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屏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037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屏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屏蔽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以锁扣对接一互补线缆连接器,且具有屏蔽功能的通用串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连接器的屏蔽装置。
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在电脑领域中是一种新类型连接器,其被设计成用于集成大部分不同类型的I/O用连接器(例如安装在电脑背板上的D-Sub型连接器与Mini-Dins),已成为一种标准规格。

图1显示于通用串列总线说明书修订版第0.99版中所揭露的一种计划型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及与其对接的线缆连接器,其中该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1包括壳体2、包围壳体2的外壳3,和位于壳体2与外壳3间的一个空间8,其用于接合互补线缆连接器5的插头部分4,使该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1中的端子9,与该互补线缆连接器5中的针脚10实现机械性与电性连接,且该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1上至少具有一对弹片6,被容纳并锁扣在该线缆连接器5插头部分4的开口7中。
但如图1所揭露的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1,却具有以下缺点1、其缺乏坚固的结构;2、通用总线连接器的前面部分大体上自电脑壳体背板突出,在使用或运送电脑壳体的过程中,可能成为一种不适当的障碍物;3、该通用总线连接器1外壳3向外弯折的末端部分3′,被设计成露于电脑壳体背板后方之外,这样会造成电脑壳体背板的接地效果不好,且在对接互补线缆连接器5于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1上时,也会造成危险棱角,易碰伤使用者的手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屏蔽装置,它具加强结构,接地元件,屏蔽元件,表面平整,屏蔽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即提供一种连接器的屏蔽装置,它包括一前外壳,包括至少一前表面与一由两相对端与两相对侧端形成的开口,与其对接连接器可从该开口插入;一扣合平板自该外壳开口端延伸,包括至少一锁扣指状物;其中,该锁扣指状物可固持插入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屏蔽装置的优点在于,它结构强化,接地性好,屏蔽性强,实用于电脑背板的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组合为一种双头型,具有一绝缘壳体,且其除了底面外均为两个外壳所包围,该壳体包括有上位部分和下位部分,每一部分具一凹室,且有一平板水平地延伸在该凹室中,每一部分包括数个端子凸设于对应的凹室里,该壳体包括数个向后延伸的凹洞,分布于每一个凹室之中,以紧密地容纳数个对应的弹片,其中每一弹片以向后折曲方式,从外壳相对开口前端突伸出,其中一些弹片上设有浮凸,以作为固持元件或接地元件之用;一对接地弹片自连接器接合表面向前凸设而出;该前外壳包括有固定元件以固定于壳体上,且后外壳具有扣合元件可与前外壳紧密固持,藉此,壳体、前外壳与后外壳可形成一组合单元。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现有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部分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实施例的零件视图,图中未显示端子;图3为用于图2中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中上端子与下端子的立体图;图4为组合图2中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立体图,图中未显示端子;图5为图2中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壳体剖视图,图中不含端子以表示通道的内部结构;图6为图2中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含端子的壳体的剖视图;图7为图2中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壳体的底/前立体图,以表示位于凹室中平板下表面上用于容纳对应端子的通道;图8为壳体的上/后立体图,以表示上端子通道后端与背面上的槽沟;图9为壳体的底/后立体图,以表示下端子通道后端与凸块上的槽沟。
为明了起见,有一点需注意,即在实施例不同视图中,大多数相同的元件将用相同的标号加以标记。现在请参阅图2到图6,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11包括一大致上为立方体的绝缘壳体12,其上有一上凹室14与一下凹室16,且每一凹室14、16内皆具有一水平板18朝壳体12的接合表面20延伸。再请参阅图5和图7,对应于每一水平板18,有数个水平通道22并排地自壳体12的后部向前延伸,沿水平板18的底面接近该接合表面20,其中,每一通道22仅至该水平板18的前端附近,但大体上并未贯穿,此外每一通道22用于容纳一对应的端子90(图3),至于通道22与端子90的详细结构将于后文中说明。
为了界定每一凹室14、16,该壳体12包括一第一顶壁24、一第二底壁26、一第三侧壁28与一第四侧壁30,其中该上凹室14的底壁26与该下凹室16的顶壁24通常为从中央壁32以相反方向设置。
用于壳体12的屏蔽装置,包括有一前外壳40,其由一前表面42与两侧表面44所组成,及一后外壳46,其由一上表面48和一后表面50所组成,该前外壳40的前表面42形成一上方开口52和一下方开口54,以分别对应壳体12中的凹室14与16,其中在上方开口52的四周,有一对接地片56自一第三侧端58与一第四侧端60向后延伸;一强化装置62包括三个凸片64自一纵向的第一顶端66向后延伸,以及一扣合平板68包括一对锁扣指状物70自一纵向的第二底端72向后延伸,该锁扣指状物70包括一浮凸84于其上,藉以固持性地接触该互补线缆连接器相对应的开口7(参阅图1),该接地片56也可有一凸钮86于其上,以优化该接地片56与插入互补线缆连接器外壳间的接地性能。在此实施例中,有一点需了解,即围绕上方开口52与下方开口54前外壳40前表面42的结构,以前外壳40前表面42的中央部分74为中心,呈镜像对称方式。因此,自上方开口52顶端66延伸的强化装置62(由于观察位置缘故,于图2中未能明白显示,可由图中围绕下方开口54的强化装置62轻易推及)其大体上和上方开口52处相同,不同处在于,下方开口54的强化装置62位于底端72上,而上方开口52的强化装置62位于上方开口52的顶端66上,同样,下方开口54的扣合平板68和上方开口52的扣合平板68,也有类似的关系。
相对于前述围绕前外壳40上方开口52与下方开口54的结构,围绕壳体12上凹室14包括位于顶壁24的第一凹洞76、位于底壁26的第二凹洞78以及一对位于侧壁28与30的第三凹洞80,可分别用以容纳对应的强化装置62、扣合平板68、以及前外壳40中的接地片56。无疑地,围绕下凹室16的顶壁24、底壁26、以及侧壁28、30,也有着类似的凹洞,分别用以容纳围绕前外壳40下方开口54的对应结构。有一点值得注意,由于各围绕着凹室14、16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凹洞76、78、80,大体上可完全地容纳其分别对应的强化装置62、扣合平板68和接地片56,因此,该壳体12的凹室14、16可分别被设计成所需要的尺寸,以适当地扣紧该显示于图1中的互补缆连接器5,避免任何不适当的物理性干扰。
为将前外壳40固持于壳体12上,壳体12包括有数个突出物13于其两侧面15上,用以接合侧表面44上相对应数量的孔洞41,该壳体12进一步包括一对浅陷部17于其两顶面转角区域上,且自后方部分向前延伸,每一浅陷部17于终端处形成一阶部19。藉此,前外壳40的侧表面44顶端上一对向内偏斜的细长片43,可被扣持地容纳于该对浅陷部17中,而该阶部19则提供了一种止挡功能以防止前外壳40往前移动。
因该主连接器11被设计容置于电脑壳体(未显示)内,故前外壳40的前表面42,还包括一对接地弹片47倾斜地向前延伸,用以接触电脑壳体(未显出)背板(未显示)的内侧接触表面,其中每一弹片47大致包括一主体49及一偏斜的末端部分51,相对地,该壳体12包括一对自接合表面20向后延伸的缺口21,以容纳该前外壳40中的对应接地弹片47于其中。因此,该连接器11被设计容置于电脑壳体内,而该接合表面20大体上紧邻电脑背板的内侧面,在此情况下,前外壳40接地弹片47的主体49,面对背板的相同内侧面,而该弹片47的偏斜末端部分51,可大体上地被收容于壳体12的对应缺口21中。
该后外壳46还包括一对固持耳53分别自后表面50的两侧端向前延伸,其中每一固持耳53包括一扣合垂带55向外延伸。相对地,该前外壳40也包括一对切口部57由侧表面44的对应部分割开形成。因此,该前外壳40与该后外壳46,乃藉由后外壳46上的固持耳53分别延伸至前外壳40的对应切口部57,以及固持耳53的扣合垂带55与前外壳40的切口部57侧边的扣合端59相互扣持。为了配合固持耳53,该壳体12包括一对凹处23于其两侧面15上,以容纳该固持耳53于其中。此外,该后外壳46还包括一对延长边61自上表面48的两侧端向下延伸,以安装于前外壳40的对应偏斜细长片43上,以致,连接器的整体组合的整个表面区域呈现一大致平坦的外观(图4)。
请参阅图2及图5到图9,如前所述,每一凹室14、16或每一水平板18对应于数个通道22与其中对应的端子90;每一通道22具有一对较窄的槽沟88于其两侧,用以干涉配合端子90的一对较宽保持部92,并固持定位端子90于其中;该壳体12的后方部分包括数个对应于端子90的垂直槽87,用于干涉收容其垂直尾部94,以作为对正的依托,例如,确保端子90尾部94的顶端,于连接器11装配时,能正确地定位在母板(未显示)上的对应孔中。
每一端子90还包括一作用部96自保持部92向下且向前地凸设而出,其中该作用部96的末梢98大致向上弯折,以保护性地嵌入对应通道22中,使其不致曝露于外。
在该实施例中,该前外壳40包括有装配脚85自侧表面44底端向下延伸,且该壳体12包括垫块82于其底面上,这些结构对于此领域中人士而言,为常用的功能性设计。
当组合时,前外壳40的强化装置62与壳体12的合并,以增加整个连接器组合的结构强度,在与壳体12的凹洞76、78和80共同作用下,该锁扣指状物70可锁扣固持插入其互补线缆连接器的外壳,且该接地片56可有效地电性接触互补线缆连接器的外壳,这种强化装置62、扣合平板68及前外壳40的接地片56,在壳体12的凹室14、16内,仍留有适当空间以容纳插入的互补线缆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特点在于,连接器11的前外壳40由一板材冲压而成,其中该强化装置62、扣合平板68和接地片56均经弯折与冲压该未加工的板材所形成,且其上留有预定尺寸开口52和54。换言之,即该强化装置62、扣合平板68和接地片56所需的材料,大体上均由该未加工板材上相关开口52、54周围材料延伸而成。因此,该强化装置62、扣合平板68和/或接地片56,须在未加工(即未冲压与未成形)的板材上构成一交错的排列,避免彼此间的相互重叠,以确保其均具有足够的尺寸可作为强度上的保证。因此,该强化装置62中的凸片64,大体上在水平方向与该扣合平板68锁扣指状物70平行。
虽然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双头型的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有两个堆叠的凹室14、16,分别用于容纳一具有两个插头部分的双头型线缆连接器,但很明显,单体型的连接器也可以实施。
虽然本实用新型由特定实施例来作说明,但是这种说明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做任何限制,对于熟悉此领域的技术人员,上述说明的变更及修改及等同的结构均被包含在后附的权利要求书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前外壳,包括至少一前表面与一由两相对端与两相对侧端所形成的开口,与其对接连接器可从该开口插入;一扣合平板自该外壳开口端延伸,包括至少一锁扣指状物;该锁扣指状物可固持地插入连接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外壳还包括至少一接地片自其一侧端向后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外壳还包括至少一接地弹片向前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屏蔽装置还包括一后外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外壳还包括两侧表面,该后外壳还包括一上表面与一后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外壳还包括一强化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凸片。
专利摘要一种双头型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壳体,其包括上位部分与下位部分,每一部分有一凹室,用于壳体屏蔽装置,其包括一前外壳,其由一前表面与两侧表面构成,及一后外壳,其由一上表面和一后表面构成,该前外壳的前表面有一上方开口和一下方开口,分别对应壳体的凹室。上方开口有一对接地片;一强化装置包括有三凸片,一扣合平板包括一对锁扣指状物,该连接器置于电脑壳体内,前外壳还包括一对接地弹片接触电脑背板的内接触表面。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239666SQ9522368
公开日1996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19日
发明者田浩川, 张少良 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