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8612发布日期:2019-04-29 12:0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业界习用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以电性导接一电子卡至一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及多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在纵长方向凹设形成一插槽,于所述插槽的两侧设有多个收容槽对应容置多个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设于所述插槽的一侧且在横向方向上所述第二端子相对所述第一端子更靠近所述插槽,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固定于所述收容槽,自所述第一基部向上形成一第一延伸部及自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末端形成的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开设至所述第一基部,并且所述第一开槽贯穿连通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结构大体一致但整体体积小于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低于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在上下方向上电性导接电子卡。然而,该导电端子的结构在实际插卡过程中随着电子卡的逐渐下移,当电子卡接触到所述导电端子时,所述电子卡会对所述接触部施加一个挤压力,由于所述开槽贯穿连通所述接触部,因此,所述接触部的结构强度较低,当受到所述电子卡的挤压时或当电连接器收到外力冲击,所述接触部容易发生受损变形,从而影响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电子卡之间的电性连接,造成电连接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端子接触部受损变形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导接一电子卡至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电路板上,自所述绝缘本体纵向凹设形成一插槽;至少一下料式端子设于所述插槽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及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导接所述电子卡,所述基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设有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板面宽度小于所述接触部的板面宽度且所述延伸部开设有一开槽自所述基部延伸至所述接触部。进一步,所述端子包括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通过一塑胶块固定在一起。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开槽,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具有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二开槽,所述塑胶块进入所述第一开槽并向下抵接所述第一开槽的下缘且所述塑胶块低于所述第二开槽。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及位于所述第一基部一侧的一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基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基部一侧的一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显露于所述塑胶块的两侧。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设于所述第一基部的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设于第二基部的一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在纵向方向上弯折且弯折方向相反使得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在纵向方向上错位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持部低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卡持部高于所述第二弯折部。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上方开设至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方。进一步,位于所述插槽的一侧设有至少一收容槽,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收容槽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壁及一第二壁,所述第二壁相对于所述第一壁在横向方向上更靠近所述插槽,且所述第一壁高于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一卡持部卡持第一壁,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持第二壁。进一步,自所述第一基部向下延伸一第一焊接部,自所述第二基部向下延伸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均为表面焊接,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的弯折方向相反且在横向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进一步,所述电子卡的部分上排金手指的宽度小于下排金手指的宽度且上排相邻两金手指的中心距与下排相邻两金手指的中心距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端子中的开槽仅从接触部开设至基部,所述开槽未贯穿连通所述接触部,即所述接触部仍然是平板状结构,且所述接触部的板面宽度大于所述延伸部的宽度,所述接触部的结构强度更大,能够承受更大的力,因此,当受到所述电子卡的挤压时或当所述电连接器收到外力冲击,所述第一接触部不容易发生受损变形,从而保证了所述端子与所述电子卡之间的稳定电性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未插卡时沿AA方向的正视剖视图;图4为图3插卡后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端子与电子卡配合时的示意图;图7为图6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电子卡200电路板300定位孔301绝缘本体1对接面11安装面12插槽13底壁14内侧壁15收容槽16第一壁161第二壁162第一挡止部1611第二挡止部1621外侧壁17安装区域171开口172站脚18定位柱19端子2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第一基部211第一延伸部212第一接触部213第一开槽214第一弯折部2111通孔2112第一卡持部2113第一焊接部215第二基部221第二延伸部222第二接触部223第二开槽224凸包2231第二弯折部2211第二卡持部2212第二焊接部225屏蔽片3屏蔽壳4塑胶块5上排金手指201下排金手指202【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导接一电子卡200至一电路板3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2,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侧设有一屏蔽片3突伸入所述绝缘本体1用以与所述端子2导接,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围还设有一屏蔽壳4用以包覆固定所述绝缘本体1于所述电路板300。如图1和图2所示,定义X轴为纵向方向,Y轴为横向方向,Z轴为上下方向,所述绝缘本体1大致为一规则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用以对接所述电子卡200的一对接面11及用于安装至所述电路板300的一安装面12,自所述对接面11沿纵向方向凹设形成一插槽13用以收容所述电子卡200,所述插槽13沿纵向方向延伸形成且包括一底壁14。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位于所述插槽13两侧的内侧壁15,每一所述内侧壁15设有多个收容槽16,所述收容槽16自上而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且朝向所述插槽13的一侧也为贯穿设置,所述收容槽16在横向方向上的一侧为第一壁161,与所述第一壁161相对设置的另一侧为第二壁162,所述第二壁162相对于所述第一壁161更靠近所述插槽13且所述第一壁161高于所述第二壁162,所述收容槽16延伸至插槽13但未在水平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壁162,于所述第一壁161上设有一第一挡止部1611,于所述第二壁162上设有一第二挡止部1621,所述第一挡止部1611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挡止部1621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两外侧壁17,于所述外侧壁17上设有一安装区域171用以安装所述屏蔽片3,所述外侧壁17上设有多个开口172,每一所述开口172与每一所述收容槽16一一对应且连通每一所述收容槽16。于所述安装面12的四个角落均设有一站脚18用以支撑所述绝缘本体1于所述电路板300,于所述安装面12的下方设有两定位柱19安装至所述电路板300上的定位孔用以定位所述绝缘本体1于所述电路板300,同时也可以防止所述绝缘本体1安装至所述电路板300时方向错误的问题,起到防呆的作用。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端子2为下料式端子,多个所述端子2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收容槽16,每一所述端子2包括一第一端子21及一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端子21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端子21具有一第一基部211,自所述第一基部211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延伸部212,所述第一延伸部212大致呈圆弧状,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12的末端形成一第一接触部213用以电性导接所述电子卡200,所述第一延伸部212包括自所述第一基部211开设至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一第一开槽214,所述第一开槽214未贯穿连通所述第一接触部213,即所述第一接触部213仍然是平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板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12的宽度,所述第一基部211还包括一第一弯折部2111及一通孔2112,所述通孔2112自所述第一弯折部211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弯折部2111的下端,自所述第一弯折部2111的一侧凸伸设有一第一卡持部2113且所述第一卡持部2113低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111,所述第一卡持部2113卡持所述第一壁161,且所述第一卡持部2113的上表面抵接所述第一挡止部1611的下表面,以此挡止所述第一卡持部2113上移从而防止所述第一端子21过度上移,自所述第一基部211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焊接部215,所述第一焊接部215朝向远离所述插槽13的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二端子22具有一第二基部221,自所述第二基部221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二延伸部222,所述第二延伸部222大致呈竖直状,于所述第二延伸部222的末端形成一第二接触部223用以电性导接所述电子卡200,所述第二延伸部222包括自所述第二基部221开设至所述第二接触部223的一第二开槽224,所述第二开槽224未贯穿连通所述第二接触部223,即所述第二接触部223仍然是平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二接触部223的板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222的宽度,于所述第二接触部223的板面上凹设形成一凸包2231,所述第二基部221还包括一第二弯折部2211,所述第二弯折部2211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111在纵向方向上弯折方向相反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在纵向方向上错位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2211的下方侧向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二卡持部2212且所述第二卡持部2212高于所述第二弯折部2211,所述第二卡持部2212卡持所述第二壁162,且所述第二卡持部2212的上表面抵接所述第二挡止部1621的下表面,以此挡止所述第二卡持部2212上移从而防止所述第二端子22过度上移,自所述第二基部221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二焊接部225,所述第二焊接部225朝向靠近所述插槽13的方向弯折延伸,且所述第一焊接部215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5在横向方向上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第一焊接部215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3均为表面焊接型焊接部,即SMT。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通过一塑胶块5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卡持部2113与所述第二卡持部2212皆显露于所述塑胶块5的两侧,所述塑胶块5包覆所述第二端子22的上端低于包覆所述第一端子21的上端,且所述塑胶块5完全包覆住所述通孔2112且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开槽214并抵接所述第一开槽214的下缘。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电子卡200设有上下两排金手指与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电性连接,部分所述上排金手指201的宽度小于所述下排金手指202的宽度,且上排相邻两金手指的中心距与下排相邻两金手指的中心距相等。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有下列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端子21中的第一开槽214仅从第一接触部213开设至第一基部211,所述第一开槽214未贯穿连通所述第一接触部213,即所述第一接触部213仍然是平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板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12的宽度,相对于
背景技术
中第一开槽贯穿连通第一接触部的端子结构,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结构强度更大,能够承受更大的力,因此,当受到所述电子卡200的挤压时或当所述电连接器100收到外力冲击,所述第一接触部213不容易发生受损变形,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电子卡200之间的稳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子22同理。(2)由于所述端子2具有所述开槽,因此所述电子卡200通过所述端子2与所述电路板300之间的传输路径有二条导电路径提供,如此可以降低纵向方向上相邻所述端子2之间的串音,提高了高频信号的传输。(3)所述第一接触部21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3的上的导引面为直线,当所述电子卡200向下插入时抵接所述导引面时,所述电子卡200给予所述导引面一竖直向下的力,而所述导引面给予所述电子卡200垂直于所述导引面的一法向力,该法向力与电子卡200竖直向下的力的合力方向在所述导引面上,相比于
背景技术
中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导引面为圆弧状,其法向力不固定,因此其与电子卡竖直向下的力的合力方向也不固定的结构,减小了跪PIN的风险。(4)所述电子卡200设有上下两排金手指与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电性连接,部分所述上排金手指201的宽度小于所述下排金手指202的宽度,且上排相邻两金手指的中心距与下排相邻两金手指的中心距相等,在所述端子2数量较为密集的情况下,如此设置,保证了下排金手指202的传输导线能够穿过上排金手指201之间,从而保证了上下两排端子2高速信号的稳定传输。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