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节电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542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声节电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声节电接触器。
目前公知的无声节电接触器,其吸合成功往往要依赖惯性,冲击量大,节电装置上利用大阻值限流电阻的断脚率高,消耗电能较大,温度升高后散热困难,同时操作产生的过电压经常损坏电路元件。较先进的用双线圈法节能装置,因线圈的匝数在1500匝左右,线圈中剩磁严重,触点释放时间长,严重影响了自动化设备通、断电时间间隔,导致产品废品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断脚,使用寿命长,可缩短触点释放时间,散热较快的无声节电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将大阻值限流电阻用限流电容C代替,其线圈由L1、L2、L3串接而成,其中L3为起动线圈,其两端与桥式整流部件D1-D4的两输出端联接,串联的保持线圈L1、L2的引出出头与二极管D6、D7相联接。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如图,本实用新型由桥式整流电路,限流部件、线圈、触点JC1等构成,触点串接在交流输入端与桥式整流电路输入端之间,限流部件采用限流电容C,且串接在交流输入端和线圈之间,线圈由L1、L2、L3串接而成,其中L3为起动线圈,其两端与桥式整流部件D1-D4的两输出端联接,由L1、L2串接而成的保持线圈的引出出头与二极管D6、D7相联接。为了加快线圈的散热速度,起动线圈绕制在保持线圈L1、L2的外面。在电容C的两端并联一电阻R,电阻R供限流电容C放电用,以避免电路断开时,在电容器C两端产生的过电压危及其它元器件。接通电源后,常闭触点JC1和D1-D4组成的桥路,供给线圈L3直流起动电流,当衔铁运动到一定位置,常闭触点JC1断开。由于衔铁的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之吸合到位。在常闭辅助触点JC1断开的瞬间,电源通过由限流电容C和二极管D3、D4、D5组成的半波整流电路,供给匝数较多的保持线圈L1、L2与起动线圈L3串联的直流保持电流,接触器进入直流运行状态。当断开电源时,由于匝数较多的保持线圈产生的过电压会危及接触器的线圈和其它设备,因此针对起动线圈L3和保持线圈L1、L2,分别采用二极管D6、D7,D3、D4进行分段保护,同时,二极管D3、D4、D6、D7又是快速消除线圈中剩磁的元件,使之达到触点快速释放的目的。
由上述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运行可靠性高、节约电能、散温快、使用寿命长的的优点,据可靠性试验,本实用新型在20分钟内吸合1千次,没有出现失误或跳动现象,线圈温升在9℃以内。因此,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无声节电接触器。
权利要求1.一种由桥式整流电路、限流部件、线圈、触点等构成的无声节电接触器,触点串接在交流输入端与桥式整流电路输入端之间,限流部件串接在交流输入端与线圈之间,其特征是限流部件采用限流电容C,线圈由L1、L2、L3串接而成,其中L3为起动线圈,其两端与桥式整流部件D1-D4的两输出端联接,串联的保持线圈L1、L2的引出出头与二极管D6、D7相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声节电接触器,其特征是起动线圈L3绕制在保持线圈L1、L2的外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声节电接触器,其特征是限流电容C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声节电接触器,由桥式整流电路、限流部件、线圈、触点等构成,触点串接在交流输入端与桥式整流电路输入端之间,限流部件串接在交流输入端与线圈之间。其特征是限流部件由电阻R和限流电容C并联而成或者采用限流二极管,线圈由L
文档编号H01H47/00GK2160987SQ9322350
公开日1994年4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2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2日
发明者陈有胜 申请人:陈有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