕组线圈间的纵向高度固定,不会因为垫块的变形而改变高度,同时,在绕组线圈之间还预留有可调节垫块,用来调节滤波绕组装置的高度来满足不同需求。

目前,我国滤波绕线圈间油隙绝缘垫块的的槽口型式大体有三种,矩形槽口、燕尾槽口和T型槽口,油隙绝缘垫块又分为单槽口和双槽口两种,双槽口垫块分别由矩形槽口与燕尾槽口和T型槽口两两组合为双矩形槽、燕尾矩形槽或T型矩形槽垫块,加工油隙垫块所用的材料为绝缘纸板或层压绝缘纸板,在撑条成型机开出一定宽度和两侧边倒圆角条料,然后根据不同的图纸要求加工成垫块,其外观质量要求是无棱角、直角要倒圆;槽口要光滑整齐、无毛刺。

绝缘纸板或层压绝缘纸板的密度在1.20~1.35 g/cm3,材质的特性是硬度比木材大、比金属小,柔韧性与木材相似。

如图2所示,内衬绝缘筒1位于整个装置的最内端,为一个空心的圆柱形体,厚度为6mm,且内衬的长度要长于外撑条22和内撑条21的长度,内衬绝缘筒1的成分为硬纸材质,既绝缘又牢固,能很好地满足装置的需求。

如图1所示,导线3的成分为半硬铜材质,均匀的绕在内撑条21上,导线3有两个端口,上端口紧邻上端圈41内部穿出,下端口紧邻下端圈42内部穿出,两个端口分别连接到相对应的装置,配合其他的装置使用。

外撑条22厚度为8.5mm,具有质轻,高强,耐腐的优点。

使用过程:将滤波绕组装置的导线3的两端连接到相对应的装置上,接通电源,滤波绕组装置即可开始正常工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使得该装置结构稳固,高度可调,提高了抗短路能力,增加了装置的机械强度和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