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0640发布日期:2019-01-18 19:2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载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载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电表以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负载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负载开关广泛应用于智能电表和工业化自动控制系统中,负载开关起着对电路的接通和切断(简称通断)作用。

负载开关对电路的通断主要依靠其负载通断机构的静触点和动触点的接触和分离来实现,通常动触点安装在动簧片上,为了使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可靠,现有的动簧片需要具有弹性,而且还有考虑导电性,因此,动簧片常用合金材料制成,同时还叠加分流片来保证弹性和导电性,制作动簧片的合金材料的价格昂贵,而且动簧片的面积较大,这使得负载开关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载开关,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负载开关,包括盒体和盖合于所述盒体的盒盖,所述盒体内容置有负载通断机构、推动卡和磁路控制机构,所述磁路控制机构具有衔铁组件,所述磁路控制机构能够驱动所述衔铁组件带动所述推动卡移动,从而控制所述负载通断机构的通断,所述负载通断机构包括静导电片、动导电片和动片,所述动片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动片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动导电片固定连接,所述静导电片上安装有静触点,所述动片的第二端部安装有动触点;所述动片的第一端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厚度;所述推动卡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中设置有簧片,所述簧片的一端与所述推动卡固定连接,所述簧片上设有朝向所述静导电片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动片的第二端部被所述簧片的突出部与所述卡槽的侧壁夹持,所述推动卡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动片的第二端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静导电片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动片采用铜或铝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部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被所述簧片的突出部与所述卡槽的侧壁夹持。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的端部通过弯折形成有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上开设矩形通孔。

优选地,所述盒体的内壁上设有对所述推动卡的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凸出于所述盒体的内壁。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负载开关,将现有的动簧片改成动片和簧片两个结构,簧片设置在推动卡中,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同时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更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负载开关一种实施方式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推动卡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负载开关的组装图,其中省略了盒体和盒盖;

图4为图3中的负载通断机构和推动卡的爆炸图;

图5为动片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负载通断机构和推动卡的主视图;

图7为图1中的盒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8为与图3相对应的本实用新型的负载开关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组装图,其中省略了盒体和盒盖;

图9为图8中负载通断机构和推动卡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负载开关,包括盒体4和盖合于所述盒体4的盒盖5,所述盒体4内容置有负载通断机构1、推动卡2和磁路控制机构3,所述磁路控制机构3具有衔铁组件31,所述磁路控制机构3能够驱动所述衔铁组件31带动所述推动卡2移动,从而控制所述负载通断机构1的通断。

所述负载通断机构1包括静导电片11、动导电片12和动片13,所述动片13具有第一端部131和第二端部132,所述动片13的第一端部131与所述动导电片12固定连接,所述静导电片11上安装有静触点110,所述动片13的第二端部132安装有动触点130。静触点110和动触点130相对设置,通过所述静触点110和动触点130的接触和分离来实现所述负载通断机构1的通断。与传统的负载通断机构中采用动簧片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动片13不需要像现有的动簧片一样具有很好的弹性,因此,所述动片13优选采用铜或铝制成,节省制造成本,同时可以减小电阻,减小所述负载通断机构1的发热量,提高抗冲击电流的能力。所述动片13采用单片结构,使所述负载通断机构1的结构更简单,节省材料,简化生产工艺,易于自动化生产。

为提高所述动片13的柔性,便于所述推动卡2带动所述动片13的动作,所述动片13的第一端部13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端部132的厚度。所述第二端部132保持一定的厚度,有利于所述动触点130与所述静触点110接触时保持足够的压力。所述第一端部131上开设矩形通孔1311,所述矩形通孔优选沿所述动片13的宽度方向延伸,一方面可以提高所述动片13的柔性,另一方面可以在自动化安装时对所述动片13进行定位,而且还能节省材料的用量。

所述推动卡2上开设有卡槽21,所述卡槽21中设置有簧片6,所述簧片6的一端与所述推动卡2固定连接,所述簧片6上设有朝向所述静导电片11突出的突出部61,所述动片12的第二端部132被所述簧片6的突出部61与所述卡槽21的侧壁夹持,所述推动卡2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动片13的第二端部132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静导电片11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动触点130和静触点110接触或分离。所述簧片6优选固定在所述卡槽21的槽底,其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在所述推动卡2注塑成型时,所述簧片6的一端埋设在所述卡槽21中。所述突出部61可以通过弯折成型。所述簧片6由于安装在所述推动卡2中,体积很小,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动簧片,节省了成本。

所述推动卡2推动所述动片13的第二端部132向靠近所述静导电片11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动触点130与静触点110接触,所述推动卡2施加在所述第二端部132上的作用力可以使2所述动触点130与静触点110保持接触,同时所述簧片6由于自身弹力,会像所述第二端部132施加一个朝向所述静导电片11的方向的作用力,使所述动触点130与静触点110接触的压力变大,接触更可靠,接触电阻更小,提高产品抗冲击电流的能力。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所述第二端部132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有连接端133,所述连接端133被所述簧片6的突出部61与所述卡槽21的侧壁夹持。所述连接端133的端部通过弯折形成有限位部1331,用于对所述推动卡2限位,保证推动卡做直线运动,而且不会与所述连接端133分离。

所述推动卡2上设有连接孔22,所述磁路控制机构3的衔铁组件31的端部插接在所述连接孔22中,通过所述磁路控制机构3驱动所述衔铁组件3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推动卡2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盒体4的内壁上设有对所述推动卡2的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筋41,所述限位筋41凸出于所述盒体4的内壁。所述限位筋41可以设置多条,有助于所述推动卡2做直线移动,同时还能增加所述盒体4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负载通断机构1在安装到盒体1中后,所述静导电片11远离所述磁路控制机构3,所述动导电片12靠近所述磁路控制机构3,也就是如图3所示的所述静导电片11靠左,所述动导电片12靠右设置,所述衔铁组件31通过施加对所述第二端部132的推力使所述动触点130与所述静触点110接触。

如图8和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负载开关,和如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相比,区别在于所述静导电片11靠右,所述动导电片12靠左设置,所述衔铁组件31通过施加对所述第二端部132的拉力使所述动触点130与所述静触点110接触。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