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绕机的排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7085发布日期:2018-09-04 22:5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卷绕机的排料机构。



背景技术:

单机卷线机绕线结束后,需要将绕线完的线圈从绕线轴上取下来。通常采用人工将卷绕好的线圈直接从绕线轴上拔出,但是,当绕完的线圈卷绕过紧,人工可能无法轻易的取下,甚至会在取下过程中造成线圈的损坏。

另外,线圈卷绕时,需要将绕线的一端与绕线轴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绕线机带动绕线轴转动,进而实现对绕线的卷绕。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绕线轴上加装引线柱,在卷绕时,将绕线骨架套装在轴芯上,绕线的一端固定在引线柱上,然后通过绕线机带动绕线轴转动,将绕线卷绕在绕线骨架上。一般引线柱采用牛筋柱,牛筋柱具有弹性,在卷绕过程中始终给予绕线一个拉力,保证绕线不松脱,但是牛筋柱成本高,结构耐用性差,并且需要人工将绕线固定在引线柱上,效率低,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另外,固定在引线柱上的绕线拆卸麻烦,一般在绕线完成后直接剪断废弃,因此,绕线的浪费率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卷绕机的排料机构,包括机架、绕线轴、驱动组件、横排连接杆、排料杆和排料爪,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和连接板,所述第二致动器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一致动器驱动所述连接板移动,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有两个,并且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所述横排连接杆上下移动,所述绕线轴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绕线轴与所述机架旋转连接,在所述横排连接杆对应位置固定有所述排料杆,所述排料端的一端与所述横排连接杆固定,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排料爪。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轴包括轴本体、活动销、轴芯和弹性件,所述轴本体上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活动销穿过所述通孔并且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轴本体弹性连接,所述活动销的一端与所述轴本体形成夹持部,所述轴芯与所述轴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止动销,所述活动销上开设有径向贯穿的“U”型槽,所述止动销穿过所述“U”型槽与所述轴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销具有夹持部的相对一端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排料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轴芯为多瓣式夹具。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排料爪的移动距离为所述轴芯长度的二分之一至六分之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致动器为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致动器为带滑块气缸。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排料爪的设置,能够方便快速的将线圈卸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夹持部,避免绕线的浪费,省却废弃绕线的收集,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另外,通过轴本体通孔与“U”型槽的配合,保证了夹持部的加持精度,不会出现晃动现象;多个固定销交错设置,能够快速有效的控制预留绕线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卷绕机的排料机构;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正视图;

图4为图1排料状态下的左视图;

图5为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绕线轴的立体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

图9为绕线骨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机架,2、绕线轴,3、驱动组件,4、横排连接杆,5、排料杆,6、排料爪,9、绕线骨架,21、轴本体,22、活动销,23、轴芯,24、弹性件,25、固定销,26、轴承,221、“U”型槽,222、止动销,31、第一致动器,32、第二致动器,3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卷绕机的排料机构,如图1-5所示,包括机架1、绕线轴2、驱动组件3、横排连接杆4、排料杆5和排料爪6,其中,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致动器31、第二致动器32和连接板33,第二致动器32固定在连接板33上,第一致动器31的输出端与连接板33固定,第一致动器31可以是气缸,其驱动连接板33水平移移动。驱动组件3设置有两个,并且对称的设置在机架1上,横排连接杆4分别与两个第二致动器32连接,第二致动器32可以是带滑块气缸,横排连接杆4固定在带滑块气缸的滑块上,两个带滑块气缸同步运动,进而驱动横排连接杆4上下移动。绕线轴2至少设置一个,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增加,优选的设置六个。绕线轴2与机架1旋转连接,通过电机转动带动绕线轴2转动,实现线圈的卷绕;在横排连接杆4对应位置处固定有排料杆5,排料杆5的一端与横排连接杆4固定,另一端固定设置排料爪6。

在使用时,绕线骨架9套装在绕线轴2上,通过电机驱动绕线轴2转动,实现线圈的卷绕,卷绕完成后,第二致动器32驱动横排连接杆4向上移动,进而驱动排料爪6向上移动,使排料爪6置于绕线骨架9的一侧,而后两个第一致动器31同步动作,驱动连接板33沿绕线轴2的轴向移动,进而驱动排料爪6推动绕线骨架9向外移动,实现绕线的排料。

其中,如图6-9所示,绕线轴2包括轴本体21、活动销22、轴芯23和弹性件24,轴本体21上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活动销22穿过轴本体21的通孔,并且通过弹性件24与轴本体21弹性连接,活动销22的一端尺寸大于轴本体21通孔的尺寸,与轴本体21形成夹持绕线的夹持部,仅需推动活动销22向上移动,即可打开夹持部,当绕线放入夹持部后,放开活动销22,活动销22受到弹性件24的反作用力,使活动销22复位,实现对绕线的夹持;该夹持部通过弹性件24控制夹紧力,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弹力的弹性件或者改变弹性件24数量以改变夹持部的夹紧力;优选的,弹性件24为弹簧。芯轴23与轴本体21固定连接,通过电机驱动轴本体21转动,带动轴芯23转动,即轴本体21与轴芯23处于同一中心线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轴本体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销25,优选的,固定销25设置有4个,并且交替设置在轴本体21上。当绕线的一端固定在夹持部后,通过在固定销25上卷绕,可以控制预留绕线的长度;当需要预留较长绕线时,可以通过设置多个交错的固定销25,绕线在固定销25之间的往复缠绕以增加预留绕线的长度;当需要较短绕线时,绕线可以不经过固定销5直接至绕线骨架9进行卷绕,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固定销5来控制绕线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动销22上开设有径向贯穿的“U”型槽221,止动销222穿过该“U”型槽与轴本体21固定连接,“U”型槽221与止动销222的配合保证活动销22在规定的范围内上下移动,另外,通过轴本体21的通孔与“U”型槽221双重保证活动销22上下移动的精度,保证活动销压紧绕线时不会发生水平晃动,造成绕线卷绕的松动。

在一实施例中,活动销22具有夹持部的相对一端设置有轴承26,第二致动器32推动轴承26向上运动,进而推动活动销22向上移动,使夹持部打开,通过轴承26的设置,两个第一致动器31同步动作,驱动排料杆5移动,轴承26在排料杆5上滑动,能够增加排料杆5移动的顺畅性。

在一实施例中,轴芯23为多瓣式夹具,轴芯23与绕线骨架9过盈设置,当绕线骨架9套入轴芯23时,轴芯23手里向圆心挤压,同时有一个反作用力将绕线骨架9夹紧。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排料爪6移动距离过长,将线圈支架排出芯轴23,直接摔落至地上,造成线圈的损坏,排料爪6的移动距离为轴芯23长度的二分之一至六分之五。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绕线骨架9套装在芯轴23上,第二致动器32驱动横排连接杆4向上运动,进而驱动活动销22向上运动,将夹持部打开,绕线放置在夹持部中,而后第二致动器32反向运动,活动销22收到弹性件24的反作用力复位,夹持部关闭,将绕线紧紧固定,绕线经过固定销25进行预留长度,而后通过绕线骨架9的引线槽,在绕线骨架9上进行卷绕,电机驱动绕线轴2转动,使绕线卷绕在绕线骨架9上,当绕线完毕后,绕线轴停止转动,将绕线卡入绕线骨架9的引线槽固定,并且将绕线剪断,与绕线源分离,此时,第二致动器32驱动横排连接杆4再次向上运动,推动活动销22将夹持部打开,第一致动器31驱动连接板33、驱动排料杆5和排料爪6同步移动,轴承26在排料杆5上滑动,排料爪6推动绕线骨架9沿轴芯2移动,同时,缠绕在固定销25上的绕线经过绕线骨架9的拉力顺势离开固定销25,当移动离轴芯23端部六分之一处时,第一致动器31停止运动,到达如图4所示状态,而后第一致动器31复位,通过人工将其取下,并且更换新的绕线骨架9,当绕线放入夹持部中时,第二致动器复位,夹持部关闭,对绕线轴2进行重新绕线,电机再次驱动绕线轴2转动进行绕线,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对绕线骨架9的绕线。

应当注意的是,只要不影响相邻绕线轴2之间的工作,绕线可以从各个角度进入绕线骨架9。另外,上述描述的绕线源为总线圈,通过总线圈将绕线卷绕到绕线骨加上进行分卷绕。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排料爪的设置,能够方便快速的将线圈卸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夹持部,避免绕线的浪费,省却废弃绕线的收集,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另外,通过轴本体通孔与“U”型槽的配合,保证了夹持部的加持精度,不会出现晃动现象;多个固定销交错设置,能够快速有效的控制预留绕线长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