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散热的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8951发布日期:2018-11-14 02:5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最简单的电容器是由两端的极板和中间的绝缘电介质构成的,通电后,极板带电,形成电压,但是由于中间的绝缘物质,所以整个电容器是不导电的。不过,这样的情况是在没有超过电容器的临界电压的前提条件下的,我们知道,任何物质都是相对绝缘的,当物质两端的电压加大到一定程度后,物质是都可以导电的,我们称这个电压叫击穿电压,电容也不例外,电容被击穿后,就不是绝缘体了,不过在中学阶段,这样的电压在电路中是见不到的,所以都是在击穿电压以下工作的,可以被当做绝缘体看。

原有的电容器散热效果差,在电容器不能很好的散热能力,在长时间使用会对内部结构造成损坏,严重降低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导热的电容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原有的电容器散热效果差,在电容器不能很好的散热能力,在长时间使用会对内部结构造成损坏,严重降低电容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容器,其包括电容器盖、外壳和电容器芯,所述电容器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其中,所述的外壳内依次设置有底座、散热层以及绝缘层,所述底座设在外壳的底部,所述绝缘层贴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散热层设置在所述绝缘层内,所述电容器芯设置在散热层内,所述电容器盖与外壳相匹配;

其中,所述散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电容器,其中,所述散热材料包括55~60wt%cr2ge和40~45wt%氧化钐。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电容器,其中,所述散热层还包括3~5重量份碳化硅。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电容器,其中,所述散热层还包括1~3重量份氧化锌。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电容器,其中,所述散热层还包括1~3重量份硅化铝。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电容器,其中,所述散热层还包括1~3重量份钛酸钙。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电容器,其中,所述氧化铝、ti3gec2、氧化钆的粒径为50~70n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电容器芯外壳内依次设置有底座、散热层以及绝缘层,使散热效果和绝缘性能达到最佳,提高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高温对电容器内部结构的损坏,延长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案提出一实施例的高效散热的电容器,其包括电容器盖、外壳和电容器芯,电容器芯设置在外壳内,外壳内依次设置有底座、散热层以及绝缘层,底座设在外壳的底部,绝缘层贴在外壳的内壁上,散热层设置在绝缘层内,电容器芯设置在散热层内,电容器盖与外壳相匹配;

其中,散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

氧化铝作为高效散热的电容器的主体,其具有高效散热的能力;ti3gec2可提高其储热能力。

作为本案另一实施例,散热材料包括55~60wt%cr2gec2和40~45wt%氧化钐。cr2gec2和氧化钐可协同提高其导热能力。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散热层还包括3~5重量份碳化硅。碳化硅可进一步提高其导热能力。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散热层还包括1~3重量份氧化锌。氧化锌的作用是增加散热层的储热时间,以防止热量还没来得及被传导出去。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散热层还包括1~3重量份硅化铝。硅化铝可进一步提高其导热能力。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散热层还包括1~3重量份钛酸钙。钛酸钙能够与ti3gec2产生协效作用,用于增加散热层的储热性能。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氧化铝、ti3gec2、氧化钆的粒径为50~70nm。

表一列出实施例1-3和对比例1-6的含不同配方的散热层的具体组成及其性能参数:

表一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案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容器,包括电容器盖、外壳和电容器芯,电容器芯设置在外壳内,外壳内依次设置有底座、散热层以及绝缘层,底座设在外壳的底部,绝缘层贴在外壳的内壁上,散热层设置在绝缘层内,电容器芯设置在散热层内,电容器盖与外壳相匹配;散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氧化铝50~70重量份;Ti3GeC210~12重量份;氧化钆5~8重量份;散热材料20~30重量份。本发明通过在电容器芯外壳内依次设置有底座、散热层以及绝缘层,使散热效果和绝缘性能达到最佳,提高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高温对电容器内部结构的损坏,延长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宿迁市辐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20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