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线束压接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3178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端子线束压接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端子线束压接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对于特殊规格端子无法压接,需要重新进行简单包边后焊接,存在生产一致性的问题,且质量不能把控,降低产品合格率,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拉拔力稳定性和控制性能差;同时对于不同规格的端子需要全部更换整套模具,工序繁琐,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解决的生产一致性,可对不同型号的端子进行压接,且拉拔力稳定且可控的端子线束压接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端子线束压接模,具有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的上模座的下端通过沉孔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上模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模柄,固定板的中间位置处通过内六角螺丝安装固定有上模;

所述下模座的上端通过沉孔螺栓固定安装有下模板,下模板的中间位置处通过内六角螺丝固定安装有与上模相配合的下模。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模的底端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倒“U”型的凹槽,所述下模的顶端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凸起的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端子线束配合的凹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凸起的材料的物理硬度大于端子线束的物理硬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压接模的制造解决的生产一致性的问题;更换不同的上下模可对不同型号的端子进行压接,提高工作效率和端子线束的质量,同时拉拔力稳定且可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模柄,2.上模座,3.固定板,4.上模,5.凹槽,6.凸起,7.下模,8.下模板,9.凹口,11.下模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端子线束压接模,具有上模座2和下模座11,上模座2的下端通过沉孔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上模座2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模柄1,固定板3的中间位置处通过内六角螺丝安装固定有上模4;

下模座11的上端通过沉孔螺栓固定安装有下模板8,下模板8的中间位置处通过内六角螺丝固定安装有与上模4相配合的下模7。

上模4的底端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倒“U”型的凹槽5,所述下模7的顶端设有与凹槽5相配合的凸起6,凸起6的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端子线束配合的凹口9。

凸起6的材料的物理硬度大于端子线束的物理硬度。

具体的固定板3通过内六角螺丝安装于上模座2,下模板8通过内六角螺丝安装于下模座11上,上模4通过内立交螺丝固定安装与固定板3上,下模7安装于下模板8上,将端子放置在凹槽5与凸起6之间,上、下模4、5的圆弧尺寸配合间隙,然后调节冲床行程高度,调节压接深度,同时更换不同的上下模可对不同型号的端子进行压接;并且压接模的制造解决的生产一致性的问题,拉拔力稳定且可控。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