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动力电池电极辊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7908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动力电池电极辊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动力电池电极辊压机。



背景技术:

辊压机,又名挤压磨、辊压磨,是国际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水泥节能粉磨设备,具有替代能耗高、效率低球磨机预粉磨系统,并且降低钢材消耗及噪声的功能,适用于新厂建设,也可用于老厂技术改造,使球磨机系统产量提高30-50%,经过挤压后的物料料饼中0.08mm细料占20-35%,小于2mm占65-85%,小颗粒的内部结构因受挤压而充满许多微小裂纹,易磨性大为改善,辊面采用热堆焊,耐磨层维修更为方便。

辊压机由机架、两个辊系、传动装置、扭矩支承、辊罩、进料装置、液压(加压)系统、主轴承润滑系统、干油润滑系统、电气系统等部份组成。

如公告号为204088458U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复合轧制辊压机,包括放卷机、辊压机以及收卷机,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张力调节装置,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辊压机与收卷机之间,所述张力调节装置设置在第一传感器与收卷机的收卷轴之间;所述放卷机包括架设在机架侧板上的多个放卷轴和用于汇集多个卷带的导向支承辊;所述辊压机的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设置有轧制多层卷带的间隙。

在实际使用当中,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滚压结束的电池极片的位置,由于放卷机放出的电池极片的初始位置每次不相同,所以需要在垂直与电池极片传输方向上调节传感器的位置,从而便于传感器测量辊压结束后的电池极片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动力电池电极辊压机,具有在垂直于电池极片传输方向上调节传感器位置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动力电池电极辊压机,包括送料机构、收卷机构、设置于送料机构与收卷机构之间的辊压机构、驱动送料机构的第一电机、驱动辊压机构的第二电机、驱动收卷机构的第三电机,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距辊压机构近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方转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第一红外发射器、第二红外发射器、用于接收第一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的第一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二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的第二红外接收器,所述连接板上方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配合的第一螺纹槽、与第二螺纹杆配合的第二螺纹槽,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设置有驱动齿轮,第一螺纹杆上固设有与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二螺纹杆上固设有与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驱动齿轮驱动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同步等速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池极片从放料辊经过导入辊进入辊压机构,经过上压辊和下压辊的挤压后通过导辊导出到收卷机构,电池极片经过若干导出辊缠绕到收卷辊上。通过转动驱动齿轮,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驱动齿轮的啮合,使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同步转动,从而在垂直于电池极片传输方向上调节第一红外发射器、第二红外发射器、第一红外接收器、第二红外接收器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齿轮上固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固连有驱动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把手,方便调节驱动齿轮,减小驱动齿轮转动过程中对工作人员造成安全隐患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抵紧驱动齿轮的抵紧螺丝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碰触到驱动把手,从而造成驱动齿轮的转动,通过旋紧抵紧螺丝杆,使驱动齿轮固定,从而减小驱动齿轮在工作人员的碰触下转动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包括与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连接的支撑板、与支撑板固连且呈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水平设置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第二红外发射器安装在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第二红外接收器安装在第二板体上,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通过调距组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红外发射器、第二红外发射器安装在第一板体上,第一红外接收器、第二红外接收器安装在第二板体上,方便第一红外接收器接收第一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方便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第二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距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板上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设置有与第二板体固连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周向开设有球槽,所述球槽内设置有活动球,所述活动球在球槽内运动,所述支撑杆内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部分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穿设出支撑杆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部分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杆与活动球抵紧时,活动球与支撑槽内侧壁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连接杆,通过连接杆上的外螺纹与连接槽内的内螺纹的配合,使连接杆与活动球分离,从而调节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间距,调节之后,通过转动连接杆,使连接杆与活动球抵紧,从而使活动球与支撑槽内侧壁抵紧,从而使第二板体相对第一板体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杆体、与第一杆体固连且呈圆台设置的第二杆体、与第二杆体固连且穿设出支撑杆的第三杆体,所述外螺纹设置在第一杆体上,所述第二杆体与活动球抵紧时,活动球与支撑槽内侧壁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一杆体,通过第三杆体上的外螺纹与连接槽内的内螺纹的配合,使第二杆体与活动球分离,从而调整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间距,调整之后,通过转动第一杆体,使第二杆体与活动球抵紧,从而使活动球与支撑槽内侧壁抵紧,使第一板体相对第一板体固定,由于第二板体呈圆台设置,所以通过调节转动第一杆体的量,调节活动球与支撑槽内侧壁之间的抵紧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用于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断电的断电电路,所述断电电路包括,

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被辊压后的产品的偏移量并输出检测信号;

控制电路,耦接于检测电路以接收检测信号并对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进行通断电控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被辊压产品的偏移量过大时,检测电路发出检测信号,通过控制电路,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断电,从而使工作人员对偏移的产品做出调整,从而保证被辊压后产品的偏移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检测部,设置为第一红外接收器,当第一红外接收器未接收到红外光时发出第一输出信号;

第二检测部,设置为第二红外接收器,当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光时发出第二输出信号。

或门,一个输入端耦接于第一检测部以接收第一输出信号,另一个输入端耦接于第二检测部以接收第二输出信号,输出端输出检测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辊压的产品初始状态时,被辊压的产品的边缘区域位于第一红外接收器与第二红外接收器之间,第一红外接收器可以接收到第一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第二红外接收器不能接收到第二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当第一红外接收器未接收到红外光或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光时,证明被辊压的产品偏移量过大,通过控制电路,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断电,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偏移处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转动驱动齿轮,从而在垂直于电池极片传输方向上调节第一红外发射器、第二红外发射器、第一红外接收器、第二红外接收器的位置,操作方便。当被辊压的产品偏移量过大时,通过调距组件,调节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间距,从而方便被辊压的产品插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通过断电电路,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断电,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偏移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图;

图3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连接板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断电电路的电路图,具体涉及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7为断电电路的电路图,具体涉及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送料机构;2、收卷机构;3、辊压机构;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第三电机;7、第三支架;8、放料辊;9、导入辊;10、第二支架;11、上压辊;12、下压辊;13、导辊;14、第一支架;15、导出辊;16、收卷辊;17、支撑架;18、第一螺纹杆;19、第二螺纹杆;20、连接板;21、支撑板;22、第一板体;23、第二板体;24、第一螺纹槽;25、第二螺纹槽;26、第一红外发射器;27、第二红外发射器;28、第一红外接收器;29、第二红外接收器;30、调距组件;31、驱动齿轮;32、驱动轴;33、驱动把手;34、抵紧螺丝杆;35、第一齿轮;36、第二齿轮;37、支撑槽;38、支撑杆;39、球槽;40、活动球;41、连接槽;42、连接杆;43、第一杆体;44、第二杆体;45、第三杆体;46、内螺纹;47、外螺纹;100、断电电路;101、检测电路;102、控制电路;1011、第一检测部;1012、第二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种锂动力电池电极辊压机,如图1所示:包括送料机构1、收卷机构2、设置于送料机构1与收卷机构2之间的辊压机构3、驱动送料机构1的第一电机4、驱动辊压机构3的第二电机5、驱动收卷机构2的第三电机6。

如图1所示:送料机构1包括第三支架7、与第一支架14转动连接的放料辊8、与第一支架14转动连接的若干导入辊9。放料辊8与第一电机4输出轴固连。

如图1所示:辊压机构3包括第二支架10、与第二支架10转动连接的上压辊11、与第二支架10转动连接的下压辊12,上压辊11与下压辊12配合,对经过辊压机构3的电池极片进行辊压处理。第二支架10上转动设置有导辊13。上压辊11与第二电机5输出轴固连。

如图1所示:收卷机构2包括第一支架14,第一支架14上方转动设置有若干导出辊15,第一支架14上设置有用于收集辊压之后产品的收卷辊16。收卷辊16与第三电机6的输出轴固连。

如图3所示:第一支架14距辊压机构3近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17(如图1所示)。支撑架17上方转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8、第二螺纹杆19。

如图2所示:支撑架17之间设置有连接板20,连接板20包括支撑板21、与支撑板21固连且呈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22、水平设置的第二板体23,支撑板21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18配合的第一螺纹槽24、与第二螺纹杆19配合的第二螺纹槽25。

如图4所示:第一板体22下方沿第一螺纹杆18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红外发射器26、第二红外发射器27,第二板体23上方沿第一螺纹杆18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接收第一红外发射器26发出的红外光的第一红外接收器28、用于接收第二红外发射器27发出的红外光的第二红外接收器29,第一板体22与第二板体23通过调距组件30连接。

如图2和3所示:支撑架17上转动设置有驱动齿轮31。驱动齿轮31上固设有驱动轴32,驱动轴32上固连有驱动把手33。支撑架17上设置有用于抵紧驱动齿轮31的抵紧螺丝杆34。第一螺纹杆18上固设有与驱动齿轮31啮合的第一齿轮35,第二螺纹杆19上固设有与驱动齿轮31啮合的第二齿轮36,第一齿轮35与第二齿轮36大小相同,驱动齿轮31驱动第一螺纹杆18、第二螺纹杆19同步等速转动。

如图4所示:调距组件30包括开设在支撑板21上的支撑槽37,支撑槽37的横截面呈方形,支撑槽37内竖直滑动设置有与第二板体23固连的支撑杆38。

如图5所示:支撑杆38周向开设有四个球槽39,四个球槽39内设置有活动球40,活动球40在球槽39内运动,支撑杆38内开设有连接槽41,连接槽41内部分设置有内螺纹46,连接槽41内设置有连接杆42,连接杆42包括穿设出支撑杆38的第一杆体43、与第一杆体43固连且呈圆台设置的第二杆体44、与第二杆体44固连且穿设出支撑杆38的第三杆体45,外螺纹47设置在第一杆体43上,第二杆体44与活动球40抵紧时,活动球40与支撑槽37内侧壁抵紧,从而使第一板体22、第二板体23固定。

如图6和7所示:支撑架17上设置有控制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第三电机6通断电的断电电路100,断电电路100包括,用于检测被辊压后的产品的偏移量并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电路101、耦接于检测电路101以接收检测信号并对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第三电机6进行通断电控制的控制电路102。

检测电路101包括,第一检测部1011、第二检测部1012、或门H1。

第一检测部1011设置为第一红外接收器28,当第一红外接收器28未接收到红外光时发出第一输出信号;第二检测部1012设置为第二红外接收器29,当第二红外接收器29接收到红外光时发出第二输出信号。或门H1一个输入端耦接于第一检测部1011,或门H1另一个输入端耦接于第二检测部1012,或门H1输出端输出检测信号。

控制电路102包括三极管Q1、继电器KM1。

三极管Q1基极耦接于或门H1的输出端以接收检测信号,三极管Q1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集电极耦接于继电器KM1,继电器KM1耦接于直流电。继电器KM1具有常闭触点开关S1,常闭触点开关S1耦接于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第三电机6的供电回路上。

工作原理:电池极片从放料辊8经过导入辊9进入辊压机构3,经过上压辊11和下压辊12的挤压后通过导辊13导出到收卷机构2,电池极片经过若干导出辊15缠绕到收卷辊16上。

转动第一杆体43,通过第三杆体45上外螺纹47与连接槽41内的内螺纹46的配合,使第二杆体44与活动球40分离,从而调整第一板体22与第二板体23之间的间距,调整之后,通过转动第一杆体43,使第二杆体44与活动球40抵紧,从而使第一板体22与第二板体23固定。

旋松抵紧螺丝杆34,通过驱动把手33转动驱动齿轮31转动,通过第一齿轮35、第二齿轮36与驱动齿轮31的啮合使第一螺丝杆、第二螺丝杆同步转动,从而调节连接板20在垂直于电池极片输送的方向上的位置,使第二红外发射器27发射的红外光被电池极片阻挡且第一红外发射器26发射的红外光可以被第一红外接收器28接收的位置之后,通过旋紧抵紧螺丝杆34使驱动齿轮31固定。

当电池极片在辊压之后发生偏移的量较大时,检测电路101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Q1导通,从而使继电器KM1的常闭触点开关S1断开,使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第三电机6断电,从而对偏移的电池极片进行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