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4064发布日期:2019-02-22 21:2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件,连接器需要满足电源产品输入输出的可靠接触,以进行电流的传输,现有的连接器通常包括连接器公头和匹配地插接于其中的连接器母头,连接器公头上通常设置有多个插针,这些插针间隔设置,而插针与插针之间没有防护,若插拔速度过快,在力的作用下,插针容易产生弯曲,一旦两个连接不同电源端子的插针之间发生接触,由于存在电位差而产生短路,从而给设备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用以将连接不同电源端子的插针分置在不同的插槽中,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其中,所述连接器公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插口,且所述壳体沿所述插口的插入方向设有多个插槽;针对所述壳体内的每一个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至少一个公头插针,且当所述插槽内设有两个或多个公头插针时,所述两个或多个公头插针间隔设置;

所述连接器母头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器公头上的插槽一一对应的插接件,每个插接件内设有与对应的插槽内的公头插针配合的母头插孔;

当所述连接器公头的插槽插设到所述连接器母头的插接件上时,所述插槽内的公头插针与对应的母头插孔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在连接器公头上通过设置插槽将连接不同电源端子的公头插针隔离开,防止在插拔过程中,公头插针之间因相互接触造成的短路问题,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相应的,在连接器母头上设置与每个插槽配合的插接件,当插槽插设到对应的插接件上时,公头插针与母头插孔接触,实现电力的传输。

具体设置时,所述壳体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盖体,所述多个插槽位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每个公头插针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孔。

可选的,所述多个插槽在所述本体内并排设置,且排列成一排。

可选的,所述每个公头插针为L形插针,所述每个公头插针的竖直部分位于对应的插槽内,所述每个公头插针的折弯部分从对应的插槽中露出;

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折弯部分的腔室,所述第一连接孔并排设置在所述腔室的内壁上,且所述折弯部分的端部插入对应的第一连接孔中。在安装过程中,使公头插针中用于与母头插孔连接的竖直部分与电路板平行设置,保证了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能够在平行于电路板的方向上实现插拔,方便快捷。

可选的,所述本体上还设有围绕所述折弯部分设置,并在所述折弯部分的弯折方向上形成缺口的侧壁,所述盖体插入所述缺口中并与所述侧壁卡装连接。

可选的,所述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折弯部分配合的定位套。

可选的,所述壳体内沿所述插口的插入方向还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槽,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每个导向槽配合的导向柱,且所述导向柱的设置长度大于所述插接件的设置长度。

这样设置使得当将插接件插入插槽时,由于导向柱的长度较大,导向柱先于插接件进入导向槽内,在导向槽的导引下,使插接件插入对应的插槽内,实现插接件与插槽的快速插拔以及精准配合。

具体设置时,所述底座包括外壳以及后盖,所述外壳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后盖的腔室,所述后盖插设于所述腔室中并与所述外壳卡装连接,且所述后盖上设有与所述每个母头插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孔。

可选的,所述每个母头插孔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孔之间通过定位簧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公头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公头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母头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母头插孔与定位簧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连接器公头11-壳体111-插槽112-导向槽

101-本体1011-侧壁1011a-第一侧壁1011b-第二侧壁1012-定位套

102-盖体1021-第一连接孔1022-隔板

12-公头插针121-竖直部分122-折弯部分

20-连接器母头21-底座211-插接件212-导向柱

201-外壳202-后盖2021-第二连接孔

22-母头插孔23-定位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其中,连接器公头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插口,且壳体内沿插口的插入方向设有多个插槽;针对壳体内的每一个插槽,该插槽内设有至少一个公头插针,且当插槽内设有两个或多个公头插针时,这些公头插针间隔设置;

连接器母头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与连接器公头上的插槽一一对应的插接件,每个插接件内设有与对应的插槽内的公头插针配合的母头插孔;

当连接器公头上的插槽插设到连接器母头的插接件上时,插槽内的公头插针与对应的母头插孔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在连接器公头上通过设置插槽将连接不同电源端子的公头插针隔离开,防止公头插针之间因相互接触造成的短路问题,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其中,每个插槽内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公头插针,这些公头插针间隔设置,且同一个插槽内的公头插针连接相同的电源端子;相应的,在连接器母头上设置与每个插槽配合的插接件,在连接时,将插槽插设到对应的插接件上,此时,公头插针与母头插孔接触,从而实现电力传输。

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及实施例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公头10和连接器母头20,连接器公头10用于与电源连接,连接器母头20用于与用电设备连接,通过连接器公头10与连接器母头20的相互配合实现电力的传输。其中,连接器公头10包括壳体11,壳体11上设有插口,且壳体11内沿插口的插入方向设有多个插槽111;针对壳体11内的每一个插槽111,该插槽111内设有至少一个公头插针12,且当插槽111内设有两个或多个公头插针12时,这些公头插针12间隔设置。每个公头插针12用于与电源端子连接,且同一个插槽111内的公头插针12连接相同的电源端子,即同一个插槽111内,若设有两个或多个公头插针12时,任意两个公头插针12之间的电位差为零,这样使得连接不同电源端子的公头插针12被分置在不同的插槽111中,且相邻的两个插槽111互不连通,有效避免了这些公头插针12之间因具有电位差而在相互接触时造成的短路问题,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具体的,可以将壳体11内的插槽111分别对应一个电源端子,或者,也可以将不同的插槽111对应同一个电源端子。

具体设置时,如图2所示,壳体11包括本体101以及设置在本体101上的盖体102,其中,插槽111位于本体101内,插槽111有多种设置方式,如并排排列,形成一排、两排或多排,每个插槽111的横截面积可以为圆形或方形等。公头插针12设置于插槽111中,且公头插针12朝向插口的一端用于与连接器母头20上的插针连接,背离插口的一端用于与电源端子连接,具体的,盖体102上设有与每个公头插针12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021,每个公头插针12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021与电源端子电连接。一并参考图2、图3,插槽111在本体101内排列成一排,且每个公头插针12为L形插针,包括竖直部分121以及与竖直部分121连接的折弯部分122,每个公头插针12的竖直部分121位于对应的插槽111内,每个公头插针12的折弯部分122从对应的插槽111中露出;相应的,盖体102上设有用于容纳折弯部分122的腔室,第一连接孔1021并排设置在腔室的内壁上,将盖体102与本体101固定后,折弯部分122的端部插入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021中。在安装过程中,将连接器公头10放置于电路板上,使公头插针12的竖直部分121与电路板保持平行,公头插针12的折弯部分122朝向电路板且与电路板保持垂直,并通过第一连接孔1021与电路板电连接,从而保证连接器公头10和连接器母头20在平行于电路板的方向上实现插拔。

继续参考图2,本体101上还设有围绕折弯部分122设置,并在折弯部分122的弯折方向上形成缺口的侧壁1011,盖体102插入该缺口中并与侧壁1011卡装连接。具体的,侧壁10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011a和第二侧壁1011b,第一侧壁1011a和第二侧壁1011b在与盖体102配合的一面分别设有卡槽,盖体102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扣,盖板102和侧壁1011之间通过卡扣与卡槽的配合实现连接。为了便于安装,如图2所示,卡扣沿插入方向设有楔形面,以减小在插入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进一步的,卡扣为弹性结构,当卡扣与第一侧壁1011a以及第二侧壁1011b接触时,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卡扣被压缩,盖体102继续向前插入,当卡扣移动到卡槽位置时,卡扣重新弹起,并与卡槽配合将盖体102固定。或者,也可以在第一侧壁1011a与第二侧壁1011b与盖体102配合的一面分别设置卡扣,在盖体10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卡槽,原理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一并参考图2、图4,本体101上还设有与每个折弯部分122配合的定位套1012,具体的,定位套1012在折弯部分122的弯折方向上设有缺口,使折弯部分122的端部从该缺口中伸出,定位套1012间隔设置,定位套1012的外表面可以为圆形或方形等结构。图2中,定位套1012的外表面为方形结构,并且,盖体102内设有多个隔板1022,隔板1022将盖体102内的腔室分隔成多个子腔室,具体连接时,每个隔板1022插入相邻的两个定位套1012之间的间隙中,同时,每个定位套1012被限定在一个子腔室中,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在具体设置连接器母头20时,如图6所示,为了实现与连接器公头10的配合,连接器母头20包括底座21,底座21上设有与连接器公头10上的插槽111一一对应的插接件211,每个插接件211内设有与对应的插槽111内的公头插针12配合的母头插孔22,每个母头插孔22与用电设备电连接;当连接器公头10上的插槽111插设到连接器母头20的插接件211上时,公头插针12与对应的母头插孔22电连接。具体的,插接件211为柱状结构,如圆柱体或方柱体结构,母头插孔22呈针状,采用铜合金机械加工后进行表面电镀处理形成,母头插孔22设置于插接件211内的安装孔中,且每个母头插孔22沿长度方向设有与对应的公头插针12配合的定位孔,当连接器公头10上的插槽111插设到连接器母头20的插接件211上时,公头插针12插入对应的定位孔。

继续参考图6,底座21包括外壳201以及后盖202,外壳201内设有用于容纳后盖202的腔室,后盖202插设于腔室中并与外壳201卡装连接,具体可以在后盖202上设置卡扣,并在外壳201与后盖202配合的内表面设置卡槽完成两者的卡装。另外,如图9所示,后盖202上设有与每个母头插孔22一一对应第二连接孔2021,每个母头插孔22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021与用电设备电连接。插接件211以及后盖202分别位于外壳201相对的两侧,母头插孔22插设于插接件211中,且每个母头插孔22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021之间通过定位簧23固定连接,定位簧23上的弹性片能够防止母头插孔22受力后从插接件211内退出。如图7所示的母头插孔22与定位簧23的配合图,其中,母头插孔22的表面设有环形的第一凹槽,定位簧23套设于母头插孔22上,定位簧23上的弹性片卡接在第一凹槽内,且第二连接孔2021的内表面设有与定位簧23配合的环形的第二凹槽。

为了方便连接器公头10和连接器母头20之间的精准、快速插拔,在连接器公头10上,壳体11内沿插口的插入方向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槽112,相应的,在连接器母头20上,底座21设有与每个导向槽112配合的导向柱212,且导向柱212的设置长度大于插接件211的设置长度。这样设置使得当将插接件211插入插槽111时,由于导向柱212的长度较长,导向柱212先于插接件211进入导向槽112内,在导向槽112的导引下,使插接件211插入对应的插槽111内,有利于实现插接件211与插槽111的快速插拔以及精准配合。一并参考图5、图8,插槽111以及插接件211均并排设置,且导向槽112的个数为两个,分别位于插槽111的两端,并与位于端部的插槽111形成一体结构;相应的,插接件2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导向柱212,且导向柱212的长度大于插接件211的长度,其中,导向槽112与导向柱212的横截面可以为图中所示的半圆形或其他形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器,即输入端连接器和输出端连接器,电源模块用于将三相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这两个连接器都包括连接器公头10与连接器母头20,其中,连接器公头10设置在电源模块的电路板上,在输入端,如图1所示,连接器公头10上设有四个插槽111,每个插槽111中设有一个公头插针12,相应的,连接器母头20上设置有四个插接件211,分别与连接器公头10上的插槽111一一对应,连接器母头20通过螺钉安装在系统的背板上;这样,通过将连接不同电源端子的公头插针12分别设置在一个插槽111中,有效避免了在插拔过程中,由于公头插针12之间的相互接触引起的短路问题。

在输出端,三相交流电被转化成直流电输出,如图10所示,连接器公头10设有两个插槽111,每个插槽111中设有两个公头插针12,且这两个公头插针12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插槽111内的公头插针12连接正极,另一个插槽111内的公头插针12连接负极,这样,有效避免了正负极之间的短路,或者,也可以设置四个插槽111,每个插槽111中设置一根公头插针12,两个连接正极,两个连接负极;相应的,在连接器母头20设置与连接器公头10上的插槽111配合的插接件211,在此不再详细赘述。另外,在输出端,还可以在连接器公头10上设置用于其它功能的公头插针12,如用于热插拔以及信号的传输。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连接器公头10上通过设置插槽111将连接不同电源端子的公头插针12隔离开,防止公头插针12之间因相互接触造成的短路问题,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相应的,在连接器母头20上设置与每个插槽111配合的插接件211,当插接件211插入插槽111时,母头插孔22与公头插针12接触,实现电力的传输。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